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习题 配套练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9992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习题 配套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习题 配套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习题 配套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习题 配套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习题 配套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习题 配套练习题.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习题 配套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习题 配套练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习题 配套练习题.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习题配套练习题

22.太空一日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炽热(  )舷窗(  )确凿(  )亲眼目睹(  )

俯kàn(  )负hè(  )共zhèn(  )五脏六fǔ(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      )

(2)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

(      )

(3)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      )

(4)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很有办法。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

B.风小心翼翼地吹来,唯恐弄乱了他的头发。

C.耳聋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

D.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甘成为任人宰割的民族。

4.综合性学习。

在徜徉书本、汲取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

阅读下面的文字,补写一个与画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藏阳光

余继聪

①深冬的早晨,太阳慢慢升高。

收藏了一秋和将近一冬的阳光,漫山遍野的山茶花,路边篱笆下的海棠和梅花,都早熟了,全身暖洋洋的,等不及春天来到,就已经绽开了她们很阳光很美丽的笑脸。

水牛和山羊都散卧在山坡上,收藏和反刍着阳光。

大片的庄稼地安静地躺在阳光下,有的已经被犁铧翻出了泥土,就像大地敞开的棉袄。

整个大地都在嗞嗞地吮吸和收藏着阳光。

②明媚的阳光,奢华地倾泻进农家小屋里来,屋顶上敷着的厚厚白霜渐渐融化,潮湿了黛青的屋瓦和太阳红的瓦松。

每家楼顶上都晒着的一串串红辣椒和苞谷穗子,屋檐下晾着一挂挂夹杆串起的豆腐肠。

摘回家的老南瓜,一个个圆溜溜地卧在阳台上,挖回家的红薯堆在院子一角。

村寨在深冬的暖阳下静静地呼吸着。

③绿色的藤萝窗纱被金子般的阳光浸透,室内弥漫着浓浓的、暖暖的浪漫和温馨味道。

女孩静静地坐在窗前的阳光里,一边纳花鞋,一边沐浴着幸福的阳光,梳理着心事。

甜甜的笑容很温暖地从她美丽的嘴角漾开来。

④终于闲适了的母亲,在篱笆墙上闲适地晾晒着要腌制的蔬菜,或者在院子里的果树间搭上竹竿,晾晒蔬菜,或者晾晒拆洗过的被窝和冬衣。

那么细心,那么惬意幸福。

吸足了阳光,收藏了充足阳光的蔬菜,将会被切细拌上作料,然后盛装进陶罐里,再次放进阳光里晾晒,继续收藏阳光,酝酿成阳光味道充足的咸菜腌菜。

全家人,整整一年,就可以慢慢品味和回味阳光的味道。

⑤一边翻晒着被窝和衣服,母亲一边解开她的头巾,解开她的发髻,用竹篾篦子细细梳理她黏结的、夹杂着细碎草茎枯叶的头发,也让满头花发像庄稼一样尽情吸收和收藏冬日暖暖的阳光,也梳理她逐渐板结的记忆和往事。

⑥穿得鼓鼓囊囊的小脚老祖母们,也禁不住这暖暖冬阳的诱惑,蹒蹒跚跚地踱出门来,三三两两聚坐在大门外的坡坎上,一边说着、梳理着陈年往事,一边解开长长的包头布,让满头白发也吸收和收藏着金贵的温暖阳光。

经历无数寒暑风霜,她们曾经飘逸乌黑的秀发,早已长成了这稀稀拉拉的白发,如同秋收后,晚秋时节庄稼地里残存的零星庄稼秆和枝叶,苍白,干枯,稀疏。

老祖母们一边回忆着自己也曾经满头秀发长势旺盛,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的青春岁月,她们也曾经很阳光、很美丽过,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也曾经开花过结果过,也曾经深深悲过真真喜过呢。

⑦祖父们,三三两两地聚在村路边,或者谁家的院子里,一边嗞嗞地吃着一锅锅草烟,一边让自己花白的胡须、眉毛和头发,吸收和收藏着阳光。

除了满头稀疏白发,胡子眉毛好像也是另一种庄稼呢。

一生都忙碌着侍弄打理地里的庄稼,无暇顾及自身和身边,如今老了,才有闲心侍弄打理这些离自己最近的庄稼呢。

这些庄稼越来越稀疏了,长势也越来越差,但是他们这些老伙计却很满意。

一辈子,让多少庄稼吸足了水分,收藏了丰硕的阳光,也让多少的儿孙饱吸了阳光水分,长得茁茁壮壮枝繁叶茂啊!

⑧唉!

一茬茬的乡村人,都是另一种庄稼,侍弄儿孙,常常忘记了自己也是另一种庄稼呢。

我们还是别打扰他们,让他们饱饱地吸收和收藏点阳光吧!

⑨像收藏粮食一样。

把阳光收藏满心屋,心里会多踏实啊!

爱如阳光。

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来温暖自己,人生路上就该撒满了阳光吧!

5.请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收藏阳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②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赏析:

绿色的藤萝窗纱被金子般的阳光浸透,室内弥漫着浓浓的、暖暖的浪漫和温馨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释文章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以“收藏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生职临钱塘日①,有陈诉②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

公呼至询之,云:

“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

”公熟视久之,曰: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

即以付之曰:

“出外速偿所负也。

”其人抱扇泣谢而出。

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

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选自[宋]何远《春渚纪文》)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日:

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陈诉:

告状。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公熟视久之(    )

(2)非故负之也(    )

1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

12.从本文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从中可以看出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间科学研究

1946年,美国用缴获的德国V-2火箭将一只果蝇送入太空,成为第一个生物火箭。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泼尼克一号”。

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进行各项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场所。

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礼炮一号”,由“联盟号”飞船负责运送宇航员和物资。

1986年8月,最后一座“礼炮七号”停止载人飞行。

1973年5月14日,美国发射了空间站“天空实验室”,由“阿波罗号”飞船运送宇航员和物资。

1974年天空实验室封闭停用,并于1979年坠毁。

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了“和平号”空间站。

它全长超过13米,重21吨,设计寿命10年,由工作舱、过渡舱、非密封舱三个部分组成,有6个对接口,可与各类飞船、航天飞机对接,并与之组成一个庞大的轨道联合体。

自“和平号”上天以来,宇航员们在它上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还创造了太空长时间飞行的新纪录。

“和平号”超期服役多年后于2001年3月19日坠入太平洋。

1983年,欧洲空间局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它是一座随航天飞机一同飞行的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建造中的新一代空间站。

它由美国和俄罗斯牵头,联合欧洲空间局11个成员国和日本、加拿大、巴西等16国共同建造运行。

空间站从1994年开始分多个步骤建设安装,至2006年全部建成。

建成后的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质量超过400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人造天体,可供6至7名宇航员同时在轨工作。

1981年全世界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发射升空。

而对于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是1990年4月25日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太空的哈勃空间望远镜(HST)。

它的目的是探测宇宙深空,了解宇宙起源和各种天体的性质和演化。

HST耗资21亿美元,对天文学特别是天体物理学的推动是巨大的。

在空间放置望远镜可以摆脱大气的干扰,没有大气消光的问题;同时因为没有大气,设计的望远镜可以达到衍射极限。

它的镜面不受重力的影响,不会变形,望远镜有极高的分辨率。

它是人类的千里眼,探索宇宙奥秘的利器。

此后美国和欧洲空间局又相继发射了“钱德拉”空间X射线望远镜和XMM空间天文台等。

美国的航天飞机是当前世界上唯一一种用于在地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输人员物资,并可重复利用的航天器。

它也可以在太空中进行各种科学实验活动。

中国于1964年7月19日成功发射了一枚生物火箭。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5年11月26日,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

1980年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两年以后,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86年2月1日,我国发射了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试验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1999年11月2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

00,中国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飞行了21小时,绕地球运行14周后,于16日清晨6:

23安全返回地面。

宇航员杨利伟成为第一个乘坐中国人自己的飞船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中国“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之后,中国将进一步开展月球探测、建设月球基地、探测火星、登陆火星等一系列航天活动。

 

参考答案

22.太空一日

1.chìxiánzáodǔ瞰荷振腑 2.

(1)本末倒置

(2)惊心动魄(3)一目了然(4)应付自如3.A(解析:

“津津乐道”与后面的“谈论”重复了,用“津津有味”才恰当。

)4.示例一:

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示例二: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示例三: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5.整个大地,包括小院、窗纱、各种花和庄稼,还有村寨里的老老少少都在收藏阳光。

6.①内容上写出冬日村寨在阳光下的美好,表现作者对乡村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热爱;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或:

过渡),由上段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过渡到下段对人的描写。

7.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阳光比作金子,生动形象地写出阳光闪烁、温馨、惬意、柔和等特点,烘托女孩在阳光沐浴下的幸福、温馨、舒适。

(意思对即可)8.一茬茬的乡村人,全身心地为庄稼、为儿孙付出自己的爱,却经常忘记了自己也需要爱。

9.①“收藏阳光”是全文的线索,作者由实到虚,紧紧围绕“收藏阳光”层层深入,揭示了主题。

②不仅生动地写出了自然美和风物美,更写出了一茬茬乡村人的心灵美,他们在付出爱,也在享受爱,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和谐宁静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③象征手法使全文语言形象,含蓄生动。

 10.

(1)仔细

(2)拖欠11.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

12.①“适父死”;②“连雨天寒,所制不售”。

(或:

①父亲刚刚亡故;②连着下雨,天气寒冷,做好的扇子卖不出去。

)13.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

“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帮助制扇者)。

 他是个为政宽和,为人仁厚(或:

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的人。

【参考译文】苏东坡先生到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欠购买绫绢的两万钱不肯偿还。

先生于是把那人召来询问,(欠钱者)说:

“我家是以制扇为职业的,正赶上我父亲去世,而又从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寒冷,做好的扇子卖不出去,不是故意拖欠他(钱)。

”先生仔细地看了他很久,说:

“暂且拿你做的扇子来,我来帮你开张。

”一会儿扇子送到,先生拿了空白的夹绢扇面二十把,(顺手)拿起判案用的笔书写行书、草书,画上枯木竹石,片刻就写画完了。

就把写画好的扇子交给那人说:

“去外面快(卖了)还钱。

”那人抱着扇子边流泪答谢边往外走。

刚出了府门,就有喜欢诗画的人争着来用一千钱买一把扇子,拿的扇子马上卖完了,来得晚的人想买也买不到,甚至到了非常懊悔地离开的地步。

(卖扇子的人)于是全部还清了欠款,整个杭州郡都称赞感叹(这件事),甚至有流泪的人。

11.台 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凹凼(  )尴尬(  )镶嵌(  )烦躁(  )

撬开(  )舀米(  )倔强(  )黏性(  )

2.指出下列句子中没有用比喻的一句(  )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  )

A.麻筋草鞋    人踩牛踏    宽敞阴凉    唿搭

B.微不足道    摇来荡去    筹画材料    泥浆

C.精力旺盛    不凑热闹    大庭广众    跨骨

D.门槛台阶    流出涎水    低眉顺眼    嗑头

4.李铭同学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一直不好。

请你以朋友的身份,按下面的要求各写一句话,帮助李铭提高认识。

(1)激励语气:

(2)规劝语气:

(3)批评语气: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

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

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

“五香花生要吗?

”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

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

“五香花生要吗?

……”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

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

我问:

“是新花生吗?

怎么卖呀?

”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

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

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

她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

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

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

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

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

“你就不能小心点?

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

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

她语无伦次地说:

“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

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

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

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

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碾上。

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

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

“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赔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

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

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

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

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

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

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5.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文章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

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

(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①,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②,仍邀③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

“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诏黜宦者,赐农夫绢十匹。

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谏,不听。

【注释】①宫市:

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

②门户:

指“门户”税。

③邀:

这里指“强要”。

9.请用“/”标出下面两句中的停顿处。

(各一处)

(1)遂殴宦者。

              

(2)谏官御史数谏。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    )

(2)才与绢数尺(    )

(3)汝尚不肯       (    )(4)遂殴宦官 (    )

11.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丛草为林B.跪而拾之以归

C.能以径寸之木D.不以疾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的卖柴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结合文章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令人心酸的父亲——谈李森祥的《台阶》

门前的台阶与家庭的地位,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在“父亲”的眼中却是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因为家乡人总认为:

门前的台阶就象征着家庭的地位。

“父亲”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

因他不愿低人一等,于是便立下宏愿:

一定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然后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父亲”一辈子的宏愿实现了,心头的喜悦那当然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他脸上总挂着笑容,迫不及待地要搬进新屋住,还放了四颗大鞭炮。

然而,“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他都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读这篇文章,我的心情是沉重的、辛酸的。

虽有奋斗后成功的喜悦,但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不由生出几点感慨。

一、一幅悲凉的人生画卷

人生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

“父亲”有自己的追求:

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父亲”为此开始了辛勤的劳作。

其实,“父亲”对新屋的要求并不高,不需要富丽堂皇,只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

这不是奢望,可“父亲”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心血,年轻时力大如牛,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太大力气,新屋造好了,人却老了,身体也垮了。

“父亲”的幸福感成了失落感,一丝惆怅、一声感叹:

“这人怎么了?

“父亲”的感叹,让文中的“我”感到无限悲凉,说不出的痛心,他的身体与人们眼中所谓的地位相比,孰轻孰重,难以言表。

作者用几个简短的追求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人生的悲凉画卷:

立宏愿——做准备——建新屋,筑台阶——完成心愿——感叹人生。

文中没有优美的文字,只有“父亲”不断的追求,他在追求中,时刻在快乐着、幸福着,因而也就感觉不到累。

可这又能说明什么?

世人在各自的路上,谁问他人如何?

二、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文中的人物形象,既有中国劳动农民的共性,也有“父亲”自己的个性。

“父亲”是一位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要光宗耀祖,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身上有着中国农民传统的美德——老实厚道,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竟不敢放鞭炮,而且手足无措,极不自在。

他不敢张扬自耀,坐上新造的台阶和别人打招呼,却回答错了问题。

他不愿显示比别人高,只得一级一级往下挪着坐。

“父亲”干了一辈子,他觉得劳动就是生命。

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劳动就有收获,劳动是创造,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一切。

所以,当力不从心、不能劳动时,他便若有所失。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一位倔强、有自信心、永不服老的人物形象,笔墨虽多是着眼于造台阶上,可作者笔下的“父亲”却栩栩如生,他挑水上台阶晃了一晃,却不让“我”帮,粗暴地推开了我。

挑水由“我”包了后,他又若有所失,很烦躁。

同时,他又是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勤劳节俭。

为了建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作了漫长的准备,合理安排一年的劳动时间,从不歇息,忙时种田,闲时砍柴卖钱,严冬捡石块、编草鞋,捡进一块砖、一片瓦,还往瓦罐里塞角票。

造新屋,他也不闲着,白天和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

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

但文中的“父亲”是经济极端落后情况下的劳动农民的缩影,他的积累是如此艰难,他不知道是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因,他只知道劳动就有收获。

他认为: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文章在讴歌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现了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

小说深沉地回响着时代的呼唤:

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