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0110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曲理下》: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这种规定的不同反映的是()

A.宗法等级制B.皇权专制C.中央集权制D.分封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发现不同等级的人连“死”的称呼都不一样,也足以证明该制度是等级森严的制度,而在本题的四个制度中最能体现等级森严的制度的是宗法等级制,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等级制

2.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中央集权B.为政以德C.皇权至上D.以法治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足以证明皇帝是高高在上的,也就是意在强调皇权是至上的,体现的政治思想也只能是皇权至上,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皇权至上

3.2012年度XX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

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门下省    D.通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御史大夫、刺史、通判均具有监察的职权,而门下省的职权只是负责审批中书省的文件,并没有监察官员的职权,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门下省

4.史学家张岂之认为,在中国古代,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

以下史实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是()

A.元朝确立行省制B.隋朝创立科举制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D.明朝废除丞相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元朝确立行省制、隋朝创立科举制、明朝废除丞相制均只体现了“新”而没体现“也离不开别人的旧”,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既“新”,又有“旧”,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是在隋朝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5.从图一到图二所反映出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图二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B.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削弱D.中央机构的职能逐渐削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图一和图二的区别在于图一有宰相而图二没宰相,没宰相是因为加强君主权力的需要才废除宰相的,所以从图一到图二所反映出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也就是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而不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等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

6.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

中国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

这表明科举制()

A.有效防止了政权被颠覆B.能够缓和民族矛盾

C.打破了贵族特权的垄断D.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都是社会上的栋梁之才,都是人才,所以本题的材料意在强调科举制是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的,而不是强调其他选项的内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7.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

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形成完备体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汉时期“文明发展”指的是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而不是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帝国时期文明“成熟”指的是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而不是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罗马法

8.“幽州”是古代地名,在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

据此判断“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秦代  B.汉代   C.宋代    D.唐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来看材料中既有“郡”又有“国”,反映的是郡国并存制,而在本题的四个朝代中只有汉代推行过郡国并存制,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存制

9.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注意①中的“郡”,说明是秦朝的郡县制,注意②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说明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注意③中的阁臣,说明是明朝的内阁制,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不同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10.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候选者中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

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

下列候选名单中,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是()

A.40岁雅典男性公民B.雅典贵妇

C.在雅典经商的外邦人D.10岁雅典男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雅典的妇女、外邦人、男童是均没有政治权力的,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有政治权利,所以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只能是40岁雅典男性公民,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人

11.《十二铜表法》规定:

“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

”这一条款()

A.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 B.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C.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 D.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的保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制定利息的最高标准,制定偿还债务的法定期限,均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的保护,因为平民才会欠下债务,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而非其他的选项。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对平民利益一定的保护

12、伯利克里曾自豪地宣称:

“我们的制度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不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下列机构能够充分体现多数人参与政权的是()

A.民众法庭B.公民大会C.五百人议事会D.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民众法庭、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均能体现多数人参与政权,但是如果说能够“充分”体现多数人参与政权的只能是公民大会,并且公民大会还是最高权力机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

13.“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均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事情,“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才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而本题考查的正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的正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英国改革议会制度

14.《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评论道:

《联邦宪法》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这体现了该宪法的主要特点是()

A.遵循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B.实行中央和地方权力互相制约

C.坚持大小州利益妥协的原则D.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权力机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实行中央和地方权力互相制约、坚持大小州利益妥协的原则”体现的只是地域的平衡机制,“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权力机构”体现的只是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而遵循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才体现了“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

15.美国的创始人之一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

“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所说的“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是指()

A.总统制B.联邦制C.分权制D.邦联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指的是“体制”性错误,而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属于“体制”的制度并且是错误的只有邦联制,其实也正是邦联制造成了美国建国初期的窘境,所以邦联制很快也就被联邦制所取代,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邦联制

16.某宪法规定:

(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大多数票选出……参议院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该宪法是()

A.英国《权利法案》B.法国1875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D.美国1787年宪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英国和德国均没有总统,所以该宪法不是英国《权利法案》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美国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是有专门的法院的,而不是议院组成最高法院来审判,该宪法也不是美国1787年宪法,参议院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是法国的特点,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法国1875年宪法

17.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这说明1871年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政治制度并不是一种完善的民主代议制,其突出表现在()

A.选举权方面    B.立法权方面     C.行政权方面    D.司法权方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德意志统一后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所建立的政治制度也不是一种完善的民主代议制,突出表现在立法权方面,其实四个选项中的权力核心的权利也就是立法权,谁掌握了立法权谁才真正的掌握了真正的权利,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政治制度

18.“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

”这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把上述地区作为通商口岸的理由。

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向中国倾销鸦片B.打开中国市场

C.向中国输出资本D.妄图瓜分中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这些都是通商口岸,和市场是密切相关的,这也足以证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就是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鸦片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向中国输出资本、妄图瓜分中国是甲午战争后,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19.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

“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

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

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

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

抢劫,可以;放火,不行!

”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B.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放火,不行!

”指的是反对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火烧圆明园,这是对文明的一次严重的破坏,所以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只能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其他选项均合材料主旨无关,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英法火烧圆明园

20.《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

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A.满足了农民的土地愿望B.实行圣库制度

C.实行绝对平均主义D.私有观念彻底消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太平天国并没有满足了农民的土地愿望,私有观念也并未彻底消失,材料反映的的确是实行圣库制度,但并不是本质。

其实《天朝田亩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材料的主旨也是强调绝对平均主义,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主义

21.史学家认为:

“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

”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B.永安封王建制

C.创立拜上帝教D.提出《资政新篇》

【答案】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

22、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报纸《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中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指的是()

A.侵华英军B.英法联军

C.发动甲午战争的日军D.八国联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注意本题的“1900年”这个特定的时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正是在“1900年”,所以“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指的就是八国联军,而不是侵华英军等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

23.某条约规定:

“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

”“……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指的是允许列强在华投资办厂,而允许在华投资办厂的条约指的就是《马关条约》而非其他的条约,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

24、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历史真相并不会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本身均是正确的,但是均未体现材料的主旨,材料的主旨是强调中日双方由于立场的不同才对丰岛海战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

史学研究•研究者的立场•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历史的解释

2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不是描述反日情绪,而是描述农村的农民们对辛亥革命、对中华民国不甚了解,不了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也就是说材料意在表明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的确是有限的,选项BD也均不合材料的主旨,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26、《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中国20世纪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甲午战争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甲午战争和公车上书、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均是在19世纪的事情,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均是在19世纪末期的事情,在时间上均不合题意,《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在时间上和两个条件上均是符合题意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7、1923年,陈独秀说: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武装革命、.民族革命、国民革命均不属于“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革命,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28、孙中山在赞赏中国近代史上某欢社会运动具有“民族主义”精神的同时,又批评其“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

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这次社会运动应是()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均和建立封建王朝无关,而太平天国运动所建立的政权社等级森严的,其实也不过是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评论

29、历史学家指出:

“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

”这里“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主要是指()

①青年学生②先进的知识分子③无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④广大农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广大农民并未参加五四运动,青年学生、先进的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均参加了五四运动,是五四运动多元力量的组成部分,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的“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

30、“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

”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答案】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民族主义思想影响到民众

二(材料题共40分)

31.(21分)民主政治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民主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