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三份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0312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8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三份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届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三份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届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三份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届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三份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届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三份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三份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三份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三份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三份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三份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李大钊说:

“中国古代的婚姻时期,亦似在秋冬之交。

《周礼》言仲春,《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古代

A.小农经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规律

B.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来看,婚姻往往受到季节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农忙之后开始从事婚姻的操办,不是婚礼的举办,故B项错误;封建社会妇女地位较为低下,材料不能说明妇女地位的提高,故C项错误;封建社会实行小农经济模式,男子是主要耕作方式,故D项错误。

2.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

这些农具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

D.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铁质生产工具的出现,所述工具有利于锄地翻地,有利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D符合题意;AB均属于无关项;材料没收涉及铁犁牛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

3.西汉丝绸之路初通时,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河西地区还是“习俗颇殊,地广民稀”,到东汉初年,河西已是“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

据此可得出

A.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以经济目的为主

B.经贸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显著

C.丝绸之路兴起之时是以河东为中心

D.河西地区的民族融合得到明显发展

【答案】B

【解析】

材料表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处于丝绸之路咽喉要地的河西地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影响较大,B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以贡赐贸易为主,不是以经济为目的,A不正确;材料只是强调的是河西地处咽喉要地,不能得出是丝绸之路的中心的信息,C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融合的信息,D不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与当下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紧密相关,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丝绸之路的影响等。

4.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

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出处

论述

《汉书•文帝纪》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书•元帝纪》

“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

赀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

《后汉书》

杜诗“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A.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

B.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

C.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

D.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等信息可知,都反映了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D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不同地域的农业情况的比较,没有推断出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排除A。

材料中只有《汉书•元帝纪》涉及轻徭薄赋的信息,其它两则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

材料中只有《后汉书》“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中涉及手工业,其它两则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

5.下图为宋代铸造的大观通宝钱,由宋徽宗御题钱文。

公元1106年,有人夜观星象时忽然发现彗星闪过,叹为观止,宋徽宗认为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崇宁六年为大观元年,再而铸钱。

由此可见当时

A.北宋政府铸钱具有随意性

B.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深远

C.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平民化

D.皇帝的好恶决定经济政策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中“宋徽宗认为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崇宁六年为大观元年,再而铸钱”可得出宋徽宗并非是随意性,而是认为有吉祥之兆哦,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公元1106年,有人夜观星象时忽然发现彗星闪过,叹为观止,宋徽宗认为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崇宁六年为大观元年,再而铸钱”可得出因有彗星闪过,认为是吉祥之兆,因而造钱,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书法书平民化,故C项排除;材料中的铸钱是因为有吉祥之兆出现,而不是皇帝的好恶,故D项排除。

6.洪武二十四年(1391)秋,山东东昌征棉绒仅250.12厅,而到嘉靖年间山东六府“棉花皆有之,东昌尤多。

”在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制卖者贩郡邑,皆遍富积巨万”。

材料反映出当时

A.跨区域的长途贩运贸易兴起

B.经济作物的商品化生产

C.棉花烟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明朝的棉花和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的增加,说明了在明代南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升,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长途贩运的信息,A不正确;C“普遍种植”的说法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雇佣关系等,不能得出资本主义萌芽,D不正确。

7.“自嘉靖中年,田赋日增,田价日减,细户不支……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

”材料反映了当时

A.土地兼并的现象日趋严重

B.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C.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

D.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自嘉靖中年……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生齿日繁,游手日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即“疏于户口”,故C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的现象日趋严重,故A排除。

以土地为依据的赋税制度不能说明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故B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明朝赋税制度

8.《宋史食货志》将“城郭之赋”与“民田之赋”并列,将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别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目。

上述材料反映宋代

A.房产税成为主要财政收入

B.城市私有房屋产权逐步确立

C.市民阶层的地位不断提高

D.政府对市民的控制更加严格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别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目”说明房产税产权逐步确立,B正确;宋代主要是商税,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市民阶层信息,C错误;市民控制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9.下表是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年份

人口(万人)

耕地(万顷)

耕地负荷(人/顷)

米价(千文/石)

1724

533.6

80.0

6.7

0.575

1753

1651.4

83.1

19.9

1.012

1784

3283.2

89.8

36.6

1.412

1820

4799.2

95.0

50.5

2.432

 

综合表格可知,以下与米价变动原因无关的是

A.政府政策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吸引城镇进程

C.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D.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

【答案】D

【解析】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820年与1724年相比米价有大幅上涨,而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的话,只会带来米价的下跌,因此D项与表格中米价的变动原因无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会导致对大米的需求增加,或者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均会对米价上涨产生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点睛:

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10.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

下表是截止1939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对其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钢铁厂

纺织厂

机械厂

食品厂

电器厂

化学厂

文教用品厂

其它

1家

92家

168家

22家

28家

54家

31家

14家

 

A.内迁企业类型存在不平衡性

B.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为西南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D.中国工业基础仍旧非常薄弱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抗日战争爆发后”“钢铁厂1家”“机械厂”中可以看出,抗战时期内迁企业类型不均衡,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反映的是内迁企业的情况,无法体现出国民经济的比例,故B项排除;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11.下图是中国近代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进一步发展

B.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

C.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

【答案】D

【解析】

题目要求的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洋务运动进一步发展”仅反映了1889——1893年时期的情况,与题意要求不合,故A项排除;收回利权运动与进口接机械设备无必然的逻辑联系,故B项排除;图示数据反映的是机器设备的进口情况,与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无关,故C项排除;据所学知识与图示的时间信息可得出当时清政府为了偿付大量战争赔款,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有进口的机器设备的数量较多,故D项正确。

【点晴】解题的关键一是对图示中的数据、时间信息进行分析,二是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归纳。

12.乾隆嘉庆年间,英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不满但并不感到异常,但到了道光年间(1820-1850年),他们开始愤怒不已,强烈要求改变。

这主要缘于

A.中国农耕经济优势地位明显

B.贸易入超使英国经济损失巨大

C.自由贸易思想在英国的盛行

D.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两国矛盾

【答案】C

【解析】

英国对中国外交政策的不满发生变化,主要因素还是在于英国自身对这一政策的认识发生改变,工业革命后英国自由贸易思想盛行,因此对于封闭自守是无法理解的,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发生变化的原因在英国自身;B选项错误,这一时期鸦片贸易已经扭转了这一局面;D选项并不是根本原因。

点睛:

解答本题要清楚英国对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态度的变化不是中国方面的因素,而是英国自身的因素,因为中国方面的政策一直都没有变化,因此可以排除A、D选项。

在B、C选项中找寻答案。

13.阅读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在此期间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B.实业救国和社会主义成为两大社会思潮

C.经济发展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D.该历程折射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答案】B

【解析】

由表中数据看该时段中国对外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中国处于入超地位,A不正确;材料所述与社会主义无关,B不正确;材料所述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C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情况,侧面可以得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信息,D符合题意。

14.下表是《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该表说明近代中国()

年份

生产资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农林渔牧产品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1873

2.6

37.4

58.3

1.7

1893

15.6

28.4

0.1

53.4

2.5

1903

26.8

0.2

0.2

17.2

14.7

32.9

8.0

 

A.出口贸易呈现下滑趋势B.经济结构变化比较缓慢

C.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D.出口贸易总值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

由表格中可知生产资料、半制品和制成品的机器生产是增加,排除A;材料表明生产资料、半制品和制成品比重很大,说明经济结构变化比较缓慢,故选B;1873—1903年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贸易本没有优势,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出口贸易总值的信息,排除D。

15.白银作为货币,在中国古代长期都以“两”结算,在《南京条约》中,赔款则以明中后期开始流入的西班牙“银元”结算。

当时使用“银元”结算的重要因素是

A.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居出超地位

B.西班牙长期主导欧亚海上贸易

C.英国工业发展对银元需求旺盛

D.晚清对国际白银市场尚不熟悉

【答案】A

【解析】

在鸦片战争之前的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每年从国外获得大量贸易利润。

英国当时防止货币外流,禁止本国银币出口流通,所以,中国赚取的外贸利润并非英镑,而是英国商人从世界贸易中获得的西班牙银元,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关键不在于“西班牙”身上;C选项错误,这不是最主要的因素;D选项错误,当时清政府虽闭关自守,但依然有贸易往来。

点睛:

墨西哥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白银产地,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就开始铸造银币,它的币面花纹有西班牙国王肖像,因此,这种银元被称为西班牙银元。

由于在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外国银元大量流入中国,导致清政府外汇储备中存有大量西班牙银元,这使清政府支付巨额银元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

1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

”这一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清政府

A.认为英国人提出的税率不高且可以接受

B.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C.推行灵活务实的外交原则

D.国家主权意识模糊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体现了清政府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国家主权,说明了清政府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与对外政策灵活务实不符,故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闭关的认识问题和西学东渐,故B、C项错误。

17.有学者指出,“英国专利制度解决了商业机密保护下市场拓展和技术可占有性之间的矛盾”,使企业投入资源对技术进行研发。

下列对专利制度解读准确的是

A.为产业革命准备了资金

B.商业机密带有明显排外色彩

C.科学和技术紧密相结合

D.直接促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专利制度是依据专利法对申请专利的发明,经过审査和批准授予专利权,同时把申请专利的发明内容公诸于世,以便进行发明创造、信息交流和有偿技术转让的法律制度。

这一制度的建立在于确认和保护发明人的智力成果,鼓励发明创造,推广和及早运用技术成果,故D项正确。

专利制度准备的是技术,不是资金,故A项错误。

专利制度是保护发明创造,不是说商业机密带有明显排外色彩,故B项错误。

科学和技术紧密相结合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特点,不符合材料中专利制度特点,故D项错误。

18.观察下表,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此现象对西班牙的影响是

A.确立了西班牙的世界霸主地位

B.冲击了西班牙的封建生产关系

C.促使西班牙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引发了西班牙的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

由图表可以看出,西班牙和葡萄牙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从近代化的角度可以得出,这冲击封建生产关系,故B项正确;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是当时海上霸权国家,确立世界霸主地位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区成为世界市场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处于这个中心有利位置,而不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市场中心,说法错误,故排除C;西班牙和葡萄牙掠夺的财富没有在本国转化为资本,因此也没有引发工业革命.故排除D。

19.针对二战后西方的“福利国家”,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说:

“在最穷的社会中,从富裕的人那里扣除并提供给不幸的人剩余的饼是不多的。

”据此,萨缪尔森认为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A.无力缓和社会矛盾

B.给穷人带来更多实惠

C.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D.不利于刺激经济增长

【答案】C

【解析】

材料表明,在西方福利制度下,真正能用在穷人身上的社会福利并不是太多,由此可以得出,其强电的是当时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C符合题意;A与史实不符,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B与材料意思相反;D与材料无关。

20.恩格斯认为: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这一“历史前提”是指

A.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B.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

C.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D.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是英国最先发展起来的工业革命,不仅让人对自然、社会有新认识,更加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手工业被机器大工业所代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故A项正确;BCD项包含在A项之中。

21.16世纪前期,农产品的价格猛涨,而西班牙受贵族剥削和城市行会的影响,工农业产品的价格更是高于英国、法国、尼德兰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

加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推行称霸欧洲的政策,将巨额财富用于军事和政治活动,西班牙贵族为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挥霍,所以西班牙进行的殖民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他人作嫁衣。

这表明

A.西班牙的封建统治阻碍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

B.“价格革命”未对西班牙的社会发展造成影响

C.西班牙殖民强国的地位被英、法、荷等国取代

D.西班牙的殖民掠夺所得都用于政治和军事活动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受贵族剥削和城市行会的影响,西班牙工农业产品因为价格高而失去市场竞争力;西班牙政府为了战争和购买奢侈品,不断进行殖民活动;两者反映了西班牙的封建统治阻碍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却客观上“为他人做嫁衣”,故A项正确。

B项说法错误,农产品的价格猛涨就是价格革命影响的结果,排除。

16世纪前期,西班牙依然是殖民强国,英法荷尚未崛起,排除C。

D项说法与题干信息“西班牙贵族为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挥霍”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22.“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

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革命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

对这段评论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运用唯物史观高度肯定了工业革命为社会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

B.运用近现代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文明的进步性

C.运用生态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革命中存在的问题

D.运用社会史学范式肯定了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改善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污秽的阴沟”“肮脏的下水道”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说明城市环境恶化了,体现托克维尔运用生态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革命存在的问题,C项正确。

题干是从生态史观的角度指出了工业革命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唯物史观、近现代史观、社会史观的角度评价工业革命,排除AB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以工业革命存在问题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污秽的阴沟”“肮脏的下水道”等信息,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3.1862年,浙江人叶澄衷在上海虹口美租界开设了近代上海第一家五金行号“顺记”。

因为叶澄衷在经营过程中重视信誉,不久美孚石油公司就委托“顺记”帮助推销煤油,“顺记”以此为契机得到快速发展。

该现象表明当时

A.部分民族资本家重视经营策略

B.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依赖于外商

C.外商企业刺激了民族工商业的诞生

D.上海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起步较早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重视信誉”“美孚石油公司请由‘顺记’帮助推销煤油”、“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可以看出部分民族资本家比较重视经营策略,以加快自身企业发展,A正确。

“依赖”一词明显不符合史实,仅从题干信息无体现,排除B;C项说法本身正确,但题干不是在讲民族工商业的诞生问题,而是发展,排除C;题干没有把上海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其他地方进行比较,排除D。

24.下图是1500—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

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A.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B.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了广阔市场

C.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D.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随需求波动

【答案】A

【解析】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与“1500年~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相符,故A项正确;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1500年~1640年”还不具备广阔殖民地,故B项错误;18世纪60年代开始,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与“1500年~1640年”不符,故C项错误;数据从“20到120”,已不是自然的“随需求波动”,而是持续暴涨,故D项错误。

点睛:

“1500年---1640年”是解题的关键时间点。

25.19世纪70年代初,即法国工业革命完成时,平均每家企业雇佣工人还不到3人,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多家,而雇佣一二人的小企业多达数1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

这种状况表明法国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是

A.工业成本昂贵,重工业发展缓慢

B.小企业大企业并存,企业经营分散

C.流动资本不足,工业企业投资少

D.小农经济发达,劳动力供应不足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看,法国工业革命中雇佣一二人的小企业占大多数,这就说明法国工业革命产业分散,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成本的问题;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干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这一特点。

26.1928年,苏联农民购买一公斤糖要卖7公斤小麦,至1962年,要卖14公斤小麦,1965年2月则要卖15—16公斤小麦。

这表明苏联

A.长期优先工业建设B.粮食产量不断增长

C.国内物价持续上涨D.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答案】A

【解析】

材料表明,苏联农民在1928年至1965年,购买糖所要付出的小麦代价越来越大,这说明糖的价值的不断上升。

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国家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导致农业和轻工业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所以重工业挤占了国内轻工业、农业的发展空间,导致轻工业产品不足,价格上涨,A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粮食产量问题,也没有反映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排除BD。

糖类产品的价格上涨不代表国内物价全部处于上涨趋势,排除C。

故答案为A。

点睛:

斯大林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重积累,轻消费,征收高额农业税,人民消费水平低,损害人民利益。

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