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幼儿教育策略的个案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0377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7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幼儿教育策略的个案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幼儿教育策略的个案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幼儿教育策略的个案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幼儿教育策略的个案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幼儿教育策略的个案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幼儿教育策略的个案研究.docx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幼儿教育策略的个案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幼儿教育策略的个案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幼儿教育策略的个案研究.docx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幼儿教育策略的个案研究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幼儿教育策略的个案研究

摘要

特殊幼儿融合教育是主张每一位特殊幼儿都应在主流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如若需要特殊教育就必须将其所需的相关服务或支持系统带进普通幼儿园。

特殊幼儿是需要社会特别关注的,与所有普通幼儿一样享有受教育权。

旧有隔离式的特殊教育虽能针对特殊幼儿某种障碍进行专门的矫治和干预,但缺少与社会的交往,不利于特殊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也不利于特殊幼儿今后的社会适应。

本文以南京市某省示范性幼儿园中班某特殊幼儿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查阅法、观察法、访谈法和内容分析法,从个案入手,总结教师对特殊幼儿的教育策略及实施后的影响,提出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幼儿园接收特殊儿童的对策建议。

研究内容包括:

班级“两教一保”三位教师对于特殊幼儿的态度,以及会采取何种教育支持行为帮助其发展;总结教师对于特殊幼儿在运动、绘画、社交、生活自理方面的教育策略;分析施行教育支持行为对特殊幼儿身心发展的有益影响。

结果表明:

参与研究的幼儿园班级教师对特殊幼儿接纳包容,能够专门制定适合他们的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

融合教育;特殊幼儿;教育策略

一、绪论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特殊幼儿融合教育是主张每一位特殊幼儿都应在教育主流里接受教育,如若需要特殊教育就必须将其所需的相关服务或支持系统带进普通幼儿园。

特殊幼儿是需要社会特别关注的,与所有普通幼儿一样享有受教育权。

旧有隔离式的特殊教育虽能针对特殊幼儿某种障碍进行专门的矫治和干预,但缺少与社会的交往,不利于特殊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也不利于特殊幼儿今后的社会适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章“教育”第23条指出“普通幼儿园应当接受能适应其生活的残疾幼儿。

”但相比较普通幼儿而言,特殊幼儿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为了促进他们的发展,在教育策略上,需要教师根据特殊幼儿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本人通过研究特殊幼儿接受融合教育的个案,旨在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2.研究意义

纵观人类历史,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只有短短200年的历史。

随着上世纪中后期后现代哲学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重新审视特殊教育,从“隔离”走向“融合”,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存在逐渐转变成尊重和接纳的态度,认同所有儿童的个体差异。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教育必须落实到每个特殊儿童个体的身心发展上。

因此研究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深刻体现了特殊儿童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的教师群体都参与了特殊儿童的发展支持计划,教师给予特殊幼儿更多的关注、更大的机会和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的潜能,这有利于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参与教育行动的家长、教师等人员会逐渐转变之前对特殊幼儿的片面形象,重塑特殊幼儿多面、丰满的形象。

这也有利于社会对特殊幼儿的接纳和包容。

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教育策略刺激特殊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为特殊幼儿创设了积极的外部环境,显著提高特殊幼儿的发育水平。

(二)本课题的研究综述

近些年来,国家对于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特殊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大力推进的新时期。

很多专家学者也做了融合教育理念下的个案研究。

孙玉梅在《幼教工作者对特殊幼儿融合教育问题的态度和意见的调查研究》中,对174名教师和保育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

(1)幼教工作者对特殊幼儿有一定了解,但不够深入;

(2)幼教工作者以及普通幼儿家长在保障师资、设备以及教育方式的情况下,更乐意接受特殊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3)幼教工作者认为学前阶段实施特殊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次为师资问题、设备问题、家长观念、教师观念、经费问题以及专设督导机构问题。

叶增编,吴春玉,廖梅芳在《学前融合教育理想与现实——基于一名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中,以一招收特殊幼儿的私立幼儿园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并没有融入到班集体中,老师力不从心,幼儿园对融合教育缺乏必要的准备,普通老师要实施融合教育还缺少必要的专业能力。

徐胜在《特殊幼儿融合教育个案研究报告》中运用个案研究法,研究特殊幼儿家长需求;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互动情况及特殊幼儿融合教育幼儿园所需支持辅助。

每周去幼儿园一天,为幼儿进行诊断与评估,综合家长与教师意见,为幼儿制定IEP,最后进行实施评估,探讨成功的特殊幼儿融合教育经验,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家长、幼儿园教师提供适当的建议。

普通幼儿园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接收特殊幼儿,但部分特殊幼儿在园无法得到适合的教育与训练,存在“随班就坐”的情况。

在以上研究中教师对于特殊幼儿的教育态度均是希望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且在《特殊幼儿融合教育个案研究报告》中的参与研究的幼儿园班级教师认为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一般,在专业上没有专门的教育措施,能够对特殊幼儿接纳包容,却缺少适合他们的专门制定的教育策略。

基于此研究背景,笔者选择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对特殊幼儿的教育策略个案研究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笔者所选择的个案研究对象是笔者所实习的一所省示范园中班的一名特殊幼儿RR,选择的原因是:

一、方便抽样。

2016年9至11月笔者在此园实习,有利于记录特殊幼儿与教师和普通幼儿的交往情况;二、RR家长以及该班级教师有意愿配合笔者的研究,有利于研究资料的搜集。

2.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师对特殊幼儿的教育策略,以及教育策略实施后的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

教育策略主要是教师对特殊幼儿RR专门的教育支持行为,包括教师对RR运动能力方面的教育策略、教师对RR社会性发展方面的教育策略、教师对RR绘画方面的教育策略以及教师对RR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教育策略。

教育策略实施后的意义则主要是指施行教育支持行为对RR身心发展的有益影响。

(四)研究方法

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对目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

在观察法中,研究者要观察的就是幼儿在自然状态中的行为表现,并不对幼儿的行为作出特殊的、有别于常态的要求,这更适合记录心智尚未发展完善的有人。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着重观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特殊幼儿的互动行为、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的交往行为、特殊幼儿的游戏行为等,分析其中教师采取的教育策略。

访谈法:

访谈法是访问者以口头谈话的形式,询问被访者相关问题,并从被访者的回答中获取相关信息、研究资料的方法。

访谈法可以加深对被访者的了解,获取深度信息。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班级“两教一保”三位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特殊幼儿的态度,以及会采取何种教育支持行为帮助其发展。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量化的分析研究方法,将直观显性的教育信息转化成量性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客观系统的描述和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搜集了RR的5次美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线条、构图以及色彩等内容,从而研究教师对于特殊幼儿绘画方面的教育策略,以及实施教育策略后特殊幼儿在绘画方面的发展情况。

二、研究现状

(一)背景介绍

RR,男,2012年8月出生,于2016年2月小班下学期插班就读于现在的班级,已有一年时间。

早期诊断为轻度智力障碍,主要表现有:

语言障碍,口齿不清;有一些刻板行为如不喜欢集体活动时会用手锤脑袋;有一定理解力,能与耐心的成人进行沟通;喜欢与父亲相处,口头禅是“要爸爸呀”。

RR父母年纪在30岁左右,父亲负责工作养家,母亲为家庭主妇,RR还有一个智力正常的2岁的妹妹。

RR父亲负责接送RR,母亲的重心在陪伴妹妹上,因此RR与父亲更亲近。

RR在家里少有训练且坚持度不够,父母希望RR以后能进入普通小学里学习。

(二)班级教师对特殊幼儿的看法

班级两位教师和一位保育老师均是编制教师,其中主班老师和保育老师较年长,曾经搭班带过3位特殊幼儿,配班老师比较年轻,RR是她接触的第一位特殊幼儿。

主班老师对RR的态度是:

“RR是个有轻微智力问题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经常游离于集体,因此更加需要加强他与别人的交往。

技能的学习需要一对一的单独指导,行为问题可以通过训练来矫正。

配班老师对RR的态度是:

“RR经常做奇怪的举动,学习的坚持性比较低,注意力集中时间特别短,喜欢一个人待着。

但是他是可训练的智力低下,应该和别的小朋友一样来幼儿园上学,这样有利于他融入集体。

保育老师对RR的态度是:

“RR在生活方面存在一些小问题,父母在家里训练比较少。

吃饭挑食,而且食物洒得满桌子都是,入睡也比较困难。

听他父亲说,他在家里吃饭和睡觉比较随意,不定时定点,我们应该建议他父母对他的生活习惯进行训练。

三、教师对特殊幼儿的教育策略分析

(一)教师对特殊幼儿运动能力方面的教育策略

1.提供丰富的运动器材,培养特殊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案例]RR早晨入园比较迟,一般在小朋友们参加晨间活动时才牵着爸爸的手出现。

幼儿园晨间活动的器材多种多样,如羊角球、跳跳蛙、小车、沙包、轮胎、三毛球、跳跳袋、高跷等。

RR经常不肯放开爸爸的手,主班老师走过去亲切问候RR:

“RR早上好啊!

看,有这么多好玩的活动,去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吧!

”RR在活动时没有坚持力,经常刚玩一会儿就不玩了,教师不会责备RR,反而鼓励RR多尝试其他活动。

2.开展运动比赛,鼓励特殊幼儿参与。

[案例]2016年10月,教师对全体幼儿提出要求:

学习单手对空打沙包的技能,并且在每月末举行一次打沙包比赛,届时所有幼儿都要在全班面前表演打沙包,并且记录个数,做成一个沙包成绩记录表挂在班级门口的柱子上。

11月末,到了要比赛的时候,班级幼儿围坐成一个大圆,中间区域给幼儿比赛,每人三次机会,取最好成绩进行记录。

比赛开始了,女孩子们一个接一个表演结束,小朋友们会给厉害的选手鼓掌,还会给个数少的小朋友加油。

轮到RR时,RR正在椅子上发呆,教师喊RR:

“RR到你了,快上去表演给大家看!

”但是RR并没有反应,有幼儿说:

“RR不会打沙包。

”教师说:

“这个比赛我们班每一个小朋友都要参加的,我也跟RR爸爸说过这个比赛,RR爸爸说说RR这几天在家练习沙包可认真了,RR是不是?

”RR说:

“爸爸要我打沙包呀。

会打呀。

”教师说:

“那RR也来和小朋友比一比,老师录像给爸爸看。

”RR拿起球拍打沙包,第一次只打了一个,有小朋友给RR加油,接着全班都在喊“RR加油!

RR加油!

”RR嘿嘿笑几声,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打了3个。

最后老师在记录表上盖印章记录成绩时,RR跑来说:

“要给爸爸看呀,明天还要打呀。

3.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案例]幼儿园的高跷是一个反扣在地上的小桶穿上绳子做的,RR不会玩高跷,因为RR踩不到高跷上。

教师将踩上高跷的动作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片段,在RR面前不断的示范,并且数着“1、2、3、4…”教师先将两个高跷放在自己面前:

“两个桶之间要空一点距离,这样不容易跌倒。

”一只脚踩上高跷并踩稳,嘴里数着“1”;拎起绳子并绷紧,嘴里数着“2”;另一只脚也踩上高跷,嘴里数着“3”;拎起绳子并站稳。

教师鼓励RR也试试看,RR总是在第3步踩第二只高跷时站不稳,教师便扶着RR体验站上高跷的感觉,RR站上后,表扬他很棒,然后鼓励RR自己站上高跷。

教师再一次示范方法,重点告诉RR第三步时,已经踩上高跷的腿要用力。

教师不断示范并且不断鼓励RR进行尝试,让RR掌握踩高跷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师对特殊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教育策略

1.“一对一”认识同伴。

[案例]虽然在这个班级已经一年多了,但RR并不认识所有的幼儿,在RR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时,教师便带RR去午睡房单独活动,给他看每个幼儿的照片,教他认人。

教师会将RR用在怀里,拿出班级幼儿的合影,指着照片说出这个幼儿的特征,问RR他是谁,叫什么名字,坐在班级哪一组。

RR回答出来时摸摸他的头,表扬他很棒,回答不出来时,便耐心告诉他这个幼儿的名字,坐在哪一组,鼓励RR去和他交朋友。

2.请幼儿配合,积极与特殊幼儿交往。

[案例]教师请每个小朋友早上来的时候要互相问早,做有礼貌的好孩子,这其实是为了请幼儿每天主动和RR问早,增加RR说话的机会。

RR早上来的迟,小朋友在自己晨间活动的区域见到RR,便会主动说:

“RR早上好啊!

”由于大家活动区是分散开的,RR晨间活动时流动性又比较大,RR每天早上能听到好多小朋友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和自己问早。

次数多了以后,RR也形成习惯,和小朋友问早。

3.充分的交往和表现机会。

[案例]教师和RR父亲沟通,在周三这天尽量让RR早来,让RR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值日生。

小朋友都认为做值日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RR也许不懂值日生的意义,但是每次值日后,教师都会在全班面前表扬RR,这让他很愿意来参与。

在区域活动中,每位幼儿都是先选区再活动,但是RR不明白选区的意义和规则,一直游离在各个区之间,有时还会打扰其他幼儿的活动。

本班级音乐区中有一个“小银星艺术团”,在这里幼儿可以进行歌曲、舞蹈、跆拳道等“艺术培训”,进区的小朋友自行分配角色,有的当老师,有的当学生。

这天刚好JJ教跳街舞,教师便让RR进区和JJ学习街舞,JJ教得十分耐心,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还放慢速度让RR看清楚,RR对此十分感兴趣,学得很认真。

在活动讲评的环节,教师请音乐区的你小朋友进行展示,RR就和JJ一起给全班小朋友表演了一小段街舞,很多小朋友都为他们鼓掌,教师趁热打铁:

“RR你跳得这么好,你愿意下次教别的小朋友吗?

”RR连连点头说愿意。

(三)教师对特殊幼儿绘画方面的教育策略

1.提供范画。

[案例]由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时不宜提供范画,所以在画画时,教师并不会将范画出示在大屏幕上。

但是RR在美术方面十分不敏感,教师便放一张小的范画在他面前,引导他按照范画临摹,能够有主题的进行绘画,清楚地表现绘画的形象,发展初步的绘画能力。

2.引导特殊幼儿辨认并搭配颜色。

[案例]RR绘画时常常只用一种深色的水彩笔,并且非常容易将画纸涂通。

教师在平常跟RR一对一交流时,会带着RR辨认颜色,在RR认识了纯色系之后,让RR挑选出至少三种喜欢的颜色,在下一次绘画活动时使用。

3.示范构图。

[案例]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先集中教学,告诉幼儿绘画的主题以及一些绘画技法。

RR无法理解老师对于画面的讲解,他的画常常挤在画面的一小块区域,RR对于空间和大小的掌握并不好,教师便在他的画上轻轻的用笔盖分割出几块区域,规定他每块区域里要画什么内容,大概画多大。

(四)教师对特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教育策略。

1.分步图示强化幼儿盥洗方法。

[案例]幼儿园要求幼儿洗手时采用六部洗手法,在小班的健康活动中就向全体幼儿介绍了这种方法。

RR洗手时常常忘记擦肥皂,或者摸一下肥皂不搓洗直接冲水。

教师将六步洗手法的步骤图打印出来,压膜后贴在洗手池的墙上,让RR洗手时一抬头就能看到。

2.逆向训练特殊幼儿穿衣。

[案例]训练RR穿裤子。

教师先把裤子拉到RR膝盖处,让RR将裤子提到腰部。

当RR完成后,教师将裤子拉到RR小腿处,让RR把裤子再提到腰间。

当RR完成了前两项后,教师再把裤子拉到RR脚跟处,让RR将裤子提到腰间。

等前三项技能都掌握后,再请RR自己把脚伸进裤腿,完成整个穿裤子的过程。

3.训练特殊幼儿手眼协调,辅助幼儿进食。

[案例]RR进食时常洒的桌上都是饭菜,教师认为这是由于手眼协调能力不足,以及精细动作发展落后导致的。

教师为RR设计了“给娃娃喂饭”的游戏,教师先示范用勺子舀起碗里的珠子,然后把勺子端平送到“娃娃”嘴巴里,请RR也这样给娃娃喂饭。

三、实施教育策略对特殊幼儿的影响

(一)教师实施教育策略对特殊幼儿运动能力方面的影响

1.RR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学会使用所有的活动器材。

2016年9月笔者第一次实习期间,RR不会玩跳跳球和跳跳袋,走平衡木时在中间会掉下来;而在2017年3月笔者第二次实习期间,RR学会了所有的运动器材,早上参加晨间活动时更加积极。

2.在多数体育活动中有了量的增长。

2016年9月笔者第一次实习期间,RR可以连续打3个沙包、原地连续拍球5下、单脚跳2米;而在2017年3月笔者第二次实习期间,RR可以连续打7个沙包、原地连续拍球15下、单脚跳3米。

(二)教师实施教育策略对特殊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影响

1.主动与他人问好、道别,以及简单交流

笔者第二次实习期间发现,RR入园时,有时愿意主动与小朋友问早;小朋友若是先与RR问早,RR一般都会给予回应。

RR离园时,在父亲提醒下,能愉快的与老师道别。

在一日活动中,RR若是看见其他幼儿做他不懂的事情,会主动询问“你在做什么呀”;在其他幼儿吵闹时说“不能吵呀”。

这些都说明RR有了与人交往的意愿和行为。

2.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RR在自己做值日这天会早早的来到幼儿园,进班之后跟老师说:

“我做值日啊。

”十分乐于参与值日。

班级餐前会组织故事会的活动,请幼儿表演故事,RR两次要求表演,虽然他口齿不清,但是仍尽力讲了两个谜语。

(三)教师实施教育策略对特殊幼儿绘画方面的影响

1.主题明确。

RR以前会乱涂乱画,不管教师给的主题。

在教师给范画,并且一对一指导后,RR的画渐渐开始靠近主题。

RR的画《背面人升旗》

2.色彩多样。

RR以前的绘画作品多是深色且单色,在教师有意引导他使用彩色后,RR的绘画作品色彩逐渐丰富多样。

RR作品《高楼》

3.构图合理。

教师对于RR构图方面的指导或许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限制了RR对于形象的再创造,但是由于RR的特殊情况,这样的限制有利于RR感知画面的布局,使绘画构图合理。

RR作品《蜗牛》

(四)教师实施教育策略对特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影响

1.掌握洗手方法。

将步骤图贴在显眼处,并且用语言提示RR:

“要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哦!

擦肥皂的时候记得关水哦!

”RR逐渐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2.睡前会自己叠衣服,起床后能自己穿衣。

睡前会脱下衣服后,会把两只袖子叠到中间,然后将衣服团起来,虽然叠的并不整齐,但已有叠衣服的意识。

起床后,教师只需口头提醒他穿衣,并将上衣塞进裤子里,不需教师再帮忙穿衣了。

3.进餐基本保持桌面整洁。

吃饭喝汤时“抛洒滴漏”的情况减少,几乎不会弄脏衣服,使用勺子时较为平稳。

五、讨论与建议

(一)组织幼儿教师参加特殊教育培训

与RR直接相关的就是幼儿园教师,教师要了解更多有关特殊幼儿的基本知识,参加特殊教育培训,充分吸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知识和教育方法,注重个别化教学,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育环境。

这对特殊幼儿融合教育的开展是必要的,也是融合教育实施的必然保障。

(二)家庭成员提供支持辅助

RR的父母虽然希望RR能够进入普通的小学学习,但是RR在家里很少进行训练,妈妈更是把重心都放在小女儿身上。

RR正处于早期干预的关键期,教师的专门化教育策略在RR身上取得良好效果,但若是家庭成员不配合,不强化RR的正确行为,RR很容易回到游离于集体之外的状况。

因此特殊幼儿教育需要家庭成员的支持和辅助。

(三)幼儿园提供活动训练室

幼儿园可以设法提供一间活动训练室,教师对特殊幼儿具体技能的训练可以在活动室中有针对性的完成。

且正常的孩子也可能会出现感统失调等况,建立一间专门的活动训练室,不仅为特殊幼儿服务,也可以被普通幼儿使用。

(四)加强体制及政策保障

RR能够进入幼儿园学习是幸运的,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章“教育”第23条指出“普通幼儿园应当接受能适应其生活的残疾幼儿。

”但仍有许多特殊幼儿被在受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园拒之门外,失去与同龄儿童共处、沟通的机会。

因此笔者认为,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从体制上保障特殊幼儿受教育的权利。

六、结论

教师在运动、社交、绘画、生活自理四个方面都对RR进行了专门有效的训练,且经过7个月的观察对比,这些措施对RR产生了有利影响。

融合教育发展到如今,普通幼儿园对特殊幼儿基本采取接纳态度,但幼儿园教师精力有限,无法让每一位特殊幼儿都得到RR这样的专门教育,很多幼儿园教师对待特殊幼儿的教育还在摸索阶段。

本文总结了一些有效策略,可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些经验的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