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0004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2019秋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配合、适宜、恩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4、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并在此基础上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关于白鹭的资料,初步了解。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白鹭的图片,并交流和白鹭相关的知识。

出示PPT。

看了图片,你对白鹭有什么初步感受呢?

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白鹭》,品味、感悟、欣赏,分析文章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二、了解作者

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

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

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

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1978年病逝北京。

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三、检查预习

1、给下列生字正确组词

2、正确流利读词

3、写出下列词语近义词

四、出示目标:

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3、鼓励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五、自学提示

(一)

初读课文,体会白鹭之美

1、画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

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有关白鹭的几幅画面。

六、检查自学结果:

1、找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

给这篇散文定下了基调,通篇文字充满了诗性的感悟和表现力。

比喻新奇、贴切。

精巧:

精致、小巧、美妙。

诗:

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

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色素美: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评价:

白鹭“色素的配合”很适宜.

(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

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身段美: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评价:

“身段的大小”很适宜.

(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附图比较)

白鹤:

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

大了些太不寻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板书

2、指名读课文一、四段。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

2、用简洁语言勾画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

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2、3),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

四幅画面:

(1)白鹭形象图:

雪白的蓑毛,流线型结构,长喙和脚。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白鹭垂钓图:

是一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画,白鹭在清水里钓鱼,而“田”却成了画面的“镜框”,在画里,白鹭带给清水田以美丽,清水田又使白鹭更美。

空间是白鹭装饰了田,还是田包容了白鹭,就留给咱们丰富的想像空间。

(3)瞭望图:

这是一幅静中有动的画面。

写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上的“嗜好”。

通过“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的细节,通过与“别的鸟”的对比,表现白鹭“嗜好”的独特。

反“望哨”一词用在白鹭上,是把它拟人化了。

可是作者却提了一个问题:

白鹭真的在“望哨”吗?

并不作回答,留给咱们想像。

(4)晚飞图:

这是一幅动中有静的声景。

黄昏低飞的白鹭,居然成了“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是因为它为乡居生活带来“清澄”和“生命”。

三、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又有什么不同?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白鹭》一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它实质在歌颂什么?

答: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相互交流一下。

①马路天使――城市美容师,多少次车来车往的马路上看到他们,那些默默低头工作是他们的身影;多少次人流穿梭的街巷里,看到汗水和着灰尘流淌,那么闪烁晶莹。

料峭的寒风里,马路上早出现的是他们的身影,当人们还在温暖的梦乡里甜蜜酣睡,他们已经用勤劳开启了城市的黎明。

他们干着平凡的事情,可他们的心灵是多么纯洁和高尚啊!

②教师,园丁――崇高的称号,枝头绽放的鲜花,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

老师整日默默无闻地耕耘着,是他们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禾苗茁壮成长。

四、精读课文,真深入研究。

1、文章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精巧”体现在什么地方?

“精巧”体现在:

①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②它的存在,给乡居生活带来了美、悠然和清澄。

2、面对白鹭,文章写到了作者与别人的三点不同的看法。

请一一找出并写下来。

①别人认为白鹭常见,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却认为它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白鹭立在小树绝顶,人们认为它在望哨;作者不同意这种看法。

③白鹭不会唱歌,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作者认为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

3、“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从文中看,作者认为白鹭在望哨吗?

为什么?

作者不这样认为。

因为“望哨”给人紧张的、“不是安稳”的感觉;而作者却感受到的是白鹭的悠然,这是一种诗意美。

五、课文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小品文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白鹭》更是其中的精品。

这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

作者长于形象和色彩刻画,比喻新奇贴切,意境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六、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与白鹭相关的诗歌。

七、板书设计:

精巧的诗    

白鹭             觅食图    

      瞭望图                            

低飞图

韵味无穷的诗

2、落花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亩、吩”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浇”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联系实际体会课文重点句的含义,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用的人。

  (3)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写法及其所喻的道理。

  2.弄清课文的主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划分: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资料。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

(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

(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

(讨论并明确分段。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

(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

(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桃、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地长鲜红嫩绿

  印象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

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4)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5)通过填空,加深理解:

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

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

他()。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三、召开小辩论会,彰显学生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

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

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

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五、当堂训练

  背诵课文

  六、小结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

为什么?

  七、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3、桂花雨

设计理念:

桂花雨,飘洒在故乡的小院里,飘洒在我的记忆里。

思乡的情,就这般如阵阵桂花的香味一样,浓浓淡淡,飘飘洒洒。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是乡情的浓缩。

以此为窗口,让学生走进窗口,倘徉在文本中,在语言中、想象中感悟乡情,感悟灵性的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并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

(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琦君。

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1仔细、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

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

满陇桂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

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为什么呢?

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

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

“浸”。

为什么用“浸”?

  

生:

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  生:

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

“全年”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整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

每一天,…… 每个月,…… 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

(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

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师:

除了人呢?

  

生:

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

(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生读;师评:

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

)(生读:

师评:

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

  

(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读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

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桂花雨》。

  

2.引读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

是因为桂花虽然——笨笨拙拙的,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喜欢桂花,是因为它的香味令人陶醉,芳香——四溢。

喜欢桂花,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所以,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写到:

——出示句子)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摇花乐”乐在哪里呢?

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小节。

想想从哪颗感受到作者的快乐。

用——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

  

三、精读感悟作者(心情)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

(出示)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  

(1)小作者怎样“缠”?

谁能表演一下吗?

  

(2)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  

(3)a从“老是”、“缠”这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盼望早点摇桂花)  b同学们注意了没有:

这句话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

(!

)  

c对呀!

作者是不是用错了?

感叹号一般用来抒发比较强烈的感情,作者这里用感叹号是为了?

(说明作者自己非常急切盼望早点摇桂花)

d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

(2——3人)(说明作者恨不得马上就摇桂花。

)    

(4)读得真好!

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是件大事,她迫不及待想摇桂花,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母亲有点烦,但又很耐心地说:

——“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  

(5)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情更加——急切了,心想这桂花怎么还开——不足呀!

 

3.所以当母亲吩咐提前摇桂花的时候,作者说这下我——可乐了。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作者为什么乐了?

  (A终于可以摇桂花了。

母亲为什么提前摇桂花呢?

(因为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赶紧吩咐提前“摇桂花”。

)  

B.提前“摇桂花”,那是因为桂花如果被风雨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就——差多了。

如果赶在下雨之前把桂花摇落下来,那桂花就——朵朵新鲜、完整。

哎,终于可以摇桂花了,这是作者期盼已久的大事,她自然高兴,当然“——乐”了。

  

4.同学们真会读书,刚才我们从作者摇花前的心情, 

(动作)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

  

A.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我从作者的动作体会到了摇花的欢乐:

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  

B.谁能表演一下作者的动作?

  

C.这里作者抓住了摇桂花时的动作来写,虽然只用了几个平常简单的词语,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形象却跃然纸上,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面带微笑的——小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在庭院中帮着——铺竹席,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D.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种快乐和这样的景象读出来,试一试,谁来读,齐读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作者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可以——摇桂花了,她喜形于色,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这几个连续动作就是作者摇花时欢快心情的流露。

(语言)还有哪些地方也反映了作者摇花的欢乐呢?

(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  

(出示课件)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在你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喊”?

又为什么说: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  

A师或者生:

“喊”:

平常我们高兴的时候才会大——喊大叫,现在作者看到金灿灿的桂花从绿叶中,飘飘——洒洒落下来,而且落得她——满头满身,她自然会高兴得情不自禁地喊——“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一个喊字写出了作者的——快乐。

 

桂花纷纷落下,像()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a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了下来。

)(b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不断地落下来。

)(c桂花像夏天的雷雨一串串地直落下来,顷刻间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花地毯。

)  

(1)同学们说得真好,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

  (a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

)  

(b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

)  

(c)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使得我不禁想起月宫里的桂花树。

)  

(2)指导朗读。

  

a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真佩服你们。

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感觉?

我们也来喊一喊: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还不够兴奋,再喊——“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是桂花的我,心里也是满满的,我的心里装满了芳香四溢的——桂花。

我的心里是一种快乐的满足。

这一个“满””字用得多妙啊!

于是我就喊——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出示课件)

b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于是我就()地喊: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啊!

”(快乐、开心、心花怒放,欣喜若狂、笑逐颜开,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  

C对呀!

现在我们大家再来喊一喊——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2)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么能不兴奋快乐呢。

而这诗情画意般的桂花雨,这心满意足的快乐,怎能不在作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迹,即使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这童年快乐的一幕幕,依然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快乐,那样的意味深长。

沐浴着这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香,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

还有谁也在关心着桂花雨,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

 妈妈、爸爸  

(3)摇桂花是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做梦都梦到它,连梦都被桂花熏得又香又甜。

可想摇桂花在作者的心里留下了多么深的印象。

最后,让我们来甜甜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桂花丰收给作者一家人带来的——快乐,还能感受到那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情景。

  

(4)引读第6节。

  

可不是吗?

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读下去)——拣去小枝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

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摇花除了给作者和全家人带来了欢乐,还给谁也带来了欢乐?

全村人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