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0655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二课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二课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二课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二课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课答案.docx

《第二课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课答案.docx

第二课答案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本课是全书的起始课和理论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了解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理解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下理论基础,也为以后各课的学习作好知识上的准备。

具体要求

1.知识要求

1).识记以下知识:

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和类型货币的职能。

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

2).理解以下知识:

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生产率成反比。

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3)、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

结合现实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

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2.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由已知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新判断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以及党的经济政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觉悟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同时,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正确认识和对待货币的作用,破除"金钱万能论"。

教学重点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条件。

商品经济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只有了解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近而了解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才能懂得社会主义也是商品经济,进而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商品和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和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全书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以后教材中讲到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建立在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上的。

所以必须作为教学重点。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之一。

只有懂得这一道理,才能深刻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有价值规律的第二和第三个作用。

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这部分内容也属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现实的商品交换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不懂得货币就不懂得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及作用。

从理论上讲,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从实践上讲,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只有懂得价值规律及其作用,才能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制中起基础性作用。

教学难点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高度概括出来的,而不是靠直观所能把握的,因此教学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

它们之间所以成反比例关系的关键是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总量不变。

而这与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同。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似乎是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它所创造的价值总量也就越高,这对教学中理解这一问题会产生一定的难/度。

价值规律规律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要理解这一问题,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靠直观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教学中有一定难度。

课时安排

原则上一框题一课时,共八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什么是经济?

2.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导入新课

通过前言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学习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可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况,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和方向;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做有经济头脑的人;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有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而要达到此目的,必须从分析最常见的经济现象──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有关商品、货币的一般知识及其支配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价值规律。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板书)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引言和粗读第一课的节标题、框标题后回答以下问题:

1.引言部分说明了什么问题?

2.第一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

请同学们回答第一个问题:

引言部分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引言部分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是讲"商品是市场上最常见的经济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学习经济常识,也必须从了解商品开始"。

(划书第5页第1段)二是讲我们应通过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把握其中的经济规律,"学习了本课,我们将了解有关商品的一般知识,知道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初步认识价值规律是支配商品经济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划分第5页第1段)

请同学们回答第二个问题:

本课书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本课的知识框架。

这里只是粗读,主要是让学生对本课要学习的知识及其内在联系有个初步了解,待全课讲完后,再总结归纳本课较详细的知识纲目。

)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商品"中的第一个问题: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板书)

1、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板书)

1)、什么是商品(板书)

(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什么是商品?

(学生答)人们从商店或农贸市场买来的粮食、蔬菜、鸡蛋和肉;从百货商店买来的电视机、录音机、书和本;工人买来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农民买来的化肥、农药和拖拉机……总之,凡是用钱买来东西都是商品。

(教师)"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这只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上看问题,我们要求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商品下个科学的定义。

"概念"是对于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的特性的反映。

我们要给"商品"这个概念下个科学的定义,就必须从千千万万、形形色色的具体商品中概括出它们的共同本质。

(提问)你们能从粮食、蔬菜、衣服、农药、化肥、钢笔、书籍等物品中说出为什么称它们为商品吗?

换句话说,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目的:

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商品的定义。

(同学甲答)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

如我们买来的粮食、蔬菜、衣服、鞋帽,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工厂购买机器、设备,都是工人或农民的劳动产品。

(教师讲解)同学甲说的对,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

(同学们看书第6页的"想一想")

(同学乙答)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

如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

如果农民生产10000斤粮食,卖出8000斤,剩下2000斤自己吃,这2000斤粮食就不是商品。

(教师讲解)同学们回答正确。

通过讨论,我们可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凡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板书)

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板书)

可见,商品的定义是: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板书并指导划书第6页第2段)

(提问)为什么农民从河、湖、井水是自然资源,不是劳动产品;而城镇的自来水经过了自来水厂工人的劳动(汲取、净化、输送),是劳动产品,自来水成了商品,所以必须付水费。

(教师讲解)同样道理,是劳动产品的自然如空气、阳光等,也不是商品。

下面,我们把商品、物品、劳动产品三者的关系用图示表示出来。

 

(提问)元旦前夕,同学们互赠礼品,李明同学把自己动手制作的礼品送给同学,王力同学从商店买来礼品送给同学,你们说这两种礼品都是商品吗?

(同学甲答)李明同学制作的礼品虽是劳动产品,但不是买来的,所以不是商品。

(同学乙答)从商店买来的礼品,因既中劳动产品,又是通过交换得到、再送给别人的所以是商品。

(教师讲解)同学甲说的对,自己制作的礼品虽是劳动产品,但不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不是是商品。

同学乙的观点是错误的。

王力买来的礼品,在商店七在生产厂家时是商品(待交换或为交换而生产),一旦买回家,就退出流通领域,成为消费品。

王力再把它送给同学,是为了发展友谊,而且是为了交换。

王力接受礼品同学的关系不是买卖关系,所以他送出的礼品不是商品。

可见,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可以转化的。

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就成了消费品或待消费品了。

(过渡到下个问题)商品作为劳动产品,可以说自从有人类社会时就有了,但用于交换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下面我们要研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板书)

预习思考: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页第3自然段第7页第3自然段后回答以下问题:

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

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

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

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板书)

(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

1).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板书)

A.在原始社会的很长时期内,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不可能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B.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劳动生产率有了明显提高,产品有了剩余,于是农业部落和畜牧部落之间把公有的多余产品进行交换。

不过,此时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还没有产生。

C.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人们使用劳动工具也由石器过渡到金属工具。

劳动效率的提高和金属工具的使用,使得个体劳动成为可能。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盛行后,生产资料出由原来公社会所有逐渐变为个体家庭私有了。

私有制产生了。

这时,商品生产就不仅在原始公社会之间进行,而且在原始公社内部开始盛行。

手工业者用分生产的手工业品,同农业生产者交换粮食,同畜牧业者交换肉类、毛皮,以维持自己的生活。

这些手工业者的生产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是真正的商品生产。

有了商品生产,必然有商品交换,于是商品经济问世了。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得就是商品经济。

(提问)从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你知道了什么是商品生产?

什么是商品经济?

(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

2)商品生产(板书)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即商品生产"。

(划书第7页第1段)

3)商品经济(板书)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划分第7页第1段粗体字)

(教师讲解)请同学们注意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商品经济三者的区别:

商品生产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生产。

商品交换是商品生产者相互让渡与买卖商品的行为。

需指出的是:

出现在原始部落间、由部落首领出面进行的剩余产品的交换,是最初的商品交换;商品生产出现以后经常出现的商品交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提问)从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你能归纳出商品经济的产生有几个条件以及为什么吗?

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板书)

(教师讲解)社会分工使得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只能生产某种或某些产品。

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要求和他人交换劳动产品。

私有制表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劳动产品不是属于大家共有。

这样,一方要获得另一方的产品,就必须通过商品交换。

因此,商品经济是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这两个条件下产生的。

(教师设疑)从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我们知道了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你能推出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吗?

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板书)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有两个:

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划书7页第3段粗体字)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划书第7页第3段)因为有了社会分工,不同提生产者各自生产出不同的劳动产品,同时又都需要别人的产品,所以才需要互相交换。

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分工越细,要求交换的范围越广,次数越频繁,商品经济就越发达。

因此,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需要。

生产资料属于不同所有者的出现,使得交换从必要变为现实。

(划书)由于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谁也不能无偿地取得对方的产品,只能通过自愿互利的平等交换,才能获得自己的产品。

可见,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使商品交换成为必须。

(为了说明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商品经济,特补充下面内容,因第二课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础之上的,而第二课教材对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理由未作说明。

(提问)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与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能划等号吗?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

商品经济的生产条件和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社会分工,既是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又是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

因为有社会分工,才产生了交换的客观需要,而且社会分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高,交换的范围越广,次数越频繁,商品经济就越发达。

但私有制只能是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而不能说是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因为生产资料属于不同所有者,既包括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也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着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它们作为生产资料的不同所有者,有着各自的物质利益,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只能通过买卖关系,在相互转让产品时必须实行等价交换;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交换产品的关系;全民所有制内部不存在生产资料属于不同所有者的关系,但存在各个企业有各自独立的物质利益的一面,因而不能搞无偿调拨,它们之间也需要等价交换各自的产品。

此外,我国还存在非公有制商品经济,这些非公有制经济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之间,在互相转让产品时,也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虽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但都存在社会分工,存在着生产资料不同的所有者,因而都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设疑。

过渡到下一个问题)商品经济基础产生以来已有几行年的历史,它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第7页第4自然段后回答这个问题。

3.商品经济的发展(板书)

(学生看书后回答。

此问题比较简单,不必展开)

(教学归纳)"商品经济有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划书第7页第4段粗体字)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条件;商品经济有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复习题

1.什么是商品?

商品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2.什么是商品生产?

什么是商品经济?

3.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条件是什么?

4.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哪几种类型?

5.同学们自己阅读第7页第2段的辅助文字,说明"商人"的来历。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什么是商品?

商品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为了进一步认识商品的经济的本质及其规律,我们必须认识"商品"这一商品经济细胞的基本属性。

下面我们来学习商品的基本属性。

讲授新课

1.商品的基本属性(板书)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板书)

(提问)人们为什么要从商店或农贸市场买回各种商品呢?

(同学回答)买回各种商品,是因为商品有用的,能满足人们各自的需要。

如买粮食能充饥,买衣服能遮体、御寒,学生买各种书籍、笔、本,是为满足学习上的需要。

(教师归纳)同学们回答的正确,我们把商品的这种"有用性"、即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

1.商品的使用价值(板书)

概念(板书):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划书第8页第1段)

(提问)请同学们看书第8页中间部分的"想一想":

商品有使用价值,其他自然界的物品、劳动产品有没有使用价值?

(学生回答)其他自然界的物品如空气、阳光、水,也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具有"有用性"。

劳动产品,用于交换的部分即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否则没人要;没有交换的部分,能够满足生产者自己的某种需要,也有使用价值,如农民生产和粮食、蔬菜,除一部分用于交换外,留下的部分可满足自己食、用的需要,因而也有使用价值。

(教师归纳)回答正确,这说明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商品以外的其他物品也可以具有使用价值。

正如马克思所说: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见书第8页上)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明确的,即:

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板书)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商品有不同提使用价值,如粮食、蔬菜、鱼、肉,能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煤、天然气是人们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能源?

(学生回答)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本身的物理、化学等性质决定的。

粮食、蔬菜、鱼、肉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所以能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煤、天然气能燃烧,成为重要的能源,是由于煤、天然气含碳物质。

(教师归纳)可见,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是由于商品本身的自然属性(物理、化学等性质)决定的,即: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板书)

(教师讲解)还应说明的是,一种物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如牛,让它耕地,是生产资料;宰杀供人食用,是生活资料。

而且,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还会逐渐发现同一种物品可以有多方面的效用。

例如,过去人们只把煤当作燃料,现在则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煤中提取上百种化工产品,用来制作染料、药品、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过渡到下一问题)以上我们知道了商品的基本属性之一:

使用价值。

人们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这个商品的使用价值。

那么,不同的商品之间为什么能互相交换呢?

这涉及商品的另一具基本属性:

价值。

2.商品的价值(板书)

(提问)不同商品之间为什么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呢?

如:

1把斧子=15kg大米。

(学生议论。

略)

(教师设疑)有人说是因为它们都有使用价值,1把斧子的使用价值与15kg大米的使用价值相等。

这种看法对吗?

(教师分析)我们上小学学习算术应用题时就知道,只有同名数才能相加减,说明只有同质的东西,量上才能相比较。

从使用价值上看,大米是吃的,斧子是砍柴用的,它们的自然属性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质。

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很难比较其大小,当饥饿时大米更重要,当砍柴时斧子才能凑效。

因此使用价值能作为商品交换的基础。

如从维持人类生存的角度上看,小麦的重要性远超过金刚石,然而等量情况下金刚石要比小麦贵亿万倍。

1把斧子能够同15kg大米相等,这说明这两者之中一定存在着一种能够加以比较的"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就是它们都是劳动产品,在生产时都耗费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

这里所说的劳动者再区别生产斧子和大米时所使用的工具、材料,以及生产方式、方法的不同。

我们说"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价值的概念(板书):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划书

第9页第1段粗体字)

(教师归纳)可见,1把斧子能够与15kg大米相交换,是由于它们都耗费了相等的一般人类劳动,即它们具有等量的价值。

(教师设疑)商品以外的其他物品有没有价值?

(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商品以外的其他物品都没有价值(板书)

空气、阳光,不是劳动产品,没有耗费人类劳动,所以没有价值;农民自种又自己食用的粮食、蔬菜,虽是劳动产品,但不用于交换,没有必要计算生产时所耗费的劳动量,所以也没有价值。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可以形成价值,但不意味着一般人类劳动本身就是价值。

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在商品交换中,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

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不同的所有者,交换的双方各有自己的物质利益,因此在相互交换产品时,需要计算生产时耗费的劳动量,而且要等价交换。

可见: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着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人与人这间的社会关系)。

(板书)

(提问)凡是商品都有价值,但怎样表现一个商品价值的大小呢?

例如1件衣服和1件毛料衣服,哪件衣服的价值大?

(同学回答)把这两件衣服拿到市场上看哪件衣服换回来的东西多,哪件衣服的价值就大。

如1件衣服换20kg大米,1件毛料衣服换50kg大米,说明毛料衣服比布衣服价值大。

(教师归纳)同学们回答的正确。

这说明,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出来的,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1把斧子的价值,是通过换回来的15kg大米表现出来的,此时,15kg大米,大米是1把斧子的交换价值。

商品的价值必须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板书)

1把斧子换15kg大米,用图表示:

1把斧子=15kg大米(注意:

只能是等号右边的商品是等号左边的交换价值)同理,归纳出:

 

A.交换价值定义:

交换价值就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的大小是由价值决定的。

(划书第9页第2段粗体字)

(提问)人们在选购商品时,总希望"物美价廉"。

那么,"物美"和"价廉"各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要求呢?

它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回答)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

"物美"是使用价值的标准:

"价廉"则是人们从价值角度提出的要求。

人们在选购商品时,总是力图找到这两个标准的最佳结合点。

(教师归纳)回答正确,可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称作商品的两个因素"。

(划书第9页第4段粗体字)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板书)

做以下练习:

辨别对错(通过此练习,既可巩固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可进一步推出二者的关系)

1).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价值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3).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4).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先让学生自己完成,再展开课堂讨论)

1).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价值。

(正确)

(提问)为什么正确?

(学生回答)因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会有人要,因而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

(教师归纳)回答正确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错)

(提问)为什么错?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A.有些东西虽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如空气、阳光等。

B.有些东西,虽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由于没有用于交换,也不是商品,因而没有价值。

C.只有那些有使用价值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因而有价值。

所以,原命题应改为: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3).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错)

(教师提问)为什么错?

(学生回答)A、有些物品,虽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如空气、阳光等;B、有些劳动产品,虽没有使用于交换,不是商品,但具有使用价值,可满足劳动者自身的需要,但因保管差,成为废品而没人要,不能成为商品,则既没有价值、也没有使用价值。

所以,原命题应改为:

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4).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正确)

(提问)为什么正确?

(学生回答)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所以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作为商品,它就一定有使用价值,否则没人要,卖不出。

(教师归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划书第9页第4段)

1.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此也就不能成为商品(划书第9页第4段);2.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