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通辽一中化学高考专题训练实验装置选择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0712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通辽一中化学高考专题训练实验装置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通辽一中化学高考专题训练实验装置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通辽一中化学高考专题训练实验装置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通辽一中化学高考专题训练实验装置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通辽一中化学高考专题训练实验装置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通辽一中化学高考专题训练实验装置选择题.docx

《届通辽一中化学高考专题训练实验装置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通辽一中化学高考专题训练实验装置选择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通辽一中化学高考专题训练实验装置选择题.docx

届通辽一中化学高考专题训练实验装置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2.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A

B

C

D

存放浓硝酸

分离水和乙酸乙酯

准确量取9.50mL水

实验室制取乙烯

3.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  )

4.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

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

C.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0.10mol·L-1NH4Cl溶液的pH=5.2

5.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

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  )

6.下列实验操作不会引起安全事故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取出导气管

B.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再通入氢气

C.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先加热二氧化锰,后滴入浓盐酸

D.混合浓硫酸和浓硝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浓硝酸中并及时搅拌

7.“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 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 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 ④实验室中采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8.如图为课本中的插图,下列操作不合理的是(  )

9.

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的气体是(  )

①H2、O2 ②Cl2、CH4 ③NO2、O2 ④N2、H2

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②③

10.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1.下图是制取、洗涤并测量生成气体体积的装置示意图。

利用上述装置进行下表所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物质

实验  

a(液体)

b(固体)

c(液体)

A

稀盐酸

锌粒

浓H2SO4

B

浓氨水

生石灰

浓H2SO4

C

浓硫酸

Cu片

NaOH溶液

D

稀HNO3

Cu片

H2O

12.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A

左边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活动性:

Al>Fe>Cu

B

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

氧化性:

Cl2>Br2>I2

C

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Ag2S)

溶解性:

AgCl>AgBr>Ag2S

D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酸性:

HCl>H2CO3>H2SiO3

13.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双选)(  )

 

A.装置①中,c为阴极,d为阳极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等

C.装置③中X为浓硫酸,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14.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入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形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

下列对这一结果的原因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

A.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B.Ⅲ装置之后缺少干燥装置

C.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D.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15.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16.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①实验室制取氨气B.②配制100mL0.1mol/L盐酸

C.③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D.④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17.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的气体是(  )

A.H2、O2B.Cl2、CH4C.NO2、O2D.N2、H2

18.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双选)(  )

 

19.如图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

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20.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B.实验仪器D可以起到防止溶液倒吸的作用

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D.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不变浑浊

21.如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其中发生装置相同,干燥和集气装置有两套,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发生装置中的药品

干燥和集气装置

A

电石和水

图2

B

大理石和稀盐酸

图1

C

铜和稀硝酸

图2

D

氧化钙和浓氨水

图1

22.现有简易洗气瓶(如图),

正放在桌面上,可分别实现下列实验目的,其中适用于从y口进入的是(  )

①瓶内盛一定量液体干燥剂,用于干燥气体 ②瓶内盛一定量液体洗涤剂,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某些杂质 ③瓶内盛水,用于测量难溶于水的气体体积 ④瓶内贮存难溶于水的气体,加入水使气体排出 ⑤用于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⑥用于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③⑥

23.下列各图所示装置,肯定不符合气密性要求的是(  )

24.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

B.用量筒量取20mL0.5000mol·L-1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mL,配制成0.1000mol·L-1H2SO4溶液

C.实验室用图1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D.实验室用图2所示的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25.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实验Ⅰ:

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Ⅱ:

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Ⅲ:

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Ⅳ:

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26.下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

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

27.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下列现象,正确的结论是(  )

A.①加入的是CCl4,②加苯,③加酒精

B.①加入的是酒精,②加CCl4,③加苯

C.①加入的是苯,②加CCl4,③加酒精

D.①加入的是苯,②加酒精,③加CCl4

28.在实验探究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共设计出下图所示的四种实验方案用以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其中在理论上可行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9.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有NO、CO2、NO2、NH3、N2中的某几种。

将100mL甲气体经过右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且最终几乎无气体剩余。

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

A.NH3、NO2、N2B.NH3、NO、CO2

C.NH3、NO、CO2、N2D.NO、CO2、N2

30.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中有碳酸钡

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D.洗气瓶中无沉淀产生

31.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双选)(  )

32.已知NH3难溶于CCl4,如下图所示,下列装置中,不宜用于吸收氨气的是(  )

33.下列关于海水淡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蒸馏法淡化海水(图甲)原理简单,但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大量锅垢,很难大量生产淡水

B.利用太阳能蒸发海水(图乙)是一种环境友好、节约能源的好方法,也是一种古老的方法

C.利用海水淡化产生的高浓度的卤水来提取有用物质,是海水利用的基本思路

D.研制高性能的渗透膜来提高海水淡化效率,最终实现海水自动转化为淡水

34.现有一工业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等不与酸反应的杂质),用下图装置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其中正确的是(  )

35.下列应用套管实验装置(部分装置未画出)进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甲装置可制取少量H2

B.利用乙装置可以验证Na2O2与水反应既生成氧气,又放出热量

C.利用丙装置验证KHCO3和K2CO3的热稳定性,X中应放的物质是K2CO3

D.利用丁装置制取SO2,并检验其还原性,小试管中的试剂可为酸性KMnO4溶液

36.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仪器选择和实验细节的掌握程度。

B项容量瓶定容时,直到容量瓶中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时,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C项阳极材料铜是活泼电极,阳极铜放电,不符合实验要求;D项高温煅烧石灰石时,不能用酒精灯加热,应用酒精喷灯且灼烧过程中会产生CO2气体,坩埚不能加盖。

2.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基本操作以及实验仪器的使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一般用玻璃塞,A选项错误;水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B选项正确;量筒量取液体只能精确到0.1mL,C选项错误;实验室制取乙烯需要的温度为170℃,该温度计的量程不足,D选项错误。

3.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实验设计和化学常见仪器的识别能力,旨在通过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理解和装置的正确应用。

氢氧化钠溶液应该用碱式滴定管盛装,B错;HCl在NaOH溶液中极易溶解,容易造成溶液倒吸,漏斗不应该没入溶液中,C错;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温度计应该插入反应液中,D错。

4.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A项,NO可与O2反应生成NO2,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不正确;B项,正确;C项,洗涤沉淀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滤纸会被搅破,故不正确;D项,广泛pH试纸只能测到溶液pH为整数位,故不正确。

5.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

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  )

5.答案 B

6.答案 D

解析 A中先熄灭酒精灯,管内压强减小,易造成倒吸,A错;B中先加热再通入H2时,易导致氢气爆炸,B错;C中先加热二氧化锰后滴入浓盐酸,易导致烧瓶炸裂,C错。

7.答案 C

8.答案 C

解析 钾的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9.D [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说明集气瓶中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时发生反应,或与水发生反应,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

①中H2和O2在常温下不反应;②中CH4和Cl2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HCl及液态产物CH2Cl2等;③中NO2、O2与H2O发生反应:

4NO2+O2+2H2O=4HNO3,气体体积减小;④中N2和H2在常温下不反应。

]

10.D [铜锌原电池中插入Zn片的烧杯中应盛放ZnSO4溶液,插入Cu片的烧杯中应盛放CuSO4溶液,A错;制取二氧化碳时,导气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稍过橡皮塞即可,B错;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应将CO2气体通入集气瓶底部,C错。

]

11.A

12.B [A项:

左边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说明Fe为正极,Al为负极,活动性Al>Fe,同理右边烧杯中活动性Fe>Cu,正确;B项:

通入Cl2,2NaBr+Cl2=2NaCl+Br2,说明氧化性Cl2>Br2;2KI+Cl2=2KCl+I2,说明氧化性Cl2>I2,但不能说明氧化性Br2>I2,错误;C项:

AgCl与NaBr反应生成AgBr,接着AgBr又与Na2S反应生成Ag2S,说明AgBr比AgCl难溶,Ag2S比AgBr难溶,正确;D项:

Na2CO3+2HCl=2NaCl+CO2↑+H2O,说明酸性:

HCl大于H2CO3,CO2+H2O+Na2SiO3=H2SiO3↓+Na2CO3,说明酸性:

H2CO3大于H2SiO3,故D项正确。

]

13.BD [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a是正极,c为阳极,d为阴极。

]

14.D [A、B、C均导致测得氢元素的质量偏大,A、B项测得氧元素的质量为真实值,则氢元素质量偏大,故有m(H)∶m(O)>1∶8;C中测得的氧元素的质量偏小(因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这时测得的氢元素的质量为“真实值”,故有m(H)∶m(O)>1∶8。

]

15.D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操作,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玻璃棒慢慢注入水中,A项正确;CO2通入澄清的苯酚钠溶液,发生反应:

CO2+C6H5ONa+H2O―→C6H5OH+NaHCO3,能够证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B项正确;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用图示的装置吸收可以防止倒吸,C项正确;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应从长管进,短管出,D项错误。

]

16.C

17.BC [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说明集气瓶中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时发生反应,或与水发生反应,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

A中H2和O2不反应,B中CH4和Cl2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HCl及液态产物CH2Cl2等;C中NO2、O2与H2O发生反应:

4NO2+O2+2H2O=4HNO3,气体体积减小;D中N2和H2不反应。

]

18.BD

19.B [根据喷泉实验的原理,要发生喷泉现象,必须使烧瓶中压强迅速下降,导致外界压强大于烧瓶中的压强,从而使烧杯(锥形瓶)中的液体压到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①中的Cl2易溶于CCl4,③中的NH3易溶于水,所以可以使烧瓶中压强迅速下降,产生喷泉现象,④中HCl和浓氨水反应(首先是浓硫酸注入水中放热使浓氨水放出氨气),同样也会导致烧瓶中压强减小,而②中H2不溶于NaOH溶液,也不与NaOH反应,所以不能发生喷泉现象。

]

20.B

21.D [HC≡CH和NO必须用排水法收集,故A、C两项均不正确;CO2不能用碱石灰干燥,也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故B项不正确;CaO和浓氨水反应生成NH3,可用碱石灰干燥,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项正确。

]

22.D

23.D

24.D [pH试纸在使用前不能润湿,否则有可能引起测量误差,A项错误;配制100mL0.1000mol·L-1的硫酸溶液应该用容量瓶,且液体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两液体体积之和,B项错误;收集气体的试管管口不能塞住,C项错误;实验室制氯气时,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D项正确。

]

25.B [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碘水的萃取剂,A项错;C选项中存在SO

或SiO

的干扰,C项错;D选项中,FeCl3溶液充分加热,会促进Fe3+水解生成Fe(OH)3,得不到纯净的FeCl3溶液,D项错。

]

26.B [此题考查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

分析装置图,可知氨气和氯气接触时发生反应:

8NH3+3Cl2=6NH4Cl+N2,烧瓶中出现白烟,A对;不能出现红棕色气体,B错;该反应中氨气中的氮元素化合价升高,表现还原性,C对;烧杯中的氢氧化钠可以吸收多余的有害气体,D对。

]

27.C

28.A

29.C [本题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选项A,CO2、SO2均不能与BaCl2溶液反应,所以再通入SO2时也无沉淀产生。

选项B,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但加入Cu(NO3)2后,溶液中存在HNO3,Cu能与HNO3反应。

选项C,Al3+与NH3·H2O反应生成Al(OH)3沉淀,加入NaHSO4溶液时,NaHSO4电离出的H+使Al(OH)3溶解。

选项D,加入CuSO4溶液后,Zn与CuSO4反应生成Cu,覆盖在Zn片表面,Cu与Zn、H2SO4形成原电池,加快了产生H2的速率。

]

30.C

31.BC [A项收集NH3装置中无棉花;B项NH3通入CCl4中,NH3不溶于CCl4,不会产生倒吸,逸出的NH3又可被稀H2SO4吸收;C项向长颈漏斗中加一定量的水,没过长颈漏斗的下端,关闭止水夹,再加一定量的水,液面停止在某一高度不下降,可说明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不好;D项,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应长进短出。

]

32.B [NH3极易溶于水,所以导管直接插入水中吸收NH3时易产生倒吸现象,A项、D项有效地防止倒吸现象的产生;NH3难溶于CCl4,所以C项也避免了倒吸现象的产生;而B项易产生倒吸现象,故B项不宜用于NH3的吸收。

]

33.D

34.【答案】 C

【解析】 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原理是:

测量碳酸钠和酸反应后产生的气体排出溶液的体积,进一步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选酸时要用非挥发性的酸,被排出的溶液与所收集的气体不反应,且排液时导气管应短进长出,C项正确。

35.【答案】 C

【解析】 甲中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气可以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由于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且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或者排水法收集,故A项正确。

乙中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可以在乙装置p导气管口处放置一带火星的小木条进行检验,Na2O2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由于放热会导致乙装置带支管的锥形瓶中空气受热膨胀,可将q管口插入水面以下进行验证,故B项正确。

丙中外管Y受热充分,KHCO3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内管X中,无气体产生,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可以有二,可能是K2CO3的热稳定性好,不分解,也可能是K2CO3受热不充分没有达到分解温度,故C项不正确,应该在外管Y中盛放K2CO3,内管X中盛放KHCO3,便可排除K2CO3受热不充分没有达到分解温度的可能性。

丁中Cu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在内管管壁有一小孔,二氧化硫可以扩散至内管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从而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D项正确。

36.【答案】B

【解析】 B项不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应将两个电极对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