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小新地控规工程说明工程综合062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1777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峰小新地控规工程说明工程综合06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赤峰小新地控规工程说明工程综合06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赤峰小新地控规工程说明工程综合06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赤峰小新地控规工程说明工程综合06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赤峰小新地控规工程说明工程综合06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赤峰小新地控规工程说明工程综合0620.docx

《赤峰小新地控规工程说明工程综合06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峰小新地控规工程说明工程综合0620.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赤峰小新地控规工程说明工程综合0620.docx

赤峰小新地控规工程说明工程综合0620

十二、市政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小新地片区现状用水主要由市政管网供给,向本区供水的水厂为第一水厂和九龙水厂。

第一水厂位于红山区西部的大三家村北,始建于1975年,2001年实施供水应急工程后,供水能力扩大到3.75万立方米/日。

水厂占地面积70亩,处理工艺为消毒处理。

第一水厂水源地位于锡伯河南岸的贾家营子,开采锡伯河河谷地下水。

现有水源井9眼。

九龙水厂位于半支箭河与锡伯河交汇处西北角,建于2005年,设计供水能力为4.6万立方米/日,实际供水规模1.01万立方米/日,供水工艺消毒处理,水源为锡伯河河谷和半支箭河河谷地下水。

九龙水厂管网独立运行,供水范围为新城区的生活用水和公共设施用水。

市政供水管网已敷设至规划区东北部,在宝山路以东、学院北街以北已形成环枝结合的供水管网。

2.需水量预测

规划参考《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和《赤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及相关标准规范,结合赤峰市现状用水水平,同时考虑本区的规划目标、建设标准,采用分类加和法进行需水量预测。

表1-1最高日用水量计算表

序号

类别

规模

用水指标

最高日用水量

(立方米/日)

1

居住生活

14.9万人

140升/人·日

20860

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168.5万㎡

6升/㎡·日

10110

3

商业服务业设施

371.7万㎡

5升/㎡·日

18585

4

其他及未预见

15%

7435

5

合计

56990

预测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约5.7万立方米/日,时变化系数取1.5,则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为990升/秒。

3.给水系统规划

根据《赤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区主要由市政给水管网供水,沿平双公路、宝山路、大阪路、西拉木伦大街、铁南大街敷设市政给水干管。

近期主要由九龙水厂供水为主,通过宝山路和大板路供水管道供水。

远期通过大板路、平双公路引入城北地表水厂水源,满足本规划区用水需求。

规划区供水管网成环状沿道路布置,一般沿道路东、南侧建设。

规划供水管网的建设随道路的建设和土地的开发建设同步进行。

采用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室外消火栓沿道路布置,间距控制在120米以内。

考虑到消防的需要,规划最小市政供水管径为DN200毫米。

(二)排水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规划区内骨干排水系统初步形成,沿大阪路、宝山路、平双公路敷设的排水干管也已建设完成,已建成1座排水泵站(2号排水泵站),位于西拉木伦大街以北、平双公路以西。

2.污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规划区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

(2)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按平均日用水量的85%计,绿化、道路及广场浇洒和未预见水量,不转化成污水,纳入雨水系统不作计量。

预测规划区平均日污水量为3.5万吨。

(3)污水管网规划

根据《赤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区内污水全部收集至红山污水处理厂经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

规划区整体地势南高北低。

综合考虑地形、河流分布、用地布局等因素,确定主要排水方向为由南向北。

结合地形特点,规划区污水汇入沿大阪路、宝山路、平双公路敷设的污水干管,由南向北接入西拉木伦大街截污干管,经污水泵站提升后向东排至红山污水处理厂。

3.雨水工程规划

(1)雨水量计算

管段雨水量根据各管段所服务的面积,按最大流量逐段计算,管段雨水流量计算采用下列公式

Q=Ψ·q·F

Ψ─径流系数,按照地块不同性质,取0.6

F─汇水面积

q─暴雨强度,采用赤峰市暴雨强度公式:

式中:

q——雨水流量(升/秒)

P——设计重现期(取P=1)

t——雨水汇流时间,

,取

=10分钟,m=2

(2)雨水管网规划

雨水管道系统主要排除规划区内道路及街区内雨水,综合考虑地形高程、河流水系分布、铁路等因素,划分为2个排水分区:

①铁路专用线以北地区的雨水汇入沿大阪路、宝山路、平双公路、松洲南路敷设的雨水干管,经泵站提升后排入锡伯河。

②铁路专用线以南地区的雨水就近分散排入水系。

雨水管道计算以满流计算,坡度满足最小坡度要求,并尽量与道路纵向坡度一致,以降低埋深。

雨水系统与道路同期实施,一般在路基形成后,即敷设相应的雨水管渠。

(三)供电工程规划

1.电力系统现状

赤峰市中心城区电网共有220千伏、66千伏、10千伏和0.38/0.22千伏四个电压等级,市区内基本上形成了环形供电网架结构。

小新地片区内南部有一座现状66kV南郊变电站,总容量63MVA,由赤峰一次变进线。

66kV南郊变可作为规划区近期的10kV电网供电电源。

现状南郊变进线66kV高压走廊从规划区东南角穿过。

2.规划原则

电力系统布置应注重近期和远期相结合,设施规模及网络按远期控制,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3.电力负荷预测

居住及配套服务设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等用电量采用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法计算;其他及未预见电力负荷按总电力负荷的10%估算。

规划区最大电力负荷为23.9万kW。

用电负荷预测表

序号

用地性质

供电面积

负荷指标

同时率

预测负荷

(万平方米)

(瓦/平方米)

(万kW)

1

居住及配套服务设施

612.2

40

0.5

12.2

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168.5

60

0.6

6.1

3

商业服务业设施

371.7

80

0.6

17.8

5

其他及未预见量

按总用电负荷的10%估算

3.6

6

合计

0.6

23.9

4.供电设施规划

(1)电压等级

以220kV为高压送电网,以66kV为高压配电网,10kV为中压配电网。

(2)220kV变电站

根据《赤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在小新地外西南侧新建220kV文钟变电站,远期主变容量为3×180MVA,作为赤峰市中心城区西南部的主要供电电源,可为本区域66kV变电站供电。

(3)66kV变电站

根据用电负荷预测,根据《赤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在小新地片区新建3座66kV变电站,分别是66kV中心变、66kV小新地变和66kV沐沦变,变电站容量均为3×40MVA。

扩建现状66kV南郊变,增容至3×40MVA。

则66kV变电站总容量为480MVA,容载比为2.0,符合《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

新建66kV变电站采用户内式,预留用地5000平方米。

(4)10kV开闭站规划

依据单元分区及负荷预测,将规划区分成相对独立的分区配电网。

低压配电网一般不跨街区供电。

规划区10kV电源由66kV中心变、66kV小新地变、66kV沐沦变和66kV南郊变出线提供,变电站周边用户由10kV出线环网供电,其他用户以10kV开闭站转供方式供电为主。

每座开闭所转供容量一般在1万kW左右,最大不超过1.5万kW,规划区共设23座10kV开闭站,占地面积按200平方米预留。

10kV进线不少于2回,出线6~8回左右。

(6)10kV配电线路

10kV电力线全部采用电缆,66kV沐沦变出线采用电力隧道,其他道路下采用排管暗埋敷设。

电力管井与电信管井在道路两侧分侧布置,以避免相互干扰。

(四)通信工程规划

1.通信工程现状

赤峰市城区已建成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广电、数据通信等较为完善的通信网络。

小新地片区目前没有集中通信交换设施。

现状宝山路北段、学院北街、北一街、北一路、北二路、北三路、西拉木伦大街东段、平双公路北段铺设有通信管线,接自红山区通信管线。

2.规划原则

通信局所建设应按综合通信局所及基站的建设要求,集约建设,共建共享。

通信管道建设应“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节约地下空间资源。

管孔数量上综合考虑电信、广电、国防、移动、联通等各部门的需求,同时还应为政府部门的政务网、教育网、交通控制管理网的组建提供地下通道资源,建设综合的信息管道系统。

3.用户预测

(1)固定电话用户预测

固定电话用户预测采用单位建筑面积电信指标进行预测。

固定电话用户预测表

序号

用地性质

供电面积

电信指标

用户数

(万平方米)

(部/万平米)

(万部)

1

居住及配套服务设施

612.2

100

6.1

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168.5

200

3.4

3

商业服务业设施

371.7

200

7.4

4

其他及未预见量

按用户总量的5%估算

0.8

5

合计

17.8

(2)移动电话用户预测

移动电话普及率按100部/百人计算,则移动电话用户为14.9万部。

(3)有线电视用户预测

有线电视网络家庭入网率达到100%。

则有线电视用户约为5.0万户。

4.通信局所规划

根据电话用户预测,参考《赤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在小新地片区设置综合通信局一座,占地0.5公顷。

综合通信局所包括联通、移动、电信等各运营商,由综合通信机房向规划区的用户提供各类通信服务。

规划区共设置8座邮政支局,各邮政支局以共建为主,一般不设独立用地。

5.通信管道规划

规划设置1套综合通信管沟,管孔数综合考虑各家通信公司的需求,避免各公司单独建设管网系统。

通信线路全部采用管道暗埋敷设,沿规划道路形成环状网络。

(五)燃气工程规划

1.燃气供应现状

目前,赤峰市城区燃气主导气源为液化石油气,管道燃气系统主要分布在八家新城区,气源为液化石油气混气。

现状在八家西片区有一座液化气混气站,日供气量2000多立方米。

现状沿宝山路北段铺设有DN250毫米中压主干管,接自现状八家西片区液化气混气站。

现状学院北街、北一街、北一路、北二路、北三路、西拉木伦大街东段铺设有中压燃气管线。

2.规划原则

建设安全、高效、稳定的燃气输配系统,燃气设施布局在满足城市安全布局的基础上,还要保证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燃气负荷预测

供气对象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气和公共建筑用气两部分,居民人均耗热指标采用60万大卡/人·年,公共建筑用气量按照居民用气量的30%估算,其它及未预见用气量按总用气量的10%计算,天然气低热值为8500大卡/立方米。

燃气负荷预测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数量

用气定额

年用气量

(万立方米)

1

居民生活

14.9万人

60万大卡/人·年

1052

2

公共设施

居民用气量的30%

316

3

其它及未预见

总用气量的10%

137

4

合计

1505

则规划区内每年天然气用气需求量为1505万立方米。

月高峰系数取1.20,日高峰系数1.15,小时高峰系数3.0,则综合系数为4.14。

则规划区高峰小时用气量为7113立方米/时。

4.燃气气源规划

根据《赤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未来赤峰市城区的燃气供应将以管道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

总规中规划新建城南门站和西南调压站,可作为小新地片区的主要气源。

5.燃气管网规划

采用中压一级管网系统,气源由规划区东南侧的城南门站引入,向北沿大板路接八家西片区供气干管,并与规划区外西北侧的西南调压站连接,形成多气源供气系统。

中压配气管网采用环支结合的管网系统,用户可采用楼栋调压箱调压,低压入户,或者采用小区调压柜,敷设街坊低压管网入户。

天然气城市主干管管径为DN300毫米;天然气次干管管径为DN250毫米;支管管径为DN200和DN150毫米。

管线保护措施:

中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离应满足《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

(六)供热工程规划

1.供热系统现状

赤峰市冬季寒冷,全年平均气温为7℃左右,在建筑气候分区中属于严寒地区,采暖期为6个月。

赤峰市中心城区供热以热电厂集中供热为主。

小新地片区现状热源为赤峰热电厂,供热主干管沿钢铁西街铺设。

在宝山路北段、北一街、学院北街、平双公路北段敷设有供热管线。

现状沿306国道已敷设一条DN1200毫米的热力干管,北至铁南大街,南至农畜产品产业园,热源为计划建设的农畜产业园热源厂。

2.供热负荷预测

采暖热负荷预测采用单位建筑面积热负荷指标法进行估算。

采暖热负荷计算表

序号

用地性质

建筑面积

热负荷指标

热负荷

(万平方米)

(瓦/平方米)

(兆瓦)

1

居住及配套服务设施

612.2

45

275.5

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168.5

70

118.0

3

商业服务业设施

371.7

70

260.2

4

合计

1152.4

653.6

则规划区供热负荷为653.6MW。

3.供热热源规划

根据富龙热电《关于将小新地2*50MW热电联项目列入赤峰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报告》,规划区南侧农畜产品产业园拟建设2台50MW的背压型热电联产机组和3台220t/h蒸汽锅炉,同时建设4台116MW热水锅炉。

建设完成后可供热面积为1200万平方米,可满足小新地片区的供热需求。

根据《赤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在小新地片区外西南侧新建小新地供热锅炉房,利用金剑铜业工业余热供热,供热能力为80MW。

同时,将赤峰热电厂作为本片区的辅助热源。

4.供热管网规划

现状至农畜产业园热源厂的供热主干管沿306国道引入,管径为DN1200毫米;现状至赤峰热电厂的供热主干管沿钢铁西街引入,管径为DN600毫米;规划至小新地锅炉房的供热主干管沿铁南大街引入,管径为DN600毫米。

根据用地布局,由市政供热主管道将高温水引入各小区,供回水温度为120/70℃,分片设若干热力站,向用户供热。

根据建设用地分布,一般每个地块设一座热力站。

在居住区,热力站一般独立建设;在公共设施用地内,可与大型公建综合安排。

每个热力站供热规模一般按10-20万平米考虑,对于居住小区,一般按每个小区只设1座热力站为宜。

热力站的位置应尽量靠近供热区域的中心或热负荷最集中区的中心,具体位置在下一阶段规划设计中落实。

(七)管线综合规划

1.规划原则

结合规划用地布局,统筹安排各种市政设施;在道路平面和竖向上合理布置各种工程管线,并为今后发展预留必要的空间位置。

2.市政工程管线种类

市政工程管线主要有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给水管线、污水管线、雨水管线、燃气管线、供热管线、路灯电缆等。

给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等管线敷设方式为直埋敷设;电力、通信管线为排管暗埋敷设。

3.地下管线空间布置

(1)平面布置

根据赤峰市习惯做法,通信、燃气、热力、雨水管线一般沿道路东、南侧布置;电力、给水、污水管线一般沿道路西、北侧布置。

污水、雨水管线一般布置在非机动车道下;通信、电力、给水、燃气管线一般布置在人行道下;热力管线一般布置在道路红线以外绿化道下或者人行道下。

(2)竖向布置

地下管线相互交叉时,各种管线垂直方向的相互关系从浅到深的一般次序为:

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

赤峰市属寒冷地区,土壤冰冻线约1.8米,给水、污水、雨水、燃气等工程管线,属深埋一类,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确定管线覆土深度,起点覆土不小于1.8米。

布置在市政道路下的雨污水管,覆土应考虑街区内雨污水接入,规划污水干管起点埋深不小于3.5米,规划雨水干管起点埋深不小于2.5米。

电力管、电信管、热力管起点覆土不小于0.7米。

当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

压力管线让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八)环卫工程规划

1.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规划人口14.9万人,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0公斤/日计,规划生活垃圾日产生量为149吨。

2.环卫工程设施规划

(1)垃圾处理方式

根据《赤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区生活垃圾全部运往赤峰市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理。

(2)垃圾中转站布局

按照生活垃圾产生量和转运站服务半径,确定设置垃圾转运站的类型和规模。

生活垃圾转运站宜靠近服务区域中心或生活垃圾产量多而且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不宜设在公共设施集中区域和靠近人流、车流集中地区。

按照服务面积不超过1.0平方公里设置小型垃圾转运站,共设置14座,每座垃圾站建筑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

3.环卫公共设施规划

(1)垃圾收集

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米,并满足分类储放垃圾的要求。

废物箱的设置应满足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要求,与城市分类处理方式相适应。

在道路两侧、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的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废物箱。

设置在道路两侧的废物箱,其间距按道路功能划分:

商业、金融业街道,50—100m;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100—200m;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200—400m。

医疗垃圾及危险固体废弃物必须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单独处理。

(2)公共厕所

选择建造公共厕所的地点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符合公共卫生要求,公厕的设计建造应达到《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的要求,一般每平方公里按不少于3座设置,本规划区共设置公厕48座。

公共厕所设置密度、间距、面积和标准可按城市用地类别和人口密度确定。

若沿路设置,可按以下间距:

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500—800m;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800—1000m。

十三、综合防灾规划

(一)防洪工程规划

1.防洪工程现状

锡伯河位于小新地片区北侧,目前堤防工程基本达到20年一遇标准。

2.防洪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和《赤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锡伯河的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其他山洪沟的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3.防洪工程规划

依照确定的防洪标准实施拓宽河道、清淤、加高加宽防洪堤等工程措施,确保行洪河道的畅通。

严格控制河道两岸的开发建设,避免人类活动对河道防洪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用地选择应对防洪通道进行合理避让。

对锡箔河南岸进行整治,修筑防洪堤岸,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

对规划区南侧的文钟河进行整治,修筑防洪堤岸,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对穿过规划区的西旱河山洪构进行整治,对与城市建设矛盾较大的河段进行改道,并拓宽排洪断面,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由于西旱河上游文钟村以北的河段排水通道被堵塞,无法排水。

规划将该段河道改道,沿文钟一街和外环南路开挖新排水渠道,向南汇入文钟河。

将规划区东北部、铁路以东的排洪沟沿规划道路进行整治,排入下游西旱河河道。

(二)抗震防灾规划

1.地震环境概况

赤峰市地处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区域内构造极为发育,阴山东西向构造和大兴安岭新华夏系构造在赤峰交汇,历史上构造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现存构造形迹、地貌形态,岩相及岩性特征均比较复杂。

2.抗震设防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规定,规划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3.抗震防灾规划

规划区应加强抗震工程管理,一般民用建筑工程,要按照相应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重大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三)消防工程规划

1.消防站布局

规划设置1座普通消防站,与规划区东侧的现状消防站共同满足小新地片区的消防需求,预留用地4000平方米。

2.消防通道

消防通道应结合城市道路和河道布置。

当建筑沿街部分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均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通道。

消防通道成环状或在终端建设回车场地,道路宽度不宜小于4米,回车场地不小于12米×12米,通道上方障碍物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米。

3.消防供水

规划区消防给水规划按照有关规范采用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2次,一次灭火流量35升/秒计。

市政消火栓的间距一般控制在100~120米,道路红线宽度超过60米时,双侧设置消火栓。

4.消防通讯

加强对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和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消防通信调度指挥系统。

建立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城市消防通信调度指挥网络系统,实现报警、接警、出警、信息处理及消防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自动化,全面提高消防系统处理火灾、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作战能力、与各相关单位的协调能力,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