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哺乳纲Mammalia.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8412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一章哺乳纲Mammali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二十一章哺乳纲Mammali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二十一章哺乳纲Mammali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二十一章哺乳纲Mammali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二十一章哺乳纲Mammali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十一章哺乳纲Mammalia.docx

《第二十一章哺乳纲Mammali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一章哺乳纲Mammalia.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十一章哺乳纲Mammalia.docx

第二十一章哺乳纲Mammalia

第二十一章哺乳纲(Mammalia)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哺乳动物分类

3、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与机能

4、分类依据及常见哺乳动物

教学重点: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哺乳动物身体结构与生理机能

课时安排:

讲授6学时。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自学、讨论、实践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一节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一.胎生哺乳的意义

胎盘:

由胎儿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的结构,具有选择通透功能

胎生为发育中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和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程度。

哺乳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发育成长,因此哺乳类幼仔的成活率远远高于其他脊椎动物。

二.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皮肤腺发达。

2、具二个枕髁,颈椎通常7枚。

3、下颌由单一齿骨组成,牙齿为再出齿、异型齿,有口腔消化。

肌肉质唇

4、有可活动的眼睑和肉质外耳。

5、四肢适应多种形式的陆地运动。

6、四腔心脏,左体动脉弓。

7、具横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8、肺呼吸,声带发音。

9、后肾排泄系统。

10、神经系统高度发达,脑神经12对。

11、恒温

12、胚胎借胎盘附着在子宫内发育,有胎膜结构。

单孔类除外。

13、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幼兽

三、哺乳动物的躯体结构

(一)外形

身体分为:

头、颈、躯干、尾、四肢。

哺乳动物因生活方式不同,形体、附肢有较大的变化。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1、皮肤

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

(1)表皮来源于外胚层;基部为生长层,细胞不断分裂增生,新细胞将老细胞逐渐向上顶替。

最外层为角质层,由下部细胞不断角质化而成,为扁平的死细胞,并不断脱落。

(2)真皮来源于中胚层;近表皮的一层叫乳头层,深入表皮,形成圆锥状乳头。

真皮层含有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及大量的血管和神经末梢。

(3)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可贮存脂肪形成脂肪层,具有保温和贮存营养的功能。

2、皮肤衍生物:

包括毛、爪、蹄、角、鳞及皮肤腺

(1)毛毛为哺乳动物特有,无毛是次生现象,毛生长有一定方向。

a.毛的结构

毛干:

露于皮肤外面。

毛根:

深埋在真皮的毛囊内。

毛根末端膨大成球状叫毛球,由分裂能力强的细胞构成。

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向外增殖细胞,延伸成毛干。

毛球基部有真皮形成的毛乳突,内有丰富的血管供给毛生长所需要的营养。

毛囊壁上有皮脂腺开口,分泌物涂于毛干上、皮肤上使之有光泽。

毛囊上部有竖毛肌与之相连(竖毛肌为平滑肌,位于毛与皮肤成钝角的一侧,一端连于毛囊中部,一端连于真皮乳突),收缩时使毛直立。

b.毛的种类

针毛:

长;稀疏;有毛向;耐摩擦,有保护作用。

绒毛:

细;短而密;覆于皮肤上造成一层不流动的空气层,具保暖作用。

触毛:

由毛特化而成,具特殊功能。

须着生在口边,具有触觉器官的作用。

c.毛的发生

表皮生发层细胞增生,聚集形成毛原基,逐渐陷入其中。

真皮受毛原基影响增厚形成毛乳头进入毛原基中,毛原基细胞不断增生向上形成毛,包围毛的皮内部分成为毛根的被囊,在上端的表皮细胞增生,下沉形成皮脂腺。

d.换毛

哺乳动物的毛在一定季节脱落更换叫换毛。

终生不换的毛很少如马尾、马宗。

换毛是动物对季节变化的适应,大多数动物一年换2次毛,春、秋各一次。

(2)爪、甲、蹄

趾端表皮衍生物,保护趾末节的背、侧、顶部。

基本构造为:

爪体、爪下体(爪远端下面角质化程度较浅的软组织,是爪和表皮的过渡结构)、肉垫三部分。

(3)角

哺乳动物的角分为洞角、实角和表皮角。

a.洞角:

由头骨突起形成的中空骨质心和表皮形成的角质鞘构成。

角无分叉,终生不换。

如牛、羊的角。

b.实角:

由真皮形成实心骨质角,角分叉,每年脱换一次。

如鹿角,新形成的表皮肤表面有绒毛,血管丰富叫鹿茸。

表皮干枯后只留下骨质实角。

c.表皮角:

无骨质心,完全由表皮角质化形成,与毛形成相似,如犀牛角。

(4)鳞

啮齿类、食虫类、有袋类后肢及尾部有鳞。

穿山甲体表有角质鳞。

(5)皮肤腺

哺乳动物的皮肤腺是表皮衍生物,来源表皮的生发层,为多细胞腺体,种类繁多,功能各异。

可分为四类:

皮脂腺、汗腺、乳腺、臭腺。

a.皮脂腺:

泡状腺,位于尽毛根触,开口毛囊内,分泌油脂,含不饱和甘油脂和胆固醇。

为全浆分泌腺,内层腺细胞由于脂肪堆级而膨胀坏死,形成多脂混合物排出,进入毛囊。

b.汗腺:

多细胞管状腺,由生发层发生后下陷入真皮中,末端盘曲成团,外包丰富血管,血液中代谢废物可渗入汗腺管中,送至体表排出,因此汗腺排汗具有调节体温和排泄功能。

鲸、鳞甲目无汗腺,有蹄类和灵长类汗腺发达。

c.乳腺:

哺乳动物特有的,是变态的汗腺,是管状腺与泡状腺的复合体,开口于体表特定部位。

在胚胎发育上来源于腹部表皮的一对乳嵴,从腋部至鼠鼷部,以后在特定部位加厚形成乳腺,借乳头开口于体表。

单孔类无乳头;真兽类有乳头,不同的动物乳腺位置不同,乳头数目不同(一般与产仔数有关)。

家兔3-6对;牛、羊2对;猴、蝙蝠1对。

d.臭腺:

有的来源于汗腺,有的来源于皮脂腺。

开口于体表,释放特殊气味以利于同种识别、招引异性、并有警戒作用。

不同的动物腺体位置不同:

麝-麝香腺,雄性具有,开口腹部。

黄鼬-肛腺,开口于肛区。

兔-鼠鼷腺。

狐狸-开口尾基部。

鹿-位于蹄间。

(三)骨骼系统

1、头骨

特点:

(1)全部骨化,仅鼻、筛区留少数软骨,形成坚固完整的骨匣。

(2)骨块数目减少,鱼100-180块;爬行类50-90块;哺乳类35块;

(3)脑颅大,高等兽类枕骨移向腹侧,额骨隆起,耳骨、鼻骨趋向腹面。

(4)颧弓出现,供咀嚼肌附着。

颧弓由鳞状骨的颧突、颧骨、上颌骨颧突组成。

(5)合颞窝型,证明起源于古兽齿类。

(6)有2个枕髁与寰椎相关节。

与晚期兽齿类相似。

(7)次生腭完整,前部为骨质部分:

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的腭突形成后部为软腭。

内鼻孔后移至咽部。

(8)鼓骨构成中耳腔外壁及外耳道的一部分,为哺乳动物特有。

(9)下颌骨为单一齿骨构成,颌脑连接为颅接型:

齿骨直接连接颞骨。

关节骨与方骨

变小,进入耳腔形成听小骨。

2、脊柱

分为颈、胸、腰、荐、尾五部分。

锥体双平行,两椎体间有软骨椎间盘相隔,椎间盘中央有残留脊索叫髓核。

(1)颈椎绝大多数为7枚

第一颈椎特化为环椎:

无锥体,椎体成为枢椎的齿突。

第二颈椎特化为枢椎。

其余5枚颈椎结构相同:

椎弓短、扁平,横突有孔,无肋骨相连。

(2)胸椎(12-15枚)

特点:

各胸椎均与肋骨相连,棘突高,向后延伸,举颈、举头肌肉附着之。

(3)腰椎多为4-7枚

特点:

椎体粗,棘突宽大,指向前方;横突长伸向外侧,无肋骨附着。

(4)荐椎一般为3-6枚。

特点:

棘突较低矮,椎体及突起全部愈合在一起。

成体荐椎多愈合为一块叫荐骨。

(5)尾椎不同动物数目不等。

3、肋骨和胸骨

家兔有肋骨12对,前7对为真肋,与胸骨相连。

胸骨:

位于胸腹4中央的分节骨片,第一节为胸骨柄,中间各节为胸骨体,最后一节叫剑胸骨,末端连一扁宽软骨叫剑突。

胸廓:

胸椎、肋骨、胸骨借关节和韧带连接而成。

有保护作用和协助呼吸的功能。

4、带骨和附肢骨

肩带:

肩胛骨最发达,在外侧面有隆起的肩胛冈。

乌喙骨多退化成一个附在肩胛骨上的突起叫喙突。

锁骨:

不同动物情况不一,前肢活动多样性的种类锁骨发达(如翼手类、灵长类),跳跃奔跑的种类锁骨退化或消失。

腰带:

髂骨在背侧与荐椎牢固连接。

坐骨位于髂骨腹侧下方。

耻骨位于髂骨腹侧上方。

坐骨与耻骨围成闭孔使血管和神经通过,坐骨与耻骨在腹中线愈合处叫坐耻骨合缝。

每侧髂、坐、耻连在一起叫髋骨。

五趾形附肢

前肢:

肱、桡、尺、腕、掌、指。

后肢:

股、胫、腓、跗、跖、趾。

前后肢关节:

肘关节-肱骨与桡尺骨形成的关节。

膝关节-骨股与胫腓骨形成的关节,前面有一块膑骨。

(四)肌肉系统

1、皮肤肌

位于皮肤深面的疏松节地组织中,为一薄层肌肉,牵动皮肤运动。

最大皮肌—来自背阔肌和胸肌,受脊神经支配,包围整个胸腹壁的两侧及腹面。

2、头部和颈部肌肉

头部:

咀嚼肌强大,包括闭口肌:

主要为颞肌,起于颞窝止于下颌冠状突。

咬肌:

起于颧弓止于下颌骨外侧面。

开口肌,二腹肌等。

转动头部的胸乳突肌、臂头肌。

拉动舌骨的胸舌骨肌,颌舌骨肌。

3、膈肌

哺乳动物特有。

圆形,肌纤维位于边缘,肌腱位于中央。

肌纤维起自胸廓后端肋骨缘止于中央腱。

膈肌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产生运动,改变胸腔容积,完成呼吸运动。

4、胸壁肌(呼吸肌)

肋间外肌:

肌纤维起于前一肋骨后缘,止于后一肋骨前缘。

收缩时后一肋骨向前上方抬起,胸廓扩大,引起吸气动作。

肋间内肌:

肌纤维起于后一肋骨前缘,止于前一肋骨后缘。

收缩时拉前一肋骨向后下方下降,胸廓缩小,引起呼气动作。

(五)消化系统

1、消化道(口、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门)

(1)口腔及口腔消化

肌肉质唇:

哺乳动物特有,位于口缘,适应吸吮乳汁和精确摄食、辅助咀嚼,草食类的唇发达以协助掠草。

颊:

口腔两侧为颊,由颊机构成,阻挡食物防止脱落。

腭:

口腔顶壁为腭,前部为硬腭,由前和骨、上和骨、腭骨参与形成。

后部为软腭(肌肉质)。

腭部常有角质棱,防止食物脱落。

舌:

肌肉质,能自由活动,与摄食、咀嚼时搅拌食物及吞咽动作有密切关系。

舌表面分布有味觉感受器—味蕾。

舌辅助人发音。

牙齿:

哺乳动物的齿与食性密切相关。

牙齿数目、形态是分类依据。

牙齿为真表皮共同衍生形成,表面釉质由表皮形成,内部齿质由真皮形成,中央有髓腔,齿骨质在牙根外周与颌骨齿槽相连。

特点:

再生齿,一生只换一次。

槽生齿。

异型齿。

牙齿分化为门齿(切割食物)、犬齿(刺穿、撕裂食物)、前臼齿、臼齿(研磨食物)。

家兔齿式2033人齿式2123

10232123(每侧上下颌齿数)

口腔腺:

家兔有4对唾液腺

耳下腺(腮腺)位于耳壳基部腹面前方,浅灰色,有导管开口于上颌最后臼齿根内面。

下颌腺:

位于下颌腹面两侧,卵圆形,较硬,浅粉红色。

舌下腺:

位于下颌骨联合缝处,颌下腺前内侧,细长条状。

眶下腺:

位于眼窝底部,眼眶前下方,浅黄色,一小部分分布于皮下。

口腔消化:

机械消化:

咀嚼。

化学消化:

口腔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

(2)咽

咽部是食物进入食道、空气进入气管的共同通道。

食道位于气管背方,食物通过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头,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咽顶部有内鼻孔,咽壁两侧有耳咽管开口,耳咽管另一端通中耳腔,调整中耳室中气压,保护鼓膜。

咽前侧方有扁桃体,属于淋巴器官。

(3)食管

细长肌管,上端开口于咽,经胸腔穿过膈进入腹腔,与胃相连。

(4)胃

哺乳动物胃的形态与食性有关。

大多数动物为单胃,草食性动物中的反刍类为复胃。

单胃:

可分为贲门部(连接食道)、幽门部(连接十二指肠)、胃底(自贲门向左前方突出部分)。

胃壁肌肉层很厚,通过蠕动行机械消化和搅拌功能。

反刍胃一般由四个室组成:

瘤胃、网胃、瓣胃、皱胃。

前三个胃是食道膨大形成的,不分泌消化液。

瘤胃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使植物纤维发酵分解。

网胃壁有许多蜂窝状皱褶将食物分成小团块继续发酵。

粗糙食物上浮刺激瘤胃前庭和食道沟,引起逆呕反射,食物返回口中重新咀嚼。

这个现象叫反刍。

食物再次咽下经瓣胃进入皱胃;皱胃是分泌消化液的胃体。

(5)肠

十二指肠:

前接幽门,后接空肠。

空肠:

前接十二指肠,后接回肠。

全长约200-230cm。

回肠:

前接空肠,后接结肠,连接处有盲肠。

回肠较短约35cm。

盲肠:

兔盲肠发达(绿色),粗且长(全长50-60cm),呈袋状,前端直径为3-3.5cm,末端直径1.3cm。

内壁有螺旋状凸起的皱襞,外部可见螺旋状纹。

盲肠内有大量细菌和原生动物将植物纤维发酵分解。

结肠:

与盲肠起始端相连,管壁有许多折皱,随着管径变窄,折皱变少。

直肠:

起始于结肠末端,管径细,浅灰色,长约65-70cm。

末端为肛门。

肠内有粪球。

2、消化腺

(1)唾液腺

a.肝脏

位于腹腔前部,膈肌后方,以冠状韧带悬附于膈肌中央腱。

肝脏功能:

分泌胆汁消化脂肪;贮存肝糖;调节血糖;形成尿素;中和有毒物质;参与破坏红细胞、贮藏血液等。

b.胰脏

位于十二指肠系膜上,成树枝状(似脂肪的分散的腺体)。

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后段1/3处。

胰脏内有胰岛,具内分泌功能。

c.肠腺

(六)呼吸系统

1、呼吸道

(1)鼻腔:

借外鼻孔与外界相通,经内鼻孔与咽相通。

(2)喉:

位于咽后边,是气管的前端,有若干软骨支持:

甲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环状软骨。

 甲状软骨、会厌软骨为哺乳动物特有。

(3)气管:

位于食道腹侧,仅入胸腔后稍变窄即分成两根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

2、肺

肺为一对海绵状器官,位于胸腔内。

粉红色,具小叶状的构造,左右肺间有纵隔将其分开。

支气管入肺后一再分枝形成许多级支气管(16级),形成终末支气管后再分支为呼吸性支气管,其末端膨大形成肺泡管(囊),肺泡管壁向外突出形成半球状盲囊叫肺泡,肺泡外有丰富的血管网。

气体在此进行交换。

3、呼吸运动

呼吸的完成靠膈肌和肋间肌运动,改变胸腔体积,使气体进出肺。

胸式呼吸:

膈肌收缩,中央腱下降(向腹腔移位),胸腔扩大。

(吸气)

膈肌舒张,中央腱上升(向胸腔移位),胸腔缩小。

(呼气)

腹式呼吸:

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前移,胸腔扩大。

(吸气)

肋间内肌收缩,肋骨后移,胸腔缩小。

(呼气)

(七)循环系统

1、心脏

位于胸腔纵隔内,心尖向后下方偏左位,与脊柱成45度角。

心脏位于心包膜内。

二心房二心室,右心房室孔有三尖瓣,左心房室孔有二尖瓣。

瓣模是由心内膜构成的皱襞,防止瓣膜翻转血液倒流。

心室与动脉连接处有3片半月瓣。

2、动脉系

左体动脉弓自左心室底部发出,向前伸绕过左支气管向左转弯至心脏背面,于两肺之间沿脊柱腹侧后行。

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背大动脉、腹腔A.(膈肌下方2cm处发出),肠系膜前A.,肾A.,肠系膜后A.。

肺动脉:

从右心室发出后,向左转向心脏背侧,在肺根处分成2支,每支经肺门入肺。

3、静脉系

前大V.一对,后大V.一条,肾门V.消失,静脉窦消失;奇V.。

肺静脉:

肺毛细血管经多次汇合形成3条粗大的静脉:

来自膈叶的静脉形成中央支,左侧尖叶和心叶的静脉形成左前支,右侧尖叶和心叶静脉形成右前支,共同开口左心房。

4、血液

由血浆、红细胞(无核)、白细胞、血小板等构成。

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

血液循环方式:

完全双循环

5、淋巴循环

辅助静脉系统送组织液回心,产生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有免疫机能

淋巴液、淋巴管、胸导管、淋巴结

脾:

长条形,暗红色,悬挂在大网膜上,紧贴胃大弯的左侧部。

功能:

产生淋巴细胞,参加免疫反应;破坏衰老红细胞;贮存血液。

扁桃体、胸腺也是淋巴器官。

(八)排泄系统

1、肾脏

后肾,位于腰椎两侧,左肾靠前,右肾靠后。

内侧凹陷处叫肾门,为输尿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肾之处。

2、输尿管

始于肾盂,终于膀胱基部背侧。

沿腹腔背侧后行。

3、膀胱

尿囊膀胱,梨形的肌质囊,受织物性神经支配,暂时贮存尿液。

4、尿道

起自膀胱,开口体表,雄性开口于阴茎头,雌性开口于前庭腹壁,经泄殖孔开口体表。

5、尿液

以尿酸为主。

自肾小球滤出的尿叫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到达肾盂的尿叫终尿,尿素2.0%,尿酸0.05%。

原尿中的水经重吸收仅有1%进入终尿。

(九)生殖系统

1、雄性生殖系统

(1)精巢

一对精巢常位于阴囊内,由许多曲细精管组成,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一些动物无阴囊,精巢终生在体内。

如单孔类、鳍脚类、鲸、象等。

一些动物生殖季节睾丸降入阴囊,过后回到腹腔。

如翼手类、兔、多数啮齿类。

阴囊中温度比腹腔低,有利于精子形成、存活。

(2)附睾和输精管

曲细精管经输出小管连通附睾,附睾管壁细胞分泌酸性物质利于精子存活并发育成熟。

附睾末端与输精管相连,输精管末端与尿道相通,尿道开口阴茎前端。

(3)副性腺

精囊腺:

位于膀胱基部和输精管膨大部的背面。

分泌物可稀释精液。

前列腺:

位于精囊腺后方,分泌物呈碱性,中和阴道的酸性物质,有利于精子成活。

尿道球腺:

位于尿道背壁,前列腺后方,表面背海绵体肌覆盖。

分泌物起冲洗尿道、阴道、中和阴道内酸性的作用。

2、雌性生殖系统

(1)卵巢

一对,卵圆形,淡粉色。

位于腹腔背侧,肾后方。

性成熟个体的卵巢表面有透明小泡突起,为成熟卵泡。

卵细胞直径0.12-0.18mm。

孕兔卵巢表面可见暗色小圆泡叫黄体。

卵巢产生卵子和雌性激素。

(2)输卵管和子宫

输卵管位于卵巢上方,借喇叭口开扣体腔,喇叭口边缘呈不规则半状,叫输卵管伞部。

子宫为输卵管后部膨大处,是胎儿发育的场所。

哺乳类的子宫类型:

双子宫(啮齿类);分隔子宫(猪);双角子宫(有蹄类、食肉类);单子宫(翼手类、灵长类)。

胎盘由胎儿的绒毛膜、尿囊与母体子宫内膜共同形成,胎儿部分与母体部分之间有一层膜隔开,血液中大分子蛋白质、红细胞不能通过。

但有些药物可以通过。

哺乳动物胎盘可分为四类:

散布状胎盘;多叶胎盘;环状胎盘;盘状胎盘。

根据胎儿绒毛膜与子宫蜕膜联系紧密程度不同可分为:

无蜕膜胎盘;蜕膜胎盘。

3、动情周期与影响繁殖的因子

动情周期:

性成熟后,在每一年内某些季节规律地进入发情期叫动情期。

不同动物动情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动情周期不同。

影响繁殖的因子

内因:

神经系统控制脑下垂体分泌及性腺分泌激素的调节作用。

外因:

营养;光照变化;异性刺激等。

(十)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

a.大脑:

体积增大,皮层高度发达。

两大脑半球之间有带状横行白色神经纤维连接叫胼胝体。

(哺乳动物特有)

纹状体退化,位于侧脑是腹侧,为白质中的灰质团(基底神经核)。

嗅脑位于大脑前腹方,包括嗅球、嗅囊、梨状叶、海马。

b.间脑:

由丘脑、丘脑上部、丘脑下部、第三脑室组成,其中大部分被大脑覆盖。

c.中脑:

背侧被大脑半球覆盖,包括四叠体和大脑脚,其内腔为导水管。

四叠体:

由四个圆形隆起组成,前二叶叫前丘为视觉反射中枢,后二叶叫后丘为听觉反射中枢。

大脑脚:

中脑底部加厚形成,由下行运动纤维束构成。

d.小脑:

发达,体积增大,形成小脑半球(哺乳动物特有)。

小脑腹面突起形成脑桥,是小脑与大脑之间联络中间站。

小脑有维持肌肉张力、保持身体正常平衡姿势、运动协调机能。

e.延脑:

位于脊髓之前,背面正中有背正中沟,两侧有纵形索状隆起,腹面有腹正中沟。

内腔为第四脑室,前接导水管,后接脊髓中央管。

延脑具有传导兴奋和反射活动功能,延脑内有许多内脏活动中枢:

消化、呼吸、汗腺分泌及防御反射(咳嗽、呕吐、眨眼)等,又称“活命中枢”。

f.脊髓

位于椎管内,前接延脑,后端变细呈圆锥状,圆锥后部延长成终丝。

脊髓有二个膨大:

颈膨大和腰膨大。

脊髓功能:

传导兴奋和实现反射活动.

2、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

12对

脊神经:

37-38对,颈8对,胸12对,腰7对,荐4对,尾6对。

胸5-8与腰1合成臂丛,腰5-8与荐4对合成腰荐丛。

3、植物性神经系统:

为内脏运动神经,分布于内脏、血管平滑肌、心肌、腺体。

交感神经系统:

脊柱两侧的二条交感干和交感神经节。

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

副交感神经系统:

中枢位于中脑、延脑。

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

(十一)感觉器官

1、嗅觉

鼻腔扩大,鼻甲骨复杂化,鼻甲骨为鼻腔内复杂卷曲的薄骨片,附着在筛骨、鼻骨、上颌骨上,其上附着粘膜,筛鼻甲上的粘膜有嗅神经末梢及嗅觉细胞。

头骨中有一些空隙与鼻腔相通叫鼻窦,窦内面有粘膜但无嗅觉作用,可使空气加温湿润。

2、听觉

外耳:

耳壳(耳廓)传动收集声波;外耳道。

中耳:

鼓膜、鼓室、听小骨,耳咽管组成。

鼓室:

鼓室外侧有鼓膜封闭,内侧有两个薄膜小窗(卵圆窗、正圆窗)与内耳相隔。

听小骨:

锤骨来自关节骨,砧骨来自方骨,蹬骨来自耳柱骨。

锤骨与骨膜相连,蹬骨与卵圆窗相连。

声波振动鼓膜经锤、砧、蹬传至卵圆窗使薄膜震动。

耳咽管:

一端通中耳室,一端通咽部。

通常关闭,打开时可使鼓膜内外压力相等。

内耳:

三个半规管、椭圆囊、球状囊、耳窝管。

半规管、椭圆囊、球状囊合称内耳前庭为平衡器官。

耳窝管由瓶状囊延长螺旋形成,内壁有构造复杂的柯蒂氏器,其上有纤毛听觉细胞接受刺激。

声波振动卵圆窗引起内耳中淋巴液振动。

3、视觉

眼球:

外膜:

包括角膜和巩膜,角膜位于前部,无色透明。

巩膜位于后部。

中膜:

即脉络膜,含大量血管、神经和色素细胞。

功能:

输送营养物质、吸收分散的光线保证视物清晰。

内膜:

即视网膜,位于眼球最内层,后部紧贴脉络膜后部,为感光部位。

折光系统:

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

眼睑:

覆盖眼球前面、能上下运动的皱褶,上、下眼睑。

泪腺:

位于后眼角,分泌泪液湿润角膜、结膜后集中内眼角,经鼻泪管流入鼻腔。

眼肌:

6条:

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下斜肌。

运动眼球。

(十二)内分泌系统

体内的腺体可分为两类:

有管腺—腺体分泌物经导管送到体表或某些器官管腔内。

无导管腺—腺体分泌物叫激素,直接渗入血液中随血液流动到达靶器官或组织,这些腺体叫内分泌腺。

1、脑垂体

位于间脑底部,视神经交叉后方。

嵌于颅腔底部基蝶骨背面的垂体窝内,由一个漏斗状柄与丘脑下部相连。

腺垂体(垂体前叶):

分泌:

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

神经垂体(垂体后叶):

分泌:

催产素、抗利尿素(ADH)

2、甲状腺

位于气管前端两侧,紧贴甲状软骨,左右各一叶,中间由细的峡部相连。

功能:

提高新陈代谢水平;使肝糖分解,血糖升高;促进细胞呼吸。

缺碘:

甲状腺素少,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呆小症(发育停止、智力低下)。

甲状腺素过多:

心跳加快,眼球突出,基础代谢增高,体态消瘦。

3、甲状旁腺

位于甲状腺两侧的背面或埋在甲状腺组织中,四个小腺体,卵圆形。

分泌:

甲状旁腺素使血钙升高(滤泡细胞分泌)。

降钙素降低血钙(滤泡旁细胞分泌)。

4、胰岛

分布在胰脏内的上皮细胞团,占胰脏总体积的1%-3%。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血糖升高,脂肪分解,蛋白质分解。

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促血糖转变为糖原。

5、肾上腺

位于肾脏内侧稍前方,左右各一个,不对称的浅黄色不规则圆形体。

6、性腺

雄性激素主要为睾丸酮和雄烷二酮,促进雄性器官发育,精子成熟,第二性征产生,促肌纤维蛋白质合成,身体生长。

雌性激素主要为雌二醇和黄体酮,促进雌性生殖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形成,调节生殖活动周期。

使子宫内膜增厚,促乳腺发育。

7、胸腺

粉红色,轻而薄的腺体。

位于胸廓内,胸骨内壁上,纵隔前部1-3类软骨处。

分泌胸腺素,功能为增加免疫力,促胸腺中未成熟的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成为具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

 

第二节哺乳纲分类

一、原兽亚纲Prototheria

最原始的类群,保留着爬行类的特征:

(1)卵生,卵直径为44mm,母兽孵卵或在育儿袋中孵化(针鼹)。

(2)雄性无阴囊,小阴茎在泄殖腔内。

(3)有泄殖腔(单孔目)

(4)肩带似爬行动物,有乌喙骨、前乌喙骨和发达的间锁骨。

(5)口缘无唇,具喙。

成体口腔无齿。

(6)无外耳壳。

(7)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胝体。

哺乳类特点:

(1)有乳腺,无乳头。

(2)有横膈。

(3)左体动脉弓。

(4)下颌单一齿骨构成。

(5)体被毛。

(6)体温在20-30℃之间。

单孔目Monotremata

鸭嘴兽Ornithorhyn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