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安峰山水库15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74373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海县安峰山水库1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东海县安峰山水库1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东海县安峰山水库1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东海县安峰山水库1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东海县安峰山水库1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海县安峰山水库15页.docx

《东海县安峰山水库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海县安峰山水库15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海县安峰山水库15页.docx

东海县安峰山水库15页

东海县安峰山水库

1、东海县水库工程概述

1.1、东海县水库历史沿革

为减轻低洼地区的洪水威胁,解决丘陵山区的灌溉用水和进一步综合治理提供条件,东海县从50年代中期开始兴建水库。

1956年兴建了小山庄、讲习、河口等小型水库。

1957年起开始兴建安峰山、昌梨、横沟等大中型水库;1958年的一年中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8座。

至1989年,全县建成大、中、小型水库60座(包括石梁河水库),总库容8.06亿m3。

目前全县建成大、中、小型水库72座(包括石梁河水库)。

同时,分期开挖了截水河道,保护了下游面积。

从2004年开始,东海县全面对所辖大中、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作,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为全县工农业用水、人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2、东海县水库工程概况及特点

1.2.1、东海县水系及地理情况

东海县东邻黄海,地势低洼,处于沂、沭、泗水系下游,汛期是洪水走廊,旱季是用水末梢,境内河湖众多,水系复杂。

境内河库主要有西北的龙梁河,东北的新沭河、乌龙河,中部的石安河、鲁兰河,南部的淮沭新河、蔷薇河。

除石安河、龙梁河南北流向外,其余大都是由西向东汇入蔷薇河、新沭河等河流入海。

境内水系又分新沭河和蔷薇河两大水系,其中龙梁河、石安河、磨山河属新沭河水系,乌龙河、鲁兰河、淮沭新河、民主河、马河、黄泥河属蔷薇河水系。

境内拥有大、中、小型水库72座(在册9座大、中型水库,45座小型水库,不在册小水库18座),总库容为8.9亿m3,其中石梁河水库和安峰山水库分别为全省第一和第四大水库。

东海县地属黄淮海平原东南边缘的平原岗岭地,地形东西长、南北短,东西最大距离70km、南北最大距离54km;全县总面积2037km2,耕地面积183.7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99.3万亩,旱田面积84.42万亩。

境内地势西高东低,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高程一般在2.3m~125m(废黄河基准点)之间,西部为丘陵岗岭,中部为平原坡地,东部为湖荡洼地。

按局部地形地貌可将县域划分为低山、丘陵、岗地、平原4个片区,其中山丘岗岭区域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7%,被列为江苏省淮北地区丘陵山区重点县之一。

1.2.2、东海县水库概况

东海县号称“百库之县”,目前大、中、小型水库共计72座(包括石梁河水库),这些水库绝大部分兴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境内大型水库2座,为石梁河水库、安峰山水库;其中安峰山水库库容为1.1亿方。

中型水库7座,为、西双湖水库、房山水库、昌梨水库、贺庄水库、横沟水库、羽山水库、大石埠水库;中型水库总库容为1.6亿方。

小型水库有53座,含小

(一)型21座,小

(二)型32座;其中在册小型水库45座,小

(一)型19座,小

(二)型26座。

到2013年底,全县已经完成51座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各水库运行安全。

1.2.3、东海县水库工程特点

东海县水库串联成群,增强抗灾兴利的能力。

组成水库群的关键是截水河道,手段是节制闸,这是东海县水库成群相辅相成的两个不可缺少的的方面。

东海县主要水库已经联成群体,效益得到最大发挥;使水库不仅有了属于自己的流域面积,而且有了多方面的水源和形成水库群体的调度中心,遇到特大暴雨的恶劣情况,可以协调调度,不仅可以解决一个水库安全调度排水,还可以增加另一个水源不足的水库蓄水量。

这样不仅对农业灌溉有利,而且对全县工业和人民生活都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效益显著。

水库联成群体,较好第解决了中小型水库的两个致命弱点:

一是流域面积小,遇不到大雨,蓄不到水,空库度汛;二是遇到暴雨或特大暴雨,水多了要溢洪,会形成新的灾害。

东海县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安峰山水库、西双湖水库为调度中心的水库群体,以及石梁河水库群体,使得全县有了可以统一调度的大群体。

2、东海县水库建设与除险加固历程

2.1、东海县水库建设规划历程

建国以来,东海县水利事业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注重科学,合理布局,在50年代就先后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洪除涝治理方案,并付诸实施。

在水利建设规划中,首先提出“丘陵坡地梯田化、平原(洼地)涝区水网化、山沟岭凹塘坝水库化、土地耕作畦田化”的治理方针。

目前东海县水库中长期规划为大中型水库8座(石梁河水库为连云港市规划),其中大型水库为安峰山水库。

中型水库7座,分别为羽山、横沟、昌梨、西双湖、贺庄、大石埠、房山水库。

水库总库容2.7亿m3,其中大型水库为1.1亿m3,中型水库为1.6亿m3。

水库灌区原灌溉面积为30万亩,利用增加水库蓄水量,新增水库灌溉面积5.48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218万亩。

水库中长期规划实施为2013年--2030年。

水库灌区工程总供水量1.38亿m3,农业用水量13488万m3,工业用水量100万m3,生活用水量131万m3,其他用水量60万m3。

2.2、东海县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历程

东海县大、中型水库8座(石梁河水库为连云港市规划),分别为安峰山、羽山、横沟、昌梨、西双湖、贺庄、大石埠、房山水库。

我县大中型水库绝大部分兴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遍存在工程标准偏低、建设质量较差、老化失修严重、配套设施不全等问题,致使水库安全隐患严重。

从水库建成运行以来,多次针对各个水库出现的具体安全隐患及工程损坏情况进行应急处理、整修、加固,没有彻底进行根除工程质量较差、工程标准低等安全隐患。

从2004年开始,我县逐步对大、中型水库进行彻底除险加固工作,于2005年完成贺庄、大石埠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2008年完成安峰山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2010年基本完成西双湖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2011年完成房山、横沟、昌梨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2014年完成羽山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

通过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东海县大、中型水库形成了蓄、引、提并举,防洪、灌溉、供水、养殖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

在防洪保安、城乡供水、农业灌溉、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可直接保护下游耕地,保护人口,为防灾减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可以水库的养殖水产品及鱼类种类及数量也可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2.3、东海县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历程

东海县共有在册小型水库45座,其中小

(1)型水库19座,小

(2)型水库26座。

总库容7466.62万m3,兴利库容3416.84万m3,防洪库容3467.47万m3。

这些水库绝大部分兴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设施不齐隐患较多,如:

坝身单薄,高度不足,坝身渗水,涵洞漏水,溢洪道标准不足,坝后无反虑设施,排水不畅溢出点上升,无管理用房或者管理房简陋、矮小,无通讯联络工具及观测设施等,严重影响大坝安全运行。

从水库建成运行以来,多次针对各个水库出现的具体安全隐患及工程损坏情况进行应急处理、整修、加固,没有彻底进行根除工程质量较差、工程标准低等安全隐患。

自2005年,我县开始对病险小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至2013年,我县全部完成41座病险小水库的加固任务,完成工程总投资1463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511万元,省级补助7896万元,市县级配套4225万元。

计划在今后3年完成剩余水库除险加固工作。

通过近十年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东海县小型水库基本形成了蓄、引、提并举,防洪、灌溉、供水、养殖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

在防洪保安、城乡供水、农业灌溉、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防灾减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经过除险加固的小水库,可以直接保护下游耕地,保护人口,水库的养殖水产品及鱼类种类及数量也可增加。

3、江苏典型水库工程

3.1、大型水库

3.1.3、东海县安峰山水库

3.1.3.1、工程概况

安峰山水库位于江苏省东海县南部安峰乡境内,蔷薇河上游的厚镇河上。

地形属沂沭丘陵平原区,东临连云港。

工程于1957年10月开工建设,1958年6月竣工;2008年4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

目前水库集水面积175.6km2,总库容为1.13亿m3,其中防洪库容0.71亿m3,兴利库容0.71亿m3,死库容0.03亿m3。

上游有阿安引河和石安河,可跨库调度安峰山水库与阿湖水库和石梁河水库水源,干流长度河道分别为23.57km和54.0km,平均比降J=1.25‰,水库下游溢洪道为原厚镇河,经黑泥沟、黄泥河入蔷薇河,至临洪河口入海,途经东海县、沭阳县以及连云港市。

水库主要建筑物有:

主、副坝各一座,主坝长度为2330m,坝顶高程20.8m、顶宽6.5m、坝顶设1.0m高浆砌块石挡浪墙。

副坝长度为4406m,坝顶高程20.0m、坝顶宽5.5m;坝顶设1.0m高浆砌块石挡浪墙。

溢洪闸3孔,单孔净宽8.0m,总净宽24m,堰顶高程12.50m,设计流量335m3/s;绳鼓启闭机。

主坝东灌溉涵洞1孔,孔口尺寸为1.2×1.8m,洞身长34m,设计流量5m3/s。

主坝西灌溉涵洞1孔,孔口尺寸为1.2×1.8m,洞身长34m,设计流量5m3/s。

副坝灌溉涵洞2孔,孔口尺寸为2.4×1.8m,洞身长26m,设计灌溉流量38m3/s,该涵洞还承担汛期20m3/s的泄洪任务。

副坝节制闸为单孔砼箱涵结构,孔径3.0×3.3m,设计流量5m3/s。

薛埠进水闸为石梁河水库向安峰山水库补水建筑物,设计为3孔,单孔净宽5.0m,总净宽15m,孔口尺寸为5.0×6.0m,设计最大流量210m3/s。

薛埠排涝闸单孔,孔口尺寸为2.0×2.0m,设计最大流量2m3/s。

水库水位组合表

水位情况

水位(m)

频率(年)

死水位

12.5

兴利水位

17.2

汛限水位

16.0

防洪设计水位

18.0

100

防洪校核水位

18.67

2000

当水库水位未达到17.63m时,利用现有副坝灌溉涵洞下泄20m3/s;当水库水位上涨超过17.63m,但没有达到18.2m时,南线溢洪闸控制泄洪50m3/s,当水库水位上涨超过18.2m,但没有达到18.40m时,南线溢洪闸控制泄洪250m3/s,当水库水位上涨超过18.40m时,溢洪闸泄洪335m3/s。

该库设计效益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展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

设计灌溉面积10.3万亩,实际灌溉面积7.0万亩,宜渔水面1.77万亩已全部利用。

3.1.3.2、设计与施工

安峰山水库工程等别为Ⅱ等,工程规模属大

(2)型水库,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

安峰山水库地貌类型为侵蚀与堆积地貌中的山前洪积平原,场地区地震动参数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Ⅶ度。

安峰山水库原设计集水面积130km2,因1958开挖了阿安引河,拦截30.0km2入库,再加近几年农田水利建设,实际集水面积175.6km2(其中西双湖水库22.3km2)。

水库原设计汛限水位16.0m,兴利水位17.2m,由于工程防洪标准偏低,泄洪与下游排涝矛盾,1966年确定降低水位运行,汛限水位为15.0m,兴利水位为16.0m。

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17.84m,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18.95m。

2008年除险加固之后,水库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位为18.00m;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18.67m;汛限水位为16.00m;兴利水位为17.20m;死水位为12.50m。

总库容1.13亿m3,兴利库容0.71亿m3。

1998年10月,省水利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安峰山水库进行安全鉴定,结论意见为:

安峰山水库实际抗御洪水标准低于部颁水利枢纽工程除险加固近期非常运用洪水标准,且工程存在较严重质量问题,不能正常运行,定为Ⅲ类坝。

2001年6月,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核查,同意定为Ⅲ类坝。

要求对安峰山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安峰山水库加固工程于2005年3月批准开工,至2008年4月全部完成批复各项工程内容,主体工程在批准工期内完成。

建设资金主要依靠省级以上投入,资金到位6166.60万元。

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工程量:

土方60.28万m3、砼2.66万m3、砌石5.04万m3、变压器2台、50GF柴油发电机1台、20GF柴油发电机组2台、弧形钢闸门3扇(63.3t)、平板钢闸门6扇(23.7t)、铸铁闸门3扇(6.7t)、绳鼓式启闭机6台套、螺杆启闭机6台套。

主坝主要加固内容为:

坝顶加宽、加高,迎水面护坡加固,背水坡覆土、增建坡面排水沟,坡脚排水沟翻建,增加横向排水棱体,重做测压管。

副坝主要加固内容为:

坝顶加宽、加高,迎水面护坡拆除重建,背水坡覆土、增建坡面排水沟,坡脚增建排水沟。

溢洪闸拆除重建,新建溢洪闸为3孔,单孔净宽8m,弧形钢闸门,配绳鼓式启闭机。

主坝东、西灌溉涵洞拆除重建,新建涵洞孔口净宽为1.2m,铸铁闸门,配螺杆式手电两用启闭机。

副坝灌溉涵洞拆除重建,新建灌溉涵洞为两孔,单孔净宽2.4m,平板钢闸门,配螺杆启闭机。

副坝节制闸拆除重建,新建节制闸为箱涵式结构,孔口净宽3m,平板钢闸门,配螺杆启闭机。

薛埠进水闸移址重建,新建薛埠进水闸在老闸下游约150m处,3孔,单孔净宽5m,平板钢闸门,配绳鼓式启闭机。

3.1.3.3、除险加固

安峰山水库自建成以来,主管部门根据出现的险工险情,历年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加固维修。

(一)主坝

1960年7月一次暴雨,库水位上涨至18.22m(历史最高水位),主坝老河床处背水坡高程12.5m至13.0m间出现窨潮现象,面积约6m2。

排水棱体砂石滤料内有淤泥沉淀,返修后现象消失。

1966年汛后,主坝桩号0+200~1+200间出现纵向裂缝6条、横向裂缝4条,最大裂缝长10m、宽0.07m、深0.63m。

1967年对主坝进行灌浆加固。

1981年和1982年根据主坝埋设测压管时,漏水严重的现象,对主坝进行灌浆处理,灌浆孔布置3排呈梅花形,平均孔深10m。

在桩号1+120~1+200段和1+300~1+450段进浆量较大,最大单孔进浆量达6m3。

在桩号1+110处,大坝迎水面高程13.69m以下漏浆严重;桩号0+970处,背水坡高程18.5m处发现18m长的漏浆缝,经加大水泥和泥土比例制浆灌入后,泥浆溢出现象消失。

1985年汛前,库水位15.7m时,桩号0+200~0+400段和1+138处背水坡工程11.5~15.0m间发现大面积窨潮,累计面积562m2;1990年汛前,库水位15.18m时,桩号1+030处背水坡高程13.0m处出现窨潮面积4.0m2。

经1991年、1992年、1995年对大坝(桩号0+200~1+150处)排水棱体进行翻修,并增设导渗沟,至今未发现窨潮现象。

2005年3月主坝加固开工,同年4月完成坝前高程15.0m以下护坡,同年11月完成坝体灌浆,2006年5月完成坝前全部护坡和坝身复土及坝后排水设施、坝顶防汛路,同年10月种植草皮护坡。

(二)副坝

1966年汛后,副坝桩号0+330~1+900间出现纵向裂缝13条、横向裂缝5条,最大裂缝长13m、宽0.12m、深1.10m。

1967年对副坝进行灌浆加固。

根据自1976年~1995年的观测,每年当库水位高程超过15.5m时,桩号0+400~2+400间坝基渗流严重,坝后坡脚及地面50~150m范围呈沼泽地状,坝体背水坡渗流逸出点高程为15.0m。

究其原因,主要是坝基清基不彻底,填料土碾压不密实,且坝身单薄。

1981年9月降雨后,桩号0+200~2+000段坝顶中心和上游坝肩处出现二条累计长1800m,宽2.5cm,深2.2m的断续纵向裂缝和十余条贯通坝体上下游的横向裂缝,横向裂缝宽大12.0cm,深2.1m左右,缝口多处塌陷。

这也是坝体填土密实性差的缘故。

针对副坝险情,1981年、1982年进行了两次重复灌浆,平均孔深5.5m,低于坝基0.5m。

根据灌浆显示,桩号0+700~2+240段进浆量很大,平均每孔进浆3m3;桩号0+400~0+840段多处出现横向裂缝,长大15.0m,宽2~3cm,浆液沿缝溢出,经加大水泥和泥土比例制浆灌入后,泥浆溢出现象消失。

灌浆后至今未发现裂缝。

2005年4月副坝加固开工,进行坝前护坡,2006年3月完成坝身充填灌浆和坝身复土,2006年5月完成坝前护坡和坝后排水,2006年11月完成坝顶防汛路,2007年3月完成背水坡草皮种植。

(三)溢洪闸

下游两侧第一节翼墙自1973年起发生位移,1979年1月东侧翼墙顶最大位移5cm,同年11月增至10.3cm,西侧翼墙顶最大位移5cm。

1981年和1983年分别对东西翼墙进行拆除重建。

1981年6月在开挖东翼墙后填土时发现闸身岸墙在高程11.5m与土体接触处有清水冒出,灌浆处理后冒水消失。

1997年1月,上游两侧翼墙分别距闸室墙13m和7m处各有一条竖向裂缝,缝宽0.3~0.5cm,至今未进行处理。

2004年12月溢洪闸拆建及溢洪道整治开工,2005年3月完成老闸拆除和新闸闸塘开挖,2005年6月完成闸身和上、下游联接段以及闸门启闭机安装调试,2006年3月完成启闭机房;2006年4月完成溢洪道末端跌水(峰西跌水);2006年11月完成溢洪道1+300-1+900段右堤护砌;2007年2月底完成溢洪道0+000-3+900段清淤。

(四)副坝灌溉涵洞

副坝灌溉涵洞经多年运行,砼碳化严重,闸门、启闭机损坏、老化。

2000年3月作为安峰山水库应急度汛工程,对洞首砼进行防碳化处理,更换闸门、启闭机,并改建启闭机房。

2004年12月主坝东、西灌溉涵洞均开工,2005年5月完成;副坝灌溉涵洞、副坝节制闸、调度闸(薛埠闸)、排涝涵洞于2005年9月开工,2006年4月完成。

(五)其它

1965年埋设了主坝测压管及沉陷表;1966年溢洪闸木便桥改为砼交通桥;1972年溢洪闸闸门木面板更换为钢丝网水泥面板;1975年主坝建防浪墙;1983年薛埠闸启闭机改电动。

目前主坝排水沟及反滤器翻修,现已做完925m长。

主坝迎水面从高程17.2m以上增设10cm厚砼护坡,目前尚有220m长未护。

工程管理设施分别于2006年6月建管理房,2008年4月完成;进副坝涵洞路及进节制闸路2006年10月施工,同年11月完成,进库防汛路2007年3月施工,同年4月完成;溢洪闸监控监视及路灯于2007年9月实施,同年12月完成。

3.1.3.4、运行管理

工程管理机构为安峰山水库管理所,主管部门为东海县水务局。

安峰山水库管理所为全民事业单位,具体负责枢纽建筑物的控制运行。

现有管理人员33人,其中所长1名、副所长2名,负责水库堤防及建筑物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管理范围主要有枢纽建筑物,以及相配套供电设施、水文设施、观测设施、专用通讯及交通设施。

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自收水费。

当水库水位超过16.0m,未达到17.63m时,利用东线副坝灌溉涵洞向安房河泄洪20m3/s;当库水位超过17.63m,未达到18.2m时,南线主坝溢洪闸控制泄洪50m3/s;当库水位超过18.2m,未达到18.40m时,南线主坝溢洪闸控制泄洪250m3/s;当库水位超过18.40m时,主坝泄洪闸按设计过流能力335m3/s泄洪,以保证大坝的安全。

3.1.3.5、工程特点

安峰山水库工程管理范围包括工程区和生产、生活区。

工程区管理范围为主坝、副坝、溢洪闸、主坝东西灌溉涵洞、副坝灌溉涵洞、副坝节制闸、薛埠进水闸等枢纽建筑物,以及相配套供电设施、水文设施、观测设施、专用通讯及交通设施。

目前主坝保护范围为坝址外200m,副坝保护范围为坝址外100m,符合规范要求。

溢洪闸保护范围为消力池以下200m,其它建筑物保护范围为消力池以下50m。

安峰山水库已经与东海县其他水库联成群体,效益得到最大发挥;使水库不仅有了属于自己的流域面积,而且有了多方面的水源。

东海县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安峰山水库为调度中心的水库群体,遇到特大暴雨的恶劣情况,可以协调调度,不仅可以解决安峰山水库安全调度排水,还可以增加房山水库的蓄水量。

安峰山水库有两条连接引河,分别为与阿湖水库相连的阿安引河,另一条是与石梁河水库相连的石安河;这两条引河可以为水库水量调节通过调度通道。

这样不仅对农业灌溉有利,而且对全县工业和人民生活都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效益显著。

3.1.3.6、分析与思考

安峰山水库周围自然生态环境以农业生态环境为主,无工业污染源,污水流入较少,水库水质除总氮超标外,其余指标均能符合Ⅲ类水标准。

目前安峰山水库所设工程观测项目有:

主坝测压管3组12根,主、副坝沉降标点67个,枢纽建筑物无观测设施。

由于原有观测设施使用年限较长,加之维护欠妥,目前测压管基本堵塞,沉降标点多数损坏,观测设备比较落后。

雨量、气温遥测需加快自动化观测进程,新建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及洪水预报系统,雨量遥测点均需配制遥测雨量计、电台等配套设施。

目前水库管理是注重外业、忽视内业,巡查记录、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

需要水库日常管理认真落实以政府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的水库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具体责任,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水雨情监测,严格按照批准的调度计划进行水库调度,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水库管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重点培训工程管理、防汛抢险、档案管理等业务知识,提高管护人员业务水平,充分提升水库的管理水平。

水库的正常安全运行,要多靠上级关心、指导和地方支持;水库本身抓住机遇,利用有利条件,创新管理模式,按照创建国家标准化管理单位的要求来加强日常管理;水库管护人员均严格履行水库岗位职责制,日常巡查制度、年度巡查制度和特别巡查制度,很好地解决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虽然水库已进行了除险加固工作,但仍未经受大汛的考验,防洪保安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常自认为是福薄的人,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都合情合理,有这样平常心态,将会战胜很多困难。

2、君子之交淡如水,要有好脾气和仁义广结好缘,多结识良友,那是积蓄无形资产。

很多成功就是来源于无形资产。

3、一棵大树经过一场雨之后倒了下来,原来是根基短浅。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打好基础,才能坚固不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