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动物运动的形成》-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册.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688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2《动物运动的形成》-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5.2《动物运动的形成》-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5.2《动物运动的形成》-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5.2《动物运动的形成》-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5.2《动物运动的形成》-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2《动物运动的形成》-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册.doc

《15.2《动物运动的形成》-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2《动物运动的形成》-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册.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2《动物运动的形成》-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册.doc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识图说出关节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

2、能够说出人体骨骼肌的组成及特性。

3、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形成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有序的观察关节的结构,分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提高观察及分析能力。

2、通过对骨骼部分的自学及对人体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讨论,培养自学能力、分析能力。

3、通过对骨骼肌结构图、屈肘伸肘模型的观察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的学习,养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加强运动中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分析运动的形成依赖各器官系统的相互配合,认同生物体是统一整体。

二、重难点

1、关节的结构与功能。

2、人体运动的形成。

3、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关节的结构与功能

1.播放视频——哺乳动物关节的结构,请学生看后,阅读课本,小组内讨论交流,尝试归纳笔记。

2.出示关节示意图,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汇至版图,整理完善板书。

3.讨论:

哪些特点使关节牢固?

哪些特点使关节灵活?

(1)关节的牢固性是由关节头、关节窝的结合,关节囊的坚韧性是由关节周围的一些韧带决定的。

(2)灵活性是由关节面上光滑的软骨,关节腔内的滑液,关节囊和一些韧带有一定的伸展性决定的。

4.结合生活实际,介绍一些知识,学生可以随时补充。

如:

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什么是关节炎?

怎样保护关节,预防关节炎;什么是脱臼?

若发生脱臼后怎样急救?

等等。

引导学生关于运动中对关节的保护,加强锻炼,强健关节。

学生看视频

学生分组自学、交流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听老师介绍、补充

骨骼

学生自学骨骼的部分:

提出:

(1)注意区分骨与骨骼的概念;

(2)注意突出骨骼与运动相适应的特点

(3)补充脊柱的生理弯曲、足弓等内容,

(4)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人体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

学生自学、讨论

骨骼肌的结构及特性

1.骨骼肌在我们初一学习人体基本组织的时候曾经涉及过,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出示图片,介绍骨骼肌的结构组成——肌腹和肌腱。

结合生活中学生吃鸡腿的感受,归纳总结。

强调骨骼肌的着生位置。

2.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的骨骼肌的功能特性是什么?

3.播放视频——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遇到刺激收缩,刺激停止舒张。

总结骨骼肌的特性——遇到刺激,收缩。

随意性、易疲劳等。

4.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是什么?

在运动形成起动力作用。

学生回忆、观察、联系实际

学生思考、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回答

运动的形成

1.出示屈肘伸肘图片,讨论屈肘、伸肘动作中,骨、关节,骨骼肌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运动时如何实现的?

2.结合杠杆原理,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产生,是在神经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动着骨围绕关节活动,明确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

(杠杆、支点、动力)

学生思考回答

运动中骨骼肌的协调

1.在一个简单运动中,至少有多少骨?

多少关节?

多少骨骼肌的参与呢?

引出运动过程中的骨骼肌的协调。

2.自此利用屈肘伸肘的例子,结合简单模型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运动中骨骼肌的协调作用,归纳总结。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模型、动画

四、教学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以人体为例学习了动物运动的形成过程,我们知道,运动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结构参与,每一个结构都有与运动相适应的特点。

请大家回去完成本章作业,尝试把本章知识做以梳理总结。

《20-1遗传与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好探究性学习,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操作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章的开始,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主要安排了二个活动来讲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而要让学生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就要从生物性状开始学习。

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可利用一些活动来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进行教学,其次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来辨别遗传与变异现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

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全封闭中学,教学条件一般,但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同时具有图、文、声、像、动画等效果,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校八年级学生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对遗传和变异现象都能辨认,但却因没有理论知识作基础,因此不能对相关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

针对大多数学生求知欲,喜欢亲自动手操作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片并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的总结水平有限,所以教师要适当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

教学策略:

1.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

2.学法:

观察身边的现象、合作学习

3.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探究:

让学生亲自观察、记录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2.利用趣味课件:

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再一次呈现在学生眼前,由现象认识上升到理论的水平。

教学方法:

1.分组合作探究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自主探究式的学生互动总结式教学法。

2.实验探究法:

利用趣味性课件并结合活动,图片、实物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式教学

课前准备:

1.三种不同颜色的实物苹果。

2.多媒体课件:

人、植物或者动物性状和相对性状对比图片,多幅亲子照片以及搜集多种动物亲代与子代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学生熟悉的老师)

同学们都知道,自己与长辈相像,但又不完全相同,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你们注意看这张相片中的文老师与她儿子:

1、他们像吗?

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

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

(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导入性状的概念。

1、出示学习目标(提前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举例说出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等概念。

(2)列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

(3)列举或辨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4)观察并描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性状与相对性状

活动1:

小游戏(出示几组图片)

(1)猜一猜:

这分别是谁的眼睛(刘翔与姚明)

猜一猜:

这是谁的鼻子(成龙)

你是怎么区分照片中的两个人的?

(twins----耳垂的不同)

总结:

像眼睛、鼻子、下颌、耳垂等这样的外部特征(看得见)属于形态特征。

提问:

你还能说出生物的哪些形态特征吗?

(学生举手发言)

(2)听听我是谁?

(准备几组学生熟悉的教师的声音)

猜测图中水果的味道怎么样?

(出示图片:

青橘子与黄橘子)

总结:

像动物的声音、水果的味道等这样的内部特征(看不见)属于生理特性。

(3)性状的概念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称为生物的性状。

考考你:

看看哪些是对人物性状的描写?

她是一个O型血的女孩儿,弯弯的眉毛下是一双生动的大眼睛,双眼皮,忽闪的睫毛长而弯。

笑起来,左脸颊上会出现一个小酒窝,露出她的小兔牙,显得十分的可爱。

她头上扎着个小辫子,喜欢穿红色的衣裳……

(出示9组性状对比的图片,引出性状的自我检测)

活动2:

性状的自我检测

1.对照左边8种性状,进行自我检查,并分别记录在书上。

2.自我检查完毕,请一位同学自愿逐项报告自己检查的结果,其余同学起立。

3.当报告者逐项报告检查结果时,每报告一项,请和报告者本项特征不一样的同学坐下(注意:

坐下的同学不能在站来!

4.统计最后和报告者一起站立的同学有多少。

讨论思考:

1.在这项活动中,如果最后没有人和报告者一起起立,说明了什么?

2.如果有人和报告者一起站立,继续检查他们的其他性状是否相同。

3.根据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

总结:

你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4)相对性状的概念

同一种生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总称为相对性状。

例如:

1、

同一种生物:

同种性状:

耳垂

不同的表现类型:

有耳垂、无耳垂

2、请判断下列性状是否是相对性状:

(出示几组图片)

人的直发和卷发、番茄的红果和黄果、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果皮的颜色:

红黄绿……

3、遗传和变异

活动3:

照片连连看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几组家庭照片,让学生给他们找亲人。

大家兴致勃勃,大多数能很快猜出来,部分让学生很犹豫,猜错了。

教师接着引导大家分析为什么有的很容易猜对,有的猜错了)

生:

有的照片跟某某同学非常的相似,他们有很多性状是一样的,一看就能看出来是一家子。

有的差异很大,所以猜不准。

师:

这说明什么呢?

请大家阅读98页的第一段文字。

并对重点字句圈点出来。

(学生快速阅读,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遗传: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状可以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举例说明: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出示其他亲子图片巩固)

(出示几组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和子女与子女之间存在差异的图片引出变异的概念)

变异:

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

亲子之间性状的差异包括两个层面:

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

举例说明“一树结果,酸甜各异”、“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

活动4:

欣赏漫画,并回答书本问题。

(多媒体展示法国著名漫画家奥诺.杜米拉的漫画《新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下面我们来欣赏19世纪的两幅漫画。

(引导学生在小组间讨论三个问题:

1、漫画中表达了什么生物学现象?

2、《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3、漫画里哪种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哪种不可能?

为什么)学生讨论,各小组代表陈述观点,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进一步加深理解。

这里有些谚语大家来说说其中有哪些是遗传现象,哪些是变异现象?

(生基本能说遗传和变异现象)这说明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里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自然科学中,探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就是遗传学。

巩固练习:

1.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白毛与猫的白毛B.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

C.豌豆的高茎与矮茎D.金鱼的红眼与黑眼

2.下列各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

B.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C.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D.豚鼠的长毛和卷毛

3.“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俗语说明的生物现象是()

A.遗传  B.变异  C.生殖  D.发育

4.有的人是单眼皮,有的人是双眼皮,在生物学上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