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5章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9263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5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5章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5章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5章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5章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5章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5章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5章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5章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5章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折、概括能力.

3.学会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试验.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

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凸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

显微镜、望远镜各两个(其中一个是剖开的).

学生:

三人一小组、几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片树叶、每组显微镜和望远镜各一个(暂放在实验台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师: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怎样的?

生:

与老师一起回忆、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一方面加深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为本节讲授两镜原理作铺垫.

导入新课

师:

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要想看清楚遥远的星球上的物体,可以怎样做?

生:

学生会回答可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学生从生活中的经历可以回答,但学生只知其然,可能还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可从此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进行新课

一、影响视角的因素

1.编一个与视角有关的、富有童趣的、能使学生产生联想的故事.

学生听故事,讨论故事中存在的物理问题.

2.请问同学们,老鹰真会变大吗?

那为什么会有这些错觉呢?

是什么东西在作怪?

(原因是视角在作怪.视角是物体的头尾与眼睛的光心所成的角,视角越大,看物体越清楚.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学生教师共同归纳:

想看清物体可从两方面入手.

二、显微镜

引入:

1.想看清蚂蚁的脚,怎么办?

2.想看淸树叶的细胞,怎么办?

学生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

可从增大视角的方面去考虑.

学生:

拿放大镜观察物体.

引导学生探究:

一个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但要放大更细小的物体,可否将镜组合呢?

(学生活动:

学生拿两个放大镜组合,观察能否将物体放得更大.)

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

点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目的三个:

1.告诉他老师很在意他,使他心中感到爱.

2.使他有成功感,激起学习的兴趣.

3.使他感到在同学中已得到认可.

三、望远镜

过渡:

用显微镜把物体放大,可以看清树叶的细胞,那么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

观察星体需要用到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探究:

将四个放大镜交换前后位置再组合,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一些难得的现象,只要学生认真思考,是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物理知识的.

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视角

1.能否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2.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二、显微镜

1.原理:

先用一个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

2.结构

物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是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

目镜: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是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

三、望远镜

1.原理:

利用一个凸透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个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另一凸透镜放大,就能看淸远处的物体了.

2.结构

物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鉴定小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④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

A.①②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深度相同而密度不同的液体,已知a、b、c三点处液体压强相等,则各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

A.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B.ρ甲<ρ乙<ρ丙,P甲

C.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D.ρ甲>ρ乙>ρ丙,P甲

3.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

A.10cm<f<20cmB.f>10cmC.f<10cmD.f>20cm

4.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中的()

A.

B.

C.

D.

5.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B.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C.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D.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6.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

7.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8.声音的三个特征中,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的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量

9.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图乙: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图丙: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D.图丁:

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0.观察图所示水沸腾前后的照片,得到关于气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沸腾前没有气泡

B.沸腾前后气泡没有变化

C.沸腾后的气泡比沸腾前的大

D.沸腾后的气泡只出现在水面处

二、填空题

11.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这时应该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50g、20g和10g的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移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g。

12.夏天,在茂密的树林下面,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会在地上留下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_____的原理形成的;小青同学由于常玩手机,近期发现视力严重下降,经眼科医生检查,小青看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他应佩戴_____(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矫正。

13.经典力学的先驱_____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伟大的物理学家_____发现了光的色散、万有引力定律、惯性定律等,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4.家庭装修时,要用一种胶来粘木头,这种固体胶要在100℃左右的温度下熬化后才能使用,温度再高就会熬焦,失去粘性。

为了熬这种胶,工人师傅专门设计了一种特殊的锅。

如图所示,是一个有夹层的铁锅,夹层里充满了水,锅内装有适量的胶块,在夹层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锅内胶水的温度______(填“会”、或“不会”)超过100℃,这是因为水沸腾时继续吸热______。

15.根据如图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甲: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__不同;

16.小燕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云在水中飘”是小燕以_____为参照物看到“云”在水中运动的现象,“鱼在云上游”是水面使光发生_____形成的鱼的虚像和水面使光发生_____形成的云的虚像同时出现的现象,云的“倒影”看起来比云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____进入了水中。

三、计算题

17.我国古代曾用浮船打捞沉入江中的万斤大铁牛。

如图所示,是900多年前僧人怀丙打捞铁牛的情景:

怀丙把用大木棒拴在一起的两艘大木船装满沙子,然后用绳索一端系住铁牛,拉紧后另一端拴在大木棒上,把沙子卸入河中,铁牛就被拉起来了。

若铁牛(合金制成)的质量为4.9×103kg,g取10N/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则:

(1)铁牛的重力相当于14m深的水对江底多少m2面积上的压力?

(2)若将铁牛从水底匀速拉起时,绳索的拉力为4.34×104N(露出水面前),那么,铁牛的密度为多少kg/m3?

1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辆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当两车相距200米时,求

①甲车恰好运动了多少时间

②甲、乙均达到距出发点300米处,相差的时间为多少?

四、实验题

19.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A.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总.

B.计算石块的密度.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水.

D.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1)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

(2)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

(3)小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如图乙所示,请指出小明在操作中存在的两处错误:

________

(4)改正错误后,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他用如图丁所示方法测出了石块的体积,则石块密度是________g/cm3.

20.如图所示,F和F′为凸透镜的焦点,P和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

(1)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选填“放大”或“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光屏上成的烛焰像逐渐向上移动,则需将凸透镜向_____(选填“上”或“下”)

(3)若将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该种情况表明这样的眼睛是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需要配戴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才能加以矫正。

21.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

(1)实验时,小明应选_____作为平面镜(填字母),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_____.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选_____两支蜡烛(填字母).

(3)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_____.

(4)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

(5)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_____.

22.我国是世界上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手机间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我们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是因为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____。

若把一手机放在真空中,如图所示,再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可以看见罩内手机显示灯闪烁,但却听不到手机的铃声是因为_____。

2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

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sAB=_____cm,vAB=_____m/s。

24.在标准大气压下,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像判断:

(1)该物质在4min到9min这段时间内________(选填:

“吸收”或“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温度为51℃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态.(选填:

“固”或“液”)

(3)该物质的熔点与下表中________的熔点相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D

B

B

B

A

D

C

二、填空题

11.右增加81.6

12.光的直线传播凹透镜

13.伽利略牛顿

14.不会温度不变

15.声音能传递能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发声的物体在振动音调不同

16.陆地或自己折射反射折射

三、计算题

17.

(1)0.35m2

(2)8.75×103kg/m3

18.

(1)6秒;

(2)6秒

四、实验题

19.

(1)DCAB;

(2)右;(3)用手直接拿砝码;物体与砝码位置放反了;(4)52;2.6.

20.左倒立缩小下近凹

21.G确定像的位置BC垂直虚10:

35

22.振动真空不能传声

23.v=

小40.00.2

24.吸收液海波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

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

C.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

D.甲的密度为0.5×103kg/m3

2.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满了水,把质量相等的铜块、铁块和铝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则从杯中溢出水最多的是

A.铜块B.铁块

C.铝块D.溢出水一样多

3.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

C.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4.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5.晚上,小明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就越清晰,下列对该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室外越亮像越清晰

C.所成的像是实像D.人远离窗玻璃像变小

6.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

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的高度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7.日常生活中常使用水银体温计,对于它的认识及使用,正确的是

A.50℃以下的温水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温度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使用前要甩几下,否则可能测不准

D.任何角度都可以看清读数

8.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9.下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A.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B.公共场合禁止大声喧哗

C.禁止放鞭炮

D.住宅周边公路的两侧种植树木

10.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常看见人们的口中呼出“白气”,是水蒸气的蒸发现象

B.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C.水烧开后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二、填空题

11.一杯水质量200g,水的密度1000kg/m3,则这杯水的体积是_____cm3,当这杯水完全结冰后体积将_____(填“变大”或“变小”“不变”)。

12.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

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图____表示远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选填“甲”或“乙”),矫正远视眼应配戴眼镜片为_______透镜的眼镜(选填“凸”或“凹”)

13.图中现象叫做_____,它表明太阳光是由_____混合而成的,该实验最早是牛顿进行的,他还将分解得到的各种色光混合还原为_____。

_____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也能得到这种光。

14.小丽将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结冰后取出发现瓶子底部凸出。

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冰的密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水的密度的缘故。

水结冰属于凝固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现象。

15.在2008年5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举行的“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募捐活动中,罗京突然插播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告,宣布5月19日、20日、21日为全国哀悼日,他声音低沉、震撼、感染力强.声音低沉是指_____低.罗京的声音与其他人不同,主要是_____不同.

16.图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______s。

三、计算题

17.3D打印机是一种可以将金属、塑料、陶瓷等不同的打印材料,在电脑的控制下“打印”出真实的3D物体的设备。

如图,小华同学选用ABS塑料做材料,打印出了自己设计的作品一体积为20cm3,质量为21g的猫。

通过计算回答:

(1)该作品所用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用铜作为材料,打印出完全相同的猫,质量是多少?

(铜的密度为8.9×103kg/m3)

18.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路程为296km,一辆小车以74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又以100km/h的速度行驶完后一半路程。

求:

(1)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所需的时间是多少h?

(2)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四、实验题

19.为了鉴别一工艺品是否铜做的,小红和小海等几位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1)小红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工艺品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A所示,请指出其中的错误是哪些: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小海这组同学先用托盘天平测工艺品的质量,步骤如下:

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把平衡螺母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才能使天平平衡;

②天平平衡后,把工艺品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当把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 ,直到天平再次平衡,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处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工艺品质量为 ________  g;

(3)接下来他们用量筒测量工艺品的体积,步骤如下:

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如图C所示),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1;把固体浸没在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D所示),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2,则工艺品的体积V=________ cm3.

(4)测得该工艺品的密度为 ________ kg/m3.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是15.00cm。

(2)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同时注意将(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

(3)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__________位置。

(4)通过实验小明明白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次他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这样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

(5)小明进一步学习知道了眼球的成像原理。

一束来自远处的光经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方法是戴一副由(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2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他在探究时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____;

(2)他选取了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

(3)如果实验中发现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置合,原因可能是_____;

(4)拿走蜡烛B,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时,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若还想探究水沸腾的条件,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观察水能否继续沸腾。

(3)小强观察到:

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_____图。

(选填“A“或“B”)

(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5)小强想进一步改进实验,仅仅将烧杯中热水适量减少一些,其他实验条件不变,重做以上实验,请在乙图中作出对应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大致情况。

(_____)

23.几位同学如图甲、乙所示实验装置做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轻轻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

(3)如果在月球上完成图乙所示的实验,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小球_____像图甲那样弹起。

(填“会”或“不会”)

24.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所示是小车到达A、B、C三点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