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人教版生物考点知识归纳 第五单元 第13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9056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人教版生物考点知识归纳 第五单元 第13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人教版生物考点知识归纳 第五单元 第13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人教版生物考点知识归纳 第五单元 第13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人教版生物考点知识归纳 第五单元 第13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人教版生物考点知识归纳 第五单元 第13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人教版生物考点知识归纳 第五单元 第13章.docx

《中考人教版生物考点知识归纳 第五单元 第13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人教版生物考点知识归纳 第五单元 第13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人教版生物考点知识归纳 第五单元 第13章.docx

中考人教版生物考点知识归纳第五单元第13章

2019-2020年中考人教版生物考点知识归纳第五单元第1-3章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按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

动物;另一类动物。

 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

包括: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1、腔肠动物

(1)主要特征:

身体呈对称,体表有;身体分两层;消化腔有无。

(2)代表动物名称:

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2、扁形动物

(1)主要特征:

身体呈对称,背腹扁平,有无。

消化管简单,肠只是由一

      层细胞组成。

(2)代表动物名称:

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

 3、线形动物

(1)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有有。

(2)代表动物名称:

蛔虫、蛲虫、丝虫、线虫。

4、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名称:

蚯蚓(刚毛)、水蛭、沙蚕(疣足)等。

蚯蚓的前端有,可凭借它来区分蚯蚓的前后。

蚯蚓:

靠呼吸。

实验时保持蚯蚓体表湿润的目的:

保证蚯蚓的呼吸

5、软体动物

(1)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大多具有;运动器官是。

 

(2)代表动物名称:

河蚌、扇贝、文蛤、石鳖、蜗牛、乌贼和章鱼等。

 6、节肢动物

(1)主要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身体和附肢都

(2)代表动物名称:

七星瓢虫、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

(3)昆虫:

主要特征:

一对触角、对翅、对足,身体分、、;昆

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代表动物名称:

蝉、瓢虫、螳螂、菜粉蝶、蚂蚁等。

 二、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

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

 1、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形,游泳时减少。

(2)体表:

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

 (3)用呼吸,鳃主要部分是,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呼吸时,水由口进入,由鳃流出。

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4)鱼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能生活在水中的特点:

一、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能在水中呼吸。

 (5)代表动物:

淡水鱼类(中华鲟、草鱼、青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鲫鱼、鲤鱼)和海洋鱼类(鲨、带鱼、鲳鱼、海马)等。

(6)鱼离开水死亡的原因:

鳃丝黏结在一起,无法获取氧。

 2、两栖类

(1)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呼吸,可辅助呼吸。

 

(2)代表动物名称:

大鲵(娃娃鱼)、青蛙、蟾蜍、蝾螈等。

 3、爬行类

(1)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

卵壳。

(2)代表动物名称:

龟、鳖、蛇、鳄。

(3)(3)鳞片或甲可保护身体,减少水分蒸发。

卵产在陆地上,生殖发育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4、鸟类

(1)主要特征:

体表覆;前肢变成,有喙无齿;有辅助呼吸。

(2)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①身体呈,减小空气阻力。

②两翼和尾部生有大型羽毛,有利于飞行。

③发达,能有力地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④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胸骨发达,有,为发达的胸肌提供附着的场所。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及时排出粪便,减轻。

⑥用

 和辅助进行双重呼吸,可获得充足的氧气。

(3)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叫恒温动物。

主要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

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叫变温动物。

如:

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

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5、哺乳类

(1)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和的分化。

 

(2)体表被毛--保温作用。

 (3)胎生、哺乳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4)牙齿的分化提高哺乳动物的摄取食物的能力,增强消化能力。

 (5)发达的系统和器官,感知外界环境,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做出及时反应。

(6)兔(草食性动物)的牙齿和狼(肉食性动物)的牙齿的主要区别。

第二章

动物的行为和运动

概念:

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

(1)运动系统组成及功能

运动系统由、和构成。

骨骼肌由和构成。

 骨的作用;关节的作用;肌肉(骨骼肌)的作用。

 

(2)运动的产生: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运动并不是仅靠系统就能完成,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系统、系统、系统的配合。

运动的意义:

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3)关节模式图  (关节腔内的滑液,关节面的软骨的作用)  

(4)屈肘和伸肘动作过程示意图

(5)脱臼是指。

 (6)的功能是把两块骨牢固的联系在一起。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所决定的行为,就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如:

幼袋鼠爬向母袋鼠的育儿袋、小鸟喂鱼,蜜蜂采蜜,蜘蛛结网、鸟类迁徙、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等。

优点:

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2)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的行为。

如:

蚯蚓走“T”字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成年黑猩猩取香蕉等。

优点:

使动物能更好的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行为越复杂。

 3、社会行为

 

(1)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会形成一个社会,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如:

白蚁、蜜蜂的群体等。

 

(2)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形成,成员间有,

有的群体还形成。

 (3)群体的信息交流:

动物的、和都能够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信息交流的意义:

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蜜蜂跳舞—动作;黑长尾猴—声音;蚂蚁—气味;蝶蛾类昆虫—性外激素(气味)

(4)通讯: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5)在自然界,生物间的信息交流普遍存在。

正是由于、和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和所占的总是维持

在状态叫生态平衡。

 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3、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作为消费者)。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019-2020年中考写作指导议论文写作

为了应考,不论哪种文体的写作,都要着眼于考前训练。

议论文尤须如此。

1.为了在考场上快速地高质量地写出议论文,在考前必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就以下三个大类的写作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

①论——一般性的举例子、说道理的议论,通常表现为命题式或半命题式的立论。

②议——就事、就人、就物、就现象等等内容发出议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事一议。

③析——就事情、就现象进行分析,提出看法,在很多时候可用于“写信”、“谈心”之类的议论文。

2.还有两类的内容,可以略作复习,以防在考场上碰到这方面的难题。

①辩——运用辩证的观点,谈论正反、是非、肯否、甘苦、荣辱等等内容,对其中的一方得出肯定的看法。

②驳——针对谬论、针对误论、针对丑恶的现象发表看法,进行反驳,进行批评,确立自己的看法。

下面重点介绍前面四类议论文的构思写作基本套路。

(一)论

论,就是立论,用最为通俗的话讲,就是“观点+例子+论述”。

它重在“立”,重在明确地在别人面前“树立”起一个鲜明的观点。

要写好立论性的议论文,必须把握住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1.立好论点

论点确立得是否准确鲜明,关系到“立论”文章的大局。

所以论点一要正确,切忌主观片面;二要鲜明,不含糊其辞;三要有的放矢,不能笼统空泛。

论点的位置,要根据论说过程的安排而确定。

有时,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有时,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有时,在末尾归纳中心论点。

中考议论文,应主要掌握在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2.用好论据

论点靠论据来证明。

一个论点,只有在被充分的论据证明了的时候,才能被认为是正确的,才能有说服力,因此,人们把证明论点的材料叫做论据。

论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事实,一种是道理。

在选择使用论据的时候应注意:

第一、论据和论点要一致;第二、论据要确凿有力;第三、论据要新鲜;第四、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要结合起来使用。

3.写好论证

用论据来证明论点,需要一定的方法,这“一定的方法”就是论证,论证就是解决“论据怎样证明论点”的问题的,它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事实论证与理论论证。

论证的几种基本结构是:

①证明式。

即提出论点之后,运用论据直接证明。

这种论证结构,符合人们说理的习惯,是最为基础的论述结构。

②归纳式。

即围绕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在逐步论述分论点的基础上先分说,后总结,归纳出总论点。

这种论证结构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概括,是符合思维活动的规律的。

③排列式。

即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排列出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对总论点加以阐发。

这种论证结构,条分缕析,严密周详,便于把道理说清楚。

④递进式。

即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步步深入,逐层阐发,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把道理阐述得深刻完整。

⑤对照式。

即提出中心论点以后,先反后正,或先正后反,进行论述。

从正反两面说理,形成强烈对比,使是非曲直对照分明。

在以上内容中,作为初中生的认识水平来讲,在中考作文中要掌握运用事例进行“证明式”作文的写法。

每位同学都应掌握好如下运用事例的技巧:

1.集中用例

用三、五个例证同时证明一个观点,显现出议论的力度和气势一方面表达出论点的正确和鲜明,一方面给读者以力量的感染。

如《理想的阶梯》各个并的段落都使用此法进行铺展,用例极为丰富。

仅以第四自然段来讲,为了阐释“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个观点,文中列举了富兰克林的名言,以及文艺家鲁迅先生、巴尔扎克和科学家爱迪生的生动事例,赞扬他们事业的血汗的结晶,“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

集中用例要注意三点。

第一,例证要多种形式,多种角度;第二,叙例要简洁,要扣住论点使用例证材料;第三,举例之后还要“分析”,不能仅仅摆出几个例子就算完事。

2.并列用例

用几个不同侧面的例子,从不同的角度支撑中心论点,有时候是直接支撑,有时候是先形成分论点,然后再支撑中心论点。

用此法结构文章,可以显现出思维的严谨和思路的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

如《谈骨气》一文,围绕“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分别举出文天祥、黔敖、闻一多三个例证,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侧面,从所处的时代不同、身分地位不同、所作所为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我们民族自上而下、从古到今、各行各业有着无数有骨气的人,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并列用例,除了注意用例的多角度和叙述中穿插“分析”之外,还要注意例与例之间的连接或过渡,使之浑然成为一体。

3.对举用例

将正反相对、是非分明、矛盾对立、好坏有别的例证同时举出,形成对照、比较,以增加议论的深刻性、感染力。

如《纪念白求恩》中先举出白求恩同志“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幸以身殉职”的事例,再指出革命队伍中“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自私自利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要和必要。

运用“对举用例”之法,注意用例的个数不必拘泥,有时可用多个“误例”对一个“正例”以烘托“正例”的突出;有时可多个“正例”对一个“误例”,以利于引申、阐发。

以上三种用例套路,有时也与“单个用例”相配合。

单个用例使用灵活,可出现在议论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但主要用法有三种。

一是为了“引”,即用在文章开头,引出议论;二是为了“结”,用在文章的结尾,以便引申阐发,进行结尾;三是为了“析”,用在段中,以供展开分析和议论。

下面看一看《说“勤”》是如何用例的。

说“勤”

俗话说:

“一勤天下无难事。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

“业精于勤。

”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索,勤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

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

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

可见,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智慧。

传说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

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个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

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

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

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

高尔基说:

“天才出于勤奋。

”卡莱尔也说: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的能力。

”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和成功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从全文来看,这篇文章运用了“并列用例”之法,全文由“勤出智慧”、“勤出成果”两个分论点支撑着中心论点;从文章的细部看,文中运用的是“集中用例”之法,在对每一个分论点的论述之中,都引用了不少的事实论据。

文章在谋篇布局上运用了“证明式”的套路,全文先直接提出论点,然后用事例进行论证,最后进行总说,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文面清晰,一目了然。

这样的文章,应该是中考立论性文章的最佳模式。

[练习]

就下面的文题写立论性的文章。

1.勇于和自己“过不去”

2.不做“金玉其外”的人

3.以“成熟的标志是”为题,先完成题目,然后写一篇六七百字的议论文。

(提示:

1.这个题目很明显地表现出文章所要议论的中心,我们不妨进行一下多角度的构思练习。

构思角度之一: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勇于和自己“过不去”,然后用不同的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证明“勇于和自己‘过不去’”是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良好精神面貌的表现,结尾照应开头。

这是证明式的写法,可以使文章脉络清晰。

构思角度之二: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先正后反地进行对比论述,指出勇于和自己“过不去”的好处和不严格要求自己的坏处,结尾再次点题。

这是对照式的写法,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构思角度之三: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按照为什么要和自己“过不去”——怎样和自己“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的好处的顺序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结尾进行概括性的小结,这是递进式的写法,层层深入,令人回味。

不论构思的角度如何,都可考虑引用一些格言警句,都要安排一点分析

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实指一个人空有外表,没有真才实学。

所以,文章论述的中心应是:

为了建设四化伟业,或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我们不要做“金玉其外”的人。

写作本文可采用“递进式”的结构,起笔指出“金玉其外”的实际内涵,然后剖析在当前形式下和实际生活中,“金玉其外”,不学无术的表现及其危害,继而论述祖国建设事业需要真才实学的人,最后落脚到中心论点之上。

在论述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摆事实,又要注意讲道理

3.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把立意的自由留给作者,以使写作的内容千姿百态、富有个性。

可选择诸如理智、经常思索、富于牺牲精神、智慧、时刻为他人着想、有坚定的志向、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善于规划自己前进的步骤、思考人生、善解人意,能够独立生活、知道长辈的辛劳等等内容,完成题目之后,便可按命题作文进行写作。

文笔宜活泼生动,充满青春气息,也可以写成议论式散文。

(二)议

议,在这里指的是初中生学写议论文的重点:

一事一议。

所谓“一事一议”,就是对一件事、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种表现或一个概念、观点进行议论分析。

它的基本特点是结构简单、中心突出、以议为主。

一事一议的议论文的基本写法,一般是以简洁精炼的文笔,先要言不烦地介绍事件或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一个要点,一个中心进行议论。

有很多事物、现象中,包含着不止一个方面的道理,我们也只能选取一个方面进行议论,决不可“一事二议”、“一事三议”。

“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写作训练,是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基本功训练。

由于表达方式和议论角度的不同,在先叙后议的基础之上,“一事一议”有如下展开议论的方式:

1.就事论事例如有《正确发展课余爱好》一文,针对中学生不珍惜课余时间的现象,提出了“要发展课余爱好”的看法,观点鲜明,议论集中。

2以小论大例如有《清官应断家务事》一文,针对一位青年妇女因生女孩而倍受虐待,求告无门的事实进行议论,指出我国有两亿多个家庭,家庭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治安团结,有关组织应保护全国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这样因小论大,有理有据。

3引申生发例如有《青春与一生》一文,先概述东方歌舞团的同志写一首诗,周总理将“誓把青春献给她”改为“誓把一生献给她”的故事。

然后巧妙地抓住青春与一生之间的关系,引申生发,进行议论,十分简练而又深刻地阐明了“确立一生献给革命事业的信念”的中心论点。

在这种文章中,事件讲的是一回事,而议论的对象的却与事件不同类别,所以作者是“引申生发”了的。

4类比对照例如《有感于蚂蚁与蚜虫》一文,先介绍蚂蚁常常尾随蚜虫,用自己的触角轻轻拍打蚜虫的屁股,使其快意并排泄出蚜蜜,供自己享用这一自然现象,然后展开联想,由此及彼,进行类比,指出“这不禁使人联想到这些溜须拍马者,他们的某些特征,不是与蚂蚁有些类似么!

”揭示得十分深刻。

5反意为之例如有《各领风骚没几年》一文,介绍了清朝诗人赵冀写的一首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然后写反意文章,指出在知识更新周期加快的今天,不断有人才脱颖而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已成为不幸。

这类文章由于主题新颖,论述深刻,往往如异军突起,十分发人深省。

以上五种“先叙后议”、“一事一议”的笔法,都是“议”的基本的模式,每种模式都有许许多多变换角度。

拿“就事论事”写法来讲,其中的“议论”部分,可以是分析道理;也可是揭示本质;可以表达情感,也可以是表现感受。

所以我们在练习写作中,要时时注意变换角度,使自己的笔越练越活。

还要注意的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一事一议”要有力度。

所谓“力度”,是指文章精粹有力。

不少初中生的议论文,拉不开,理不清,说不深,读起来让人不知所云,这就是没有“力度”。

所以我们在构思写作时,应注意如下方面的要求。

第一,口子要“小”。

这是指文章的主题要专一,要着重谈好一个问题,谈清一个观点,既不要大而化之,也不要游移不定。

一事一议,一题一议,一材料一议,一件事一议,或者一说、一感,都要在“一”字上下功夫,才会给人以深厚的感觉、有力的感觉。

第二,结构要“紧”。

指文章的内部紧密,浑然成为一体。

每一个段落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段与段之间又有相应的方法相勾联。

结构紧扎的文章,必然给人以有力的感觉。

第三,语言要“精”。

这是指用语要准确、恰当、精练,同时也要生动活泼。

文中成语的使用,格言的引用,比喻句、设问句的运用等,都要恰到好处,使文章内容生动、深刻、有力。

[练习]

1.就班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可用“对××事的看法”、“由××事想到的”、“小事不小”等作为题目。

2.报载:

1992年在澳洲悉尼举行的“世界咒骂冠军大赛”上,一名叫卡茜·克兰玛的8岁女孩,击败其他53名参赛的成年男女,靠一张满口粗言秽语、骂人尖酸刻薄的嘴巴,夺得冠军宝座。

这个“骂人小后”的骂人本领,得自父母“真传”。

原来她的父母经常粗口烂舌,卡茜自小饱受“熏陶”,所以掌握大量粗话也就并非奇事。

请阅读上文,自由拟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字数600字左右。

(提示:

1.写作此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选取议论的事件和对象,不宜太多太繁,以切近自己学习、生活、思想实际的小事为好。

第二、写作的目的,可以对模糊认识进行分析,可以对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可以对好的事物进行褒扬,也可以从正反、优劣、得失方面辩证地看待一件事物。

在选定事件之后,应确定好写作的目的,以利于展开议论。

第三、写作的思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进行。

写作时,力避就事论事,要对事件进行入情入情的分析,要挖掘、引申出事件的意义,要剖析事件的含义,使读者能从个别的事件中看到普遍适用的道理2.此文题的内容适于每一位考生,具有竞争的公平性。

要好此文,宜:

①选好一个议论点。

遵循初中生写议论文“一事一议”的原则,从文中选取一个点进行深入深刻的议论。

可以议论“咒骂比赛”的荒谬,可以议论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可以议论家长不负责任的教育的危害,可以议论青少年缺乏免疫力的可悲等等。

②拟好一个文题。

文题宜短不宜长,宜实不宜空,角度宜小不宜大,拟定之后,应反复琢磨,拿不定把握的,再拟几个,以便选取。

③安排一个好的间架。

结合文题,针对议论点,或并列地安排几个段落,或正反对比地安排两个层次,或层层深入地安排几个步骤,然后结合实际展开议论。

在考虑文章的间架时,应设计简短的开头、结尾,以免多占篇幅。

(三)析

在中考议论文中,有一类文章,不要求立论,不要求写感受,也不要求去评议或者去驳论,它所要求的,就是谈一谈看法,或做一点思想工作,就事情、就现象进行分析,提出意见。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析”。

这类文章重在讲道理,在很多时候可用于“写信”、“谈心”之类。

由于在一般的作文指导中不谈及“析”的写作,所以这里专门提出来说一下。

就事物、就现象、就思想进行分析,有如下的角度:

1.就事论理这是一种此而及彼的分析方式。

普遍适用于材料作文、看图作文。

其写法是复述材料,评析材料,或深入挖掘,或引申生发。

对材料的分评论可以是针对内容的,也可以是针对作法的,还可以是阐述材料内容给人的启迪和警戒等。

如通过对居里夫人不要房间里有多余的椅子这个小故事的评析,可以进行如下角度的议论分析:

①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格外珍惜时间;②唯有事业是高尚的;③为了事业和时间,有时应该“不近人情”;④追求事业的成功,必须付出牺牲,等等。

2.表里分析

议论的过程需要举出事例,但有时候举例是为了“证”,有时候举例是为了“析”。

“析”例的过程是,先摆出事例,然后由表及里深入分析,达到议论的目的。

所以这种对事例进行分析的方法也叫做“由表及里式”。

表里分析的思路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剥笋式”思路。

如《反对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