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共6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74790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共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共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共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共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共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共6篇.docx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共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共6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共6篇.docx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共6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共6篇)

第1篇: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靖边二小:

贾美《认识长方体》北师大教材第11—1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的直观图,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猜想、操作、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充分认识直观图;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区别。

教学难点:

充分认识直观图;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复习旧知。

图形王国里在开运动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图形参加?

噢!

来了很多的图形,谁给它们分分类?

课件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2、老师拿的这些物体属于立体图形中的哪一种?

(长方体)引入:

那对于长方体、正方体你了解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再一次来领略,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奥秘。

(教师板书:

长方体的认识)同学们举生活中长方体或近似长方体的例子。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长方体特征: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让学生指着模型说一说哪些是面?

哪些是棱?

哪些是顶点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

(1)四人一小组合作,一边操作一边思考:

师:

同学们根据自己准备的学具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操作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及鼓励。

)(出示探究表):

1、长方体有几个面?

你是怎么数的?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你怎么知道的?

2、长方体有几条棱?

你是怎么数的?

哪些棱长度相等?

你怎么知道的?

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你来数一数。

师:

自己先看一遍,有不理解的吗?

强调“完全相同”的含义,即形状、大小都相同。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3)老师找学生分组板书面棱顶点的特征。

学生汇报结果。

师:

谁能把你们的学习结果汇报一下。

生: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面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

)师:

你们小组能派个代表给大家数一数这6个面吗?

生数。

师引导有序的数。

师:

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

(有,出示)哪是相对的面?

(指实物回答)生:

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师:

说说棱的特点。

生:

长方体有12条棱。

师:

你来数一数吧。

(棱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

)生:

„„师:

哪些棱长度相等?

生:

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教师演示“相对棱相等”)(如果学生表述不出来,引导学生回忆在概括哪些面完全相同时是怎样说的。

)师:

哪是相对的棱?

生指。

2师:

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1:

用尺子量的。

生2:

(出示:

长方体棱的框架)如果相对棱不相等,这个长方体就会变形了。

师:

噢,你用的是反证法来说明。

师:

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

(长方体有8个顶点)(演示“顶点”)生数。

教师总结。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小组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做一个长方体。

师:

如果让你做一个长方体框架你打算准备几根小棒?

(12根)12根一样长的小棒吗?

生思考,汇报。

(2)合作做一个长方体。

思考:

12条棱可以分为几组?

(3)展示作品,并交流分组。

(4)揭示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指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宽、高。

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做长,较短的叫做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

(课件演示)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告诉学生不管相交于哪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问:

长方体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

二)

(二)、认识正方体1、师:

认识了长方体,那正方体它又有什么特征?

它与长方体有没有关系呢?

2、独立探索正方形特征:

每个同学拿出自己的正方体纸盒,通过前面小组合作探索长方体特征的方法,自己独立探索正方形的特征,并完成提单上表格的内容。

3、完成后指名回答,并板书。

4、课件演示正方体的特征,加深对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三)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1、正方体、长方体相同点与不同点。

(1)师:

我们一对长方体、正方体进行了认识,认真观察课件上的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正方体、长方体相同点与不同点。

2、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1)师:

通过你们的观察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何关系?

(2)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集合图。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引导学生认识特殊长方体面、棱特征,深化认识。

1、完成练一练,先同桌交流在指名2人汇报。

2、口答:

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3、激疑:

对于最后一幅图表述你有什么看法?

(预设:

最后一个图形不是长方体而是正方体,板书完整课题:

正方体)1、问:

你觉得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一个长方体变换成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样的关系五、巩固练习师:

同学们,今天通过你们的合作探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大家都很棒。

下面我们进行几个练习,检验一下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小法官会判断。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四六二十四条棱。

()×(3)一个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那√)么它有四个面面积相等;((4)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5一、填空题。

1、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正方体是都特殊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2、左图是正方每个面的面积是648厘米体,也叫做立方体平方厘米;每条棱厘米。

是8厘米8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96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2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厘它的棱长是8厘米米,2厘米。

1、用铁丝焊成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6思考?

一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36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五、全课总结。

很多时候,大家的进步就像一张纸,的厚度一样,微不足道,甚至难以发现,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它的存在,只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一定会收获更大成功,成功其实离我们很近,它就是点点滴滴人进步。

第2篇: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例1教材一共安排了三个层次学习活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第二层次通过对长方体的进一步观察,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及其面、棱和顶点,第三层次探索发现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介绍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

例2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教具、CAI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察与操作,认识长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1出示画面:

有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和正方体的实物。

(如电冰箱、饼干盒、魔方等)谈话:

同学们,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你能说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学生回答,并举例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长方体模型,谈话:

长方体有几个面?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你觉得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分组操作,进行验证。

学生分组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汇报、演示观察结果,并说一说从某一个角度进行观察,能同时看到的是哪几个面,看不到的是哪几个面。

提问:

那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说明: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谈话:

依据同学们的观察结果,我们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

(标出“面”)谈话:

直观图中线和点都有各自的名称,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学生看书,理解棱和顶点的含义。

指名说一说什么叫做棱,什么叫做顶点?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演示)在直观图中闪烁棱和顶点,指名说一说(指一指)这条棱是由哪些面相交得到的,这个顶点是由哪些棱相交得到的?

提问:

直观图是用实线和虚线两种线画成,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吗?

说明:

直观图中的实线表示从某个角度能看到的棱,而虚线则表示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棱。

提问:

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

自己数一数。

指名演示数一数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个数。

集体交流数法。

(适当进行指导,让学生能体会到面可以一对一对地数,棱可以一组一组地数,顶点可以4个4个或2个2个地数。

)得出:

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提问:

长方体的面和棱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长方体,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和判断。

谈话:

同学们观察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下面我们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学生分组活动,利用长方体模型进行操作活动,并在小组中交流。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学生1:

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学生2:

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

学生3:

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可以让学生演示操作,证明得到的结论。

谈话:

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完全相同,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

学生或教师说出(相对的面)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是指的哪两个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是指的哪四条棱。

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提问:

这是长方体吗?

这个长方体和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

这个长方体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4个面是长方形的。

前面观察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

小结:

长方体有6个面,有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6个面中,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演示闪动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

提问:

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

你知道这三条棱分别叫做什么?

(长、宽、高)说明: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中,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

[设计意图:

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直观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活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并通过交流,对有关发现加以适当的整理和概括。

]2、练一练说明操作要求:

同座两人一组,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先指出它的面、棱和顶点,再量出它的长、宽、高。

学生操作活动,互相说一说。

二、探索与发现,认识正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2出示正方体的直观图。

谈话:

我们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想一想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

正方体的面和棱有各有什么特征?

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小组中交流。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

学生1:

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学生2:

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学生3:

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演示操作,验证得到的结论。

提问: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

有哪些不同点?

出示比较的表格,让学生填一填,再在小组中交流。

名称长方体正方体相同点不同点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结果。

得出: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

不同的是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或其中有2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12条棱都相等。

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正方体都叫为棱长。

2、练一练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学生在小组中操作,在班级中汇报测量结果。

[设计意图:

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能比较完整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巩固与拓展,感受变化,加深理解1、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看题,和同座同学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集体交流。

提问:

这三个长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发现第2个和第3个长方体的长比宽要短,第三个长方体的长和高一样长,说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2、练习三第2题第2题中的4个问题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图中标注出数据,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

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想法。

说明各个面是什么图形及相应的长和宽的长度是多少。

(第4个问题,教师可以换一种提问:

还有哪些面和同学们刚才观察的几个面完全相同?

)3、练习三第3题出示图。

提问:

观察这两个直观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看图,并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学生:

一个是长方体,一个是正方体。

学生:

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4厘米和5厘米。

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

谈话:

继续观察,它们的面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可以发现长方体前后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其余的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

4、练习三第4题说明题意,并指名说一说摆成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学生独立标出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再在小组中指一指,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和长度。

5、练习三第5题出示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做一做,做好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想法,集体交流做法。

提问:

怎样算长方体的底面的面积?

正方体呢?

(学生可以发现,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长乘宽,正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棱长乘棱长。

)[设计意图】:

在巩固练习中,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基本特征的认识,也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进一步拓展认识,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变式。

并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做好准备。

]第3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基本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询问学生:

“这些图形我们统称为什么形?

”在学生回答称为平面图形。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盒子,观察之后告诉他们像盒子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图形,叫立体图形,今天我们我们来研究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首先请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长方体(学具),闭上眼睛摸一摸,想一想:

“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让学生告诉我他们的发现,然后将拿出长方体,边摸边讲解:

什么叫面、棱、顶点。

2、研究汇报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请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四人一小组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完成表格。

给出了三组小棒,让学生判断哪组可以组成长方体。

学生汇报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

5、长方体、正方体间的关系。

让学生总结前面讲到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进行对比,说一说它们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多种练习,巩固新知。

(四)课堂小节让学生谈一谈体会,概括本节课所学知识。

第4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重点难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1、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成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第10-11页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及练习三1-5题。

2、光盘3、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

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⑴长方体有几个面?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哪些面完全相同?

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得出: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

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⑶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师:

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

教师板演画法。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铁丝做棱,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

⑴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怎样分?

⑵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通过观察得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

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的两个问题,并回答。

5、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长、宽、高。

6、出示例2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师: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7、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三1-4题。

第1题引导学生说说第三个图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你是怎样知道的?

第4题可先让学生判断出摆出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互相指一下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再说说分别是多少厘米。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完成练习三第5题。

尝试自己做一个长方体第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认识长、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立体图形表象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正确地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三、教学难点:

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

四、教学用具:

课件、长正方体模型、土豆、橡皮泥小棒长方体、正方体实物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想象,导入新知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它是什么形状的?

如果我把100张这样的白纸整齐的摞起来,那将会是什么形状呢?

(板书:

长方体)它是一个立体图形。

(板书:

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长方体。

(板书:

长方体的认识)

(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1、观察操作中知道名称同学们都准备了长方体物品,老师没有带来长方体物品,带来一个土豆,我要把它变成一个长方体。

(演示用切的方法介绍长方体各部分名称)2、游戏中掌握特征

(1)出示“魔袋”,你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体物体吗?

举一举:

将你摸的长方体的物体高高的举起。

说一说:

把你的感觉或是成功的经验,和大家说一说。

(2)观察你准备的长方体物品。

思考讨论:

长方体的棱、顶点、面各有什么特征?

小组合作填写学习记录单。

(3)全班交流3、认识正方体

(1)师:

长、宽、高都相等,我们把它都叫做棱,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板书:

正方体)请你说一说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是什么?

(2)全班交流:

4、对比中沟通联系

(1)说一说: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长正方体有什么关系(三)总结全课,储存新知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立体图形面棱顶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设计滦县滦州镇贾官营小学沈竞2021.4第6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页的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体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直观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稍大的长方体纸盒和一个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体的长方体纸盒;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实物,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正方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师:

这个物体的形状大家熟悉吗?

它是什么形状的?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观察物体,理解直观图。

(1)师激疑:

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生试着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

汇报交流,达成共识:

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相机呈现长方体直观图(动画演示:

先画出能够看到的面,再勾出不能看到的面)。

(2)认识面、棱、顶点。

观察直观图,说说从一个角度看到了哪些面?

哪些面不能看到?

结合长方体直观图,师向学生介绍: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课件同时在图中作出标注)结合直观图中棱和顶点,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面(或棱)在此相交得到的?

在小组里互相摸一摸,指一指长方体物体的面、棱和顶点。

2.探究长方体特征。

(1)分小组研究长方体特征。

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

(课件出示研究提纲)①长方体有几个面?

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

哪些面完全相同?

②长方体有几条棱?

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③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2)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师提问:

①面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

你们是如何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棱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

你们又是如何发现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

③顶点怎样数不重复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