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9890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

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

——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1)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事物巨大的样子。

________

声音非常大。

       ________

让人看到就害怕。

   ________

(2)这一段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具体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恐龙。

这几种恐龙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庞然大物;轰响;望而生畏

(2)恐龙的种类;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梁龙的身体很长;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

【解析】【分析】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

(1)庞然大物、轰响、望而生畏

(2)恐龙的种类、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梁龙的身体很长、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生活中,只要一提到蜜蜂,有的小朋友马上就想到蜜蜂会蜇人。

其实,蜜蜂一般不轻易蜇人,蜇人是它进行的自卫,是它维护生命做出的一种本能反应。

当蜜蜂遇到侵害时,它就会把尾部的毒针刺入对方的身上,并放出毒液。

蜜蜂尾端的毒针是自卫的武器,它连着身体里的毒腺,蜜蜂在使用它的毒针之后身体会被撕毁而死去。

   其实,蜜蜂是一种可爱的小精灵,以它的勤劳赢得人们的喜爱。

蜜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分工明确而精细。

工蜂负责采蜜,每天忙碌地出去寻找蜜源,采到蜜后送回来,再出去。

它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

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

   蜜蜂在采蜜时,眼睛起了关键作用。

蜜蜂生长着许多复眼,大约有500万只。

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但是由于它的身体较小,眼睛就显得更微小了。

   看来蜜蜂虽然体型微小,但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和贡献却一点也不小,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

(2)下面的这句话,你觉得放到短文的哪个位置上比较合适?

所谓复眼就是由很多微小的眼睛组成的,每只小眼睛都能看清一个小范围,再把那么多小眼睛看到的物体组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很大的范围。

(3)工蜂是如何判断风向的?

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

(4)读了短文,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蜜蜂?

【答案】

(1)可爱的小蜜蜂

(2)这句话放在第三自然段“眼睛起了关键作用”这句的后面(或“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这句话前面)。

(3)工蜂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他们会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

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

(4)我们应该爱护小蜜蜂,不能随便伤害它。

【解析】【分析】

(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填充题,一般要注意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可爱的小蜜蜂

(2)这句话放在第三自然段“眼睛起了关键作用”这句的后面(或“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这句话前面)。

(3)工蜂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他们会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

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

(4)我们应该爱护小蜜蜂,不能随便伤害它。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此题考察了关键词语和情节的填充。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草

   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

夏天,太阳把大地烤(kǎo)得火热。

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cí)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kù)热带来的疲(pí)劳。

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

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

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爱小草,爱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1)根据短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准确地填上一句诗。

真是“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小草。

(3)从文中找出“严寒”的两个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

(5)哪句话说明小草胸怀宽广?

请画上横线,哪句话说明小草生命力旺盛,请画上波浪线。

(6)用双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梧桐树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春天,你发芽了。

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夏天,我们在你的树荫下做功课,多么凉爽。

有时,我仰起头来,透过密匝匝的绿叶,我看见金色的阳光在闪烁。

我好像看见了你明亮的眼睛。

   秋天,你悄悄地落叶了,我们把落叶堆积起来,点燃了。

火苗跳跃着,发出呵呵的笑声。

我们把黑色的草灰埋在你的脚下。

让它变成养料,使你长得更加粗壮。

   冬天,在我做功课的地方,照射着灿烂的阳光。

我明白了,梧桐树!

你落了叶,好让阳光给我们更多的温暖。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1)用横线画出短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填空。

①短文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

②“快乐地绽开在枝头上”的“绽开”的意思是________。

③“透过密匝匝的绿叶”中的“密匝匝”的意思是________。

(3)文中的比喻句是________,句子中是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答案】

(1)循循善诱;抑扬顿挫

(2)C;AD;C

(3)历历在目;津津有味;开开心心;高高兴兴

(4)②

(5)你可知道.我们的老师有多么朴素(热情、漂亮、爱心,耐心甚至是丢三落四有特点就行)啊?

(后面说明这一特点就行)

(6)                    寻物启事

   今天上午,我在教学楼丢失一串钥匙。

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刘老师

6月28日

【解析】【分析】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①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②考查比喻修辞方法,由“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小树苗。

”可知把老师比作园丁,把自己比作小树苗。

③文中最后一句连用三个(时而……)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①从给出的词语“循循善诱”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

②从给出的词语“淅淅沥沥”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4)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判断。

(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6)寻物启事的格式:

1、标题。

标题有两种写法:

一是写为“寻物”二字,二是写为“寻物启事”四字。

2、正文:

正文十分简单,无非是某人在某时某处丢失什么东西,如有拾到者,请与xx联系。

3、联系方式,注明联系电话等。

最后标明发文日期。

故答案为:

(1)①循循善诱;②抑扬顿挫

(2)①C;②AD;③C

(3)历历在目、津津有味、开开心心、高高兴兴

(4)②

(5)你可知道.我们的老师有多么朴素(热情、漂亮、爱心,耐心甚至是丢三落四有特点就行)啊?

(后面说明这一特点就行)

(6)

                               寻物启事

   今天上午,我在教学楼丢失一串钥匙。

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刘老师

6月28日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①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②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③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6)此题主要考查写寻物启事的能力。

掌握寻物启事的格式。

6.类文阅读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是吗?

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

你到海边去看看:

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

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

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潮汐这匹烈马呢?

人们用实际行动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早在20世纪,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一年的总发电量。

(1)将下面的“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本文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等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下定义  C.做比较  D.列数字

(3)填空。

大海的“呼吸”叫________,大海“呼吸”的特点是________。

(4)为什么可以利用潮汐发电?

(5)人们是怎么利用潮汐的?

【答案】

(1)要不了多长时间,海水会把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B;D

(3)潮汐;威风凛凛,令人生畏,按时涨落,天天如此,年年不变

(4)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5)建成潮汐电站。

【解析】【分析】

(1)“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则是把“被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把字句”。

把“被”改成“把”。

即成为“把字句”。

(2)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说明作用。

(3)、(4)、(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要不了多长时间,海水会把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B;D(3)潮汐;威风凛凛,令人生畏,按时涨落,天天如此,年年不变(4)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5)建成潮汐电站。

【点评】

(1)掌握被字句改把字句的方法,平时注意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4)、(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红蜡烛(节选)

新美南吉

   夜晚来到了。

大家兴冲冲地来到山顶上。

猴子早就把“花炮”捆扎在一棵树的树杈上,在那儿等着大伙儿呢!

   花炮马上就要放到天空中去了。

想不到,这时发生了一件非常难办的事:

谁也不肯去给花炮点火。

大伙儿乐意看,却不愿意动手。

   这样,花炮就看不成了。

   后来,大伙儿决定采用抽签的办法——谁抽着“去”字,谁就去点火。

   抽到“去”字的是乌龟。

   乌龟只好鼓起勇气,朝花炮走去。

   他点火点成了吗?

   没有!

   他刚刚挨近花炮,脖子就不知不觉地缩了回去,怎么也伸不出来了!

   这样,只好第二次抽签。

这次应该黄鼠狼去。

黄鼠狼比乌龟强点儿——他的脖子没有缩进去。

可惜黄鼠狼近视得厉害。

他光瞪着眼,在花炮周围转来转去。

   后来,轮到野猪去点了。

   大伙儿惊慌地钻进草丛,把耳朵紧紧地捂住,这还不算,连眼睛都闭起来了。

   “你们准备好了吗?

我可点了!

”最后,是勇敢的野猪擦亮了火柴。

   “点吧,快点吧。

”回答的声音从草丛里响起。

大家又是期待又是害怕——好紧张哦。

   可是,等啊,等啊,等了好久——没有震天的巨响,没有照亮整个夜空的美丽火花,什么都没有。

一个接一个地,小动物们睁开眼睛,放下捂住耳朵的手,他们惊讶地看见:

一支小小的、红色的蜡烛,在天朗气清的夜空下,静静地燃烧。

静静的,静静的,无声无息——只有一片小小的光亮和温暖,小得仿佛盈手可握,像一个最亲的人,在对着他们微笑。

(1)照样子,写词语。

例:

无声无息(ABAC式)、________、________

(2)大伙儿决定用________的办法决定谁去点火。

(   )

A. 划拳                                         

B. 抽签                                         

C. 赛跑

(3)文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去点火,最后,________点火成功了。

(4)乌龟为什么没有成功点火呢?

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答案。

(5)文中提到的“花炮”其实是________。

【答案】

(1)自由自在;人山人海

(2)B

(3)乌龟;黄鼠狼;野猪;野猪

(4)他刚刚挨近花炮,脖子就不知不觉地缩了回去,怎么也伸不出来了!

(5)蜡烛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无声无息”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文内容,比较判断。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自由自在、人山人海

(2)B(3)乌龟、黄鼠狼、野猪、野猪(4)他刚刚挨近花炮,脖子就不知不觉地缩了回去,怎么也伸不出来了!

(5)蜡烛       

【点评】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出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蒋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这句话所表现的石拱桥的特点是(   )

A. 结构坚固                                  

B. 形式多样                                  

C. 历史悠久

(2)说出下面句子用的说明方法。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________

②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________

(3)根据你对第二段中划线句的理解。

画一幅简单的赵州桥示意图。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一句中画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5)选文在遣词炼字方面颇具功夫。

用“________”一词突出赵州桥在世界石拱桥史上的地位与成就;用“________”一词表明赵州桥造成后使用至今的悠久历史;用“________”一词来介绍赵州桥施工技术的独具匠心;用“________”一词赞颂设计者的不凡智慧,无一字不自然贴切,简明朴实而又妙趣横生。

【答案】

(1)A,C

(2)列数字;打比方

(3)

(4)不能。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说明只是当时可算,而现在就不一定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去掉后说明语言就不严密准确。

(5)著名;最古;巧妙绝伦;杰出

【解析】【分析】

(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根据对第二段中划线句的理解,画一幅简单的赵州桥示意图即可。

(4)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5)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然后在结合着语句进行理解。

 

故答案为:

(1)AC

(2)①列数字;②打比方(3)略(4)不能。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说明只是当时可算,而现在就不一定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去掉后说明语言就不严密准确。

(5)著名、最古、巧妙绝伦、杰出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绘画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9.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啊,你在推究哲理?

河流回答道,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

“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

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

不顾自身的安逸。

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

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

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

可你旱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河流的话果然应验。

河流至今长流不断,

而可怜的池子却一年年淤塞,

整个让青苔铺满,

又让芦苇遮掩,

到头来完全枯干。

(1)“河流”遵循着的这条“自然规律”是指________。

(2)“河流”为什么会受到尊敬?

(   )

A. 因为河流不顾自身的安逸,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B. 因为河流不在乎名气,淡泊名利,甘愿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

(3)读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这句话中“应验”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

②“河流的话”指哪句话?

用“________”在语段中画出来。

(4)“池子”和“河流”的结局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请用语段中的词语填空)

【答案】

(1)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2)A

(3)原来的预言得到证实;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4)完全枯干;长流不断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①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②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2)A(3)①原来的预言得到证实②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4)完全枯干、长流不断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①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