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9587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卷轴(zhóu) 提挈(qiè)  卡脖子(qiǎ)   鞭辟入里(bì)  

B.下榻(tà)  逮捕(dài)  紫禁城(jīn)  曲高和寡(hè)

C.缜密(zhěn) 惭怍(zuò)  创可贴(chuānɡ) 扺掌而谈(dǐ)

D.谮言(zèn)  酩酊(dǐnɡ) 着眼点(zhuó)  饕餮大餐(ti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错误的政绩观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带来的后果却大体相同:

形式主义滋生曼延,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败坏党风、社会风气。

 B.4时许,航天员公寓问天阁门前,已经汇集了前来送行的各界群众。

执行“神舟十一”飞行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将从这里启程,奔赴浩瀚太空。

 C.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这所幼儿园大门旁的垃圾桶旁常年会有一滩水,上面时常漂浮着一些剩果核、烂菜叶以及废弃的塑料包装袋,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环境卫生。

 D.一向以来的追寻只为更靠近那世外桃源,没有纷争,没有诓骗,维坤的画虚空澄静,是走遍名山大川后的思索,是人生百态自然的感悟,毫无矫柔造作之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走进他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仿佛徘徊在恣意纵横的壮美山河之中,心游大化,莽莽山岳奇峰,又悠然传来一坡坡衰草的低吟浅唱。

 B.生态走廊如果建立得当,能够在不影响人类居住区域的前提下将隔离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从而将大大提升野生动物种群的稳定性。

 C.刚到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只有甘于扮演拾遗补阙、跑龙套的角色,保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有可能收获不平凡。

 D.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一年四季前来观赏的游客络绎不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以价值计算,在8月超过日元的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英镑的全球前四大支付货币之一。

 B.显然,如果任凭各种形形色色的“党内圈子”的恶行发展下去,我党用无数鲜血和生命在群众中所建立的形象就会“断崖式塌陷”,党执政的根基就会被动摇。

 C.近几年来,杭州围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旨在将作为意识形态层面上价值导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一定的载体,为公众所感知、认同和接受。

 D.本文试图将生活教育理论引入到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中来,期望能够探索一条从本源上解决现在中学生作文中一些弊病的荆棘之路。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想象与记忆有密切的联系。

          。

想象具有形象的特点,并经常与人们实践活动中的一定的需要、愿望和情感相联系。

①人不能想象在客观世界中没有任何客观根据的事物

②所以,它虽然具有很大的创造的性质,但实质上仍是对现实反映的一种特殊形式

③不管是人首蛇身或神话世界,都只是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在头脑中的特殊的组合

④它是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

⑤没有记忆就没有想象,想象凭借着记忆所供给的材料进行活动

A.④⑤②①③ B.④②⑤③① C.⑤④②①③ D.⑤②③①④

6、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个句子构成的语段,每句均以“静”字开头。

(4分)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独特的韵律。

有了“静”,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

                                         

7、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按要求作答。

(5分)

开学初,一部名为《小别离》的电视剧热播引发网友热议。

剧中三个家庭对于中学子女的教育,尤其是要不要让孩子出国留学的话题,直击国内方兴未艾的“低龄留学热”。

根据2016年最新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突破50万,中学生留学人数占13.76%。

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低龄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国。

美国低龄留学生中,中国生源占32.3%;英国低龄留学生中,中国生源占15%;加拿大低龄留学生中,中国生源占31.2%;澳大利亚低龄留学生中,中国生源占48.9%。

留学家庭中9成以上为自费留学。

针对“低龄留学热”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100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

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

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

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

“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

孔子说: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

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8、下列对文本中与“家族”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又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B.家族伦理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

C.家族在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家族的中心位置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解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D.用家族伦理的机制进行政治统治,用“礼”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这种以家族为本位的伦理政治对中国社会秩序影响很大。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哲学家具有贤人的风度,西方哲学家则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B.中国传统科技与中国文学艺术一样,都是以伦理道德为首要的价值取向,然后才考虑利用自然资源,使人们生活富足。

C.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

D.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都表现出了中国人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文化人格。

10、根据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述以善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中国在我墙上

王鼎钧

   ①你用了三页信纸谈祖国山川,我花了一个上午的功夫读中国全图。

正看反看,横看竖看,看疆界道路山脉河流,看五千年,看十亿人。

中国在我眼底,中国在我墙上。

山东仍然像骆驼头,湖北仍然像青蛙,甘肃仍然像哑铃,海南岛仍然像鸟蛋。

外蒙古这沉沉下垂的庞然大胃,把内蒙这条横结肠压弯了,把宁夏挤成一个梨核。

地图是一种缩地术,也是一种障眼法。

每一个黑点都放大,放大,放大到透明无色,天朗气清,露出里巷门牌,让寻人者一瞥看清。

出了门才知道自己渺小,过一条马路都心惊肉跳。

   ②现在,在我眼前,墙上的中国是一幅画。

我在寻思我怎么从画中掉出来。

一千年前有个预言家说,地是方的,你只要一直走,一直走,就会掉下去。

哥伦布不能证实的,由我应验了。

看我走过的那些路,以比例尺为证,脚印为证。

披星戴月,忍饥耐饿,风打头雨打脸,走得仙人掌的骨號枯竭,太阳内出血,驼掌变薄。

走在耕种前的丑陋里,收获后的零乱凄凉里,追逐地平线如追逐公义。

那些里程、那些里程呀,连接起来比赤道还长,可是没发现好望角。

一直走,一直走,走得汽车也得了心绞痛。

   ③回想走过的这一路,我实在太累,实在希望静止,我羡慕那些树。

走走走,即使重走一遍,童年也不可能在那一头等我。

走走走,还不是看冬换了动物,夏换了植物,看最后的玫瑰最先的菊花,听最后的雁最先的纺织娘。

四十年可以将人变鬼、将河变路、将芙蓉花变断肠草。

四十年一阵风过,断线的风筝沿河而下,小成一粒砂子,使我的眼红肿。

水不为沉舟永远荡漾,漩涡合闭,真相沉埋,千帆驶过。

我实在太累、太累。

   ④说到树,那天在公园里我心中一动。

蟒蛇一样的根,铁柱石雕一样的根,占领土地,竖立旗帜。

树不用寻根,它的根下入泉壤,上见青云,树即根、根即是树。

除非政伐肢解,花果飘零,躯干进锯木厂,残枝堆在灶石。

那时根又从何寻起,即使寻到了根,根也难救。

⑤我坐对那些树,欣赏他们的自尊自信,很想问他们:

生在这里有抱怨没有?

想生在山顶和明月握手?

想生在水边看自己轮回?

讨厌、还是喜欢树上那一群麻雀?

讨厌、还是喜欢树下那盏灯?

如何在此成苗?

如何从牛蹄的甲缝里活过来?

何时学会垄断阳光杀死闲草?

何时学会高举双臂贿赂上帝?

谁是你的祖先?

谁是你的子孙?

   ⑥湖边还参差着老柳。

这些柳,春天用它的嫩黄感动我,夏天用它的婀娜感动我,秋天用它的萧条感动着我。

它们和当年那些令我想起你的发丝来的垂柳同一族类。

它们在这里以足够的时间完成自己,亭亭拂拂,如戈杖而矜,如持笏而立,如伞如盖,如泉如瀑,如须如髯,如烟如雨。

老家的那些柳树却全变成一个个坑洞。

它们只不过是柳树罢了,树中最柔和的,只不过藏几只乌鸦泼一片浓荫罢了!

   ⑦中国一直在我的墙上,可你很难领会我的意思。

我们都是人海的潜泳者,隔了一大段时间才冒出水面,谁也不知道对方在水底干些什么。

在人们的猜疑编造声中,我们都想凭一张药方治对方的百病。

我怎能为了到峨眉山上看猴子而回去?

泰山日出怎能治疗怀乡?

假洋鬼子只称道长城和故宫,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他的梦里到底有些什么?

我哪有心情去看十三陵?

   ⑧你曾说中国不能只是在我的墙上。

可“还乡”对我能有什么意义呢……对我来说,那还不是由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

还不是由二个业已被人接受的异乡到一个不熟悉不适应的异乡?

我离乡已经44年,世上有什么东西,在你放弃了他失落了他44年之后还能真正再属于你?

回去,还不是一个仓皇失措张口结舌的异乡人?

中国,只是在我的墙上。

   

(选自王鼎钧散文集《左心房漩涡》,文章有删改)

【注】王鼎钧,旅美华人,散文家。

11、作者为什么“羡慕那些树”?

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3分)

                                        

12、理解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每句2分)

(1)地图是一种缩地术,也是一种障眼法。

                                        

(2)可“还乡”对我能有什么意义呢……对我来说,那还不是由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

                                        

13、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4、“中国在我墙上”作为文章的标题有何妙处?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

                                        

15、都说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本文是如何来体现散文的这一特点的?

(5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6—20题

与于襄阳书①

                       韩 愈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

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

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

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

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

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

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

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

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

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

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

岂愈所谓其人哉?

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

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

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

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

古人有言:

“请自隗始②。

”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

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

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

则信乎命之穷也!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愈恐惧再拜。

【注】①于襄阳,名頔(dí),字允元,深得唐德宗器重。

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

②请自隗始:

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于郭隗,郭隗回答:

“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休:

美好

B.未尝干之干:

请求

C.道方而事实事实:

处事务实

D.则信乎命之穷也信:

相信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未尝敢以闻于人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始速祸焉

C.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亦足知其志之所存吾其还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开篇两句从选词到句式都极为讲究,整齐的三字定语、双重否定、对仗,表达了作者的慷慨豪迈之气,朗朗读来,作者之胸襟气度,瞬间挺拔而出。

B.此信写士欲进身扬名、建功立业须前辈援引,而前辈功业盛名也须有为的后继者为之传扬,既表现了作者积极仕进的心情,又对达官贵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C.第三段以侧闻的方式赞誉对方,显得客观,使对方不觉得突兀而乐于接受。

第四段用典故,实际上是毛遂自荐,表达了“您如果要寻求人才,那就请从我开始”的意思。

D.本文虽让人觉得不卑不亢,但难免仍有攀附权势之意。

韩愈求官心切,也难免强词夺理,客观地讲,一个人能否显扬当世和永垂不朽,与是否有人引荐和继承没有必然联系。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

(3分)

                                       

(2)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

(4分)

                                       

2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3分)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

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之此正是迁之微意。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题画

【清】蒋士铨

不写晴山写雨山,似呵明镜照烟鬟。

人间万象模糊好,风马云车便往还。

题王石谷画册玉簪

【清】蒋士铨

低丛大叶翠离离,白玉骚头放几枝。

吩咐凉风勤约束,不宜开到十分时。

21、简要概括第二首诗开头两句描绘王石谷所画玉簪花的形象。

(2分)

                                        

22、这两首诗都是题画诗,融画意、诗情、理趣于一体。

请就其中的一首,找现富有哲理的那一句,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5分)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3-24题。

(5分) 

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2.8)

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2.7)

孟懿子问孝。

子曰:

“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

“何谓也?

”子曰: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2.5)

孟武伯问孝。

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2.6)

23、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到,同样是“问孝”,孔子给四个弟子的回答却是不同的,可以概括出孔子教育特色的一个成语是        。

(2分)

2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孔子的“孝”的内涵的理解。

(3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不违农时,       ;       ,鱼鳖不可胜食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

夕阳古道无人语,        。

 (王实甫《长亭送别》)

(3)         ,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5)在天愿为比翼鸟,     。

      ,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现代社会越来越关注个人需求,商家让会员独享优惠,生活中也有些趣味无法与人分享,诸如一杯啜饮咖啡的时光、一竿临溪垂钓的等待、一路挥汗慢跑的苦练……正如王维所说: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也有人提出:

人生路上,我们需要个人奋斗,更需要与他人共享空间、资源、智慧、经验、快乐。

正如森村诚一认为:

“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

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思考?

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标题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D(A.辟pì B.禁jìn C.扺zhǐ)

2、B【A蔓延,C一摊水,D矫揉造作】

3、C【A“徘徊”多用于因犹疑不决而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此处应用“徜徉”。

B从而:

连词,表示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不用于表示假设关系。

D巧夺天工: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不能用来形容自然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