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4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0657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4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4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4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4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4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4课时教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4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4课时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4课时教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4课时教案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春燕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气压带与风带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

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影响

天气系统

锋面、低压、高压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设计思路】

本课旨在通过对“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复习,让学生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天气系统及气候类型的分析与判断等重要考点,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二是建构“大气运动”“气压带与风带”“天气系统”的知识框架;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复习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课本插图,学会用地理图表来分析掌握大气运动、气候特征、天气变化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

在用图时,坚持图文结合,“以图释文”“以图代文”,从图中寻找地理事实和地理分布、地理概念等,培养读图能力和空间概念。

第四课时:

天气系统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天气系统”。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锋面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二是低压、高压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

1.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常见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点,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2.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重难点分析】

依据《考试说明》,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锋面系统,低压、高压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1、复习重点:

通过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的对比、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的对比来分析不同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

2、复习难点:

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状况。

【课前准备】

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

第一部分:

复习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考向

分析

投影展示近年来江苏高考题中有关“天气系统”的内容和题目。

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天气系统”问题的切入点和重难点。

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

会学生深入理解高考考点,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

目标

展示

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

①朗读考试要点;②说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理解简要分析考试要求。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有的放矢的能力。

第二部分:

复习内容设计

考点诠释1:

锋面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概念:

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

2.锋面的特点:

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

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

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面的分类:

冷锋、暖风和准静止锋

探究活动1:

根据图2“冷锋与天气示意图”和图3“暖锋与天气示意图”分析冷锋、暖锋的特点及其过境前后影响下的天气状况并完成表1。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锋面系统

①投影“冷锋与天气示意图”(图2)和“暖锋与天气示意图”(图3)。

②展示导学问题:

根据图2和图3,你能说出冷、暖锋判断的依据吗?

冷、暖锋雨区的位置及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有何差别?

准静止锋影响下的天气状况如何?

你能举例说明各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吗?

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价。

①读图2和图3,进行思考与分析,完成表10。

②1名学生投影自己完成的表1内容,其他学生点评、质疑并补充。

由示意图的比较深入到特征和影响的比较,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解析]图2和图3分别表示“冷锋与天气示意图”和“暖锋与天气示意图”。

因暖气团较轻,冷气团相对较重,因此在锋的下面总是冷气团,而暖气团总是在锋的上面。

在锋面的侧视图上,判断冷锋和暖锋的诀窍是看冷气团的画法,如果冷气团的箭头是直线箭头,表示冷气团主动,为冷锋;如果冷气团是往回拐弯的弧线箭头,表示冷气团被动,暖气团主动,为暖锋。

也可根据雨区位置进行判断:

冷锋雨区在锋后,而暖锋雨区在锋前。

锋面过境前后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特征单调,为晴朗天气;当冷暖气团相遇时,在锋面附近伴随着冷暖气团的运动,天气变化较大,常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表1:

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特征比较

类型

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符号

冷暖气团运动特征

气团主动向

气团移动

气团主动向气团移动

冷暖气团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

暖气团上升状况

抬升

沿冷气团

缓慢上升

雨区示意图

雨区位置

降水主要在锋后

降水全在锋前

雨区延伸到冷锋锋后很大范围

天气

特征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天气实例

春季,长江以南地区的阴雨天气等。

探究活动2:

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典型例题1】(2016年扬州调研卷)

图4为“2016年5月9日08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百帕)”。

读图完成

(1)

(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

A.①地气压大于1010百帕B.②地位于低压槽

C.③地雨雪交加D.④地风力最大

(2)受暴雨影响,该日地质灾害风险较高的地区是

A.山东东部B.广西东北部C.江苏北部D.青海东部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地球

的圈层结构

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1的图(图4)。

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③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

①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①选择江苏高考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

②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③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

答案:

(1)D

(2)B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等压线图中各种天气系统的判读和常见的天气系统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状况。

(1)题,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及图中锋面符号,判断①为低压中心,所以气压地域1010百帕;②位于高压中心附近;冷锋的雨区位于锋面及附近地区,故③地距离锋面较远,不可能雨雪交加;④等压线密集,风力最大。

(2)题,受暴雨影响,该日地质灾害风险较高的地区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暴雨、二是山区易引发地质灾害,从图中看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地点是广西东北部。

【典型例题2】(2016年南通调研卷)

图5为北半球某地1月某日等压线图(单位:

百帕)。

读图完成

(1)—

(2)题。

(1)①、③两处气压差值最大可能为

A.36B.38C.39D.40

(2)有关该日①~④处天气状况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气温最高B.②处风力最小

C.③处降水概率最大D.④处湿度最小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地球

的圈层结构

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2的图(图5)。

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③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

①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

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①选择江苏高考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

②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③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

答案:

5.C6.C

思路点拨:

本题组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常见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情况。

(1)题,读<40,气压差值最大可能为39。

(2)题,③位于低压中心附近降水概率最大。

考点诠释2:

低压、高压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低压、高压系统与天气

探究活动3:

根据图6“北半球气旋(左)、反气旋(右)的形成及其天气示意图”分析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的特点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状况并完成表2。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气旋(气压)系统(北半球)

①投影“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示意图”(图5)

②展示导学问题:

图6中气流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有何特点?

在其影响下的天气状况如何?

能否列举实例说明?

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①读图6,进行思考与分析,完成表2。

②1名学生投影自己完成的表2内容,其他学生点评、质疑并补充。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绘图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示意图的判读方法,同时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内容解析]图6表示“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示意图”,关于气旋、反气旋的判断,可用“左右手定则”,即在北半球,伸出右手,四指半握,四指指向代表四周水平气流运动的方向,大拇指的指向表示中心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

如果大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四指指向代表水平气流辐合,可判断为气旋。

如果大拇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四指指向代表水平气流辐散,可判断为反气旋。

在南半球用左手判断,方法同上。

(注意:

气旋或反气旋,低压或高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表2:

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的特点(以北半球为例)

天气系统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特征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四周气压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四周气压

气流

运动

水平方向

由四周向中心呈时针

由中心向四周呈时针

垂直方向

空气

空气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情况

天气

现象

常出现天气

多为天气

原因

中心气流,空气在过程中,温度,水汽容易。

中心气流,空气在过程中,温度,水汽凝结。

实例

夏秋,我国东南沿海的

天气。

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控制亚欧大陆东部的。

三、锋面气旋

1.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

2,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3.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气旋(气压)系统(北半球)

①投影“锋面气旋示意图”(图6)。

②展示导学问题:

在图6中画出E、F、G、H四处的风向,并判断其性质。

在低压槽AB和CD处分别会形成哪种锋面?

请在图中用符号表示出来。

E、F、G、H四处的天气状况如何?

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①读图6,进行思考与分析。

②学生按要求完成图15的绘制,并投影讲解。

④学生回答有关“锋面气旋”的问题。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绘图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示意图的判读方法,同时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内容解析]图7表示“锋面气旋示意图”,在对复杂天气系统示意图进行分析时,要注意,锋面只会出现在低压槽中,不可能形成于高压脊中。

低压槽中的锋面性质则是根据冷、暖锋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

锋面的移动方向则与气旋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即:

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移动,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移动。

探究活动4:

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3。

[典型例题3](2015年扬州调研卷)

图8为“亚洲部分地区不同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试描述乙图中东、西部地区气压分布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

(2)5月7日北京受_________天气系统影响,形成_________天气,该日白天北京比平壤气温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对比甲、乙两图,北京市风向的变化是__________。

渤海湾风速变___(大或小),判断的理由是_____。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壳内部物质循环

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

例题3的图(图8)。

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③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

①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3。

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①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

②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③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

答案:

(1)东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小中西部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

(2)低压(气旋)阴雨北京云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或平壤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3)东南风(或偏南风)转为东北风(或偏东风、偏北风)大(1分)等压线变密,水平气压梯度变大,风力变大

思路点拨:

本题组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等压线图的判读考查天气系统的主干知识。

(1)题,描述乙图中东、西部地区气压分布的差异,应从气压高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差异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2)题,读图判断北京受到低压(气旋)影响,推导天气状况。

第(3)题,结合等压线图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重点图像】

【图像解读】

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

它是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

图中气旋东部偏南风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北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

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是来源于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偏北风,南下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这样地面天气系统中的锋面气旋便形成了。

北半球的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旋涡,它同样也带着已生成的锋面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