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县金旗煤矿 运输绕道掘进作业要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2366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务川县金旗煤矿 运输绕道掘进作业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务川县金旗煤矿 运输绕道掘进作业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务川县金旗煤矿 运输绕道掘进作业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务川县金旗煤矿 运输绕道掘进作业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务川县金旗煤矿 运输绕道掘进作业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务川县金旗煤矿 运输绕道掘进作业要求.docx

《务川县金旗煤矿 运输绕道掘进作业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务川县金旗煤矿 运输绕道掘进作业要求.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务川县金旗煤矿 运输绕道掘进作业要求.docx

务川县金旗煤矿运输绕道掘进作业要求

务川县金旗煤矿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工作面名称:

+1155运输(回风)绕道

编制人:

总工程师:

矿长:

批准日期:

2013年8月2日

执行日期:

2013年8月3日

规程名称:

+1155运输(回风)绕道掘进作业规程

作业规程审批栏

矿长:

 

工程师:

 

生产副矿长:

 

安全副矿长:

 

施工负责人:

 

作业规程学习记录

作业规程学习签名表

学习地点

学习时间

学习内容

主持人

学习人员签名

 

第一章概况···············································1

第一节概述···········································1

第二节编写依据········································1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3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情况··························3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3

第三节地质构造········································5

第四节水文地质········································5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9

第一节巷道布置········································9

第二节矿压观测········································9

第三节支护设计········································10

第四节支护工艺········································14

第四章施工工艺············································18

第一节施工方法········································18

第二节凿岩方式········································18

第三节爆破作业········································19

第四节装载与运输······································20

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21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22

第五章生产系统···········································23

第一节通风··········································23

第二节压风··········································24

第三节瓦斯防治·······································24

第四节综合防尘········································25

第五节防灭火·········································26

第六节安全监控········································27

第七节供电··········································28

第八节排水··········································28

第九节运输··········································28

第一十节照明、通讯和信号··································28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0

第一节劳动组织········································30

第二节作业循环········································30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1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32

第一节一通三防·······································32

第二节顶板··········································35

第三节爆破··········································39

第四节防治水·········································42

第五节机电··········································43

第六节运输···········································46

第七节其他···········································47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50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巷道名称:

+1155运输(回风)绕道。

用途:

由于+1120—+1190水平斜长达到250m,按照《采矿工程设计手册》的要求,工作面的长度在80—150m为宜,所以,必须在+1155水平东西两翼布置区段运输(回风)巷。

设计长度:

1000m。

工程量:

4200m3。

坡度:

5‰。

服务年限:

16个月。

开竣工时间:

2013年8月—2014年2月

附图:

巷道布置平面图。

第二节编写依据

本规程根据本矿掘进队现有施工力量,技术素质和机械装备,并在广泛听取有关主管技术领导的指示意见的基础上编制的,主要依据资料有:

1、务川县金旗煤矿委托贵州省六枝工矿(集团)恒达勘查设计有限公司编写的《务川县金旗煤矿委托开采方案设计(变更)说明书》和《安全专篇》;

2、务川县金旗煤矿委托贵州新思维矿业规程设计评估有限公司编写的《务川县泥高乡金旗煤矿新掘主斜井安全专项设计说明书》;

3、金旗煤矿2013年7月30日《采面接替专项设计备案登记表》;

4、煤矿作业规程编制内容及要求;

5、《煤矿安全规程》及《工种操作规程》;

6、《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

7、《采矿工程设计手册》;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表1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

水平、采区

一采区

+1155水平

工程名称

+1155运输(回风)绕道

地面标高

+1285—1306m

井下标高

+1120—+1190

地面的相对位置建

筑物、小井及其它

地面相对位置为金峰岭北东翼,猫门场村以西农田,无村庄、河流及重要设施。

井下相对位置对掘

进巷道的影响

该巷道布置在一采区M煤层顶板全岩中,上部为+1190西翼运输平巷,与其垂高超过30m,两边分别为回风上山和行人上山,掘进对地面及相邻巷道均无影响。

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该采区+1190水平以上为本矿2013年度完成采煤任务而布置的工作面,+1190水平以下均未开采。

第二节煤层赋存特征

一、煤层特征

该区煤层赋存于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底部,吴家坪组(P3w)为该区唯一的含煤地层,属海相沉积。

据调查,本矿区含煤1层、可采煤层1层,煤层厚0.88~0.92m,平均厚0.90m。

煤层主要分部于矿区西部及南部地段,地表露头长度大于1.5km,延深约800m左右。

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地层产状:

倾向350°~68°,倾角13°~40°。

为一北北东倾向的向斜构造。

表2金旗煤矿矿区煤层特征表

序号

区域组

煤层名称

煤层厚度(m)

煤层夹矸数

稳定性

煤层倾角(度)

煤种

顶底板

岩性

最小

最大

平均

顶板

底板

1

吴家

坪组

M

0.88

0.92

0.90

1

较稳定

13-40

炭质页岩、灰岩

粘土岩

二、煤质特征

1、煤质

根据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地质勘查院2007年7月编制的《贵州省务川县金旗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提供的煤质资料,矿区M煤层的煤质资料参见表3。

表3金旗煤矿煤层煤质分析表

煤层

编号

灰份

Ad(%)

挥发份

Vdaf(%)

硫份

St,d(%)

发热量

Qnet,d(MJ/kg)

M

21.15

19.06

2.84

26.505

2、物理性质

M煤层属贫煤,煤呈灰黑~黑色,条痕棕褐、褐黑、黑灰色,风化后多为粉状或粉粒状,性松软,土状或油脂光泽,表面常见铁锈,新鲜时则为鳞片状、碎块~块状,性硬脆,多为玻璃~强玻璃光泽,常可见由亮煤和暗煤相间组成的条带状构造。

综上所述,矿区内可采煤层煤的类型属中灰、中高硫、高发热量的贫煤。

煤灰成分:

矿区内可采煤层原煤煤灰成分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

三、煤层瓦斯、自燃及煤尘情况

《务川县金旗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报告》鉴定结果: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32m3/min,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18m3/min,该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M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Ⅰ类容易自燃煤层;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7年7月20日提交的该矿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结果,该矿M煤层的煤尘有爆炸性。

第三节地质构造

工作面范围内煤岩层走向270°—290°,倾向SW—SE,围岩较稳定。

巷道施工过程中还可能会揭露一些小断层,届时需要加强支护。

预计巷道施工范围内无陷落柱、岩浆侵入体等特殊地质构造。

第四节水文地质

1、地下水类型

该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裂隙水及碳酸岩类岩溶管道~裂隙水三类,其中碳酸岩类岩溶管道~裂隙水按水的承压性质又可分为碳酸盐岩溶管道~裂隙潜水(包括夜郎组黄村坝段、长兴组、吴家坪组)及碳酸盐岩溶管道~裂隙承压水(茅口组)。

2、含水岩组及其含水特征

(1)松散岩类孔隙水

指第四系,该组地下水在矿区内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水基顶一带,含水性极弱,无供水意义,对煤层开采无影响。

(2)碎屑岩裂隙水

夜郎组沙堡湾段,该段地下水在矿区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及东部,含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层。

(3)碳酸盐岩溶管道—裂隙潜水

包括黄村坝段、长兴组、吴家坪组三个组,该三组地层中的地下水为岩溶管道—裂隙潜水,一般不具备承压性质,分布于整个矿区,出露厚度大于200m,区内未见顶。

从区域上看,岩溶现象发育,富水性好。

但由于矿区地处地表分水岭向北东倾斜的斜坡地带,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矿区范围内,地表见2处泉点出露,出水标高分别为+1165m和+1225m。

(4)碳酸盐岩溶管道—裂隙承压水

只包括茅口组一个层位,该地层中地下水在泥高向斜中浅部为潜水,随着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增加,渐变为承压水,即在泥高向斜两翼浅部为潜水,向向斜核部渐变为承压水,越接近核部压力越大。

该组地层在矿区内未出露,为煤层的间接底板,与煤层之间有一层厚0~5m的粘土岩。

在矿区内的茅口组灰岩为承压水。

据调查的两处泉点的出水标高,即+1165m和+1225m,保守估计取小值,务川县金旗煤矿的地下水位标高约为+1165m。

茅口组灰岩溶洞、暗河发育,富水性强,且为承压水,当低于水位标高开采时,底板突水的可能性大,突水量大,危险性大。

因此,茅口组灰岩底板充水含水层为威胁煤层开采的主要充水含水层。

3、老窑积水

金旗煤矿于2007年6月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设计生产规模9万吨/年,采用地下开采方式,采矿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矿区东南部有0.13km2的老采空区,老采空区为平硐开采,现已全部关闭,由于开采不规范,在开采面一带,形成低于主平硐的采坑,形成一定的老窑积水,一般10-50m3,老窑围岩为吴家坪煤系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灰岩及泥质灰岩,岩溶较为发育,当煤层开采与岩溶裂隙沟通时,老窑积水沿岩溶裂隙渗入矿井,可能造成矿井涌水。

4、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该矿位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的补给区,地势总体上是南东高北西低,大气降水至地表后,沿地表的溶蚀洼地、岩溶漏斗、落水洞及岩溶裂隙,直接汇入地下,主要沿地下垂直岩溶裂隙向下运动,至地下深部后,沿溶蚀管道、裂隙以管流、脉流及隙流的形式进行水平径流,先由北西向进入无名小溪,然后向北东的泥高乡流动,最后排泄于东面的洪渡河,地下水总体向北东流动;属乌江水系。

5、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该矿是以大气降水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其次以底板间接充水的岩溶充水矿床和老窑积水。

据水文地质报告提供资料:

金旗煤矿开采煤层正常涌水量为211m3/d,最大涌水量320m3/d,最小涌水量174m3/d。

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类型,煤系地层本身含水弱。

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实际测量,煤层开采时无滴水、淋水现象,对矿床开采影响不大,但在今后开采生产中应加强对采空区积水的监测,确保生产安全。

大气降水是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

一般沿基岩裂隙渗入矿井,裂隙发育地段矿井充水会有所增大;地表水对地下水具有一定的补给作用,岩层渗透性好,含水性较弱。

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可能发生联系,易引起矿床充水。

该矿的地下水位标高约为+1165m。

茅口组灰岩溶洞、暗河发育,富水性强,且为承压水,当低于水位标高开采时,底板突水的可能性大,突水量大,危险性大。

在掘进过程中,要注意发生突水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在靠近采空区时及茅口组灰岩底板充水含水层,更应加强探测及防水工作,特别是矿区在今后的采矿生产过程中应加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做好防水和排水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综上所述,该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偏复杂类型。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运输(回风)绕道从轨道上山甩偏在+1155水平开始变破,按照50°方位角掘进27m后进入煤层直接顶板中,转向以90°方位角掘进布置车场,设计长度25m,车场完工之后按照原方位不变掘进巷道20m,再转向以160°方位角揭穿每层为止。

巷道坡度必须控制在5‰,采用一次性成巷完成水沟、锚网支护等工作。

+1155东翼绕道完工之后再进行西翼绕道施工,工程质量严格按照规程中的图纸及说明进行施工,绕道设计总长为90m。

第二节矿压观测

一、观测对象:

+1155水平边坡处、岔口及断层地段。

二、观测内容:

顶底板相对移近量,两帮相对移近量,工字钢变形量。

三、观测方法:

巷道开口5米后,开始布置观测点站,正常掘进时,每隔30米布置一个观测点;顶板破碎、断层带及压力大地段每隔10米布置一个观测点。

每个观测点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在巷道两帮设点观测两帮移近量,顶底板设点观测顶底板移近量,对每个测点进行定期观测。

四、观测工具:

皮尺、5m长的钢卷尺、线绳,记录纸等。

+1155绕道开口后,必须间隔20m打设一棵信号点柱,信号点柱距离迎头最大距离不得大于20米。

根据对巷道的矿压观测,若现有支护不能满足支护要求时,及时调整支护参数。

第三节支护设计

一、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巷道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断面形状为半圆拱形,

=4.8m2,

=4.18m2;

附图:

巷道断面图、巷道永久支护示意图。

二、支护方式

(一)支护方法

1、临时支护

巷道光面爆破后,首先敲帮问顶,剔除迎头危岩悬矸,采用两根吊环式金属前探梁配单体液压支柱作为临时支护,前探梁用11#工字钢或18kg/m以上钢轨制作,长度不小于4m,吊环使用厚度大于7mm的钢板制作,每根前探梁不少于2个吊环,专用螺母固定。

爆破前最小空顶距离不大于1.0m,爆破后最大空顶距离不大于2.5m,循环进度1.5m。

2、永久支护

巷道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

顶板采用φ20×1800mm全螺纹钢等强锚杆配金属网支护,两帮采用φ20×1800mm全螺纹钢等强锚杆配金属网支护;锚杆间距900mm,排距1000mm,喷浆厚度不得低于100mm。

(二)质量要求

1、临时支护

临时支护采用前探梁接顶并用木楔紧固接实;每根探梁的吊环不少于两个且必须满帽,并有0—+20mm露丝;距迎头端面距不大于300mm。

2、永久支护

(1)严格按中腰线施工,中线至两帮允许误差:

合格为-50—50mm,优良为0—50mm,腰线至顶底板合格为-30—50mm,优良为0—50mm。

(2)巷道中净高允许误差;合格为-30—50mm,优良为0—50mm。

(3)锚杆安装后必须将网张紧,紧贴煤岩面,每扣必连;铁丝锋利的尖端必须指向周壁。

(4)锚杆在煤层中锚固力不低于70kN,在岩石中不低于130kN。

(5)严格按规定安装锚杆,角度不合格必须重打。

(6)锚杆外露15—50mm,上吊环的锚杆外露40—80mm。

(7)锚杆间排距误差为±100mm。

(8)支护后顶板下沉超过100mm时,要及时补打锚杆。

3、文明生产

巷道文明生产达到“四无、四整齐、五统一、六条线”。

“四无”:

巷道内无淤泥积水(淤泥、积水长度不超过5m,深度不超过0.1m);无脏杂物和废旧物料;无积(煤、岩)尘;无尾工。

“四整齐”:

图牌板吊挂整齐;材料码放整齐;工具存放整齐;开关上台上架排列整齐。

“五统一”:

牌板规格、标准统一;挂衣架统一;料场统一;管子吊挂统一;电缆吊挂统一。

“六条线”:

风筒吊挂一条线;风水管路吊挂一条线;轨道铺设一条线;各类标志一条线;台阶铺设一条线;水沟打设一条线。

三、确定锚杆参数(按悬吊理论、组合拱和工程类比法计算)

(一)按悬吊理论计算锚杆参数

1、锚杆长度

式中:

L—锚杆长度,m;

H—冒落拱高度,m;

K—安全系数,一般取K=2.0;

L1—锚杆锚入稳定岩层的深度,一般按经验取0.5m;

L2—锚杆在巷道中的外露长度,一般取0.1m;

其中:

H=B/2f=4/8=0.3(m)

式中:

B—巷道开掘宽度,取2.4m;

f—岩石坚固性系数,取4;

则L=2.0×0.3+0.5+0.1=1.2(m)

2、锚杆间排距计算,取a:

式中:

a—锚杆间排距,m;

Q—锚杆设计锚固力,130KN/根;

H—冒落拱高度,取0.30m;

r—被悬吊砂质页岩的重力密度,取28KN/m3;

K—安全系数,一般取K=2.0;

a=1.29(m)

(二)按组合拱理论计算锚杆参数

1、锚杆长度

式中:

L—锚杆长度,m;

N—围岩影响系数,取1.1;

W—巷道跨度,m,取2.4m;

则:

L=N(1.3+W/10)=1.1×(1.3+2.4/10)=1.69(m)

2、锚杆间排距

A≤0.4L=0.4×1.69=0.0.676(m)

式中:

A—锚杆间排距,m;

L—锚杆长度,m;

3、锚杆直径:

d=L/110

式中:

d—锚杆直径,m;

L—锚杆长度,m;

则:

d=L/110=1.69/110=0.015(m)

(三)按工程类比法确定锚杆参数

通过相邻矿井实际揭露和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锚杆采用φ20×1800mm的全螺纹钢树脂锚杆,间排距为900×1000mm。

通过以上计算和相似相邻巷道的工程类比,结合锚杆支护技术管理规定,确定该巷道的支护参数为:

锚杆采用φ20×1800mm的全螺纹钢等强锚杆,锚杆间排距为900×1000mm。

第四节支护工艺

一、支护材料

(一)锚杆及锚固剂

每根锚杆采用2块树脂锚固剂固定,锚固长度不小于700mm;树脂锚固剂直径为28mm,每块长度为350mm。

锚杆均使用配套标准螺帽紧固,锚固剂型号为Z2835,每根锚杆锚固力岩石中不小于130kN,煤中不小于70kN。

(二)金属网规格:

长×宽=2000×1000mm。

二、锚杆安装工艺

1、打眼

打眼前,首先按照中、腰线严格检查巷道断面规格是否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打眼前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仔细检查顶帮围岩情况,剔掉活矸、危岩,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始工作。

锚杆眼的位置要准确,误差不得超过100mm,眼向误差不大于15度。

锚杆眼深度应与锚杆长度相匹配,打眼时应在钎子上做好标志,严格按锚杆长度打眼。

锚杆眼打好后,应将眼内的岩渣、积水清理干净。

打眼时,必须在临时支护下操作。

打眼的顺序,应由外向里,先顶后帮的顺序依次进行。

2、安装锚杆

安装前,应将眼孔内的积水、岩粉吹扫干净。

把2块树脂锚固剂送入眼底,把锚杆插入锚杆眼内,使锚杆顶住树脂锚固剂。

外端头套上螺帽,用带有专用套筒的锚杆搅拌器卡住螺帽,开动锚杆搅拌器,使锚杆搅拌器带动杆体旋转将锚杆旋入树脂锚固剂,对锚固剂进行搅拌,达到设计深度,方可撤去锚杆搅拌器。

搅拌旋转时间大于40秒,8分钟后上好托盘,拧紧螺帽,预紧力矩不小于200N·M。

表4每米巷道支护材料消耗表

项目

顶板锚杆(根/米)

两帮锚杆(根/米)

金属网(m2/m)

树脂药卷(块)

托盘(块)

规格

φ20×1800

φ20×1800

1.0×2.0

Z2835

铁质

数量

4

2

2

12

6

表5巷道技术特征表

项目

数量

煤岩

类别

断面

形状

掘进断面(m2)

净断面(m2)

巷道坡度

最小(大)控顶距(m)

锚杆排距(mm)

锚杆间距(mm)

放炮前

放炮后

90m

全岩

半圆拱

4.8

4.2

5‰

1.0

2.5

1000

900

三、喷浆作业

(一)施工前

1、施工队派专人协助机电技术人员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是否安全可靠,保证正常运转;现场检查现场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进行悬矸请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喷浆支护。

2、将设备、材料运到指定地点,并进行堆放整齐,不得影响行人和通风,挂牌管理。

3、喷浆前要对周围20m范围的铁道、水沟、管线等用旧皮带、旧栏板或风筒布等进行掩护,以便清理回弹和保持巷道标准化、文明生产。

4、喷射前后20m严禁有人作业或逗留。

5、施工人员必须戴防尘口罩作业。

(二)施工过程中

1、随时注意压力表变化,正确地判断是否发生堵管,防止堵管;并按喷射混凝土输送距离和喷射方向,随时调整工作风压和水压;

2、喷头操作:

①喷头与受喷面最佳距离为0.6m~1.2m,当压风波动时,该距离可适当调整;喷射方向与受喷面的角度以垂直为最佳;喷射物流在受喷面上应呈螺旋轨迹移动,即一圈压半圈按顺序横移,螺旋半径取10㎝~20㎝为宜。

②喷射手与喷射司机要密切配合,协同动作。

③喷射手要随时掌握给水情况,注意喷射效果,使喷射物表面达到厚度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