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4138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docx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docx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社会矛盾出现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从历史解释角度探究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汉族文化的途径及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改革的客观条件

1.北魏的崛起

(1)起源:

源于我国东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

(2)建国:

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迁都:

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次年,正式称帝。

(4)统一: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早期改革

内容

影响

经济

实行编户,使部落成员定居下来;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推动拓跋部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政治

仿汉制设官;汉族儒生在北魏受到重用,国家机构日益完备

文化

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深度认知]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等一系列问题,拓跋珪和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按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启了封建化的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改革的必要性

1.社会矛盾:

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宗主督护制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2.民族矛盾:

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民族矛盾激化。

3.社会危机:

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34“学思之窗”,思考:

思考一下,你认为太武帝的言论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什么问题?

提示反映了北魏统治者不能较好地处理民族关系,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深度点拨] 北魏前期的政治、经济危机,本质上是落后的制度与中原先进的生产力的矛盾、民族压迫政策与民族融合趋势的矛盾。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改革的主观条件

冯太后

(1)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亲自督促孝文帝学习儒家经典,使其接受汉文化。

孝文帝

(1)希望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来巩固统治。

(2)和冯太后一起,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改革运动。

[深度认知]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在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2.拓跋珪和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按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

3.孝文帝通过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矛盾

史料一 《魏书·李冲传》曰:

“旧无三长,惟立①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史料二 “每有骑战,②汉人为肉篱。

史料三 北魏统治者③没有处理好与农耕文化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致使矛盾日益尖锐。

史料四 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颇为悬殊,拓跋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④汉族地主官僚也是心存不满,常常与鲜卑贵族发生矛盾。

①宗主督护制是官府与地方豪强势力勾结、镇压民众、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方式。

②说明汉人遭受鲜卑贵族的压迫。

③说明不同民族文明程度的差异。

④表明汉族地主官僚和鲜卑贵族存在矛盾。

根据上述史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社会存在哪些矛盾?

提示鲜卑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鲜卑族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孝文帝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

(1)国家和豪强地主的矛盾:

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他们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2)国家、豪强地主和农民的矛盾:

北魏的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

(3)鲜卑族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

拓跋部原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地区后,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

(4)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

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悬殊,拓跋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汉族地主官僚也心存不满,常常与鲜卑贵族发生矛盾。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史料一 ①北魏统治者在依赖武力统一北方的同时,也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

通过分配土地,让人民定居生活,拓跋部由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史料二 ②《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左》《老》,尤精释义。

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孝文帝本纪》

①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

②体现了北魏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

(1)从史料一中可以看出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么有利条件?

提示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开始学习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2)史料二所述说明了什么?

针对史料一、二反映的问题,北魏孝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提示说明:

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对汉族的儒家、道家思想非常了解,造就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措施:

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必要性:

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北魏面临统治危机,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①阶级矛盾:

由于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赋税制度的混乱导致国家、豪强地主、农民之间的矛盾重重。

②民族矛盾:

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2)可能性

①客观条件: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b.拓跋珪学习

汉族先进制度,使拓跋部由畜牧经济逐渐转向农业经济,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同时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②主观条件:

a.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积极推动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b.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具有推行汉族封建国家统治经验的强烈愿望。

一、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影响

1.原因: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民族融合在十六国时期进一步加强;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北魏统治者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

2.影响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了北方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3)为北魏进行封建化改革创造了条件。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1.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改革最主要的客观原因。

2.当时的经济、军事、政治的需要是改革最为直接的现实原因。

3.孝文帝自身的个性品质和对汉文化的了解是改革的主观原因。

(建议用时:

20分钟)

一、选择题

1.在对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进行探讨时,某班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

A.统治者恰当地处理了民族关系

B.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族政治文明

C.北魏统治者注重农业经济的发展

D.拓跋部拥有骁勇善战的民族性格

解析:

选D。

解答时,需要注意题干要求选择的是“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过程中,统治者主要依靠的是武力征服,通过征服强迫其他民族服从统治。

而当时的北魏无论是政治模式、政府政策还是社会经济,都是比较落后的,各民族间也是矛盾重重。

2.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  )

A.阶级矛盾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民族矛盾

D.鲜卑族内部矛盾

解析:

选D。

本题主要考查当时北魏的社会矛盾。

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同时由于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十分尖锐。

但鲜卑族内部的矛盾当时并没有显现出来。

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淝水之战后,拓跋珪成立北魏政权,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这里的“胡汉豪族的威权”具体是指(  )

A.建立郡县制

B.采用宗法制

C.宗主督护制

D.实行分封制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北魏基层组织建设。

北魏建国初期,实行宗主督护制,由当地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造成了地主趁机隐瞒人口,逃避赋税、徭役的现象,故出现“胡汉豪族的威权”现象,C项正确。

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4.据白寿彝的《中国通史》统计,从孝文帝即位的延兴元年至太和四年,有史可考的各地暴动、叛乱事件就有二十几起,北魏政局处于严重动荡之中。

这说明(  )

①北魏统一北方违背了历史潮流

②北魏统治者固守旧思想

③社会矛盾尖锐

④改弦更张,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选D。

根据材料可知,北魏政局处于严重动荡之中,这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结果,这就要求当局进行必要的改革,故③④说法正确;北魏统一黄河流域迎合了历史发展潮流,①说法错误;②不能由材料得出。

5.史书记载,孝文帝的祖母冯太皇太后在其成长过程中曾对他进行系统的汉文化教育。

冯太皇太后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

B.改变落后的统治方式

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D.摆脱社会危机

解析:

选C。

注意题干中“根本目的”这一限定,作为统治者的政策,其根本目的都是维护自身的统治。

6.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具备的有利条件有(  )

①北魏完成统一,民族融合加强

②冯太后掌握实权,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文化

③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落后的深刻认识

④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⑤北魏社会局势安定,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解析:

选B。

北魏凭借武力统一北方,主要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系政权,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汉族与鲜卑族民族矛盾尖锐,由此导致了北魏政权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不能当作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所以排除了含有④⑤的A、C、D三项。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经济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在大量役使奴隶劳动的同时,在中原封建经济的影响下,对广大被征服的人口,不得不采取封建方式组织生产……道武帝入主中原以后,面对人口众多的汉族地区,一开始就采取了田租户调的封建剥削方式,中原的封建经济关系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拓跋部贵族面临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他们圈占、抢夺大量的土地,逐渐转化为封建贵族,拥有的奴隶则变成了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445年,陕西一带人民起义,参加者既有汉族,也有羌族等其他少数民族,起义军很快就发展到十余万人。

北魏皇帝亲自统率大军镇压,几经周折,才平息了这场起义。

但是,此后各地起义仍时有发生。

(1)材料一所叙述的内容中蕴含着哪几种社会矛盾?

北魏统治者采用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经济对之后的孝文帝改革有何作用?

(2)材料一、二表明,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由此,你认为其改革的根本目的何在?

解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要从材料一、二,尤其是人民起义所折射出来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来分析改革的原因;可以判断出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答案:

(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

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2)原因: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危机严重。

根本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北魏统治。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死,减关中贼。

——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

材料二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宋书·谢灵运传》

材料三 北魏冯太皇太后,死后谥文明皇后。

她聪明果决,多猜忌而长于权术,以重管、重刑驾驭群臣,为其所用。

她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阅读诸子百家著作和历史典籍,对北魏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北魏的统治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这一问题的存在必将导致什么问题的出现?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思考,冯太后为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哪些促进作用?

解析:

(1)问理解材料信息得出其民族分化政策以及民族矛盾尖锐的问题;第

(2)问根据“征调赋敛,靡有止已”看出赋税的繁重以及阶级矛盾的尖锐;第(3)问从冯太后对孝文帝的督促、对改革的支持等方面回答。

答案:

(1)问题:

北魏采取民族分化政策,在战争中驱使其他民族作战。

影响:

导致民族矛盾尖锐,严重威胁北魏统治的巩固。

(2)问题:

北魏赋税剥削繁重。

出现:

必将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3)冯太后与孝文帝一起掀起了北魏的改革;她的支持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改革前她所采取的措施为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本课测评(教材P35)

1.简要叙述北魏统一北方后的形势。

提示

(1)北魏于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后,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为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2)北魏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开始封建化进程。

(3)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

2.简要分析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提示

(1)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进行社会改革;她对孝文帝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诸子百家著作和历史典籍,使孝文帝具有深厚的汉文化底蕴。

(2)在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继续推行冯太后的改革政策,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

二、学习延伸(教材P35)

1.探究活动

提示略。

2.阅读与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冯太后在孝文帝改革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

提示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起了推动作用,并且孝文帝前期的改革实际上是在她的主持下展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