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开发区商会大厦土方开挖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3949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江开发区商会大厦土方开挖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吴江开发区商会大厦土方开挖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吴江开发区商会大厦土方开挖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吴江开发区商会大厦土方开挖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吴江开发区商会大厦土方开挖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吴江开发区商会大厦土方开挖专项方案.docx

《吴江开发区商会大厦土方开挖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江开发区商会大厦土方开挖专项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吴江开发区商会大厦土方开挖专项方案.docx

吴江开发区商会大厦土方开挖专项方案

吴江开发区商会大厦

 

编制人:

审核人:

日期:

目录

目录2

第一章编制依据3

第二章工程概况3

第三章工程地质条件4

一、工程地质情况4

二、水文地质情况5

第四章施工部署7

一、施工顺序7

二、主要管理人员配备8

三、施工人员及主要机械配备9

第五章施工工艺9

一、施工工艺9

二、基坑降水、排水11

三、土方开挖顺序及相关技术措施11

第六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4

一、质量标准14

二、成品保护15

三、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5

第七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6

一、安全生产目标16

二、安全生产管理原则16

三、土方施工安全措施16

四、用电安全保证措施18

五、机械安全保证措施18

六、电(气)焊作业安全保证措施18

七、雨天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9

八、环境保护措施19

九、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措施20

第八章施工监测及应急措施20

一、施工监测20

二、应急措施20

 

第一章编制依据

1、苏州大地勘察工程有限公司编制的本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13-031)、工程设计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及工程技术联系单。

2、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现行各种质量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0)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程》(GB50086-2001)

第二章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苏州市吴江区联杨路南侧,西侧靠紧顺风路,东临龙桥路,地段优越,交通便捷。

占地面积9348.0㎡,总建筑面积46777.71㎡,本工程由一幢主楼23F及3F裙房组成,设一层地下室,基坑周边约260m。

本工程由苏州市商联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北京保利达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苏州大地勘察工程有限公司勘察,基坑维护由浙江复兴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组织设计,苏州易中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监理,苏州伟业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承包。

本工程±0.00相对于国家黄海高程3.30m,场地内平均高程为2.3m,即相对标高分别为-1.00m。

地下室地板高为-7.2m、-6.00m,开挖深度为6.2m~5.0m。

西侧浅基坑基础底标高为-2.1m。

与地下室高差为5.1m、3.9m。

主楼:

地上23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93.3米,框筒结构,最大基地压力约500KN/㎡。

设计室内地坪标高±0.0约+3.10M(1985国家高程),下部地下室底板埋置深度±0.0下4.50M,拟采用桩筏基础。

裙房:

地上3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15.0米,框剪结构,单柱最大轴力约4000KN。

设计室内地坪标高±0.0约+3.10M(1985国家高程),下部地下室底板埋置深度±0.0下4.50M,拟采用桩筏基础。

纯地下室:

地下1层,本工程±0.0为+3.10M(1985国家高程)设计基础底板埋置深度±0.0下4.50M,拟采用桩筏基础

 

第三章工程地质条件

一、工程地质情况

1.1地形与地貌

拟建场地原为鱼塘,现为空地,勘探期间已局部回填整平,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在1.10米至2.47米之间。

本场地北侧有一东西走向河道分布,深约3.0米左右,宽度约10.0米左右,该河道已回填,回填土以粘性土为主,含腐植物,回填时未分层碾压,欠固结,土质较松散。

1.2地层

综合分析钻探、原位测试以及室内的土工试验成果,拟建场地80.50米深度内除表层为素填土外,其余均为第四系全新统~晚更新统滨海~河口相、滨海~浅海相及河口~湖沼相形成的粘性土、粉(砂)性土。

根据场地内土层结构、岩性、成因等差异,可分为九个层次:

1-1素填土:

灰~灰黄色,松散,压缩性高,粘性土回填为主,富含植物根茎及腐植物,见虫孔,底部夹有大量现代河底淤泥,欠压实性质不均匀,堆积年限1年左右

1素填土:

灰黄色~灰色,松软,性质不均匀,高压缩性,以粘土为主回填而成,含植物根茎,鱼塘位置夹有大量碎石砖块,堆积年限一年左右。

2-1淤泥:

灰黑色,流塑,具淤臭味,含腐植物,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与韧性中等偏低,高压缩性。

2-2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具淤臭味,含腐植物,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与韧性中等偏低,高压缩性。

3-1粉质粘土:

灰色,可塑,见青灰色条纹,局部为软塑状,偶夹薄层粉土,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与韧性中性。

3粘土:

暗绿~黄褐色,可塑~硬塑,中等压缩性,上部为暗绿色,见灰色白色细小钙质结核,往下渐变成黄褐色,含铁锰质结核,切面光滑,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与韧性高,底部渐变为粉质粘土。

3-A粉质粘土:

灰黄色~灰色,软塑,土质较均匀,中等压缩性,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与韧性中等,仅分布在15号孔一带。

4粉土:

灰黄色~灰色,中等~密实状,湿~很湿,压缩性中等,见云母碎片,以砂质粉土为主,切面粗糙,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与韧性低。

5粉土夹粉砂:

灰色,很湿,密实,见云母碎片,偶夹粉砂,切面粗糙,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与韧性低,低压缩性。

6粉土夹粉质粘土:

灰色,很湿,稍密,局部夹粉质粘土,见明显层理构造,见云母碎片,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与韧性中等偏低,中等压缩性。

7粉土:

灰色,很湿,见云母碎片,无光泽反应,切面粗糙,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与韧性中等偏低,低压缩性。

8粉质粘土夹粘土:

青色~灰黄色,上部为青灰色,见灰白色细小钙质结核,下部呈灰黄色,含铁锰质结核,切面光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与韧性高,中低压缩性。

9粉质粘土:

灰黄~灰,可塑,含铁锰质结核,见灰黑色条纹,偶夹薄层粉土,局部粉性强,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与韧性中等。

二、水文地质情况

1、地表水

根据苏州市1919年至2003年大运河水文站资料,历史最高水位+2.69米(1999年8月),历史最低水位+0.01米(1934年),历年平均水位+0.88米。

高水位通常出现在7、8、9月份,低水位通常出现在12、1、2月份。

2、地下水

收集苏州地区区域潜水稳定水位资料:

苏州地区历史最高水位为+1.33米~+2.63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最低水位为-0.21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变化幅度为1.00米~2.00米,近三至五年的最高地下水位约+2.50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常年稳定水位在+0.88米左右(1985国家高程基准),水位具随季节变化之特征,夏季丰水期水位较高,冬季枯水期水位较低。

测区钻探深度80.50米以浅,地下水发育,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为浅部潜水和下部承压水。

孔隙潜水:

本场地上部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②-1淤泥层及其上覆土层中,浅部土层的富水性与透水性均一般,孔隙潜水主要通过大气降水--地表水渗漏补给,通过蒸发排泄。

水量、水位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

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孔隙潜水初见水位标高约+0.84~+0.87米,稳定水位标高约+0.99~+1.03米。

承压水:

与本工程建设有关的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④粉土层、⑤粉土夹粉砂层中,含水层富水性一般,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通过侧向径流排泄,其动态变化受大气降水、地形地貌、地表水体等因素的制约影响。

勘察期间,在01号孔中测得承压水水位标高为+0.50米,在09号孔中测得承压水水位标高为+0.45米。

上部隔水层为③-1层粉质粘土、③层粘土、③-A层粉质粘土,呈可塑~硬塑状,总体分布稳定,具有一定厚度,承压水对本工程建设影响一般。

据收集苏州地区区域微承压水资料,苏州市微承压水的历史最高水位标高为+1.40~+1.74M,最低水位标高为+0.62左右,近3-5年最高稳定水位标高为+1.60米,年变幅为0.80M左右。

3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根据吴江市气象气候条件,吴江属湿润区,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第G.0.1条规定,弱透水层湿润区直接临水,根据本场地环境地质条件综合判定本场地的环境类型为Ⅱ类。

依据地下水水质分析报告,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2.2章节相关条款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

 

第四章施工部署

一、施工顺序

基坑土方开挖分两个施工段进行,先开挖-7.2m,再开挖-0.6m,以后浇带为界。

采用1:

3放坡多层接力开挖方式。

详见挖土施工剖面图。

1、施工前应调查场地内的地下障碍物、管线分布、场地周边环境情况及复核场地标高。

2、基坑开挖前对周边建筑物,特别是民房进行现状调查,并记录原始数据,并设点全过程进行沉降观测,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3、基坑开挖前先在基坑四周做好2米宽道路硬化,并向基坑外做出坡度以防地表水流入基坑,同时在硬化道路外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

基坑内的排水沟在挖土期在离边坡坡脚4米外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基坑水通过离心泵或潜水泵排至基坑四周的排水沟,再通过水泵抽排至沉淀池,最后排至市政污水管道。

排水沟用多孔红砖,M5.0水泥砂浆砌筑,水泥砂浆抹光,尺寸为300×400mm。

4、为保证基础挖土准确,基础开挖前放出灰线;随挖随测标高,便于挖土过程中随时校核挖土深度,以免超挖。

5、总施工顺序:

工程桩施工完毕后,先施工搅拌桩,再施工钻孔灌注桩→维护桩养护→放坡开挖致冠梁标高,施工冠梁及支撑梁→冠梁及支撑梁养护→放坡开挖→铺设垫层,基础施工。

6、土方开挖必须待工程桩达到28天养护龄期后方可进行。

基坑实际开挖标高应严格按施工图施工,严禁超挖。

7、因本基坑较大,土方开挖应遵循分块、分段、分层、间隔跳挖的原则进行,并对称开挖,严禁超挖;每层开挖深度不得超过1.5m;并根据位移情况调整开挖方式。

基坑底土方开挖必须与垫层同步进行,开挖后立即施工基础垫层,基坑底的暴露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垫层应铺至基坑边,如垫层施工跟不上则应停止开挖,开挖过程中应注意气象天气情况,并根据监测位移调整开挖方式。

坑内土坡高差不大于1.50m,坡度不小于1:

3。

8、基坑周边10m范围内可采用先浇筑垫层再开挖承台及地梁施工方式,并根据实际采用跳挖施工,砖胎模挖出一个(段)浇筑一个(段),以减小承台、地梁开挖对围护结构的影响。

9、机械挖土时,挖机禁止碰撞工程桩,特别是桩头钢筋外露时,挖机施工(用小挖机)时挖斗要远离钢筋,必要进采取人工挖土方式进行施工。

(挖土前先进行引桩)

10、基坑周边建筑物应加强监测,并准备砂包、松木桩(或钢板桩),如有位移偏大迹象,及时给予加强。

11、坑底0.3m土方及地梁、承台等局部等部位处宜采用人工修挖,尽量减少对基坑底土的扰动,严禁超挖,承台处跳挖。

12、土方开挖后必须外运出去,不得堆在坡顶20m范围内。

13、场地四周距离基坑较近的砖砌围墙要拆除,改用轻质钢板作防护。

14、基坑外边线20m以内严禁堆放施工材料以及重型车辆通行,动荷载、振动荷载应运离基坑边。

15、土方应随挖随运,严禁堆积在基坑周边。

16、经测量基坑底符合设计标高后,立即与业主、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公司及有关人员进行地基验槽,地基验槽合格后即安排人员进行垫层的施工,以防原状土遇水破坏。

17、土方回填应分层夯实,回填材料应采用优质粘性土或碎石土。

二、主要管理人员配备

主要投入的管理人员汇总表

序号

姓名

在本项目任职

职责

1

盛春观

项目负责人

项目管理

2

沈荣潮

项目技术负责人

技术管理

3

陆继龙

现场主管

现场协调

4

李正华,尤建强

施工员

生产管理、安排

5

汝王良

安全员

施工协调、安排

6

李正华

质检员

试验检测

7

汝王良

图档信息资料员

资料编集管理

8

尤建强

测量员

土方开挖

10

沈海明

材料员

安全检查

11

沈海明

后勤主管

后勤管理

12

陈火根

仓管员

验收管理

13

陈火根

电工、机械员

临电临水机械管理

三、施工人员及主要机械配备

投入主要劳动力表

序号

工种

计划人数

备注

1

PC220型挖掘机机手

约4

2

PC110型挖掘机手

约4

3

土方工班组

约20

4

抽水工班组

约2

5

运土班组

约10

6

杂工班组

约2

7

洗车班组

约2

8

本工程计划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见下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存放地点

状态

1

PC220型挖掘机

2

苏州

良好

2

PC110型挖掘机

2

苏州

良好

3

5m3型运土车

20

苏州

良好

4

高压洗车设备

1

苏州

良好

5

FD20/28泵

4

苏州

良好

6

泥浆泵

1

苏州

良好

7

注:

以上机具作初步计划,根据现场实际需要由甲乙双方商定再作调整,保证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第五章施工工艺

一、施工工艺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开挖→修边和清底

1、开挖顺序

严格按本方案的施工部署开挖顺序时行。

2、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

1)采用推土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一般应从两端或顶端开始(纵向)推土,把土推向中部或顶端,暂时堆积,然后再横向将土推离基坑(槽)的两侧。

2)采用铲运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应纵向分行、分层按照坡度线向下铲挖,但每层的中心线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

3)采用反铲、拉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其施工方法有两种;

①端头挖土法:

挖土机从基坑(槽)或管沟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

自卸汽车配置在挖上机的两恻装运土。

②侧向挖上土法:

挖土机一面沿着基坑(槽)或管沟的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恻装运土。

4)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沟深度的1/2。

如挖上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性施工方案来确定。

3、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1)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

深度大于1.5m时,根据上质变化憎况,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2)开挖基坑(槽)和管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暂留土层:

一般铲运机、推土机挖土时,为20cm左右;挖土机用反铲、正铲和拉铲挖土时,为30cm左右为宜。

3)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5、修帮和清底。

在距糟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上层挖走。

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

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1)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2)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

6、雨、冬季施工:

1)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2)雨期施工在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

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

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上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

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3)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

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

4)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

一般不小于30cm。

5)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基土受冻。

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上。

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

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二、基坑降水、排水

1、浅基础或水量不大的基坑,在基坑底做成一定的排水坡度,在基坑边一侧、二侧或四周设排水沟,在四角或每30-40m设一个长70-80cm的集水井,排水沟和集水井应在基础轮廓线以外,排水沟底宽不小于0.3m,坡度为0.1-0.5%,排水沟底应比挖土面低30-50cm,集水井底比排水沟低0.5-1.0m,渗入基坑内的地下水经排水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用水泵排出坑外。

2、较大的地下构筑物或深基础,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含水层施工时,采用一般大开口挖土,明沟排水方法,常会遇到大量地下水涌水或较严重的流砂现象,不但使基坑无法控保,还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遇此情况一般需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三、土方开挖顺序及相关技术措施

1、基坑支护施工顺序:

先完成支护桩→顶部土方开挖及喷锚→冠梁→支撑梁。

支护桩、支撑梁施工完成且强度达设计值的80%后可进行土方开挖,设置支撑或预应力锚杆且锁定后方能进行下一层土方工程。

喷锚段及放坡开挖段的土方和喷锚施工密切配合,施工时应平面上分段、竖向分层进行流水作业。

每段开挖长度原则上不超过15m。

竖向分层深度即为每层锚杆的竖向间距,相临边坡施工段之间应交错施工。

喷砼完成72小时后方可进行该段边坡的土方开挖。

出土口、坑内便道及出土车道设置由现场及设计院复核后确定。

2、土方开挖流程

对地下管线处理

基坑开挖前准备

基坑周边降排水

基坑开挖至支撑梁底

基坑周边监测布置

冠梁支撑梁施工

多层接力开挖

基坑开挖全过程监测

挖至距基坑底300mm

人工修整至设计标高

3、开挖施工方案

①本工程土方量约20000m3,暂定土方开挖约为25d,挖土机生产率P=50m3,每天工作班数为每台勾机每天挖土12小时计算;工作时间利用系数K=0.8。

则需要挖土机台数N=20000/(50×25×12×0.8)=2台。

我司现场实际投入2台反铲挖掘机施工。

②土方开挖的总体原则:

其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要求一致,并遵循先撑后挖,分层分段,严禁超挖的原则。

③每层平挖深度控制在1.5m以内,靠近支撑梁土方挖至支撑梁下,以便施工内支撑梁。

由于土方开挖深度下,需分段分台阶可开挖。

每层之间按具体以土质情况进行放坡。

放坡的坡度必须确保安全。

各种土质的坡度为:

素填土1:

1;中砂1:

1.5;粉砂1:

1.5;淤泥1:

2;强风化岩1:

0.5;

④挖至基坑底标高时应即组织人员找平,垫层施工、避免积水或裸露时间长造成坑底土方软化。

4、基坑开挖前的装备工作

①修筑施工场地范围内运输道、基坑边的截水、排水沟及围栏。

②根据基坑监测设计方案,作好各种不同类型的测点布置并测得各测点的初始数据。

③与苏州市吴江区余泥排放所联系弃场地,了解运距和数量,或运至业主指定的蓄土场,以便将来顶板回填。

5、土方开挖方法

①基坑土石方按“竖向分层,勾机挖掘,坑内归堆,勾机台阶接力装载,汽车外运的方法。

第一层土采用勾机直接挖掘装载,采用退挖法施工,内支撑底部的垫层要同步清除。

第二层土方采用台阶式反铲挖掘机接力开挖出土的方法。

最后土方出土采用预留土堆作为中间传接点,利用长臂挖掘机或汽车吊传递出土。

②大部分土方采用反铲接力开挖,直接将士方转至地表,由自卸汽车装卸,由于施工场地狭窄,所挖土方随挖随出,不在现场堆放。

采用长臂的反铲挖掘机开挖,基坑开挖共计划配备2台挖土机。

③当无法按台阶法反铲接力转运土的方法施工时,主体基坑采用反铲挖掘机挖装土石方,地表塔吊配合提升吊桶出碴。

6、开挖技术措施

①基坑开挖时应特别注意桩侧壁的安全。

土方开挖时,桩壁边预留200~300厚的土方用人工清除,挖机不得碰撞护壁桩与钢支柱。

②土方开挖时按设计要求及时施工内支撑,对不能及时施作支撑的区段留反压土防止围护结构变形收敛。

砼内支撑安装未经检查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层的土石方开挖,内支撑的砼强度应达到80%以上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土方开挖。

③开挖过程中,加强观察和监测工作,以便发现安全隐患,通过监测反馈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利用监测资料进行信息化动态施工。

④严禁在挖土过程中碰撞己架设好的砼支撑结构,内支撑立柱保护设有橡胶轮胎捆绑,夜间要挂警示灯。

土方开挖过程中钩机行走经过已施工完成的砼内支撑时,必须先堆高内支撑两边的土方,然后架设钢板,防止钩机直接压在内支撑梁上。

以上内支撑保护措施需与设计人员沟通并须经设计人员同意才能施工。

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遇不同土(岩)层面,及时报驻地监理、业主确认并做好记录、绘制施工工程地质索描图。

⑥当开挖地层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监理。

⑦严格控制基底的开挖标高,避免超挖,设计基底标高以上20cm土层,采用人工执平,以免破坏地基整体性,对超挖部分,采用素土回填,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浇筑砼垫层。

⑧从第二层土方开挖起,为了保护内支撑部分土方开挖过程中防止钩机碰撞内支撑梁,须尽量使用PC110的小型钩机进行土方开挖,其它部分正常施工。

夜间施工时有足够的照明,同时加强开挖现场的管理,设专人指挥挖掘机作业。

7、基坑降排水措施

①基坑内排水

A、开挖时做好基底排水,开挖过程采用边开挖边排(降)水的方式进行排(降)水。

沿基坑内两侧开挖临时排水沟,每30~40m挖一个临时集水坑,使基坑积水通过排水沟流入集水坑,再用泵抽排出。

B、在基坑内每层土方开挖的土层面应挖成3~5%的坡面,形成自然泄水坡以防基坑积水。

C、当开挖至基底标高后,在适当位置设置临时集水井,并修筑基底的排水盲沟,其离基坑两侧3m,排水盲沟深约400mm,宽600mm,沟内填3:

7砂石。

临时集水井深超过底板梁,并与盲沟连通,使水从盲沟流入集水井,以便及时抽排坑内集水,确保土体和基底干燥。

集水井封闭与底板砼同时进行

②基坑外排水

基坑顶冠梁外侧设置截水沟,截水沟底宽300mm,沟深400mm,沟的三侧采用砌砖和水泥砂抹面,顶面设0.1m厚的混凝土盖板。

第六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柱基、基坑、基槽、管沟和场地的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3。

表3:

土方工程的挖方和场地平整允许偏差值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表面标高

+0,-50

用水准仪检查

2

长度、宽度

±300~±100

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

3

边坡偏陡

不允许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二、成品保护

1、对已完成的各种桩体、基坑内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