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9810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6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金版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金版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金版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金版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docx

《《金版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版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docx

《金版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三)

(测试范围 第五、六单元)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5·开封模拟]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复制中作为模板的有两条链

B.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C.DNA复制的特点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D.脱氧核苷酸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合成新的子链

解析:

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作为模板;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新的子链。

答案:

D

2.[2014·江苏调研]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  )

A.18%、26%      B.28%、22%

C.26%、18%D.44%、8%

解析:

本题考查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关的计算。

mRNA分子是单链,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即U+A=44%,则C+G=56%。

由此mRNA分子反转录形成的DNA分子的模板链中,G+C=56%,A+T=44%。

由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中,A=T、G=C,故A与T各占22%,G与C各占28%。

答案:

B

3.[2014·上海高考]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  )

A.1B.2

C.3D.4

解析:

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条X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含1条X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因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为2条X染色体。

故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数目最多为2条。

答案:

B

4.[2015·汕头模考]显微镜下观察到人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已分成两组,每组23条。

那么,可以肯定每组染色体中(  )

A.有23个DNA分子B.有46条染色单体

C.没有非同源染色体D.没有同源染色体

解析:

人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已分成两组,每组23条,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每组染色体含有一个染色体组,23条染色体,46条染色单体,46个DNA分子,无同源染色体。

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每组染色体含有一个染色体组,23条染色体,23个DNA分子,无染色单体,没有同源染色体,有非同源染色体。

对比可知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5.[2015·怀化模拟]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C.眼色和性别表现为自由组合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解析:

根据子一代全为红眼,可判定红眼为显性性状;根据子二代雌性全为红眼,雄性一半为红眼、一半为白眼,可判定基因在X染色体上,眼色和性别无自由组合;眼色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答案:

C

6.[2015·怀化模拟]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B.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C.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D.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解析:

性状与基因和生物所处环境有关;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体现者,其结构、功能改变后,性状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答案:

A

7.一般情况下,下列各项所述中可用2n表示的是(  )

A.杂合子(Dd)自交,第n代杂合子出现的概率

B.由n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的最大种类数

C.具有n对独立遗传等位基因的杂合子,经测交其后代表现型(完全显性)的最大种类数

D.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产生的子代DNA的脱氧核苷酸链总数

解析:

选项A,杂合子(Dd)自交,第n代杂合子出现的概率为1/2n;选项B,n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其种类数最多可能为4n;选项C,具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杂合子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完全显性)种类数为2n;选项D,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产生的子代DNA的脱氧核苷酸链总数为2n+1。

答案:

C

8.[2015·嘉兴模拟]以下①~④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

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D.④①③②

解析:

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

B

9.[2014·上海高考]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

解析:

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复制后不存在亲代的DNA分子(双链均为白色),排除A、B项;第二次复制后得到的4个DNA分子中,每个DNA分子各有1条链是第二次复制形成的(黑色),排除C项。

进一步分析可知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10.[2015·潮州模拟]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色盲基因的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没有色盲基因

B.1个,位于一条染色体中

C.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条染色单体中

D.2个,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

解析:

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基因,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色盲基因。

答案:

A

11.[2015·菏泽模拟]人们发现在灰色银狐中有一种变种,在灰色毛皮上出现白色的斑点,十分漂亮,称白斑银狐。

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银狐体色有白斑对无白斑为显性

B.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获得纯种白斑银狐

C.控制白斑的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

D.白斑性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解析:

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子代出现灰色,则白斑为显性,灰色为隐性。

但是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子代出现了2∶1的性状分离,说明显性纯合致死,不可能获得纯种白斑银狐。

答案:

B

12.[2015·龙岩模拟]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解析: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狗的长毛与卷毛不是相对性状;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子一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既会出现纯合子,也会出现杂合子;一般情况下,对于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来说,其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会有纯合和杂合之分。

答案:

D

13.如图是DNA和RNA组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红细胞中有图中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由图中5种碱基构成

C.蓝藻的线粒体中也有上述两种核酸

D.DNA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有脱氧核糖而没有核糖

解析:

在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不含DNA、RNA,因而其内不含碱基和核苷酸;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由4种碱基构成;蓝藻属原核生物,无线粒体。

答案:

D

14.[2015·青岛模拟]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分裂结束即可进行受精作用

B.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组

D.正常情况下,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

解析:

由图可知,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该细胞分裂结束后,经变形和获能处理后方可进行受精作用;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1个染色体组;正常情况下,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染色体与Y染色体已经分离。

答案:

D

15.[2015·广州模拟]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

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

B.催化图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1、酶2和酶3是相同的

C.图丙中a链为模板链,b链为转录出的子链

D.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5种核苷酸

解析:

图甲所示为DNA的复制过程,图乙所示为转录过程。

DNA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

图甲中酶1和酶2相同,为DNA聚合酶,图乙中酶3为RNA聚合酶。

由于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图丙的a链中含有碱基T,b链中含有碱基U,故a链为DNA模板链,而b链为转录产生的RNA链,因此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

答案:

C

16.[2015·潍坊质检]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解析:

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6种交配类型;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属于基因分离现象;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答案:

C

17.[2015·莆田模拟]下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基因是(  )

A.Aa与DdB.BB与Aa

C.Aa与CcD.Cc与Dd

解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锁在一起,不能自由组合。

Aa与Dd,BB与Cc,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自由组合。

答案:

A

18.[2014·上海高考]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

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

A.3/64B.5/64

C.12/64D.15/64

解析:

由隐性纯合子(显性基因数为0)果实重150g、显性纯合子(显性基因数为6)果实重270g,推知每增加1个显性基因,果实增重20g。

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AaBbCc)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植株的基因型中含有2个显性基因,可能是AAbbcc(1/64)、aaBBcc(1/64)、aabbCC(1/64),也可能是AaBbcc(4/64)、aaBbCc(4/64)、AabbCc(4/64),故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15/64。

答案:

D

19.[2015·南阳模拟]甜玉米和非甜玉米是一相对性状,随机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按以下四个选项进行实验,其中一定能够判断甜玉米和非甜玉米显隐性的是(  )

解析:

非甜玉米自交,若发生性状分离,则非甜为显性,若不发生性状分离,则非甜玉米为纯种。

将纯种非甜玉米花粉传给甜玉米,若后代只有非甜玉米,则非甜为显性,若后代中有甜玉米出现,则甜玉米为显性。

答案:

C

20.[2014·上海高考]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

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

此操作模拟了(  )

①等位基因的分离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每个实验袋中的D、d可看作基因型为Dd的个体产生的两种配子,且数目比例为1∶1。

从甲、乙袋中随机抓取一枚棋子,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因此①③正确。

答案:

A

21.[2015·安徽宿州质检]如图表示人体细胞核中的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理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B.该生理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C.该生理过程的产物在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中不完全相同

D.若在甲处替换一个碱基,则乙最终控制合成的产物一定会发生改变

解析:

从图像分析,一条链含有T,一条链含有U,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即转录的过程。

细胞中的转录不需要DNA聚合酶,需要RNA聚合酶;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转录发生在间期,不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也能发生转录;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同,产生的mRNA不同;DNA分子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由于遗传密码的简并性等原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答案:

C

22.[2015·潍坊三模]下图为两个核酸分子局部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复制过程中①处断裂需要解旋酶和能量

B.以乙链为模板合成的丙链碱基序列为ACUGAA

C.乙链→丙链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D.图中核酸分子中可能有2个密码子

解析:

DNA复制过程中需解旋酶断裂①处的氢键,该过程需要能量;丙与乙碱基互补配对,乙与甲碱基互补配对,则只需将甲的T替换为U即为丙的碱基序列;乙链→丙链为基因的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可发生;一个密码子含有三个连续的碱基,则丙中可能含有2个密码子。

答案:

C

23.[2015·沈阳模拟]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

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

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  )

解析:

由F1的表现型可知,野鼠色为显性,棕色为隐性。

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出现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说明双显性为野鼠色、双隐性为棕色,即MMNN为野鼠色,mmnn为棕色,只具有M或N(M_nn或mmN_)表现为黄色或黑色,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24.[2014·上海高考]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但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  )

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B.原核生物的tRNA呈三叶草结构

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进入细胞核

D.真核生物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翻译

解析: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A项错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tRNA结构相似,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不能进入细胞核,B、C项错误;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而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产生的mRNA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后才能翻译,D项正确。

答案:

D

25.[2015·桂林高三联考]如图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B.a、d组小鼠死亡是小鼠免疫功能丧失的结果

C.从d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到的S型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的

D.从变异的角度看,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突变

解析:

图中a与b、a与c、c与d之间相互对照,各对照组间只有一个变量,A项正确;四组小鼠均有免疫功能,B项错误;从d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到的S型细菌是由R型活细菌转化而来的,C项错误;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重组,D项错误。

答案:

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图中A→F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睾丸内细胞分裂图像,G表示该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请据图回答:

(1)细胞图像D→F属于________分裂,D→A属于________分裂,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细胞叫做________细胞,A细胞叫做________细胞。

(3)写出图中一个D细胞经C细胞形成的精细胞的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D细胞在分裂产生配子时A和a的分离、a和a的分离分别发生在坐标G中的________、________阶段(用数字表示)。

解析:

(1)首先要仔细观察分析细胞的分裂图像,D→F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现象,且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故该过程为有丝分裂;D→A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现象,故为减数分裂。

(2)图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像,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图A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3)由于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细胞显示非等位基因A、b移向一极,a、B移向另一极,故一个D细胞经C细胞形成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有aB和Ab两种。

(4)A与a为等位基因,其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图G中的1~2阶段;a与a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图G中的3~4阶段。

答案:

(1)有丝 减数 D→F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A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2)初级精母 次级精母 (3)aB、Ab (4)1~2 3~4

27.(12分)[2015·德州模拟]囊性纤维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跨膜蛋白(CFTR)异常,支气管黏液增多,细菌滋生造成的。

下图是CFTR合成过程部分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①是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形成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2)细胞器③的名称是________,在图示生理过程中产生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CFTR形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因突变导致个体患上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遗传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

B.GTA肯定不是密码子

C.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D.tRNA上只含有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

E.m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小鼠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解析:

(1)由图解分析知,①是tRNA,其功能是识别并转运氨基酸,②是mRNA,其形成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2)细胞器③是核糖体,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翻译是指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因此图示生理过程产生水。

(3)CFTR形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

DNA

mRNA

CFTR。

(4)由图示知,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

(5)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但GTA肯定不是密码子,因为密码子位于mRNA上,没有碱基T。

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

tRNA有多个碱基,其中三个碱基组成反密码子与密码子对应。

密码子在生物界中通用,因此m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小鼠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答案:

(1)tRNA 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细胞核

(2)核糖体 氨基酸形成肽链时发生脱水缩合而产生水

(3)DNA

mRNA

CFTR

(4)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5)C、D

28.(10分)[2015·海淀模拟]小狗的皮毛颜色由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_B_)、褐色(aaB_)、红色(A_bb)和黄色(aabb)。

如图是小狗的一个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欲使Ⅲ1产下褐色的小狗,应让其与表现型为________的雄狗交配。

(3)如果Ⅲ2与Ⅲ6交配,产下的小狗是红色雄性的概率是________。

(4)让显性基因D控制的某性状的雄狗与正常雌狗杂交,得到了足够多的F1个体。

①如果F1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则F1个体的性状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F1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D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个体的性状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Ⅱ3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Ⅰ2的基因型是AaBb。

(2)褐色小狗的基因型为aaB_,Ⅲ1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与其交配的雄狗应具备B基因,表现型为黑色或褐色。

(3)Ⅲ2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Ⅲ6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它们所生后代为红色(A_bb)雄性的概率为1/2×2/3×1/2×1/2=1/12。

(4)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所以F1中所有雌性个体表现该性状,所有雄性个体表现正常性状。

若显性基因D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后代表现型与性别无关,若该雄狗的基因型为Dd,F1部分雌、雄个体表现该新性状,部分雌、雄个体表现正常性状,若该雄狗的基因型为DD,则后代均为该新性状。

答案:

(1)AaBb 

(2)黑色或褐色 (3)1/12 (4)①F1所有雌性个体表现该新性状,所有雄性个体表现正常性状 ②F1部分雌、雄个体表现该新性状,部分雌、雄个体表现正常性状或F1个体的性状均为新性状

29.(8分)[2015·徐州模拟]瑞典遗传学家尼尔逊·埃尔对小麦和燕麦的子粒颜色的遗传进行了研究。

他发现在若干个红色子粒与白色子粒的纯合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况:

结合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该性状由________对能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2)第Ⅰ、Ⅱ组杂交组合子一代可能的基因组成有________种,第Ⅲ组杂交组合子一代可能的基因组成有________种。

(3)第Ⅰ、Ⅱ、Ⅲ组F1测交后代的红粒和白粒的比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

(1)由F1、F2的表现型和“有中生无”原理可推出红粒为显性性状,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一定为显性基因。

由Ⅲ组的F2中红粒所占的比例为63/64,即1-(1/4)3,可以推出该性状由3对能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2)由各表现型所占的比例可推出第Ⅰ、Ⅱ、Ⅲ组的F1中分别有1对、2对、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