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 七年级教唱课《中学时代》教学设计.docx
《李贞 七年级教唱课《中学时代》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贞 七年级教唱课《中学时代》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贞七年级教唱课《中学时代》教学设计
《中学时代》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中学时代
学科
音乐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相关
领域
涉及两个学习领域:
演唱、节奏
教材
书名:
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年7月
是否已实施
是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演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标准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
教学中积极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因此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应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一、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二、设计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三、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审美体验、文化认知的关系;四、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设计课程学段目标和课程内容;五、课程内容设计,要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间寻求平衡。
(二)理论依据
本课以音乐课程基本理念为理论依据,重点凸显以下两个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2011版《音乐课标》指出: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对《中学时代》文本的分析
歌曲《中学时代》是七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一首
拍的C大调歌曲,这首歌曲由王晓岭作词,戴于吾作曲,是作者在1993年为一次中学生歌曲征集活动而专门创作的。
这首歌曲自问世以来,影响了一批批莘莘学子,成为许多人对中学时代美好记忆的的一部分。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活泼、朗朗上口、易于学唱。
歌词则塑造了中学生积极向上、充满理想的形象:
“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戴着团徽走向未来“,以此作为初中音乐课的起始课非常恰当。
歌曲的歌词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了中学时代的美好花卷,塑造了中学生积极向上,充满理想的形象。
歌曲为大调式、两段体结构:
A段a(8)+a’(8)+过渡段(4+4)+B段(12),整体风格轻松、活泼、充满朝气。
歌曲A段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亲切地对中学时代的美好时光进行赞美。
过渡段连贯而柔美,充满对美好时光的期待与向往。
B段情绪逐渐上扬,简短、有力,点出全曲的主题”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戴着团徽走向未来”。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二)学生情况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班的学生活泼、好动、积极表现自我,喜欢参与有趣味的音乐活动,能在教师有效激发下积极表现歌曲。
音准经过训练,有很大的进步,对于三度、四度音程的把握比较准确,能顺利得识读字母谱并准确把握字母谱的音高和音准。
掌握了2/4拍的几种基本节奏型。
旧
新
知识
节拍:
学习了二拍子
体会二拍子在表现音乐情绪中的作用,学习三种基本节奏型。
技能
速度:
对于速度把握不够准确
在教师提示和带领下,用手打固定拍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歌曲中的节奏型。
技能
歌唱:
1.模唱:
能用较柔和的声音进行模唱。
2.歌唱方法:
不了解歌唱中的呼吸等演唱方法。
在帮助学生练习节奏和音准的同时,教授学生科学的呼吸、演唱的技巧。
(三)技术准备
1.运用overture制谱软件制作乐谱;
2.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七年级学生对于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较为薄弱,大部分学生对于声乐的技巧接触很少,大部分学生的音准较好,有部分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会出现喊唱和跑调的现象,并且节奏不稳定。
1.对于音准较弱的状况改进对策说明:
在教唱过程中,教师运用范唱、听辨单线条旋律以及对比听辨、手势提示等,使学生感受音高的不同,指导学生唱准旋律;其次,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有信心,乐于学唱。
2.对于“喊唱”的状况改进对策说明: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发声练习,以及演唱歌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音乐表情和力度记号,帮助学生从呼吸、演唱声音的位置、演唱的姿势等方面找到正确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学唱歌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中学时代的憧憬与幻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聆听与学唱相结合,节奏学习与旋律学习相结合。
3、“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三种基本节奏型及正确的演唱技巧、方法,准确把握作品中旋律的音高音准。
二、教学重点:
歌曲学唱与歌曲音乐情绪体会相结合。
三、教学难点:
旋律的音准以及体会作品旋律音区的变化及正确的发声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环节目标:
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回答教师的问题。
设计说明:
通过引导学生从情绪、速度两个维度进行作品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思维和审美能力。
活动1.1欣赏歌曲,感受情绪。
导言:
同学们,我们已经告别了过去的小学时代,进入到了中学时代,中学时代只有短短的三年时光,而这三年却是时光如梭的日子,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重要的转折点。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首动听的歌曲《中学时代》,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作品,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并聆听一下歌词的内容。
情绪给出两个选择:
1、积极向上2、优美、抒情
速度给出两个选择:
1、慢速2、中速稍快
提问:
情绪是怎样的?
速度是什么样的?
教师请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欢快、热烈,中速稍快而又积极向上的歌曲,歌词的内容描述了美好而又短暂的中学时代,他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二)歌曲前四个小节的节奏和旋律学习
环节目标:
认识作品中的难点节奏型和相应的音乐主题旋律。
设计说明: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已有节奏学习基础,用手打节拍,嘴唱节奏的方法学习歌曲中的几组节奏型,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能力;并在前四个小节下边出示相应的旋律的字母谱。
活动2.1学习节奏,呈现作品A部分的前四小节节奏
1、
。
mfssmfsslsdr。
2、按照音符的时值,认读XXXX、X.X、XXX三种节奏型。
3、在相对应的小节下方,出示
4、带领学生进行旋律字母谱的视唱,在视唱过程中加入柯达伊手势。
活动2.2
1、在课件中呈现drmfslx
音乐的阶梯。
2、运用柯达伊手势带领学生演唱drmrds、
s
s
两组旋律,训练过程中强调音准。
活动2.3旋律音高和节奏的对比聆听
1、教师用钢琴分别弹奏第1-4小节、9-12小节的旋律,引导学生聆听和观察两行乐谱的旋律音高和节奏有何特点(相同),使学生明白这是乐句的再现。
2、教师在弹唱过程中教授连音线作用,提示学生要注意呼吸换气记号。
3、教师弹奏5-8小节、13-16小节的旋律,提示学生注意聆听旋律在音高和音区上的变化,感受音乐的力度和情绪随着音区的增高而变得强烈和辉煌。
活动2.4跟随伴奏学唱歌曲A部分
在聆听和学唱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坐姿、呼吸、连音线的表现、以及13-16小节的音乐情绪的表达。
歌曲A部分的谱例:
(三)、学唱歌曲过渡部分
环节目标:
感受重复的旋律在音乐作品中的强调作用,和情感的升华的意义。
设计说明:
通过聆听钢琴对旋律的演奏,发现两行旋律在音高及节奏上的相同特点,感受21-24小节旋律对17-20小节的重复和强调作用,使用识读字母谱的方法,学唱旋律;并在学会旋律和节奏的前提下,学唱歌曲过渡部分,在学唱中体会为何中学时代是美好而又值得珍爱的。
活动3.1聆听钢琴演奏发现旋律的重复
1、教师用钢琴演奏过渡部分的两行旋律,引导学生观察字母谱和对应的节奏,发现两行旋律的重复特点。
2、教师用不同的力度弹奏两行旋律,引导学生感受旋律力度的变化和情感的变化。
3、学唱
4、再教授学生学唱
5、在学唱歌曲过渡部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重复旋律的情感升华的作用。
歌曲过渡部分乐谱:
(四)、歌曲B部分的学唱
环节目标:
在歌曲学唱中,掌握高音区的演唱技巧,感受积极向上和辉煌明亮的音乐情绪。
设计说明:
教师用钢琴弹奏歌曲B部分的旋律,引导学生感受高音区旋律的明亮感,带领学生从识读旋律的字母谱和训练音准入手,感受歌曲积极向上和明亮辉煌的音乐情绪。
并在学唱过程中解决高音区的喊唱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正确的发声方法。
活动4.1教师钢琴弹奏B部分旋律感受音区的明亮
1、引导学生感受明亮高音区所带来的辉煌和感人的音乐情绪。
活动4.2识读字母谱
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
2、教师带领学生学唱
lsll
。
3、29-32小节旋律的学唱,学生学唱
l(加入柯达伊手势),进一步学唱
lss。
4、33-36小节旋律的学唱,学生学唱
进一步学唱
s
。
活动4.3聆听、学唱歌曲B部分,学习较高音区旋律的演唱技巧
1、在唱准B部分旋律音准的基础上,聆听歌曲B部分的音乐情绪,带领学生跟随歌曲伴奏轻声哼唱。
2、教师指出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演唱问题,包括呼吸、发声的位置,并讲授正确的发声方法。
3、完整演唱歌曲。
(五)、小结
五、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课的学习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为主,通过歌曲学唱与歌曲情绪体会的结合方法,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成果,自己评价掌握的程度。
评价等级
旋律音准
附点、切分及前八后八节奏型
演唱情绪
很好
准确、流畅
节奏准确、时值正确,
饱满、积极
较好
基本准确
节奏基本准确、时值基本正确
情绪基本到位
一般
音准一般
节奏不准确
情感不到位
六、教学设计的特点
根据本校七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基础较差的情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基础知识的讲解同演唱技巧的传授结合起来,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审美体验、文化认知联系起来。
在教唱环节中,教师为学生作示范,强调学生注意自己的口型和气息。
时刻强调发声的口腔的位置是在脑门,而学生演唱过程中,始终都要用意念控制脑门的这个口腔。
启发学生想象头腔里像有一把撑起来的伞或者有一个屋顶,演唱时要时刻保持抬着眉毛,往远处看。
学唱的过程中,使用字母谱和五线谱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柯达伊手势的帮助,教授学生演唱旋律中的字母谱,重点解决音准和节奏的问题。
在讲解演唱的呼吸方法的时候,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脑门位置的嘴巴,只有用气息去支持那个嘴巴,它才会打开。
气息吸满以后,要将气息沉到腹部,感觉肋骨和后背都是饱满和坚硬的。
同时要强调演唱过程中面部五官的协调运动。
本节教唱课最大的特点,是将学唱与情绪体会相结合。
用情感体会作为本节教唱课的一条主线,引导学生相继感受歌曲三个部分所表达的音乐情感,启发学生以情带声,找到正确的演唱方法。
七、多媒体资料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反思
本节教唱课为中学七年级第一单元课程,这节教唱课从设计构思准备阶段到落实到课堂经过了半个月的时间,经过听评课的过程,我个人的收获非常大。
一节好的中学音乐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知识以怎样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自然而流畅的教学环节设计都是重中之重。
音乐教唱课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能够感知音乐的表现要素,例如节奏、速度、力度、情绪、呼吸等,而这些音乐要素又渗透在音乐作品的情感之中,二者相互交融,不可分割。
教唱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过程,欣赏作品歌词所传达出的情感,体会音乐要素的出现、变化如何表现作品的情绪、情感。
在教唱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分析作品的情感与分析音乐表现要素结合在一起,这样会使学生更易于在感受过程中理解音乐的知识。
一节好的公开课必须以无数次的常态课作为基础和铺垫,例如音乐要素中的节奏练习,首先要使学生明白节拍与节奏的关系,在稳定的节拍的基础上,教授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节奏型,节拍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稳定的拍感,节奏作为基础知识应该在平时的课程中就加强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在公开课中更快更好的进行识谱或者欣赏,本节教唱课《中学时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明显得感觉到学生基础差所带来的比较被动的课堂效果,因而在平时的常态课教学中就应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音乐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应该围绕着一根主线,而这根主线就是作品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既是作曲家将自己用音乐符号记录下来的音乐形象,转换为能够聆听、学唱、有审美价值的音乐课的教与学的过程。
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具有一定思想感情内容、审美意义的音乐形象,使学生感知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从而丰富内心情感,陶冶情操。
以情感体验作为一种主线,以感染、浸润的方式作为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创造美。
创设氛围,激发情感,例如教唱课《中学时代》的导入便可以设计启发、感悟式语言,引导学生感受中学时代的美好和短暂,使学生明白中学时代应该好好珍惜的道理。
随着歌曲旋律的走向变化和音乐要素的变化,作品也呈现出波澜起伏的情感变化,因此可以将这种情感的变化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情感带动教学,将教唱课中所有的知识点融入到情感的主线上,使课堂变得更加得丰满而立体,使环节更加得自然而流畅,拜托生硬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还应加强视听的结合,“听”包括听旋律、听节奏、听力度、听情绪、听速度等,“视”包括识谱,观察乐谱中旋律的走向,节奏型的变化,呼吸的记号、分析作品的结构等。
音乐课上,应将学生的听、看、唱、实践动作结合起来,才能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互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