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凉州词》赏析.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69412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ppt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之涣《凉州词》赏析.ppt(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ppt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王之涣凉州词赏析一、时代背景一、时代背景盛唐时期,唐朝与吐蕃的战争进入激烈交锋时期。

西北边疆的国防形势日趋紧张。

唐朝对于吐蕃的根本战略也从积极进攻转向全面防御。

唐朝疆域变迁唐朝疆域变迁唐朝前期疆域盛唐时期疆域唐朝后期疆域敦煌曲子词献忠心生死大唐好,喜难任。

齐拍手,奏仙音。

各向本国里,呈歌舞,愿皇寿,千万岁,献忠心。

感受一下,这首民间传唱的曲子,反映了唐朝各族人民对于自己的国家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安史之乱以前,唐朝牢牢地控制着河西地区,当地经济繁荣,人口密集,各族和睦相处。

岑参在诗中说: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一派盛唐气象!

盛唐边塞诗与西域音乐的关系盛唐边塞诗与西域音乐的关系自从西汉时期汉武帝命令张骞通西域以后,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并成为了一种沟通东西方文明的重要文化交流通道。

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经由西域传到了中原,对我国汉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广的影响。

唐朝宫廷燕乐的“十部乐”就有很多是从西域传过来的。

受朝廷影响,唐朝的文化广泛地吸收了西域文化的成分,唐诗也不例外。

唐诗,绝大部分是“歌诗”。

唐诗使用的乐曲,很多是北朝以来从西域地区传来的,而且演唱的时候还有相应的舞蹈表演。

可以说是“载歌载舞”。

凉州词,就是为西域地区传入的凉州曲填写的歌词。

据说有一位龟兹国王爱好音乐,他在大山中听风声水声,和他的乐师们一起谱成许多歌曲,在西域风行一时。

唐朝的陇右节度使郭知远搜集到这些曲谱,进献给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就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中国歌词。

就以歌曲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有“伊州”、“甘州”、“凉州”等十多个曲调。

唐朝诗人们热烈欢迎这些新鲜的歌曲,大家都为它们作词,因此许多人的诗集里都有以“凉州词”、“伊州词”或“瓜州词”为题的诗歌。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凉州词在唐代并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来源于西域的新的乐府曲名。

同时,当时还有凉州舞,是一种动作舒缓柔美的软舞,一般跟凉州音乐而舞蹈。

这些节拍强劲的乐舞,对于凉州词等边塞诗的创作,确立了其刚健激越的精神基调,赋予了这些诗唐朝开放进取的时代精神,是有极大影响的。

二、诗人生平二、诗人生平王之涣(688年742年),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靳能在墓志铭中称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

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

王之涣及其边塞诗代表作凉州词王之涣及其边塞诗代表作凉州词三、诗歌赏析三、诗歌赏析凉州词凉州词王之涣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羌笛何须怨何须怨杨柳?

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朝时期的凉州唐朝时期的凉州岑参: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元稹:

“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

”北宋欧阳修五代史记:

“唐之盛时,河西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乐”。

唐朝时候的凉唐朝时候的凉州,隶属于陇右道,州,隶属于陇右道,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武威市。

甘肃省武威市。

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远上白云间唐朝的凉州,唐朝的凉州,也就是也就是今天的甘今天的甘肃省武威市距离肃省武威市距离黄河还是比较远黄河还是比较远的。

的。

春风不度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玉门关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隘。

西玉门关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隘。

西汉汉武帝时设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汉武帝时设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朝时候,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汉朝时候,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隋唐时,玉门关关址已经由今天甘肃省隋唐时,玉门关关址已经由今天甘肃省敦煌市西北迁至敦煌以东的今甘肃瓜州县境敦煌市西北迁至敦煌以东的今甘肃瓜州县境内双塔堡一带,距离汉代玉门关东约内双塔堡一带,距离汉代玉门关东约240240公里。

公里。

原来汉朝的玉门关旧址被称为玉门故关。

原来汉朝的玉门关旧址被称为玉门故关。

但是,玉门故关,位于唐朝时期的沙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境内。

唐代的玉门关,位于唐朝的瓜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省瓜州县境内双塔堡一带。

距离唐朝时期的凉州都还是很远的。

凉州词,也就是凉州曲的歌词。

其中凉州词,也就是凉州曲的歌词。

其中提到的凉州究竟指的是哪里?

提到的凉州究竟指的是哪里?

左图:

东汉凉左图:

东汉凉州刺史部地图州刺史部地图右图:

唐朝陇右右图:

唐朝陇右道东部地区地图道东部地区地图凉州词所涵盖的地理范围凉州词所涵盖的地理范围唐朝诗人创作的凉州词,其中所涵盖的地理范围,其实是整个古凉州地区,也就是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地区,包括当时的沙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瓜州(治所在今甘肃省瓜州县)、肃州(治所在今甘肃省酒泉市)、甘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张掖市)、凉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市)、鄯州(治所在今青海省乐都县)、兰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兰州市)等共计18个州。

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片孤城万仞山。

最早记录王之涣凉州词的国秀集里,第1、2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

”集异记则为“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哪种版本更好?

如何确定意境优劣?

1、诗歌尚虚。

注重开阔的意境,不会绝对写实。

2、句法气势上,还是“黄河远上白云间”好。

和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的壮美意境,一样大气磅礴的气势。

一片孤城万仞山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该如何理解?

自然山川地理的壮美;唐朝陇右道东部地区在国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唐朝陇右道东部地区在国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唐朝前期疆域盛唐时期疆域唐朝后期疆域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地区,也就是古凉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地区,也就是古凉州地区,是一个关系到唐朝生死攸关州地区,是一个关系到唐朝生死攸关利益的重要战略地区利益的重要战略地区1、拱卫唐朝都城长安所在的关内道;2、北御突厥和回纥,西抗吐蕃;3、扼守丝绸之路上至关重要的河西走廊,连接西域地区的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辖区;4、唐朝放牧战马的重要地区。

唐朝在陇右道东部地区的军事部署唐朝在陇右道东部地区的军事部署1、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平定河西,设置凉州总管府。

武德七年(624年)改为凉州都督府。

凉州都督府,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属于中都督府。

2、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唐朝正式任命凉州都督贺拔廷嗣为河西节度使,目的是加强对边地的统治,防范吐蕃、突厥的侵扰。

从此以后,节度使制度成为唐朝定制。

3、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全国共有十个节度使,其中河西、陇右两节度驻陇右道东部。

河西节度使驻凉州,其任务是断隔羌胡。

羌指吐蕃,胡为突厥。

陇右节度使驻鄯州,是为了防备羌戎,这是说主要是为了对付吐蕃。

河西节度使管兵7.3万人,马19400匹。

其兵数仅次于东北的范阳节度使。

陇右节度使管兵7万人,马100600匹。

可以说,陇右道东部的驻军是全国最为雄厚的。

唐朝重兵把守的陇右道东部地区依然唐朝重兵把守的陇右道东部地区依然处于军事上极为不利的局面处于军事上极为不利的局面1、陇右道东部,特别是河西诸州,是有战略上的缺点的。

河西诸州东西绵延数千里,南北最狭窄处却短促到只有一百多里,又夹处南北两大强邻之间,万一中间被截断,不仅陇右道东部不能首尾兼顾,就是安西北庭四镇,也将和中原难以联系。

2、唐朝陇右道东部地区,也就是古凉州地区,分布着很多象黄河这样的大大小小的、由西向东流向的河流。

这些河流流经的狭长的河谷地带,水草肥美,是吐蕃、突厥和回纥等游牧民族向唐朝侵略的极佳通道。

唐朝虽然在这些地区部署了很多军事要塞,但是依然很难有效阻挡游牧民族大军的突然性袭击。

一片孤城万仞山一片孤城万仞山对于如此狭长的军事防区来说,形成一个没有漏洞,互相呼应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即使到今天都不太容易做到,更不要说是唐朝了。

阅读这个时期的史料,我们经常看到战争突然爆发后,唐朝边境的某个军事要塞孤军困守,迫切盼望援兵赶快到来的相似情境不断重复上演。

因此,整个陇右道东部地区经常承受着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百姓很难做到安居乐业。

当时河西节度使和陇右节度使防区有个非常重要的边防重任,就是“防秋”。

因为秋天,游牧民族的战马膘肥体壮,而农耕民族种植的庄稼正好成熟,是劫掠的好季节。

3、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地区地处非季风区,属于降水稀少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春风不度玉门关”所指的“春风”,首先可以理解为温暖湿润的东南季风,然后才是朝廷关怀体恤的“春风”。

特别是河西走廊中的很多地方都是戈壁沙漠。

土地贫瘠,无法支撑长期战争所需军粮储备。

绿洲之间距离遥远,无法及时相救。

这句该如何理解?

自然山川地理的壮美;军事重镇孤立无援的不利局面。

一片孤城万仞山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朝陇右道东部地区的国防压力一直是很沉重的。

这直接导致了唐朝前期府兵制向长期戍边的募兵制的转变。

由此,我们才能理解王之涣在凉州词中为什么要劝慰戍边将士“羌笛何须怨杨柳”。

因为总得有人做出牺牲,戍守边疆,守卫自己的家园吧。

怨了又能怎么样呢,不还是得忍耐下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鼓足勇气拼命抵御强敌的入侵吗?

王翰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将战死沙场诙谐地诗化成“醉卧”,将残酷的战争演绎成一种浪漫的英雄传奇,这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样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这样豪迈奔放的英雄主义精神,恐怕才是盛唐边塞诗的真正“诗魂”吧。

“杨柳杨柳”简释简释在中国古代诗词文赋中,“杨柳”往往指的是“柳树”,而不是“杨树”和“柳树”并称。

例如:

成语“百步穿杨”,查阅战国策苏厉谓周君:

“(苏厉)谓白起曰: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

”诗经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显然,只有风姿绰约、依依牵情的柳树,才会唤起风雪中归来的士兵对昔日儿女情长离别场景的美好追忆与无尽遐思。

唐诗中的唐诗中的“杨柳杨柳”有三重意象有三重意象1、唐朝时候,人们离别时候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柳”谐音“留”,暗喻挽留的意思。

2、在佛教和道教中,杨柳又是用来消灾解难的仙木灵物。

可以祝愿一路平安。

3、指的是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使用羌笛演奏的折杨柳曲。

这首曲子节奏急促、繁杂,音声嘹亮、激昂。

这样的乐曲,实际上是鼓舞士气的战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