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治学作文素材42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9159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与治学作文素材4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书与治学作文素材4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书与治学作文素材4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读书与治学作文素材4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读书与治学作文素材4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书与治学作文素材423.docx

《读书与治学作文素材4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与治学作文素材423.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书与治学作文素材423.docx

读书与治学作文素材423

高考作文素材分类

读书与治学的作文20条

治学没有别的方法,无非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厚积薄发,自古至今,因天赋而成才者寥寥无几,天资平平,靠严谨的治学而成功的人却屡见不鲜。

​所以,今天给大家送上关于治学的作文素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孟子治学格言】

“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学问之道元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章句上》意为“鸡和狗走失了,人们会去寻找,而良心丧失了,却不知道去寻求。

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就是把那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回来罢了。

【柳青的三个学校】

著名作家、《创业史》的作者柳青认为:

作家要进“三个学校”,①“政治的学校”,就是要作家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为人民写作的立场;

②“生活的学校”就是真正的深入群众生活,感受时代的进步和脉搏,反映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做一个人民的作家。

③“艺术的学校”就是要作家不能当空头文学家,要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有所创造,有所突破,为祖国和民族创作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季羡林谈作学问】

季羡林说:

做学问这一条道路走起来并不是好坏么容易,路上有玫瑰花,也有荆棘;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时候要忍饥受寒,因为忘记了穿衣吃饭;有时候会连夜失眠,因为脑袋里考虑的事情太多;有时候会给别人的自行车撞倒,因为自己边走路边思考问题,目中无人。

【续】“有时候会被嘲为‘痴呆’,因为心不在焉所答非所问;有时候还要冒点生命的危险,因为怕耽误时间,病了不去医院;有时候会受到商店售货员的白眼和训斥,因为不修边幅,说话啰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季羡林文集第1卷:

自序》

【艾宾浩斯曲线】

1885年,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出版《关于记忆》,书中提到了他的发现的记忆规律,即刚刚记忆完毕时,保留100%;20分钟之后,保留58.2%;1小时之后,保留44.2%;8-9小时之后,保留35.8%;1天后,保留33.7%;2天后,保留27.8%;8天后,保留25.4%;1个月后,保留21.1%。

​​​

​【深读】1.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

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

2.遗忘和时间的关系:

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但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

3.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比学习无意义的材料速度要快得多。

——由此可见,背诵的句子,比单纯背诵短语更高效。

【沈约减油灭火】

南朝时,沈约用功读书,白天读的书,夜间一定要温习。

他母亲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了这样刻苦的学习,常常减少他的灯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

青年时期的沈约,已经“博通群籍”,并且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著作丰富,有《晋史》、《宋书》、《齐纪》等。

​​​​

【深读】“沈腰”形容姿态、容貌美好(特指男子),实际本意却是沈约自陈多病之意,《南史》中说:

(沈约)与徐勉素善(一向交好),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一百天里腰带已经多次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

欲谢事,求归老之秩”。

​​

【弈秋授弈】

《孟子·告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通过弈秋教授下棋的故事,说明了人治学用心要专一,要心无旁笃。

​​​​

​【一代文坛巨擘徐渭的治学方法】

徐渭,字文长,是明朝著名文学家和戏曲学家,他自己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他曾经志于功名,却屡考不第,最终只考取了秀才,但他长期与诸多文人来往,更成为抗倭大将

戚继光的好友和胡宗宪的幕僚。

他认为写文章要“诗本乎情”,要表现自我,反对摹拟抄袭。

​​【深读】作为幕僚,徐渭免不了写一些应制的文章,他自己说“渭于文不幸若马耕耳”,就像让本应驰骋的骏马去耕地一样。

但他绝不是只会纸上谈兵,在绍兴府保卫战中他“尝身匿兵中,环周贼垒,度地形为方略,设以身处其地,而默默其经营,笔之于书者亦且数篇”,可见他的一腔爱国之心。

【孔子:

学诗的意义】

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

你为什么不去学诗呢?

诗,可以启发,可以观察,可以群

居相切磋,可以怨刺,近了可以侍奉父亲,远了可以辅君王,还可以认识许多鸟兽草木的名字。

​​​​

【深读】纪伯伦说:

在这个世界上,我是个异乡人。

我是一个诗人。

我用生活写的散文作诗,用生活作的诗写散文,因此,我是个异乡人。

我将永远是异乡人,直至天年竭尽,叶落归根。

【子夏:

战胜自我】

孔子的学生子夏,姓卜名商,是孔门十哲之一。

一天,曾子见到子夏,问:

你怎么瘦了?

子夏说:

我在家学习先王的道理,十分敬仰;出门见到富贵的阵势,又十分羡慕,两种想法不断争

战,故瘦了不少。

这一阵,终于先王的道理战胜了荣华富贵,取胜之后,我就胖了。

【深读】子夏非常尊敬孔子,在孔子去世后,因悲伤过度,哭瞎了眼睛。

而他认为学习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做到下面四点,也是学习: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

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正是秉承此治学之道,他被聘至晋国讲学55年,门下弟子名士群集。

【陈省身独立思考】

著名数学家美籍华裔陈省身先生1911年出生,少时喜爱数学,9岁考取中学预科,15岁考入南开大学,喜欢独立思考,自主发展,常常“自己主动去看书,不是老师指定什么参考书才去看”,他最喜欢去图书馆读书,往往在书库里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历史、文学和自然科学全都涉猎。

【深读】陈省身说:

第一流的工作,是一个人做出来的。

一个人的创见是自己努力灵感的结晶,很少是一群人讨论的结果。

——钱钟书先生也说:

学问是荒江时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钱穆说:

学问之事,贵能孤往。

——合作不是扎堆,交流不是交际

【薛涌:

学英语就像是谈恋爱】

著名学者薛涌认为背单词就像谈恋爱,他说:

“网上那些简单明快的词典,其效率之高,就像是相亲,或者包办婚姻。

”而“谈恋爱的规矩非常不同:

大家一开始云里雾里,脑筋不清,甚至误入歧途,你喜欢对方都不知道为什么。

年长日久,才从一点一滴的爱情经验中总结出点道道儿来。

【深读】陈省身说:

第一流的工作,是一个人做出来的。

一个人的创见是自己努力灵感的结晶,很少是一群人讨论的结果。

——钱钟书先生也说:

学问是荒江时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钱穆说:

学问之事,贵能孤往。

——合作不是扎堆,交流不是交际。

【尸佼:

砺剑与砺身】

尸佼,商鞅的老师,变法大量法律政策与之相议,《尸子·劝学》说:

“夫学,譬之犹砺也。

昆吾之金而铢父之锡,使干越之工铸之以为剑而弗加砥砺,则以刺不入,以击不断。

磨之以砻砺,

加之以黄砥,则其刺也无前,击也无下。

自是观之,砺之与弗砺,其相去远矣。

【深读】薛涌说:

一句话:

认识一个英语单词就是一种跨文化的思考。

贵在自己去思考,而不是让“词霸”、“有道”代替你思考。

……这让我想起皮亚杰的一句名言:

每当你告诉孩子一个问

题的答案时,你就剥夺了他自己去发现的机会。

【傅雷:

在使用中学习外语】

在傅雷1954年4月写给孩子的信中,他提到学习外语的方法。

傅雷20岁到法国留学,请私人教师和房东太太双管齐下补习法语,“教师管读本与方法,房东太太管会话与发音,整天的改正,不用上课方式,而是随时在谈话中纠正。

”半年以后,他在法国的知识分子家庭生活,无任何问题。

​​​

【深读】4月17日,傅雷的孩子写信给他说自己失恋了。

傅雷对于婚恋是什么态度?

他说:

“爱情的苦汁早尝,壮年中年时代可以比较冷静。

古语说得好,塞翁失马,未始非福。

……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学记》中的治学名言】

君子曰: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

——“伟大的德行,不偏治一种职务;伟大的道理,不局限于一种事物;真正伟大可贵的诚信,不一定建立在山盟海誓上;四季虽不相同,却运转不停,是最准确的守时。

知晓此四点,就可以治学。

”​​

​​

【归有光的治学格言】

归有光说:

“彼美室者,不美厥身。

或静于外,不静于心。

……人心之精,通于神圣;何必罗浮,能敬斯静。

”——书斋再漂亮,也不能增加人的价值,可能只追求外在的静,心却不静。

人心静,可以通神圣,不必躲到罗浮山,心存敬畏,处处皆静。

——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类乎此。

【陈寅恪:

四不讲】

国学大师、文史泰斗陈寅恪先生教课有四个“我不讲”。

他说: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今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自己过去讲过的我不讲。

”​​

​​

【王蒙谈治学】

著名作家王蒙说:

“人们对天才有许多定义,有的说天才即勤奋,有的说天才是三分运气七分汗水,都言之有理。

但如果是我,如果浅薄如我都有机会谈天才的定义问题,我要说,天才即集中时间集中精力。

”——王蒙《集中时间和精力也是一种天才》​​​​

【马未都:

谈治学】

“我前两天坐高铁,在车里溜达了一下,想看看有多少人读书。

真不幸,我那车厢里就我自己拿一本杂志,剩下的人拿的不是手机就是iPad。

那大家是不是拿着iPad看书呢,我过去一看,基本上都在那儿‘切西瓜’。

”——收藏专家马未都

【解读】马未都认为,读书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5岁到15岁,讲究的就是诵读;

第二个阶段是15到25岁,相当于今天的中学到研究生毕业,这个阶段讲究的是学贯,要求学会贯通,横向联系;

第三个阶段就是25到35岁,这10年讲究的是涉猎。

【曾国藩:

掘深井】

曾国藩治学心得,道光二十九年九月,在写给其几个弟弟的信中,他说道: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

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但曾国藩也是博闻广记,为了治学他制定了“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的读书法。

​​​​

小知识积累:

 

习惯

习惯为第二之天性,习惯不可不慎

习惯者,第二之天性也。

其感化性格之力,犹朋友之于人也。

人心随时而动,应物而移,执毫而思书,操缦而欲弹,凡人皆然,而在血气未定之时为尤甚。

其于平日亲炙之事物,不知不觉,浸润其精神,而与之为至密之关系,所谓习与性成者也。

故习惯之不可不慎,与朋友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