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七中届高三下学期第十周周考理综卷精品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4225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杭州七中届高三下学期第十周周考理综卷精品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杭州七中届高三下学期第十周周考理综卷精品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杭州七中届高三下学期第十周周考理综卷精品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杭州七中届高三下学期第十周周考理综卷精品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杭州七中届高三下学期第十周周考理综卷精品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杭州七中届高三下学期第十周周考理综卷精品推荐.docx

《浙江杭州七中届高三下学期第十周周考理综卷精品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杭州七中届高三下学期第十周周考理综卷精品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杭州七中届高三下学期第十周周考理综卷精品推荐.docx

浙江杭州七中届高三下学期第十周周考理综卷精品推荐

杭州七中2018学年高三下周考理综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Ⅰ、Ⅱ和答卷,试卷共11页,有32小题,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直接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蓝、黑圆珠笔将班级、姓名、学号、试场号、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卷,考试时不能使用计算器。

4.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一1,C一12,N一14,O一16,Na一23,

S一32,Cl一35.5,Fe一56,Ba一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102分)

1.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2.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蛛,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卷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3.图中①和②表示某精原细胞中的一段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

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在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

B.③和④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易位

C.③和④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

D.③和④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

4.下面关于丘脑下部(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同时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也增加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下丘脑是体温感觉的高级中枢,不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

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的下丘脑部分神经细胞能够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渴觉

A.

B.

C.

D.

5.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矮杆不抗病和高杆抗病小麦培育成矮杆抗病小麦的遗传学原理和抗虫棉的原理相同

B.无籽西瓜的培育和无子番茄的培育利用了染色体变异,无子葡萄一般也是用此方法培育的

C.基因工程育种时,目的基因之所以能够和质粒连接成功,是因为它们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D.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和大幅改良生物性状是属于太空育种的突出优点

6.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非兴奋部位

B.在甲图中,②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C.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7.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从苯酚中分离出苯的过程中,可选用右图装置及操作

B.化学反应中原子可重新组合、也可以破裂,爆炸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反应

C.大气中的氮气可通过生物固氮、自然固氮和工业固氮等方式从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氮的固定过程中必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化学家合成和分离了超过4500万种物质基础。

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奠定了物质基础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mL1mol·L-1FeCl3溶液中含阳离子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2.24L乙醛完全燃烧所得CO2分子数为0.2NA

C.0.6gCaCO3与Mg3N2的混合物中所含质子数为0.3NA

D.80mL10mol·L-1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4NA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等体积、等物质量浓度的Ca(H2PO4)2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Ca2++H2PO4-+OH-==CaHPO4↓+H2O

B.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

CO2+2H2O+AlO2-=Al(OH)3↓+HCO3-

C.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混合:

NH4++HSO3-+2OH-=SO32-+NH3↑+2H2O

D.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Mg2++2HCO3-+2Ca2++4OH-=2CaCO3↓+Mg(OH)2↓+2H2O

10.为了研究在温度对苯催化加氢的影响,以检验新型镍催化剂的性能。

采用相同的微型反应装置,压强为0.78Mpa,氢气、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1。

定时取样分离出氢气后,分析成分得如下表结果:

温度/℃

85

95

100

110~240

280

300

340

质量分数(%)

96.05

91.55

80.85

0

23.35

36.90

72.37

环己烷

3.95

8.45

19.15

100

76.65

63.10

27.6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温度超过280℃,苯的转化率迅速下降,可能是因为该反应为吸热的可逆反应

B.在110~240℃苯的转化率为100%。

说明该镍催化剂活性较高,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催化而且不发生副反应

C.增大压强与提高氢气、苯的物质的量比都有利于提高苯的转化率

D.由表中数据来看,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苯的转化率先升高后降低

11.如图为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已知酯类在铜铬氧化物(CuO·CuCrO4)催化下,与氢气反应得到醇,羰基双键可同时被还原,但苯环在催化氢化过程中不变,其反应原理如下:

关于该化合物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20H14O5

B.该有机物可以与浓溴水反应

C.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所得产物中有醇类物质

D.1mol该有机物在铜铬氧化物催化下仅能与2mol氢气发生反应

12.前几年,部分巨能钙被检出含有双氧水,而双氧水有致癌性,可加速人体衰老。

因此卫生部已开始加紧调查巨能钙。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H2O2、Na2O2都属于过氧化物,都存在共价键

B.双氧水是绿色氧化剂,可作医疗消毒剂

C.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与Cl2、KMnO4反应是表现H2O2的氧化性

D.H2O2做漂白剂是利用其氧化性,漂白原理与HClO类似、SO2不同

13.常温下Ksp(AgCl)=1.8×10-10,Ksp(AgI)=1.0×10-16,将等体积的AgCl和AgI的饱和溶液的清液混合,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清液混合,AgCl和AgI都沉淀

B.向AgI清液加入AgNO3,c(Ag+)增大,Ksp(AgI)也增大

C.若AgNO3足量,AgCl和AgI都可沉淀,但以AgCl为主

D.若取0.1435克AgCl固体放入100mL水(忽略体积变化),c(Cl-)为0.01mol/L

14.一倾角为30°的斜劈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沿斜劈匀速下滑。

现给物体施加如图所示力F,F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斜劈仍静止,则此时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A.大小为零B.方向水平向右

C.方向水平向左D.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

1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t=0时的图像如图所示,此时刻后,介质中p质点回到平衡位置的最短时间为0.1s,Q质点回到平衡位置的最短时间为0.5s,已知t=0时,P、Q两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同,则

A.该简谐波的传播周期为0.6sB.该简谐波的传播速度为0.1m/s

C.t=0.4s时P质点的加速度为负向最大D.经过ls,质点Q向右移动了0.1m

16.根据氢原子能级图可判断:

A.氢原子跃迁时放出的光子的能量是连续的

B.电子的轨道半径越小,氢原子能量越大

C.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是最稳定的

D.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可用11eV的光子照射

17.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的带电粒子A、B,分别从平行板间左侧中点和贴近上极板左端处以不同的初速度垂直于电场方向进入电场,它们恰好都打在下极板右端处的C点,若不计重力,则不可以判定的是

A.A粒子的初动能是B粒子的2倍

B.A粒子在C点的偏向角的正弦值是B粒子的两倍

C.A、B两粒子到达C点时的动能可能相同

D.如果仅将加在两极板间的电压加倍,A、B两粒子到达下极板时仍为同一点D

(图中未画出)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共18分。

18.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由质量相等的三颗星组成的三星系统,通常可忽略

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形式之一是:

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环绕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上运行,设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则

A.环绕星运动的线速度为

B.环绕星运动的线速度为

C.环绕星运动的周期为

D.环绕星运动的周期为

19.平行单色光a垂直射向一半径为R的玻璃半球的平面,其零截面如图所示,发现圆弧AB上只有1/3区域有光射出(不考虑光反射后的折射光线)。

若将a平行光换成b平行光,发现光从AB弧上射出的范围增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半球对a光的折射率为2

B.b光在玻璃半球中的速度小于a光在玻璃半球中的速度

C.真空中,b光波长比a光波长短

D.如果b光照射一块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那么a光照射同一金属板也能发生光电效应

20.如图所示,50匝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

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线框面积S=0.5m2,线框电阻不计。

线框绕垂直于磁场的轴

以角速度ω=100rad/s匀速转动,并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相连,副线圈接入一只“220V,60W”灯泡,且灯泡正常发光,熔断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示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零

B.线框中产生交变电压的有效值为

C.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5:

11

D.允许变压器输出的最大功率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80分)

第Ⅱ卷共包括12小题

21.(8分)

(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三个已校好的弹簧秤才能完成此实验

B.用两个校好的弹簧秤就可以完成此实验

C.用一个校好的弹簧秤也能完成此实验

D.实验中弹簧秤的外壳与纸面间的摩擦将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2)用插针法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时:

①甲同学在纸上正确画出矩形玻璃砖的两个分界面

,因不慎碰动了玻璃砖,使它向

方向平移了一点,如图甲所示,以后的操作都正确无误,但在画光路图时仍以

为分界面,则测得的折射率n的值将不受影响.

②乙同学为了避免笔尖触划玻璃面,画出的a'b'和c'd'都比实际的分界面向外侧平移了一些,如图乙所示,后来的操作都正确,但在画光路图时仍以a'b'和c'd'为分界面,则测得的折射率n的值将偏小.

③丙同学的操作和所画的光路图都正确无误,但所用玻璃砖的两个折射界面并不平行,如图丙所示,则测得的折射率n的值将偏大.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③

22.(12分)

(1)一同学用多用电表测量一电器元件电阴约40k

,选用×10倍率,操作正确,此时刻度盘上的指针在图甲位置,则该同学紧跟下来的做法主要有▲,正确操作后,指针在图乙位置,则该元件电阻值为▲。

(2)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4.8V2W”的字样,现在测定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并作出小灯泡的电功率P与它两端电压的平方U2的关系曲线.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

A.电压表V1(0~3V,内阻3kΩ)  

B.电压表V2(0~15V,内阻15kΩ)

C.电流表A(0~0.6A,内阻约1Ω)

D.定值电阻R1=2kΩE.定值电阻R2=10kΩ

F.滑动变阻器R(10Ω,2A)

G.学生电源(直流5V,内阻不计)H.开关、导线若干

①为了使测量结果尽可能准确,实验中所用电压表应选用▲,定值电阻应选用▲。

(均用序号字母填写);

②为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并要求从零开始多取几组数据,请在方框内画出满足实验要求的电路图;

③根据实验做出P-U2图像,下面的四个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23.(18分)如图8所示,遥控电动赛车(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出发,经过时间t后关闭

电动机,赛车继续前进至B点水平飞出,恰好在C点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形光滑轨道,通过轨道最高点D后回到水平地面EF上,E点为圆形轨道的最低点.已知赛车在水平轨道AB部分运动时受到恒定阻力f=0.4N,赛车的质量m=0.4kg通电后赛车的电动机以额定功率P=2W工作,轨道AB的长度L=2m,B、C两点的高度差h=0.45m,连线CO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α=37°,圆形轨道的半径R=0.5m,空气阻力可忽略,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sin37°=0.6,cos37°=0.8,求:

(1)赛车运动到C点时速度vC的大小;

(2)赛车经过最高点D处对轨道压力ND的大小;

(3)赛车电动机工作的时间t。

24.(20分)如图甲所示,两根质量均为m=0.1kg完全相同的导体棒a、b,用绝缘轻杆相连置于由金属导轨PQ、MN架设的斜面上。

已知斜面倾角θ=530,a,b导体棒的间距是PQ、MN导轨间距的一半,导轨间分界线OO/以下有方向垂直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

当a,b导体棒沿导轨下滑时,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若a,b导体棒接人电路的电阻均为R=1Ω,其它电阻不计。

(取g=10m/S2,Sin53°=0.8,Cos530=0.6)

(1)依据v-t图象,求b导体棒匀速运动阶段的位移大小;

(2)求a、b导体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u;(3)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S大小。

25.(20分)如图,直线MN上方有平行于纸面且与MN成45。

的有界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未知;MN下方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今从MN_上的O点向磁场中射入一个速度大小为v、方向与MN成45。

角的带正电粒子,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的轨道半径为R。

若该粒子从O点出发记为第一次经过直线MN,而第五次经过直线MN时恰好又通过O点。

不计粒子的重力。

求:

(1)电场强度的大小;

(2)该粒子再次从O点进入磁场后,运动轨道的半径;

(3)该粒子从O点出发到再次回到O点所需的时间。

26.(12分)已知A为常见金属,X、Y为常见非金属,X、E、F、G常温下为气体,C为液体,B是一种盐,受热极易分解,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较广(如被用作某些电池的电解质)。

现用A与石墨作电极,B的浓溶液作电解质,构成原电池。

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注意:

其中有些反应的条件及部分生成物被略去)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反应④为A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生成单质Y和A的氧化物,其化学方程式为▲;

(2)从D溶液制备D的无水晶体的“操作a”为▲;

(3)E的电子式为▲;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5)原电池反应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7.(14分)工业上生产硫酸时,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是一个关键步骤。

(1)某温度下,SO2(g)+1/2O2(g)

SO3(g);△H==-98kJ/mol。

开始时在100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0molSO2(g)和10.0molO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共放出热量196kJ,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2)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g)和1molO2(g),发生下列反应:

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SO2、O2、SO3气体平衡浓度都比原来增大的是▲(填字母)。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2molSO3

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2molN2

C.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0.5molSO2和0.25molO2

D.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SO3

E.升高温度

F.移动活塞压缩气体

(3)某人设想以右图所示装置用电化学原理生产硫酸,写出通入

SO2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4)若通入SO2的速率为2.24L/min(标准状况),为稳定持续生产,硫酸溶液的浓度应维持不变,则左侧水的流入速率应为▲mL/min。

(5)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基于下图所示原理的廉价光电化学电池装置,写出光照时半导体电极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式▲,目前应用最多的半导体材料是Si,甚至有人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硅可作为新能源的原因可能的是▲。

a.在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b.硅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再生”

c.硅具有较强的亲氧性,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d.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便于安全运输、贮存。

28.(18分)Ⅰ.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组成。

取w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

现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等未画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B、C、D中分别盛放的试剂。

B▲、C▲、D▲。

(2)检查装置气密性,进行如下操作后A中氨基酸开始反应,请用序号表示正确的操作顺序▲。

实验操作:

①使用酒精灯加热A处;②使用酒精灯加热D处;③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④关闭活塞a,记录F装置的液面读数。

(3)样品氨基酸充分燃烧后,待E装置气体冷却至室温后记录F装置的液面读数,请指出读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

(4)通过该实验所能测定的数据,能否确定该氨基酸的分子式?

▲,请说明理由。

▲。

Ⅱ.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铁与水蒸气的实验。

甲同学直接采用铁钉与水蒸气利用下述左图装置进行实验,最后试图收集气体于试管C中。

乙同学先用右图装置进行CO还原Fe2O3,至硬质管中固体由红色转变成黑色,用磁铁进行试验,发现能被吸引,D中出现浑浊;乙同学随即熄灭酒精灯,继续通过CO冷却至室温,然后用所得固体进行甲的实验。

 

根据上述两位同学的操作,并仔细结照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的实验最终未能成功,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

(2)乙同学最终也未能制得氢气。

你认为原因最可能是▲,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你的推断▲。

29.(14分)已知:

—C≡CH+—

—H

—C≡C—

以乙炔为原料,通过下图所示步骤能合成有机中间体E(转化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

C2H2

A

B

C

D

E:

H—

—H

其中,A、B、C、D分别代表一种有机物,B的化学式为C4H10O2,分子中无甲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生成B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2)写出生成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B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可生成多种有机产物。

写出2种相对分子质量比A小的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

(4)写出C生成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含有苯环,且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有▲种,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30.(14分)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

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上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

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Ⅱ-2的基因型为▲,Ⅲ-1的基因型为▲,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2)人类的F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

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F基因表达和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

CGG重复次数(n)

n<50

n≈150

n≈260

n≈500

F基因的mRNA(分子数/细胞)

50

50

50

50

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数/细胞)

1000

400

120

0

症状表现

无症状

轻度

中度

重度

此项研究的结论▲。

推测:

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的结合。

31.(14分)为了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获得抗倒伏、抗病等性状,科学工作者往往要采用多种育种方法来培育符合农民要求的新品种,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设计2种育种方案:

生物材料:

A.小麦高茎(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B.小麦矮茎不抗锈病纯种

方案l:

方案2:

1)写出育种名称:

▲▲

2)所采用的材料:

▲▲

3)希望得到的结果是:

▲▲

4)预期产生所需性状

个体的概率是多少:

▲▲

5)写出育种的简要

方法(可用图解):

 

▲▲

6)简述选择培育能稳

定遗传的新品种方法:

▲▲

32.(16分)豌豆子叶黄色(B)对绿色(b)为显性,种皮灰色(A)对白色(a)为显性,图1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的组成,据图回答

(1)在豌豆的个体发育中,▲的形成,标志着豌豆生殖生长的开始。

(2)若图l中乙豌豆的一个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B的花粉,则同时产生的另三个花粉基因型分别是▲。

(3)在若图l哪两株豌豆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为3:

1?

▲。

(4)若图l中任选一个亲本,让其分别与图中另外两个亲本杂交,他们的杂交后代有相同的表现型,且分离比都是1:

1。

则这一亲本及其组合方式应是▲。

(5)若用图1中的一种豌豆与另一种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发现后代F1出现四种表现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2,请回答:

①所用图l中的豌豆作为亲本的基因型是▲。

②在杂交后代F1中,表现型与双亲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20080510

③Fl中黄色灰种皮豌豆的基因型是▲;若使Fl中的黄色灰种皮豌豆与绿色白种皮豌豆杂交,则F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2018学年高三下周考理综参考答案(20180427)

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

一、二选择题(每小题6分,1-17为单选,18-21为多选,共1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B

C

C

A

B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C

A

D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B

BC

AD

AB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80分)

21.(8分)

(1)BC;

(2)A

22.(12分)

(1)选用×1K倍率,再进行欧姆调零;41KΩ~44kΩ;

(2)①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