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汇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2603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0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汇编.docx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汇编.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汇编.docx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汇编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

(1)

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①在城市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街头雕塑。

街头雕塑,指的是在道路两侧或交叉口等位置布设的雕塑。

它主要供在道路上活动的用路者观赏。

②街头雕塑一般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和装饰性雕塑。

纪念性雕塑一般是以历史上的人或事件为主题,它布设在特定地点,再现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显示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民族精神。

例如,在都江堰市布设的李冰雕塑,就是为了纪念他在设计都江堰工程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主题性雕塑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点明并升华主题。

例如,在甘肃敦煌县城有一座“反弹琵琶”雕塑,它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显示了该城市因拥有莫高窟这一名胜而闻名于世的特色。

装饰性雕塑主要用来装饰街道环境,表现的内容比较广泛,体谅也因环境不同而有大有小。

③在现代城市中,布设街头雕塑,重要的是要考虑不同交通特性的道路以及交通环境的视觉特性。

快速道路或交通主干道,主要以通行机动车为主,行人相对较少,同时路旁地带位置也不宽。

在这种条件下,路边的雕塑再精美,用路者一闪而过,很难获得多少印象。

如果在沿途的适当位置布设造型简单、体量较大的雕塑,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生活性道路是以低速交通方式的视觉特性为主,用路者是在低速通过或停下来的情况下,品赏雕塑。

在这种条件下,对街头雕塑的要求就不同于前者。

如果不考虑上述因素,街头雕塑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④街头雕塑这一公共性景观能够使城市更具亲和力,它既美化了交通环境,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城市道路空间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6.结合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用路者一闪而过”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

(2分)

答:

17.根据第②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街头雕塑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

(4分)

【材料一】

大连街头,有一座“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雕塑。

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大连人刘长春代表中国参赛。

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他在短跑预赛起跑时的瞬间,人物形象动感十足。

【材料二】

王府井大街是一条富有北京特色,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

街头有一座人力车夫拉洋车的雕塑。

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一

位老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

他身穿布衫,手扶车把,身体侧倾,注视前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材料一:

材料二:

16.答案示例:

如果删去“用路者一闪而过”,其一,就不知道是谁“很难获得多少印象”;其二,用路者“很难获得多少印象”的原因也不清楚了。

17.答案示例:

①“材料一”属于纪念性雕塑。

刘长春是大连人,是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

这座雕塑安放在刘长春的家乡大连这一特定地点,再现了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情景,显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具有纪念性雕塑的特征。

②“材料二”属于主题性雕塑。

王府井大街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商业街,有着浓郁的北京特色,“拉洋车”是老北京劳动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在王府井大街上布设这座雕塑,凸显了老北京风土人情这一主题,具有主题性雕塑的特征。

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为什么树叶会变颜色呢?

原来叶子里有许多色素,色素发生了变化,有的消失了,有的显露出来,有的重新形成。

②叶子里最普遍而又最重要的色素是叶绿素。

它能吸收太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制成有机物质,供给植物本身以及动物的食料,这就是光合作用。

叶绿素常见的有两种:

叶绿素A,颜色较深,近乎蓝色;叶绿素B,颜色较浅,近乎黄绿。

它们的构造大致相同,与人身上的血色素很相似,全是卟啉类化合物,只是叶绿素含镁而不是含铁。

③与叶绿素同时存在的还有叶黄素与胡萝卜素,它们的颜色是黄的或橙黄的,有很多种类,化学结构与维生素A相近,也是卟啉类物质。

④以上几种色素,不是每个细胞都有,也不是平均散布在细胞里,而是与一些蛋白质及脂肪聚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个小颗粒,叫叶绿粒。

这些色素是不能溶解在水里的,所以用水洗不出来,但是可以用甲醇、丙酮等溶剂提取。

提出来的溶液是绿的,因为叶绿素颜色重,把别的色素掩盖住了。

如果把这种溶液层析,也就是使它通过充满淀粉的管子,再用溶剂冲洗,由于它们被吸附的程度不同,就可以分开几个色素的层次。

⑤比较起来,叶绿素是不稳固的,它经常在破坏,经常在形成。

当光线很强而温度很低的时候,破坏强烈,形成停滞,叶绿素就要逐渐消失,而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就显露出来了。

到了秋天,很多的叶子变黄,就是这个道理。

⑥至于叶子变红,那是由于另外一类色素,叫花青素。

它们的化学结构与以上的完全不同,而是多酚类化合物的配糖体。

它们能溶于水,在细胞中分散在胞液里,很容易洗出来。

在酸性的溶液里是红色的,遇到碱变成蓝色。

一般花瓣里的色素,都是这一类,在叶子里则少见。

有时幼芽或嫩叶有这种色素,长大以后便消失了,或被叶绿素掩盖起来。

到了秋天,很多植物的叶子,会大量制造这类色素,那是叶绿素已经消失了,所以叶子会变成鲜红的颜色,常见的如槭树、乌桕等。

⑦花青素形成的过程还不十分清楚。

但是与叶子中的含糖量有关系。

天气冷时,叶子里贮藏的物质会转变成糖,糖分多了就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

如果我们在一根树枝的下部切去一圈树皮使糖分不流到树干,而在叶子里累积起来,就可以促进这个枝条上的叶

子变红。

有时叶子感染病菌或被虫子咬伤也有同样情况。

一般上部年幼的叶子比下边老叶先变色,有时叶脉先变色,有时叶肉先变色,都可能与糖分有关。

此外,强光、低温、干旱都有影响,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

所以特别在山上,天晴气爽,秋天骤冷,夜里有霜的地方,树叶也特别来的鲜艳,古人的诗描写“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这个道理。

(选文有改动)

16.叶子中的色素有哪几种?

(2分)

答:

17.第⑦段中加点的“可能”体现了说明文的什么特征?

简要进行分析。

(2分)

答:

[来源:

学。

科。

网Z。

X。

X。

K]

18.结合文段内容对下面材料给出解释。

(3分)

【材料连接】

秋天到了,人们喜欢到北京的香山、苏州的天平山或南京的栖霞山去观赏红叶。

本来葱郁的树林,脱掉了绿色的衣裳,换上黄、红、赭等鲜艳颜色的新装。

答:

(二)《霜叶红于二月花》(共7分)

16.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

(共2分。

前三个1分,后一个1分)

17.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因为花青素的形成过程还不十分清楚,变色与糖分的关系还是一种猜测,用“可能”可以将分析的原因解释的更客观。

(共2分。

每点1分)

18.树叶的颜色和叶子中的色素有关,色素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

秋天的山上,天晴气爽,强光低温以及有霜等天气因素导致昼夜温差大,这些都有利于叶子中花青素的形成,从而使叶子呈现处黄、红、赭等颜色,克服了绿色的单调。

(共3分。

201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

①比较一下常见的颜色,便可知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黄色尽管有暖暖的氛围,很明亮,但由于涉及皇权,不宜作喜庆的主色;月华般的白色清淡、纯洁、素雅,犹有百合花般的诗意和温厚的纯粹,却也无法做民间喜庆的主色;紫色低调、冷艳、神秘、优雅、浪漫,犹带紫槿花、勿忘我、紫丁香那般淡淡的自恋,与昂扬热烈的喜庆却风马牛不相及;绿色无疑象征希望和蓬勃的生命,是今天誉满全球的环保色,然而冷静有余,热烈不足,与喜庆氛围又怎能和谐?

②唯有红色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其释放的激情与能量,犹如生命在燃烧,具有凌驾任何色彩之上的强烈力量。

红色最热烈、最活泼、最鲜亮、最艳丽、最精神,能教人双眼一亮,印象深刻,是无可取代的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③考察光波的长短,也可以明白中国红非常适合喜庆。

光学实验表明:

光线的波长越短,散射作用越强,光线的波长越长,散射作用就越弱。

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

也就是说,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

在喜庆时刻,谁不喜欢红红火火、光鲜醒目呢?

谁不喜欢好事传千里呢?

④中国红最适宜喜庆,还有生存择食的因素。

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

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

由此可知,色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一媒介。

⑤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了生活在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的灵长类动物的饮食习惯,发现猿类和猴子通常利用蓝色和黄色视觉选择所吃的水果;它们想吃到有营养的鲜嫩树叶,还必须具备分辨红色和绿色的视觉,鲜嫩的树叶常带有隐隐的红色,能较明显地与其他颜色的树叶相区分。

红色是引起兴奋、喜悦的颜色,能明显引起动物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

可见,灵长类动物对红色的感觉能力较其他颜色敏感,与长期以来寻找食物所养成的饮食习惯有关。

⑥中国红反映了东方式的神秘。

其渊源还可追溯到古代华夏民族对日神的虔诚膜拜。

作为中国的吉庆颜色,作为中国人的吉祥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红表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⑦中国红将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打造得美轮美奂。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习俗里。

习俗的形成无疑必须经过选择,比如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经由中国人聪明的选择,尔后才传染开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乃至约定俗成,形成集体心理定势。

如果这种习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符合生理选择,比如中国红,其固定性还会更强。

习俗带有的守恒性和排他性,还会弱化或淹没异类思想,比如,中国人春节皆贴红春联,如果有的人家贴的是绿春联,便会被视作异类。

⑧中国红与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构筑了一道缤纷的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

(《科学画报》2010年第2期,有删改)

16、第①②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17、第④段中加点词“依次”能否删去?

请说理由。

(4分)

18、按照文意,填入第⑤段画线处的词语是(3分)

A、只要因为B、即使何况

C、既然何况D、倘若因为

19、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除春节贴红春联外,请再举出生活中的两个例子:

(1)

(2)(2分)

20根据文意,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10分)

篇名:

(1)

作者:

×××

出处:

(2)

说明角度

内容要点

(3)

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

生物学原理

(4)

(5)

反映东方式的神秘及华夏民族对日神崇拜。

社会习俗

(6)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淘米水的妙用

淘米水很不起眼,平时常被白白倒掉。

可是你知道吗?

它在生活中却有许多妙用。

淘米水是天然的去污剂,与一般的工业去污产品相比,淘米水不仅洗净力适中,而且无任何副作用,比如,浅色衣服用淘米水浸泡一下,然后用肥皂洗涤,就会洁净如新;起霉斑的衣服,放入淘米水中浸泡一夜,可退斑洗净。

又如,面对一堆有油污的碗、碟、瓶子时,与洗洁精相比,淘米水是更好的选择。

淘米水经加热后,其淀粉质变性,而变性淀粉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和亲水性,所以油污一旦遇到淘米水,就会被淘米水中的淀粉吸附,从而脱离碗碟。

淘米水是不花钱的化妆品,淘米水里含有淀粉质、维生素、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对皮肤起到保湿、抗老化、美白的作用。

经常用淘米水洗手、洗脸,皮肤会变得光滑白皙,淘米水还具有护发、亮发的功效。

据说,傣族姑娘的一头秀发就是淘米水的佳作。

傣族姑娘常用糯米的淘米水来护发。

不过,她们用的淘米水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使用。

因为淘米水经过沉淀发酵以后,含有非常丰富的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头发的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的色素颗粒。

所以经常用淘米水洗头,可以营养头发,使头发变得乌黑亮丽。

如果你想保持美好的形象,又不使身体受到任何伤害,还想节省费用,那么淘米水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化妆品。

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淘米水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头一两次淘米水含有钾且呈弱酸性加入食盐入药后,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

用淘米水加食盐煮开后,外洗或外擦皮

肤,对皮肤有比较温和的清洁作用,而且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正常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皮肤搔痒,等等。

此外,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质、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上等饲料;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成分,可用作上好的肥料。

淘米水有如此多的妙用,你还会白白倒掉它吗?

(选文有改动)

15.请将选文所介绍的淘米水的妙用依次填入下面的方框内。

(3分)

16.傣族姑娘用来护发的淘米水,为什么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使用?

(3分)

答:

17.选文

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去掉吗?

请说出理由。

(3分)

答:

18.选问

段在全文的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15.(3分)作去污剂作化妆品(护肤美发)有药用价值(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16.(3分)淘米水经过沉淀发酵以后,含有非常丰富的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头发的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的色素颗粒。

(意思对即可)

17.(3分)不可以。

(1分)因为加着重号的词语起限制作用,说明了淘米水药用价值是有限的,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分)(意思对即可)

18.(3分)强调人们要重视对淘米水的使用;(2分)呼应开头。

(1分)(意思对即可)

2010年浙江杭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二)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

①人的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入睡做梦,是人人都有的经验。

②梦究竟是怎么回事?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一种通俗而较为科学的解释。

无论怎么光怪陆离的梦境,都是大脑活动的反映,总是和人的经历、想象和心理特点有所联的。

佛洛伊德认为,梦是心理活动的反映。

巴甫洛夫认为,“梦就是过去各种刺激的痕迹,它们现在以最料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强调是生理反应。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梦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

更确切地讲,是感觉敏锐、情感丰富而擅长形象思维的右脑,在摆脱了善于归讷、判断等逻辑思维的左脑作用时,独立处理资讯的结果。

在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交互制约、补充作用,使我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情”合“理”;而夜晚做梦时,左脑休息抑制,右脑就“不受干扰而自由地”处理资讯,往往就会有“情”无“理”,出现许多稀奇古怪,甚至离经叛道的梦境。

③这种非正常逻辑的资讯编辑处理,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或令人惊喜意外、或紧张恐惧、或兴奋行动、或悲戚哀伤的梦而已。

而对于诗人、作家、另外一些艺术家或科学家,则可能会是飞来灵感和启示,因此流传着许多梦笔生花的美谈。

如庄周化蝶、杜甫梦乡、李贺梦月;莫扎特作曲、梵高作画、斯蒂文森写《化身博士》、凡尔纳写《八十天环游地球》也都有梦中命笔的传说。

来源:

(-推荐:

2010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唐建新_新浪博客

④艺术创作本以形象思维见长,右脑“独创”而命笔,应不算离奇,但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家,也因梦而得“科学启示”,似乎有点奇怪。

其实深思一下也可明白,科学的发展和突破,很多时候就是要对原有的“科学”要有新的认识,甚至要否定,不太循规蹈矩的右脑往往比左脑更敢于创新、突破。

我们都知道有几个著名的“科学的梦”:

凯库勒梦见碳原子跳着像首尾相咬的蛇一样的环舞,从而悟出了苯分子的环形结构,从而揭开了有机化学史上的光辉的一页;门捷列夫梦见元素像小孩纵横排列的队伍,导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还有笛卡尔、爱因斯坦……都做过“科学的梦”。

⑤从梦的科学和科学的梦明白梦是怎么回事,也可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辨证关系。

在清醒的白天不妨大胆突破陈规旧章,突破“逻辑思维”,也许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就会在“白日梦”中给我们灵感和启示。

(有删改)

15.为什么说梦“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

(4分)

 

16.第②段中加点的“合‘情’合‘理’”应如何理解?

(3分)

 

17.本文以“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为题有什么好处?

(3分)

 

18.文中列举了诗人艺术家“梦笔生花”的故事和科学家的“科学的梦”,二者有什么共同之处?

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4分)

15.因为做梦时右脑可不受左脑干扰(2分)而独立自由(2分)地处理资讯。

16、指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的交互制约与补充作用,人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乎常态。

 

17.既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1分),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并启发人们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1分)。

 

18、共同之处:

都是右脑在摆脱了左脑作用后,获得灵感和启示,有所突破和创新的结果。

(2分)启示:

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限制,勇于创新。

(2分

2010年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水井与符号文化(13分)

①伴随岁月的积淀,水井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越了功能意义,成为一种因情景不同而文化意义不同的符号。

②“井”最常见的符号意义即代表了家国故园,自古就有“背井离乡”、“乡井”之说。

“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改邑不改井”。

中国的传统观念视并为命根子,把“背井离乡”看成是人生一大苦事,中国古人安土重迁,具有很强的乡土文化情结。

一口水井成了故乡家园的象征,他乡的一碗井水常常让人充满了离愁别绪,思念之情涌上心头。

同时,水井本身又恰恰位于地上而深入地下,井口小,如果人在其中,所见井上之天也就小。

这种特殊的空间视野便引申出“井”的又一重符号内涵,即坐井观天。

这一意思的形成是源于刚刚提到的“水井作为家国故园的象征”的符号象征,集中体现了固定的生活区域对人思想的禁锢、束缚,阻碍着人们超越现状、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的脚步。

③佛教作为一件舶来品(指进口的货物),已经完完全全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它与中国民间文化相融合,借“井”喻理,常常体现了佛法无边的大智慧。

水井在佛家教义中被看作是功德的载体,它具备了普渡众生、解救众生于水火的拯救功能,成为一种可以依托的身心归宿的象征。

④北京故宫里有一口水井,名为“珍妃井”。

关于这口井的传说是慈禧太后在杀害戊戌维新派志士后,对支持光绪变法的珍妃百般加害,并将其打入冷宫,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携光绪逃离京城,走前令太监把珍妃推入井中溺死。

历史上关于珍妃的死因有不同说法,但这口令珍妃香销玉损的井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这也是“水井”符号最为凄惨的一层表达,“井”常常成为受欺凌妇女最后的归宿。

“井”象征着受侮辱受欺凌的女性彼岸的家园,是她们灵魂与肉体最后的归依,同时也是她们悲惨命运的象征。

⑤水井通往地下,而地下世界是无人知晓的、神秘的,因此并也就成为文学家借以虚构和想象的最好工具。

特别是在中国的志怪小说中,并往往成为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象征,据此产生了很多关于神仙、鬼怪、隐士、异人的故事,如《搜神记》、《聊斋志异》、《西游记》等等。

在正史当中也记录了不少关于井的怪异事情,表达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对理想的永恒追求,并也因此被赋予了神性和魔性。

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水井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更是丰富多彩,在历史、哲学、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其特定的符号概念,在这里仅举几个例子以飨读者,也许这可以成为你探索的一个起点。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8期,有删改)

13.通读全文,说说“井”具有哪几重文化符号的内涵?

(3分)

 

14.解释第③段中加点词语“中国制造”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2分)

“中国制造”:

15.本文引经据典,表现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3分)

 

16.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水井伴随岁月的积淀,其功能意义远远不如文化意义。

B.水井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意义。

C.水井因它的文学性而成为文学家借以虚构和想象的最好工具。

D.水井文化符号涉及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

17.联系上文,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说说你对水井文化的探索发现。

(3分)

链接一:

据《汉书》记载,有一个叫孟通的县令,挖井得到一块白石,石头上有“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红色字样。

后来,王莽以“新井自出”等十二符瑞出现为理由,堂而皇之地当起了皇帝。

链接二:

世博园内的智利馆巧思妙想,馆内挖井。

从井口向内张望,智利的风土人情,清晰可见,两园情谊,“一井相连”。

链接三:

古井是最富有中国文化意味的建筑。

我们要保护好井遗迹,做好井文章,把历史馈赠的这笔丰厚的遗产用好、用活。

这样,乡土中国才有她的乡土气、市井味。

 

2010年浙江衢州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假想金箍棒

麦笛

①《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重6250千克,可大可小,变化多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

那么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金箍棒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②从密度来看,金属密度最大的是锇。

《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把那绣花针从耳朵里取出来,迎风一晃,变得“碗来粗细”。

估计那碗指的不是大海碗,应该类似于现在的酒杯,也就是说直径在3~5厘米的样子。

以金箍棒长两米来计算,体积最大在3900立方厘米左右。

因此,如果金箍棒的材料是锇,其质量大约为88千克,一个臂力超群的人完全可以挥舞得动。

关羽能舞动重41千克的青龙偃月刀,鲁智深能舞动重32千克的水磨禅杖,以猴哥那山都压不死的体质而论,挥舞88千克的兵器更不是难事。

有人说,不是6250千克吗?

想必那是随着体积变化而变化吧,不过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了。

③金箍棒的硬度还应该特别大,猴哥大大小小跟妖魔鬼怪或者神仙星宿干了几百仗,连哪吒、二郎神都拿他毫无办法。

哪吒的乾坤圈和二郎神的三尖刀据说都是宝器,但叮叮当当一交击,金箍棒毫发无损,可见金箍棒硬度特别大。

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铬的硬度和天然物质硬度之王金刚石不相上下,一般的兵刃应该是奈何不了它的。

从这个意义上,金箍棒用铬或者那些更为强韧的铬合金来铸造显得非常合适。

④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也非常不一般。

金角大王那个紫金红葫芦连“大罗金仙都能化成血水”,里面应该盛有腐蚀性非常强烈的液体,比如王水之类。

但猴哥和棍子被收进去都毫发无损。

猴哥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炼就了一身铜皮铁骨,

再加上会七十二变,变成小苍蝇之类的趴在葫芦口,不被腐蚀是可能的。

但金箍棒如果用的不是很特别的材料,想要逃过浩劫可就有点难度了。

因此从耐蚀性这个角度讲,金箍棒材料又像铱。

铱的硬度、密度都很大,抗腐蚀能力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连王水对它也无可奈何。

⑤再从伸缩性上来考虑。

地球上常见的材料不管金属还是非金属恐怕都没有金箍棒那么强的伸缩性。

所以说,一根本来几个人不能合抱的柱子变成“碗来粗细”进而变成绣花针大小,大概纯属小说家的杜撰。

⑥《西游记》中老龙王说:

“那本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河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

”像大禹这样的神人很可能从外星球采集了这么一块材料,密度特别大,又有很多特殊属性,用于测量江河的浅深,可长可短,能随时调整,实在是太方便了。

猴哥成佛之后,金箍棒自然回归原位,现在不知躺在哪处幽深的海底,期待着我们再度去发掘它的传奇呢。

(选自《中学生百科》2009年第6期,有删改)

1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3分)

金属名称

金属属性

金箍棒可能用它来制作的理由

(1)

小说中孙悟空作为神人,臂力超群,能舞动较重兵器,而用锇制成的金箍棒单位体积质量最大。

硬度最大

(2)

(3)

小说中金箍棒在紫金葫芦中未被腐蚀,说明它抗腐蚀性极强。

12文章第④段写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为什么要介绍孙悟空在炼丹炉内灯炼就一身铜皮铁骨以及会七十二变的情况?

(3分)

13.文章第⑥段除了介绍金箍棒的去向,还从哪三方面对它进行了说明?

请概括回答。

(4分)

14.作者本意是为了介绍几种金属的属性,为什么要借助金箍棒来说明?

(4分)

11.

(1)密度最大

(2)小说中金箍棒与其它宝器交击后毫发无损,说明它硬度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