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模块测试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0372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模块测试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化学模块测试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化学模块测试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化学模块测试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化学模块测试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模块测试二.docx

《化学模块测试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模块测试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模块测试二.docx

化学模块测试二

考点过关(下)模块测试二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Zn(s)+H2SO4(sq)=ZnSO4(aq)+H2(g) ΔH<0,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B.该反应的ΔH值与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C.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放出能量,生成物化学键形成吸收能量

2.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1mol·L-1)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A.用白醋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发亮B.用pH试纸测试其pH约为2

C.向白醋中加入镁粉出现气泡D.向Cu(OH)2中加入白醋,Cu(OH)2溶解

3.在298K、100kPa时,已知:

2H2O(g)=2H2(g)+O2(g)ΔH1;

Cl2(g)+H2(g)=2HCl(g)ΔH2;

2Cl2(g)+2H2O(g)=4HCl(g)+O2(g)ΔH3

则ΔH3、ΔH2和ΔH1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3=ΔH1+ΔH2B.ΔH3=ΔH1+2ΔH2C.ΔH3=ΔH1-2ΔH2D.ΔH3=ΔH1-ΔH2

4.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①增加C的量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⑤升温

A.①⑤B.②③C.①③D.②④

5.在密闭绝热容器中发生反应:

SO2(g)+NO2(g)

SO3(g)+NO(g)△H<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S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B.使用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C.若反应体系温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反应达到平衡时,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6.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CO的电离方程式:

HCO+H2O

H3O++CO

B.H2SO3的电离方程式:

H2SO3

2H++SO

C.CO的水解方程式:

CO+2H2O

H2CO3+2OH-

D.NH4Cl的水解方程式:

NH+H2O=NH3·H2O+H+

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0.1mol·L-1NH4Cl溶液的pH=1

B.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以石墨为阴极,铁棒为阳极

C.反应CO2(g)+C(s)===2CO(g)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D.常温下,在AgCl悬浊液中加入少量NaCl饱和溶液,减小,Ksp(AgCl)减小

8.可逆反应mA(s)+nB(g)

eC(g)+fD(g),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Ⅰ

图Ⅱ

A.化学方程式中m+n

C.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D.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9.常温下,将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与0.06mol·L-1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等于(  )

A.1.7B.2.0C.12.0D.12.4

10.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溶液:

①Na2CO3溶液②NaOH溶液③NaHSO4溶液④NH4Cl溶液⑤NaNO3,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③<④<⑤<①<②B.④<③<⑤<①<②C.④<③<①<⑤<②D.①<④<③<⑤<②

11.100℃时,将0.1mol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

N2O4(g)

2NO2(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

2②NO2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②③⑥⑦B.①④⑧C.只有①④D.只有⑦⑧

12.实验:

①0.1mol·L-1AgNO3溶液和0.1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0.1mol·L-1KI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0.1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AgCl(s)

Ag+(aq)+Cl-(aq)B.滤液b中不含有Ag+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

13.已知Cu(OH)2在水中存在着如下沉淀溶解平衡:

Cu(OH)2(s)

Cu2+(aq)+2OH-(aq),在常温下,Ksp=2×10-20。

某CuSO4溶液中,c(Cu2+)=0.02mol·L-1,在常温下如果要生成Cu(OH)2沉淀,需要向CuSO4溶液加入碱溶液来调整pH,使溶液的pH大于()

A.2B.3C.4D.5

14.下列关于各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阴极处能产生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

B.②中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C.④中的离子交换膜可以避免生成的Cl2与NaOH溶液反应

D.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

15.如图所示为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Mn2O4+xLi

C.放电时,a极锂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放电时,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

16.把6moLM和5moLN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5M(g)+4N(g)

6P(g)+xQ(g),经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生成P3moL,并测得Q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数x=2B.M的转化率为41.67%

C.N的平衡浓度为0.075mol/LD.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压强比为23/22

二、非选择题(52分)

17.请你利用所学的化学反应原理解决下列问题:

(1)现需要对农作物同时施用氮肥、磷肥、钾肥三种化肥,对给定的下列化肥①K2CO3、②KCl、③Ca(H2PO4)2、④(NH4)2SO4,⑤氨水,最适当的组合是__________。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2)焙制糕点把NaHCO3作为发酵粉使用时,往往添加入少量的明矾,这是因为__________。

A.明矾起催化作用B.硫酸铝钾比碳酸氢钠更易分解

C.明矾受热分解放出气体D.铝盐在水中水解,能起到酸的作用

(3)实验室配制FeSO4溶液,溶解时先要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和适当文字说明);配制完毕后要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4)工业上合成氨:

N2(g)+3H2(g)

2NH3(g)ΔH<0,采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为反应条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Ksp(BaSO4)=1.07×10-10Ksp(BaCO3)=2.58×10-9,二者的溶解能力相差不大,但____溶解能力相对更小。

重晶石(主要成分是BaSO4)是制备钡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但是BaSO4不溶于酸,若用_______________处理即可转化为易溶于酸的BaCO3。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常温下,amL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与bmL0.1mol·L-1的NaOH溶液混合,充分反应。

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与0.1mol·L-1的NaOH溶液,两溶液pH之和_____14(填“<”、“=”或“>”)。

③若a=b,则反应后溶液中粒子(除水分子外)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④若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a____________b,反应后溶液中c(CH3COO-)________c(Na+)(填“<”、“=”或“>”)。

(2)常温下,amLpH=2的H2SO4溶液与bmLpH=12的氨水溶液混合,充分反应。

①混合前,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之比为________;

②若a=b,则反应后溶液显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19.用物质的量浓度为amol·L-1的标准NaOH溶液去测定VmL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请填写下列空白:

(1)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应将标准NaOH溶液注入________(填“甲”或“乙”)中。

(3)取20.00mL待测盐酸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

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NaOH溶液的浓度(mol·L-1)

滴定完成时NaOH溶液滴入的体积(mL)

待测盐酸的体积(mL)

1

0.10

22.62

20.00

2

0.10

22.72

20.00

3

0.10

22.80

20.00

①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若所测得盐酸浓度偏大,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C.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

D.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E.滴加NaOH溶液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

20.通过煤的气化和液化,能使煤炭得以更广泛的应用。

Ⅰ.工业上先将煤转化为CO,再利用CO和水蒸气反应制H2是存在以下平衡:

CO(s)+H2O(g)

2CO2(g)+H2(g)

(1)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800℃时,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

t/min

0

1

2

3

4

n(H2O)/mol

1.20

1.04

0.90

0.70

0.70

n(CO)/mol

0.8

0.64

0.50

0.30

0.30

则反应从开始到2min时,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mol·L-1·min-1;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有效数字)

(2)相同条件下时,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g)、H2O(g)、CO2(g)、H2(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00mol、3.00mol、2.00mol、2.00mol,则此时该反应v(正)______v(逆)(填“>”、“<”或“=”)。

II.已知CO(g)、H2(g)、CH3OH(l)燃烧热分别为283kJ/mol、286kJ/mol、726kJ/mol。

(3)利用一氧化碳、氢气合成液态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升高温度对制备甲醇反应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

Ⅲ.为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科研人员将煤液化制备汽油,并设计了汽油燃料电池,电池工作原理如图下图所示:

一个电极通入氧气,另一个电极通入汽油蒸气,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

(5)以己烷(C6H14)代表汽油,写出该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B【解析】A.导电性与离子浓度大小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关系,所以不能证明醋酸部分电离,不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故A错误;B.pH试纸显示白醋的pH为2,氢离子浓度小于醋酸浓度,说明醋酸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故B正确;C.向白醋中加入镁粉出现气泡,只能证明醋酸呈酸性,无法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故C错误;D.向Cu(OH)2中加入白醋,Cu(OH)2溶解,只能证明醋酸呈酸性,无法判断醋酸的电离程度大小,故D错误。

3.B【解析】①2H2O(g)=2H2(g)+O2(g)△H1;②H2(g)+Cl2(g)=2HCl(g)△H2;③2Cl2(g)+2H2O(g)=4HCl(g)+O2(g)△H3;则反应③=2×②+①,由盖斯定律可知,△H3=2△H2+△H1。

4.C

5.C【解析】A.减小反应物二氧化硫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故A错误;B.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B错误;C.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在密闭绝热容器中,若反应体系温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降温平衡正向移动,故D错误。

6.A【解析】A.HCO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HCO+H2O

H3O++CO,故A正确;B.H2SO3是二元弱酸,应分步电离,故B错误;C.CO是二元弱酸根离子,应分步水解,故C错误;D.盐类水解比较弱,存在平衡,应用

不用“=”,故D错误。

8.B【解析】A.由上述分析可知,可逆反应mA(固)+nB(气)⇌Pc(气)+qD(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即n<P+q,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可逆反应mA(固)+nB(气)⇌Pc(气)+qD(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故B正确;C.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C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D.A为固体,浓度为定值,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9.B【解析】设溶液的体积都是1L,则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L×0.1mol·L-1=0.1mol,

硫酸的物质的量为1L×0.06mol·L-1=0.06mol,H+的物质的量为0.06mol×2=0.12mol,则当酸碱发生中和时H+和O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2mol和0.1mol,则硫酸过量,过量的H+的物质的量为0.12mol-0.1mol=0.02mol,则反应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H+)=

=0.01mol·L-1,pH=-lg10-2=2.0。

10.A【解析】①②为碱性,①中水解显碱性,等浓度强碱溶液的pH大,则pH为②>①;

③④为酸性,③电离显酸性,④水解显酸性,等浓度时③中酸性强,则③中pH最小,pH为③<④,⑤为中性,则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③<④<⑤<①<②,故选A。

点睛:

考查pH的比较,把握盐类水解、电解质的电离、pH与酸碱性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①②为碱性,等浓度强碱溶液的pH大,③④为酸性,等浓度时③中酸性强,则③中pH最小,⑤为中性。

11.B【解析】①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都为1:

2,所以不能证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②NO2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③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所以压强就不再改变,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④根据质量守恒,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质量都不再改变,所以不能证明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⑤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所以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⑥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所以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⑦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质量始终不变,所以当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⑧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烧瓶内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错误;所以不能说明是平衡状态的是①④⑧。

13.D【解析】已知Ksp=2×10-20,c(Cu2+)=0.02mol•L-1,在常温下如果要生成Cu(OH)2沉淀,则c(Cu2+)×c2(OH-)≥2×10-20,所以c(OH-)≥

=10-9(mol/L),应调节溶液pH大于5。

14.C

15.C【解析】A.根据图知,放电时,b电极上Li失电子生成Li+,所以b是负极,则a是正极,故A正确;B.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xLi-xe-═xLi+,正极反应式为xLi++Li1-xMn2O4+xe-

═LiMn2O4,所以电池反应式为Li1-xMn2O4+xLi=LiMn2O4,故B正确;C.放电时,a极上Li元素化合价都是+1价,化合价不变,故C正确;D.a是正极、b是负极,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溶液中的Li+从b向a迁移,故D正确。

16.B【解析】Q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换算为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0.1mol·L-1·min-1×5min×4L=2mol,

     5M(g)+4N(g) 

6P(g)+xQ(g)

起始量(mol)6    5    0    0

变化量(mol) 2.5  2   3   2

平衡量(mol) 3.5  3     3   2

A.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之比,C、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2,则x=4,故A错误;B.M的转化率为

×100%=41.67%,故B正确;C.N的平衡浓度为

=0.75mol/L,故C错误;D.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2︰23,根据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22:

23,故D错误。

酸性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把NaHCO3作为以酵粉使用时,往往加入少量的明矾,明矾在水中能起到酸的作用。

(3)因Fe2+在溶液中易水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H2O

Fe(OH)2+2H+,实验室配制FeSO4,溶解时先要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其原因是稀硫酸可抑制Fe2+水解;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3+,配制完毕后要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铁可将Fe3+还原成Fe2+,防止被氧化。

(4)高温、高压、催化剂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高压有利于氨气的生成,提高氨的产率,因此工业上合成氨常采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为反应条件。

(5)因为Ksp(BaSO4)=1.07×10-10>Ksp(BaCO3)=2.58×10-9,则BaCO3溶解能力相对更小;根据沉淀转移原理,可用饱和Na2CO3溶液处理BaSO4即可转化为易溶于酸的BaC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SO4(s)+CO32-(aq)

BaCO3(s)+SO42-(aq)。

【答案】

(1).C

(2)D(3).Fe2++2H2O

Fe(OH)2+2H+稀硫酸可抑制Fe2+水解防止Fe2+被氧化(4)高温、高压、催化剂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高压有利于氨气的生成,提高氨的产率(5).BaSO4饱和Na2CO3溶液BaSO4(s)+CO32-(aq)

BaCO3(s)+SO42-(aq)

18.【解析】

(1)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OH-=CH3COO-+H2O;②0.1mol/L的CH3COOH的pH大于1,0.1mol/L NaOH的pH=13,之和大于14;③a=b,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醋酸钠,CH3COO-+H2O

CH3COOH+OH-,醋酸根水解呈碱性,离子浓度为c(Na+)>c(CH3COO-)>c(OH-)>c(CH3COOH)>c(H+);④若a=b,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醋酸钠,醋酸根水解呈碱性,若要呈中性,则碱要少加些,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中性则c(H+)=c(OH-),此时c(CH3COO-)=c(Na+)。

(2)①硫酸和氨水均抑制水的电离;常温下,a mL pH=2的硫酸与b mL pH=12的氨水溶液,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均为10-12mol/L,则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之比为1︰1;②若a=b,两者完全混合后得到硫酸铵和过量氨水,以NH3·H2O的电离为主,溶液呈碱性。

【答案】

(1)①CH3COOH+OH-===CH3COO-+H2O②>③c(Na+)>c(CH3COO-)>c(OH-)>c(CH3COOH)>c(H+)④>=

(2)①1∶1②碱性

19.【解析】

(1)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为了不影响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应该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2~3次;

(2)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应该为碱式滴定管,图1中乙为碱式滴定管,所以应将标准NaOH溶液注入乙中;(3)①滴定时,当溶液颜色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即酚酞在酸中为无色,在碱性溶液中显浅红色;②3组数据均合理,得出V(标准)=

=22.7mL,c(待测)=

=

═0.1135≈0.11mol/L;(4)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

分析,可知c(待测)偏小,故A错误;B.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导致计算时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则根据c(待测)=

分析,可知C(待测)偏大,故B正确;C.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则标准液的浓度降低,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

分析,可知c(待测)偏高,故C正确;D.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造成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

分析,可知c(待测)偏大,故D正确;E.滴加NaOH溶液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溶液未完全中和,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根据c(待测)=

分析,可知c(待测)偏低,故E错误,答案为BCD。

【答案】

(1)用标准碱液润洗2~3次

(2)乙(3)①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退色②0.11mol·L-1(4)B、C、D

=0.600mol/L-0.350mol/L=0.250mol/L,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1.2;

(2)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1mol H2O(g)、2molCO2、2molH2,各物质浓度分别为:

0.5mol/L、0.5mol/L、1mol/L、1mol/L,浓度商=

=4>1.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υ(正)<υ(逆);Ⅱ.(3)由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3.0kJ•mol-1和-726.5kJ•mol-1,则①CO(g)+

O2(g)=CO2(g)△H=-283.0kJ•mol-1 ②CH3OH(l)+

O2(g)=CO2(g)+2H2O(l)△H=-726.5kJ•mol-1 

③H2(g)+

O2(g)=H2O(l)△H=-286kJ•mol-1由盖斯定律可知用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