1998年蓝带杯.docx
《1998年蓝带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8年蓝带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98年蓝带杯
1998年“蓝带杯”全国大专辩论赛半决赛
正方:
不以成败论英雄反方:
英雄自以成败论
正方: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一辩:
张洁;二辩:
曹维渊;三辩:
徐航;四辩:
廖凡。
反方:
西安交通大学"
一辩:
田岚;二辩:
郭宇宽;三辩:
樊登;四辩:
路一鸣。
结果:
反方胜
正方一辩立论陈词1
正方一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什么是英雄,由古至今就有不同的说法。
见义勇为、挺身而出的凡人是英雄,身怀绝技、惩恶扬善的侠客是英雄。
今天,当我们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英雄时,更多了一番理智与思考,但是,无论是时代英雄、个体英雄,还是幕后英雄、无名英雄。
他们身上都具有果断的行为、高尚的思想、坚毅的品质等等要素。
因此,简单地以成和败作为评判英雄的标准,显然是轻率不切实际的。
我方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原因有三:
首先,成和败是多元的、不确定的,而且成和败自身可以相互的转化。
就让我们以刚刚结束的世界杯前三名为例,法国队以三比零大胜巴西,对法兰西来说,队员们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而克罗地亚获得第三,但是举国上下却也为之欢腾,庆英雄凯旋。
倒是得了亚军的巴西队好没面子,灰溜溜地回了巴西利亚。
金银铜牌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
请问,这是成与败能判定的吗?
连成败的标准都难以确定,你却用它作为评判英雄的标准,你能说得清吗?
其次,英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难以简单的成败来论。
英雄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因素,是英雄不可或缺的条件。
记得鲁迅先生在《铸剑》中写下了眉间尺,当他将自己的首级交给侠士,他所表现的不屈的意志,使他成为了英雄;而秋雨先生在《千年庭院》中,记叙了那个甘为先生受三千里流放的蔡元定,当他从容镇静地面对死亡时,他所表现的高尚的人格,不凡的气势,也使他成为英雄。
而正是这些,才勾勒出一副英雄的全图,显现出英雄本色的真谛。
成亦英雄,败亦英雄,不是一句空洞的安慰。
离开了时代的精神和精神的价值,仅以简单的成和败,来判断英雄,不仅有失公允,而且是否过于功利呢?
今天,我们在这里论英雄,目的不是为了复制英雄,而是要学习英雄。
但是,功利的英雄观,往往使人们忽略了英雄成功时所付出的努力。
而将注意力集中于英雄身上的光环,显然是不应该的。
因此,我方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而应该重视英雄的精神、力量,将其不断的升华,作为鼓励人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今天论英雄的目的。
最后,我方坚持,不以成败论英雄。
谢谢!
正方一辩陈词解析如下:
1、什么是英雄?
英雄的自身特点:
英雄要具备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因素
英雄的外部表现:
果断的行为、高尚的思想、坚毅的品质等等要素
英雄是一个群体:
见义勇为、挺身而出的凡人是英雄;身怀绝技、惩恶扬善的侠客;时代英雄;个体英雄;幕后英雄;无名英雄
2、为什么不以成败论英雄:
(1)成败不能拿来作为评价英雄的标准:
因为成败是多元的、不确定的,而且成和败自身可以相互的转化,自身尚且不确定,又怎么能拿来评价别人呢?
(2)英雄也不能用成败来衡量:
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难以简单的成败来论
之所以一个人能够成为英雄,是因为他具备了英雄的精神因素或其行为具备了英雄的外部表现。
这不是用成败能衡量的。
(3)价值层面:
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值得提倡的:
这是一种功利的英雄观,这会使人们只将注意力集中于英雄身上的光环,忽视英雄的精神、力量以及英雄成功时所付出的努力。
二,反方一辩立论陈词
反方一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
首先,对方的一辩说,我们的英雄自以成败论,是一种功利的思想。
显然,对方辩友已经把英雄自以成败论与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思想混为一谈。
对方一辩又说了,成败就是…成败…他们成败的定义…显然他们将成败的定义,与胜败、输赢混为一谈。
的确,我们的小偷可以达到入室盗窃的目标,希特勒可以达到入侵波兰的目标。
但我们说他得逞了,没有说他成功。
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逆历史潮流、与人民为敌。
因此,在本辩题中,我们所说的成败就是应该以社会、人民、历史的角度来评判一个人的预期价值目标是否得以实现。
刚才对方一辩还大谈人的精神,那么,人的精神的崇高,人的价值的伟大,人的价值的肯定,到底是不是人的成功、做人的成功呢?
因此,刚才对方同学所说的一切,都是我方的分论点之一。
对方一辩还说了,虽然英雄失败了,但他依然是英雄。
那么对方辩友恰恰把英雄的失败和不以成败论英雄混为一谈。
今天我们双方的任务就是要看,我们如何来评价这些英雄,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英雄是因为什么而成为英雄的。
今天对方的论点是不以成败论英雄,即英雄和成败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我方的立场是,英雄自以成败论,即成败是判断一个人是否为英雄的基本标准。
英雄都是因为他的成功之处而成为英雄的。
正如一副好画,之所以得到大家的推崇,是因为它的成功之笔,而非败笔。
同样的逻辑,今天我们所说的英雄,之所以得到人民的认可,也正是因为他的成功之处,而非失败之处。
到底什么是英雄,英雄是人民社会历史对一个人荣誉的称号。
它用于授予那些在正义事业中体现出坚毅、勇敢、百折不挠的优质的人。
首先,历史唯物观的基本常识就告诉我们,评价一个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不可能苛求一个英雄处处成功,事事成功,时时成功。
但英雄都是以他某一方面、某一阶段或某一类的成功,奠定他在社会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
是收复台湾的成功,使郑成功成为英雄;是伸张正义、驱逐邪恶的成功,打造出人民英雄不朽的丰碑。
第二,英雄还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性,英雄往往与正义的事业、先进的阶级唇齿相依。
英雄他符合了历史的潮流,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因此,就这点而言,无论最终的结果,是输是赢,是胜是负,我们的社会历史人民,都无可辩驳地认为,他成功了。
正如月光以它的皎洁、大海以它的壮阔,征服了人类的心灵。
而英雄也以他们各自不同的成功之处,奏响了回荡于天地之间、镌刻在世人心中——永恒的英雄战歌!
谢谢大家!
反方一辩陈词解析如下:
1、摆明立场撇清价值:
我方的“英雄自以成败论”不是“成王败寇”。
既然不是“成王败寇”,那你方的“英雄自以成败论”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方的英雄自以成败论,即成败是判断一个人是否为英雄的基本标准,英雄都是因为他的成功之处而成为英雄的。
2、既然如此,那么你方的“成功”又该作何理解呢?
我方的成功是指:
人某一方面、某一阶段或某一类的成功(人的成功之处)。
共有三类:
(1)做人的成功(精神成功论):
人的精神的崇高是做人的成功
(2)做事的成功(个人功绩论):
典型事例(郑成功收复台湾)
(3)别人授予的成功(流芳百世论):
投身人民的事业,无论结果成败,人民都认为其成功。
3、如何以成功论英雄:
成功可以满足成为英雄的三个条件:
(1)人民社会历史对一个人荣誉的称号:
别人授予的成功(流芳百世了,自然应该是成功了)
(2)投身正义事业:
别人授予的成功+做事的成功(为正义而战,成功了,有个人功绩;失败了,可流芳百世)
(3)体现出坚毅、勇敢、百折不挠的品质:
做人的成功(人修来了优秀的品质,起码也是个做人的成功吧)
4、防线:
坏人得逞不能算成功(这不是流芳千古,这是遗臭万年,所以最终还是失败),好人失败不能算失败(虽败犹荣,流芳千古)。
5、所以;英雄是因为成功之处而成为英雄的。
这就是:
说你成你就成,不成也成;说不败就不败,败也不败。
解析到这里,对比双方的一辩陈词:
双方都是从“英雄”和“成败”两个角度加以阐释,并进一步通过对二者关系的论述得以论证本方观点。
但不难看出:
在具体的概念上(尤其是成败)方面,双方高下立现。
反方在“成败”的概念上(尤其是成功之处)做足了文章,甚至连英雄的优良品质都成了一种成功(精神成功论),这为其随后的“以成功之处论英雄”设置了极为稳固的前沿阵地。
而正方却没有对“成功和失败”进行明确的概念定义,在其随后的陈述中明显就是一种泛泛而谈,这自然就给反方的“成功之处”的发挥留下了极大的空隙和战略空间。
因此,尽管只是一辩陈词,但不难看出正方自身的立论存在着严重的遗漏。
当然,反方如此立论有点偷换概念之嫌,不过也很正常,反方的观点与对手相比就显得非常弱势,无论是谁接反方的观点都将面临对手的事实轰炸,如此立论也是迫不得已。
而正方尽管辩题有着极大的优势,但在逻辑准备方面下的功夫明显欠缺,对对方的偷换概念有些准备不足,这也为3年后的武汉大学提供了最好的参考。
三,正方二辩陈词
正方二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
对方同学今天讲,英雄就是成功者,那我倒是有几个问题想请对方同学替我解答了。
第一,在历史上,为什么有许多失败者,我们也称他们是英雄呢?
从壮怀激烈那个岳飞,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那个谭嗣同。
从悲叹伶仃的文天祥,到后来一心以身和敌军同归于尽的那个邓世昌。
他们的事业都是失败者,但是千百年来从来没有因此而丝毫改变他们成为众口皆碑、有口皆碑那种英雄,这是为什么呢?
这不恰恰证明对方同学今天陈词的错误之处吗?
第二,历史上有好多成功者,我们不说他们是英雄。
王莽篡权,候景乱邦,吴三桂卖国而称王,洪承畴投敌而封侯。
那个秦桧更是害了岳飞又卖了国,结果还做了一辈子的宰相,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地享尽了荣华富贵。
历史上这种小人得志、权奸成功的例子,难道还少吗?
历史的公正之处,恰恰在于不以成败论英雄。
一个人是不是英雄,他一生功过如何,天下评说。
是善的,即使你是失败者,一样会名垂青史;是恶的,即使你是胜利者,一样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第三,今天对方同学拿成败这样的标准去衡量英雄人物,是不是太功利了呢?
应不应该呢?
体坛英雄,叶乔波是英雄,没有金牌的标识与光辉,但是他在关键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坚定意识和顽强的毅力,所体现出来的中华儿女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他成为了英雄。
《火烧圆明园》这个电影中,那些前赴后继、冲向敌阵的那个官兵们,面对着外敌的入侵,他们义无反顾地站到了最前列,用自己稚嫩的双肩去抵挡住敌人冰凉的刺刀,他们倒下去了,可是今天,又有哪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不在心里说他们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呢?
今天我们的国家遭遇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此时此刻,几百万官兵正在长江大堤前线抗洪抢险….抗洪抢险,他们中又有多少子弟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新的长城,他们中又有多少人牺牲了,又有多少人受伤了。
但是我们能因此说他们就不是英雄了吗?
更有多少今天长江两岸的灾民们,他们舍小家保大家,为了祖国的利益,他们放弃了赖以世代生存的家园。
对待这些无名英雄,我们又怎么能够用一个简单的成败两个字去评价他们呢?
当然不能。
对方同学今天可能会问,你们不以成败论英雄,那么,以什么来论英雄呢?
我来告诉对方同学,在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以趋之”的选择里,在文天祥“而今去别江南路,化作杜鹃啼血归”的精神里,在今天长江前线那数十万jiefangjun泥泞的身上,我们找到了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的真谛所在。
恩格斯曾经讲过,面对高尚者的骨灰,人们情不自禁地洒下热泪,这就是对英雄最好的诠释。
我方今天坚持认为,英雄不以成败论!
谢谢大家!
正方二辩的陈词解析如下:
正方二辩跟随了本方一辩的步伐,立刻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了进攻:
1、在历史上,为什么有许多失败者,我们也称他们是英雄呢?
2、历史上有好多成功者,我们不说他们是英雄。
3、价值层面:
拿成败这样的标准去衡量英雄人物,会导致功利性。
事实上,这三个进攻方向都还是很有气势的,不过,可惜的是因为在概念方面(尤其是成功失败)方面定义的疏漏给了对手闪转腾挪的空间,这就导致看起来气势很足,却难以给对手致命一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正方论点中最锋利的武器登场:
“在历史上,为什么有许多失败者,我们也称他们是英雄呢?
”(文天祥)
无论是谁去“以成败论英雄”,都不得不面对“文天祥”的诘问。
四,反方二辩陈词,
反方二辩:
谢谢主席,各位好。
首先指出,千百年来,从来没有一个有良心的人,会把岳飞和文天祥说成是失败者。
对方辩友今天说,怎么样看英雄要看他的精神,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英雄体现出来的精神难道是在梦游的过程中无意识的体现出来的吗?
假如是英雄,确实把高尚勇敢对方辩友这些推崇的精神品质,作为自己人生的信念和目标,那么在人生的道路中,实现了这些目标,则算不算英雄呢?
香港人把妈妈叫妈咪,把爸爸叫爹地,对方辩友只把成败换了一种说法,就告诉我们这不是成败,怎么能反驳我们的观点呢?
对方辩友今天举出例子告诉我们,英雄身上也会遭受失败,我方从不否认,因为英雄不是超人,但是,英雄遭受失败,就说明英雄是失败的吗?
莲花生于污浊之中,有谁告诉我们莲花是污浊的呢?
对方辩友甚至还可能举出论点,告诉我们,英雄身上也有失败之处,我方更加赞同,因为英雄不是完人。
就像打磨的再完美的和氏璧上也会存在瑕疵。
但是和氏璧的珍贵,是因为它完美的品质,还是因为上面的瑕疵呢?
假如因为瑕疵的话,我从地上捡起一块砖头,上面全是瑕疵,那是不是更加价值连城了呢?
今天对方辩友看到英雄身上有失败,就告诉我们,英雄不能以失成败来论,觉得自己发现了一条真理。
然而当我们都能够认为知道,每一个人成为英雄,都是因为他的成功之处,这叫英雄自以成败论时,那是一条伟大的多的真理啊。
环顾四周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人不管嘴上承认不承认,其实心中都是因为一个人的成功之处才把他称为英雄。
但为什么对方辩友这样风度翩翩的青年才俊,都不敢承认这是以成败来论英雄呢?
据我估计,恐怕是对方辩友要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这种说法划清界限以避嫌疑。
而我们知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说的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跟我们今天全面、客观、历史、人民的角度来评价成败根本不可同日而语,那么对方辩友的担忧纯属多余,就让我们勇敢地承认,英雄自以成败论。
其实承认这一点本来不需要什么勇气,因为如今是一个充满成功机遇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谢谢大家!
不难看出,尽管在概念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反方依然感觉到了“失败的英雄”所带来的强大压力,这让接下来的陈词的郭宇宽有些手忙脚乱:
通篇反方二辩陈词,除去在最后的时刻稍稍撇清了“英雄自以成败论”不是“成王败寇”之外,剩下的时间不得不用来对“失败英雄”加以解释:
1、“良心说”(取自本方“流芳千古成功论”),不过这样的解释还是有些单薄的,难道说出事实也是没良心?
这显然有点说不过去。
2、“莲花论”:
(这是取自本方哪里呢?
?
?
)英雄遭受失败,并不意味着英雄就失败了。
这就好比是说,英雄被人打了一耳光,是绝不能说明英雄被人打了的,至于什么出淤泥而不染,纯属扯淡。
3、“和氏璧论”:
(取自本方的“英雄都是因为他的成功之处而成为英雄的”):
英雄都是因为他的成功之处而成为英雄的,而不是因为他有失败之处。
这好歹是靠了点谱,不过,与第二点的“莲花论”中“英雄遭受失败不意味着英雄失败”可形成了自相矛盾。
郭宇宽勇气可嘉,除了第三点稍稍靠谱之外,其他的也只是仓促应对手忙脚乱。
三年后的余磊面对这番偷换概念发出了最强悍的诘问:
“文天祥起兵以来,一败于兴国,二败于安平,三败于海风,连自杀都没有成功,为什么他还是一个英雄呢?
”
即使是强大如斯的西安交大、“快刀手”郭宇宽,在“失败的英雄”的诘问面前,依然是被动之极,事实上,西安交大还是很幸运,因为他们的对手并没有对“成败”进行细致明确的定性,所以,他们的“成功之处”还是可以勉强抵挡的。
但,三年后的武汉大学显然是不会给他们的对手新加坡国立大学这样的机会:
一辩蒋舸开宗明义:
“按照权威的《现代汉语辞典》解释,成败都是相对于具体目标而言的。
达到了就是成功,没有达到就是失败。
所谓以成败论英雄,是指成功了就是英雄,失败了就不是英雄。
”
有着这样一个滩头阵地,随后的最强进攻利器则充分发挥了强大的攻击力量:
“岳飞的理想是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这个理想最终失败了,为什么他还仍然是青史留名的大英雄呢?
”
“文天祥起兵以来,一败于兴国,二败于安平,三败于海风,连自杀都没有成功,为什么他还是一个英雄呢?
”
“'夸父追日'和'精卫填海'都没有成功,请问夸父和精卫是不是英雄?
”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他是不是个英雄?
”
然后插入最后一击:
“谁都不能否认岳飞,文天祥,诸葛亮最后失败了,对方同学说他们成功(精神成功、有成功之处、流芳千古)了,这真是:
说你成你就成不成也成,说不败就不败败也不败!
”
可惜,中国青年干部学院却在概念定性上出了极为低级的概念缺失这样的失误,这使他们的最大进攻利器难以取得致命的攻击效果,更给三年后的武汉大学做了最好的反面教材。
五:
反方三辩攻辩4
反方三辩: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请对方同学分析一下,岳飞的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
正方一辩:
岳飞的成功,恰恰在于,人们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为什么,这是因为岳飞有他不屈的精神,他用这种不屈的精神领导了他的将士勇敢地作战,最终体现了这种气质,但是最终,岳飞怎么了,岳飞屈死了风波亭,请问,这难道不是岳飞个人的失败吗?
当然,这显然是岳飞个人的失败。
反方三辩:
第二个问题,岳飞是因为他的成功之处成为英雄,还是他的失败之处成为英雄。
正方二辩:
对方同学,岳飞根本不能拿一个简单的成败去衡量他。
我们今天学习岳飞,学什么?
学习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啊。
学岳飞面对敌人那种坚贞不屈的斗志啊。
岳飞的精神是从哪来的?
从实践中升华出来的。
这种实践无论是成也好,无论是败也好。
无论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种胜利也好,还是风波亭岳飞最后悲壮的牺牲也好,这种都无所谓。
实践成败,不是衡量岳飞的标准,岳飞在实践中,在这个实践成败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才是我们要学习的,这正是不以成败论英雄,谢谢。
反方三辩:
好,能够体现出,能够使对方辩友洒下热泪的这种精神,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
正方四辩:
我来告诉对方辩友,精神本身是一个超功利的东西。
精神本身不能拿成和败这种功利的东西来衡量。
对于一个精神来说,只有具有这个精神和不具有这个精神的区别,而没有说失败与成功的区别。
对方辩友如果要说,精神有成功,那么我倒想问一问,什么叫失败的精神?
所以我们说对于精神来说,他只是一个超越功利以外的东西,无所谓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们说他具有了这种精神,具有了这种品质。
他就是一个成功者,他就是一个英雄,谢谢。
西安交大的三个问题很明显是从“英雄都是因为他的成功之处而成为英雄的”角度出发,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岳飞是英雄是因为他有成功之处,这个成功之处就是他的精神感招后世(“精神成功论”“千古流芳论”)。
我在前面曾经提到过,如果中青院对“成败”的概念加以明确定义,这样的问题并不难对付,岳飞可以成为英雄并不在于他“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的理想成功还是失败。
甚至于可以反戈一击,让对手灰头土脸,但是自身的错误显然是无法做到,这也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了。
尽管西安交大看起来是对准了对手最强大的进攻武器来提问的,但是确实看准了对手的概念缺失的失误下的套。
当然了,现实无法假设,中青院终于为自身的失误付出了代价:
正方一辩上来就中了反方的圈套,开始大谈特谈岳飞的成功与失败,其实他怎么谈,都已经无关紧要,西安交大的樊登根本也不会在乎他到底怎么评价岳飞的成败之处,因为只要正方一辩按照他的设定的问题来回答,这就足够了,无论正方一辩怎么说,都不会影响接下来的问题:
“岳飞是因为他的成功之处成为英雄,还是他的失败之处成为英雄?
”
猎物已经落入陷阱,西安交大开始收紧他的网,无论正方二辩怎么回答,只要涉及到精神领域,那就足够了,看着在网中垂死挣扎的猎物,反方亮出了雪亮的刀锋:
“能够使对方辩友洒下热泪的这种精神,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
”
都是各个学校精选出来的高手,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正方四辩感觉到了危险的迫近,他想尝试将“精神成功论”说明白,可惜自身立论的缺漏,难以使他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在经过了艰苦的挣扎之后,终于在最后的一句话中使本方彻底崩盘:
“他具有了这种精神,具有了这种品质。
他就是一个成功者,他就是一个英雄!
”
这等于是明白承认了对手的“精神成功论”。
至此,原本是中青院最有利的阵地,却被西安交大侵入其中分一杯羹,很遗憾,我只能说,比赛在这个环节,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偏向于西安交大。
六,正方三辩攻辩3
正方三辩:
谢谢主席,对方说成功是判定英雄的基本标准,请问失败的人是不是英雄?
反方二辩:
首先对方辩友犯了一个错误。
这里说的是失败的人,而不是说这个人是失败的。
其实只是说一个人遭受了失败,但能够推出这个人是失败的吗?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成功和失败,是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而不是看一时一事,就好比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我们看到一个肉包子褶上没肉,难道就能够说它是一个菜包子吗?
同样,看英雄也应当全面地看。
正方三辩:
请问,长眠于梅里雪山的十七位中日登山勇士,是不是英雄?
反方一辩:
好,这就是对一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这十七位勇士到底是英雄不是英雄,就看他到底有没有成功之处。
首先,如果他有了成功之处,并且他显示了坚毅勇敢百折不挠的精神,他就可能是我们的英雄。
那对方辩友的成败观就未免有点太功利思想了吧。
正方三辩:
本约翰逊在奥运会上夺得一百米冠军,并且打破世界纪录,一度被称为民族英雄。
请问这是以成败论出来的吗?
反方四辩:
如果他不打破一百米世界纪录,如果他没有一点点的成功之处的话,人们为什么会尊敬他,人们为什么会学习他呢?
我们学习一个英雄,是因为他的成功之处,还是因为他的失败之处。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所以我们分析一个人,要一分为二。
要把他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看得一清二楚。
这样我们才能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学习他的成功之处,摒弃他的失败之处。
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规范我们的人生取向,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人生道路更加笔直,使我们的人生目标更叫高尚,谢谢。
这一轮的攻辩正方做了很大的努力,从“失败的英雄”和“不是英雄的成功者”进行进攻,反方则依旧以“成功之处(精神成功论)”加以应对。
由于上一轮的攻辩中“失败的英雄”这个阵地已经被反方侵入,“精神成功论”这个碉堡已经建立起来,这也就是反方的回答呈现出一种应对自如的局面。
倒是“不是英雄的成功者”的进攻让路一鸣有些措手不及,实际上反方西安交大的立论中还是有所准备的:
“坏人得逞不能算成功(这不是流芳千古,这是遗臭万年,所以最终还是失败)”,但他还是用“成功之处”加以回应,所以他的回答明显有些顾左右而言他。
实际上,还是那个如果:
如果中青院对“成败”的概念加以明确定义,这个也是个相当有杀伤力的进攻武器。
三年后的武汉大学在自身明确的概念的掩护下,就发出了这样的强力诘问:
“按照权威的《现代汉语辞典》解释,成败都是相对于具体目标而言的。
达到了就是成功,没有达到就是失败。
所谓以成败论英雄,是指成功了就是英雄,失败了就不是英雄。
”
“如果成功了就是英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上了驸马爷的陈世美不可不谓是个英雄,“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难道不是一个穷秀才梦寐以求的成功吗?
二战初期的希特勒也不可不谓是个英雄,创建第三帝国,铁蹄横扫欧洲,他不是成功地在一天内就占领了丹麦,40天就打败了法国吗?
而至于南宋的秦桧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一世英雄,他成功的当上了宰相,成功的除掉了岳飞,更是成功的出卖了国家。
但是我想请问对方同学,你们真的认为这些人是英雄吗?
”
当然,中青院没有这么做,这也就使他们的问题听起来还是有些犀利不够,再加上这个方向的问题只有一个,而且是放在最后说的,此前的两个问题让对手应对自如,最后的问题,固然让对手顾左右而言他,也已经是大势已去。
两轮攻辩结束之后,西安交大明显占据了上风。
七,正方三辩攻辩小结!
正方三辩:
谢谢主席,对方回答第一个问题是说,要对社会的评价,我完全同意。
对方同学把失败为了作为评判,不断地扩大,我也姑且同意。
那么在第二个问题时,对方说,如果梅里雪山的人,大家对他有一个社会的评价,他是成功,那么他就是英雄。
对方同学,不幸是,我必须告诉您,不论是从被害者的家属,到中日友好登山协会,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