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世界银行《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3860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部世界银行《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农业部世界银行《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农业部世界银行《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农业部世界银行《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农业部世界银行《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部世界银行《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docx

《农业部世界银行《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部世界银行《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部世界银行《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docx

农业部世界银行《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

农业部—世界银行《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

社会影响评估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2014年3月

目录

 

1项目背景

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减排和粮食安全的日趋重视,农田土壤固碳减排技术研究得到了科学界的空前关注并逐步在各国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气候智慧型农业旨在不降低作物生产力水平的前提下,提高农田土壤固氮能力,同时减少田间温室气体排放量,并采取多样性的栽培管理模式,以增强作物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中国的气候条件、土地资源以及种植制度都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固碳减排技术在各个地区有不同的要求和效果,某些管理措施由于影响产量而难以持续推广。

小麦、水稻、玉米为我国三种主要粮食作物,其总产量占中国粮食产量的85%以上。

我国华北和华东等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分别占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和总产量的63%和67%。

同时,粮食主产区也面临着有机碳损失严重、氮肥施用量大等问题以及固碳迫切、温室气体节能减排潜力巨大的现实需要。

因此,在粮食主产区推广应用保障粮食产量前提下的节能与固碳技术,并进行示范与减排效果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减缓土壤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也是我国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本项目由环球基金会(GEF)出资,中国农业部和世界银行组织实施,符合GEF的第5个操作计划的目标(即克服提高能效和节能方面的障碍),将通过推广农业主要投入品节约技术和农业土壤固碳增汇技术促进中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有效降低主要农业投入品的投入,实现高效使用,进而实现农业N2O等温室气体减排。

项目包含的活动针对提高农业粮食作物生产减排和增加土壤固碳碳汇,以及促进农业减排增汇技术的广泛应用。

项目将与GEF/UNDP资助的终端能效项目(EUEEP)以及中国政府正在推行的“农业农村节能减排”的政策相得益彰。

项目建议方在开展能力建设活动时将与EUEEP的相关活动协调。

项目还将与参与农业节能增汇技术研究开发和农业节能减排技术政策设计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紧密协调。

该项目选择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区,确定安徽省怀远县和河南省叶县为项目区。

安徽省怀远县为水稻——小麦种植模式,项目村12个,初步确定水稻和小麦面积均为5万亩。

河南省叶县为玉米——小麦生产模式,项目村28个,初步确定的玉米和小麦面积均为5万亩。

本项目利用GEF资金510万美元,项目县按1:

5配套,项目总资金为3143万美元。

项目实施期为五年,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

项目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1、技术示范与应用

2、政策应用与创新

3、知识管理

4、激励机制与能力建设

5、项目监测与评估体系

6、项目管理

2项目县基本状况

该项目分别在安徽省怀远县和河南省叶县实施。

怀远县地处皖北,淮河中游,位于北纬32°43′—30°9′,东经116°45′—117°19′之间。

县域总面积2212平方公里,总人口127万。

项目区万福镇和兰桥乡位于怀远县西南部,距离县城40公里左右。

项目区全部为平原地区,内有两条河,分别为芡河和茨淮新河。

全年平均温度15.8℃,最高月(7月)平均温度为28.6℃,最低月(1月)为1.5℃;年降水量为791.6毫米,最大降水月份(7月)为188.1毫米,最低降水月(1月)为7.6毫米;日照时数累积1889.8小时,最大月份(4月)为207.7小时,最低月份(2月)为90.7小时(详见表3.1)。

无霜期平均219天。

叶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南,平顶山市。

地处黄淮平原与伏牛山余脉结合部,辖7个镇、11个乡,人口86.8万人。

项目区万福镇和兰桥乡位于叶县中南部,距离县城最远50公里,最近12公里。

项目区全部为平原地区,项目村基本上延澧河两岸分布排列。

全年平均温度14.9℃,最高月(7月)平均温度为27.5℃,最低月(1月)为1.3℃;年降水量为778.9毫米,最大降水月份(7月)为177.7毫米,最低降水月(1月)为15.7毫米。

无霜期平均217天。

土壤分三种类型,即黄棕壤土类、砂姜黑土类、潮土类。

3项目村基本情况

3.1怀远县项目村基本情况

怀远县共12个行政村,177个村民小组,总农户数9621户,人口44510人,家庭规模平均4.6人。

2013年上报人均收入7520元,有贫困户994户,低保人数1582人,“五保户”498人。

12个项目村总劳动力为26140人,占总人口数的58.7%,户均2.7人。

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十分普遍。

项目区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49.4%,其中女性占外出打工劳动力总数的36.2%,夫妻同时外出打工占外出打工总劳动力的25.9%,没有外出打工的家庭仅占18.9%。

打工地点分布在全国,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居多,农忙期间基本不回家参与农业生产。

12个行政村耕地总面积83234亩,户均耕地面积9.1亩,人均耕地面积1.94亩。

水稻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4.3%,小麦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8.8%。

即冬季作物基本上全是小麦,夏季作物除水稻外,主要种植玉米,另有少量蔬菜种植。

项目区内没有成片的森林,树木主要栽种在村庄、房屋周围以及作为田间林网。

耕地总体流转比例为21.1%,其中砖桥村和刘楼村的全部耕地均有偿流转给该县农业公司,其它村的耕地流转主要为无偿和代耕两种形式。

项目区合作社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最早的成立于2008年,一般规模均较小,部分已经不运行了。

与作物生产相关的合作社仅有两个,分别在砖桥村和刘楼村,而这两个合作社基本上是为在这两个村流转耕地的农业公司服务的。

项目区农机服务比较普遍,主要涉及水稻机械收割和小麦机械收割两个环节,基本的组织形式是自发性的,即由本村或邻村拥有收割机械且具有服务能力的农户提供,其费用水稻在40-120元/亩之间不等,小麦40-60元/亩。

另外,少数缺少机械的农户还需要机耕服务,每亩收费标准不定,一般为30元左右。

在项目区缺少统一的植物保护方面的服务内容,配方施肥尚处于示范阶段。

所有的项目村均没有农民技术员的设置,共有农业技术示范户94户,其中刘楼村、镇西村和联合村没有示范户。

3.2叶县项目村基本情况

叶县项目区共28个行政村,其中龙泉乡21个,叶邑镇7个,共有183个村民小组,总农户数10153户,人口40728人,家庭规模平均4人。

2013年上报人均收入3388.11元,有贫困户1485户,低保人数1964人,“五保户”171人。

28个项目村总劳动力为20730人,占总人口数的56.7%,户均2.3人。

项目区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40.6%,其中女性占外出打工劳动力总数的35.6%,夫妻同时外出打工占外出打工总劳动力的21.1%,没有外出打工的家庭仅占18.5%。

打工地点分布全国,但主要在河南省内,尤其是在平顶山,因为距离较近,这些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在农忙季节(播种和收获)均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项目区28个行政村耕地总面积52215亩,户均耕地面积5.14亩,人均耕地面积1.32亩。

玉米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8.5%,其中6个村全部种植玉米;小麦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0.2%,全部种植小麦的村有7个。

经济作物主要种植烤烟、瓜果,另有少量蔬菜种植。

项目区内没有成片的森林,树木主要栽种在村庄、房屋周围以及作为田间林网。

耕地总体流转比例为10.8%,主要是当地大户或少数外地人流转耕地种植经济作物,费用为每亩800-1000元,而其中8个项目村没有发生有偿流转耕地的情况,但仍然存在土地在同村亲戚间的无偿流转和代耕两种形式。

项目区合作社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4个,最早的成立于2008年,一般规模均较小,部分已经不运行了。

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围绕种植业的,以提供农业技术服务为主,类似于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运作方式。

项目区农机服务已经全面覆盖,包括玉米和小麦的机械播种、机械收割以及秸秆还田三个环节,基本的组织形式是自发性的,即由本村或邻村拥有收割机械且具有服务能力的农户提供,其费用玉米一般60元左右,收获80元左右,秸秆还田70元左右;小麦播种40元左右,收获80元左右,秸秆还田50元左右。

在项目区缺少统一的植物保护方面的服务内容,配方施肥尚处于示范阶段。

28个项目村中,有20个村有1-2名农民技术员,占71%,仅有两个村没有农业科技示范户,一般村5-10户不等。

4粮食作物生产基本状况

怀远县为水稻和小麦两熟作物区,叶县为玉米和小麦两熟作物区。

现根据对两县276户农户的抽样调查,对其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予以描述。

怀远县承包地面积最大家庭40亩,最小者只有3亩,家庭平均14.8亩;一半左右的家庭为10-20亩之间;而叶县家庭承包地面积平均只有6.3亩,面积最大者21亩,最小者仅1亩,一半左右的家庭不足6亩,而另一半左右的家庭为11-20亩。

从人均耕地的情况看,怀远县被访谈农户人均为2.7亩,最大值为11.7亩,最小值仅为0.6亩;而叶县人均只有1.4亩,最大值为3.9亩,最小值0.3亩。

被访谈者普遍认识到耕地面积规模小,是阻碍当地农业发展、新技术采用以及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然而,这一客观状况很难从根本上改变。

由于土地承包时的绝对平均主义原则,导致有限的土地被进一步细分。

怀远县97户农户中,平均每户有7块耕地,最多的有20块之多,而最少者也有2块;叶县平均3.3块,最多7块,但有11%的家庭耕地被连成一块。

最小一块耕地的面积,怀远县平均0.9亩,最大值10亩,最小值0.14亩;而叶县平均值为1亩,最大值仅2.5亩,最小值0.1亩。

调查中农户抱怨,这种耕地碎片化的现象,极大地影响到农业机械和各种新技术的使用。

当然,从农户拥有耕地的最大面积看,适应小型农机具效率的充分发挥。

怀远县最大地块平均4.6亩,最大值20亩;而叶县平均值为4.7亩,最大值为13亩。

随着耕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被访谈者中出现了通过耕地流转而成为种植大户的。

怀远县有23户从其他农户家庭流转进耕地,占被访谈者的23.7%,平均流转的耕地面积为12.3亩,最多者27亩,最小者仅2亩。

一部分是无偿的或代耕(付给耕地原承包者一季作物收获的实物,如水稻、玉米或小麦),有偿者一般为400元/亩,也有600元/亩和900元/亩的情况(各有一例)。

叶县有41个家庭从他人流转耕地,总面积达1468.6亩,平均35.8亩,最大值为280亩,而最小值仅为1亩。

其中大于50亩有9户,大于100亩5户,大于200亩2户(其中一户为外来者)。

当然,这些大户流转耕地的目的并非粮食作物生产,而是种植烟草和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其流转费用为800-950元/亩。

相对流转进耕地而言,被访谈者家庭将耕地转包给他人,无论是户数和面积都十分有限。

怀远县仅4户,总面积21.8亩,户均5.5亩,最大面积13亩,最小面积2亩;叶县7户,总面积20.77亩,平均3亩,最大面积10亩,最小面积仅0.77亩。

怀远县97个样本农户2013年共种植水稻1354.1亩,户均14亩,其中以家庭为单位的最大种植面积为44亩,最小的只有1亩,农户之间在种植面积上存在极大的差异,除了本身承包的耕地外,一些种植大户通过流转他人的耕地而扩大了种植规模,大部分农户(64%)种植面积在6亩至20亩之间,21.4%的农户家庭种植面积小于6亩。

相对而言,怀远县样本农户小麦种植面积较水稻面积大,为1581.8亩,户均16.3亩,家庭最大种植面积46亩,最小面积1.3亩。

2013年,叶县样本农户玉米和小麦种植面积基本相同,分别为1496.5亩和1545.5亩,户均分别为8.5亩和8.9亩,80%以上的农户家庭单位种植面积小于6亩,而最大种植面积玉米为80亩,小麦为106亩,最小种植面积均为1亩。

根据项目区水稻、玉米和小麦生产模式,三种作物均可以达到1300斤/亩以上,然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农户间的单位面积产量存在极大的差异。

2013年,怀远县水稻平均单产1037.8斤/亩,最高单产1543斤/亩,而最低单产仅为447斤/亩,两者相差3.5倍;小麦平均单产741.7斤/亩,最高单产957斤/亩,最低单产500斤/亩,相差1.9倍。

叶县玉米平均单产820斤/亩,最高单产1200斤/亩,最低单产571斤/亩,相差2.1倍;小麦平均单产791.6斤/亩,最高单产1200斤/亩,最低单产仅400斤/亩,相差3倍。

由此可见,提高农户三种粮食作物的生产力水平仍然有很大的空间。

在怀远县,样本农户水稻生产的物资性投入平均562.8元/亩,最高780元/亩,最低372元/亩;小麦生产的物资性投入平均380.59元/亩,最高520元/亩,最低265元/亩。

在叶县,样本农户玉米生产的物资性投入平均392.69元/亩,最高680元/亩,最低235元/亩;小麦生产的物资性投入平均382.61元/亩,最高680元/亩,最低205元/亩。

比较两县三种粮食作物生产,以水稻的物质性生产投入最高,而玉米和小麦之间,无论是作物间还是地区间,均差异较小。

当然,农户之间的差异是较大的。

三种作物上,化肥和农药占物质性总投入的50%以上,种子占10-24%,而其它费用在不同作物上以及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叶县玉米和小麦农药成本相对较小,而机耕机播成本相对较高,这与其农机拥有量相对较少相关。

从不同农户收益的分布中可以看出其极大的差异,尤其表现在水稻上,最高的达到每亩1730元,而最低的只有288元/亩,相差6倍,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生产不同水稻决定的,同时也是不同农户生产经营水平的反映。

而在玉米和小麦上,其反映出的更大差异则与不同农户生产经营的水平密切相关。

在怀远县,小麦最高收益804元/亩,最低收益60元/亩,相差13.4倍。

而在叶县,玉米最大收益881元/亩,最低收益58元/亩,相差高达15.2倍;小麦最高收益923元/亩,最低收益72元/亩,相差也达12.8倍。

5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和灌溉基本情况

怀远县97个样本农户,2013年水稻平均化肥施用量为147.1斤/亩,最高施用量200斤/亩,最低施用量60斤/亩;在小麦上,20.3%的农户不足100斤/亩,平均122.3斤/亩,最多施用量为170斤/亩,最低70斤/亩。

2013年叶县样本农户中,近60%的农户在玉米上使用化肥量低于120斤/亩,最高200斤/亩,最低50斤/亩,平均121.6斤/亩;在小麦上,47.5%的农户化肥施用量为100斤/亩或以下,最低80斤/亩,最高200斤/亩,平均114.3斤/亩。

在三种作物中,水稻上化肥用量最大,玉米和小麦基本相当。

怀远县大部分农户按照技术规程要求施肥,而少数农户则根据自己的理解,基肥施用量高于或低于技术规程要求,并采取不同的复合肥和尿素施用量组合。

因此,水稻复合肥平均施用量为90.2斤/亩,78.4%的农户按照技术规程要求施用了100斤,最低20斤/亩(这种情况下,其追肥用量较大);小麦复合肥平均施用量92.3斤/亩,69.1%的农户按照技术规程要求施用100斤/亩,最低50斤/亩。

尿素基肥施用量:

水稻平均32.2斤/亩,其中10户基肥中未施用尿素;小麦26.2斤/亩,6户未施用。

叶县样本农户中,2013年按照技术规程要求在基肥中施用复合肥的,玉米占78.8%,小麦占81%。

而复合肥施用量大于100斤/亩的农户,除一户外(120斤复合肥加20斤尿素),均不施用尿素作基肥。

玉米用复合肥作基肥的量平均101.3斤/亩,小麦平均103.2斤/亩。

玉米有81.6%的样本农户不施用尿素作基肥,小麦不施用尿素作基肥的农户占87.2%。

施用尿素作基肥的农户一般用量为20斤/亩。

有两个农户在玉米上施用100斤/亩尿素作基肥,而没有使用复合肥。

基肥的施用方式均为撒施,绝大部分农户为人工施肥,极少数农户用施肥机。

2013年,怀远县水稻生产中,既不施用尿素也不施用复合肥的样本农户有37户,占38.1%;小麦不追肥的农户有63户,占64.9%。

而在叶县,2013年玉米不追肥的农户有86户,占48%;小麦不追肥的有109户,占60.9%。

怀远县水稻追肥以尿素为主,平均用量17.7斤/亩,最大量80斤/亩(基肥用量较小),最小量10斤/亩;小麦追施尿素的农户一般用量为10斤/亩或以下。

叶县玉米平均追肥量为尿素14.9斤/亩,最多80斤/亩;小麦追肥施用尿素的量平均为7.9斤/亩,最多的60斤/亩。

怀远县部分农户在水稻上用复合肥作追肥,其中一户每亩用量达100斤(未施用基肥),也有极少数农户在小麦上用复合肥作追肥。

叶县各有两个2户用复合肥在玉米和小麦上作追肥。

怀远县有两个农户在水稻上分别追施10斤和20斤钾肥。

水稻和小麦追肥方式均为撒施。

小麦追肥需要同灌溉结合,即在灌溉前将化肥撒施在麦地里,然后浇水。

因此,在缺乏灌溉条件的农户中,小麦基本上不可能进行追肥操作。

叶县玉米追肥采用两种方式,即撒施和穴施。

在对玉米进行追肥的90个农户中,采取撒施的农户76户,占84.4%,穴施的农户12户,占13.3%,还有两个农户在不同地块分别采用撒施和穴施两种追肥方式。

农药总施用次数,以怀远县水稻上最多,平均为6.4次,最多的农户施药达到11次之多,而在小麦上平均只有3.1次,一般为一次除草剂,两次杀虫剂和杀菌剂。

相对而言,叶县样本农户施用农药的总次数较少,在玉米和小麦上分别平均为2.5次和2.6次,一般以上的农户在3次或以下,即一次除草剂,两次杀虫剂和杀菌剂。

水稻属于耗水性作物,因此,怀远县样本农户水稻平均灌溉次数达4.1次,所有的农户都在2次或以上,最多的两户灌了7次水,而灌水4次的占57.7%。

2013年,怀远县97个样本农户中,只有3户在小麦生产期间灌溉过,2户为1次,1户为2次。

叶县样本农户中,有34.6%的农户没有对玉米灌溉,而小麦生产中没有灌溉的农户占42.5%,两种作物上的平均灌溉次数均不足一次。

在玉米生产中,灌溉最多的为3次,55.9%的农户只灌了一次,而小麦上最多的仅为2次。

6作物秸秆还田基本状况

怀远县97个样本农户中,水稻和小麦的秸秆处理方式以田间焚烧为主,分别占88.7%和89.7%。

而在田间焚烧秸秆的农户中,80%多的农户将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全部焚烧掉,其余农户则部分在田间焚烧。

仍然有18.6%和13.4%的农户将水稻和小麦秸秆拉回家作燃料,其中将全部水稻和全部小麦秸秆做燃料的农户各有5户。

将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在田间废弃的农户各有3户,2户废弃一半,1户全部废弃;而有一个农户将将秸秆全部拉回家后废弃。

水稻秸秆还田的农户只有11户,而且最高还田率仅为20%;而小麦秸秆还田的农户有12户,最高还田率为100%。

叶县176个有效样本户中,玉米秸秆还田的农户占88.3%,其中全部玉米秸秆被还田的占还田农户的86.7%,其它农户则以不同比例部分还田。

小麦秸秆还田的农户占93.9%,而其中全部小麦秸秆还田的农户占总还田农户的98.8%,即只有两个农户将小麦秸秆部分还田。

将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作用燃料的农户分别占17.9%和3.4%,其中玉米秸秆全部被用作燃料的农户有15户,小麦秸秆全部被用作燃料的农户有5户。

将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在田间废弃的农户分别只有12户和4户,其中全部田间废弃的,玉米上为2户,小麦上为3户。

尽管如此,仍然有2户焚烧一半的玉米秸秆,1户将小麦秸秆全部焚烧掉。

有1个农户将全部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用作饲料,而有1户农户将其玉米秸秆中的5%卖给养殖户。

粮食作物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包括翻耕、旋耕和覆盖等三种。

怀远县秸秆还田数量有限的样本户中,大部分采取旋耕的方式,没有农户采用覆盖的或同时采用两种方式的。

在叶县,采用两种方式将玉米秸秆还田的农户占13.9%,通常是翻耕加覆盖或旋耕加覆盖。

叶县农户对玉米和小麦秸秆还田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旋耕,分别占还田农户的73.4%和50.6%,而采用覆盖方式的农户对于小麦秸秆的处理多于对玉米秸秆的处理,显然这与两种作物的秸秆特性相关。

玉米秸秆需要经过1-2次粉粹后,再旋耕或翻耕进土壤中。

叶县政府和农业部门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示范推广小麦秸秆还田新技术,然而,这一进程却比较漫长,一方面受制于技术本身的成熟性,而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农民的认知和接受能力。

从农业技术推广学的角度,当20%的农户采用该技术,表明其示范成功,而50%的农户采用,则意味着推广上的成功,而80%的农民采用,则该技术被普及,变成常规性技术。

由此可见,小麦秸秆还田技术的示范从1989年到2000年,经历了12年,而推广则从2001年到2008年,又经历了8年,到2013年则达到了普及。

从示范到普及总共花了24年的时间。

而在玉米上,秸秆还田技术示范阶段从1995年到2008年,经历了13年,但其推广和普及阶段的时间则相对较短,到2012年就达到了普及阶段。

相对而言,怀远县的粮食作物的秸秆还田技术示范推广起步较晚,尚处于示范阶段,至2013年,其累积采用率在水稻和小麦上分别为11.3%和12.4%。

相对于玉米—小麦连作,水稻—小麦连作上的秸秆还田技术更加困难一些。

为此,该项目需要对于予以科学地设计,以加快这项技术在怀远的推广进程。

农民对于秸秆还田技术的认知,一方面来自于政府和农业技术部门的宣传和培训,而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他们的实践。

从这个角度看,叶县样本农户对秸秆还田好处的认知程度较怀远县样本农户的要高得多。

样本农户中对其好处回答不知道的,怀远县占42.3%,而叶县只有13.4%。

叶县农户首先认识到的是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肥力(占48%),其次是改良土壤结构(占31.3%),第三是节省劳动力(占12.8%),也有农户提到了减少环境污染(占10.6%),增加土壤有机质(占8.9%),提高产量(占2.8%)和养地(占2.2%)。

显然,农户所称的养地实际上可以包括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等三个方面的效益,是一种总体上的感觉认知。

怀远县的样本农户中,对于改良土壤结构的认知排在第一位(占20.6%),其后依此为:

增加土壤肥力(占18.6%)、减少环境污染(占15.5%)、养地(占10.3%)、增加土壤有机质(占6.2%)。

怀远县一位农民提供自己的观察认识到秸秆还田的两面性,即还田质量高时有好处,而还田质量差,技术运用不到位时,则会产生害处,如水稻秸秆对小麦出苗的负面影响。

而在叶县,一位农民观察到秸秆还田后,虫少,这与人们一般理解上的秸秆还田增加病菌和害虫的残存量的经验相悖。

而一位农民甚至认为秸秆还田了,即不需要焚烧,能给自己或家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焚烧秸秆,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罚款、责任制等,但在很多地区效果并不佳。

叶县的宣传标语中,甚至将其上升到法律的角度,即“焚烧秸秆是违法行为”。

7与项目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

上述项目区内农户在作物生产水平上的差异,尤其是施用化肥、农药以及秸秆还田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对于粮食作物生产经营以及相关环节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相关。

为此,对于他们获取新技术、参加技术培训以及他们在施用化肥农药时的决策方式等方面的了解,将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和并提供有效的服务。

7.1获得农业新技术的主要渠道

在怀远县样本农户获得新技术的三个主要渠道依此是:

电视、技术培训和乡村农业技术员,总共占75%,而在叶县,样本农户获得新技术排前三位的渠道与怀远县完全相同,只是所占比例稍少,为63%。

而怀远县有26.5%的农户则回答说缺少渠道或没有予以回答,叶县相应的数据为24.6%。

而其它渠道包括:

看书、跟别人(邻居)学、听广播、农资经销商、村干部、手机短信、报纸、计算机网络和广告等,但人数十分有限(详见表10.1)。

当然,一些农民并非只从一个主要渠道获得农业新技术。

7.2参加技术培训的次数

正如前述,项目区乡镇技术力量相对较薄弱,因此,样本农户缺少参加技术培训的机会。

2013年,怀远县53.6%的样本农户没有参加过技术培训,而叶县相应的数据为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