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试题汇编1 科学探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8165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1 科学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1 科学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1 科学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1 科学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1 科学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1 科学探究.docx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1 科学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试题汇编1 科学探究.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1 科学探究.docx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1科学探究

2010年中考生物汇编试题1科学探究

一、选择题

1.(2010莱芜)3.同学们在初中生物课中做过许多实验。

以下是某同学对几个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A.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子叶

B.在探究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时,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暗处理

C.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物像模糊,可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程序为:

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染

答案:

B

2.(2010宿州)5.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B。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C.所有变量都不同D。

所有变量都相同

答案:

A

3.(2010聊城)25.在“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实验中,采用的五点取样法是

答案:

C

4.(2010苏州)7.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调查生物可不必太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须注意较大的生物就行

B.调查时,全组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

C.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

D.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相同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不同之处

答案:

A

5.(2010徐州)6.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显微镜视野很暗时,应当调大光圈

B.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上先放标本再滴加清水

C.膝跳反射实验是探究反射弧结构的方法之一

D.利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验证人的呼吸作用能否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

B

6.(2010)11.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取2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标签。

将一定量湿润的肥沃土壤均分为2份,在甲瓶中放入1份,将另一份烘干冷却后放入乙瓶。

然后在2瓶中同时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

将2个装置均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蚯蚓蠕动能力明显减弱的是

A.甲B.乙C.均明显减弱D.不确定

答案:

B

7.(2010菏泽)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潮虫(鼠妇),如图所示。

他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潮虫的数据如下表。

通过分析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A高温干燥B阴暗潮湿C空气污浊D阳光充足

答案:

B

8.(2010长沙)10.要了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常用的科学方法是

A.比较法B.模拟实验法

C.调查法D.科学推测

答案:

C

9.(2010潍坊)2.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肉汤的变化。

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A.氧气的有无B.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

C.微生物的有无D.烧瓶容量的大小

答案:

C

10.(2010韶关)27.小明在做“探究蚯蚓生活习性”的实验时,把刚从土里挖出的蚯蚓洗干净后放在干燥的纸盒里,结果第二天做实验时发现蚯蚓全死了。

请你分析蚯蚓死亡的原因:

A.皮肤干燥,无法呼吸       B.纸盒里缺少空气

C.纸盒里缺少食物         D.纸盒里缺少空气、食物

答案:

A

11.(2010中山)29.在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必须配制几种不同浓度的溶液

B.每种溶液中都放进1只水蚤

C.在显微镜下数水蚤心率并作好记录

D.实验中需要设置清水对照组

答案:

B

二、实验探究题

1.(2010烟台)30.(5分)请根据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完成有关问题。

(1)水蚤很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其结构,你看到水蚤跳动的心脏是在右图中的(填A或B)处。

(2)水蚤的心率因个体不同差别很大,大约在100-350次/分之间!

因此我们选择用来实验的几只水蚤应该是。

(3)用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浪中计数水蚤的心率。

前后顺序(能或不能)颠倒,因为

(4)全班同学完成实验后,为了减少误差,我们对全班同学的实验数据应该怎样处理

答案:

(1)A

(2)个体大小一致(3)不能烟草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实验结果(4)计算全班同学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2.(2010莱芜)21.(5分)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野外采集草履虫时,发现水表层的草履虫数量比深层的多。

为什么会这样?

请帮助他们完成分析与探究过程。

(1)分析并作出假设:

水体表层氧含量高于深层,草履虫的表膜可以完成__________________,实现它与水环境的气体交换;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可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取甲、乙两只烧杯,加入等量的水。

②取草履虫放入两只烧杯中,两烧杯中草履虫的大小和数量要_________,放置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

③甲烧杯中放置一个细纱网,使草履虫无法靠近水面,乙烧杯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烧杯中草履虫的生存情况。

结果发现甲烧杯中草履虫生活力降低甚至死亡,而乙烧杯中草履虫正常。

据此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气体交换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

(2)②相同③不采取任何处理(3)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

3.(2010宿州)7.(7分)实验探究,分析回答:

陈光同学家因为饲喂观赏小鸟而养着黄粉虫。

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家蚕。

黄粉虫幼虫营养价值极高。

陈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

他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

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

于是,他把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

 观察发现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于是他又对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

(1)该实验的对照组为。

(2)陈光实验的“假设”是什么?

(2分)

(3)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

(2分)

(4)陈光的实验结果,能为我们解决哪些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供提示?

(2分)

答案:

(1)甲组

(2)黄粉虫喜欢吃塑料(3)黄粉虫可以噬食有机塑料,并能消化和吸收;黄粉虫体内存在着可以消化塑料的活性物质,还可以发展和强化(4)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或废塑料难以降解)的难题

4.(2010)32.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

调查发现,我国儿童血铅水平较发达国家儿童高,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

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

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

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个家兔分为两组:

A组:

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B组:

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A组

B组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剂量

10mg/kg

10mg/kg

血红蛋白含量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g/L)

53

50

第二次(g/L)

47

40

第三次(g/L)

35

29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含量有何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3)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

▲。

(4)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

▲。

答案:

(1)血红蛋白

(2)将10只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10只家兔不写得1分);(3)血铅含量(或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越少(4)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

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只要答案合理均可给分)

5.(2010潮州)31.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

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答案:

(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2分)

(2)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2分)(3)蜜蜂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2分)

6.(2010聊城)6.(7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材料用具:

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若干个、无菌棉棒、标签纸、培养箱

检测环境:

手和教室的空气

实验设计:

第一步:

取3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编号为1、2、3,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

第二步:

取1支无菌棉棒,擦取某同学的手心,打开1号培养皿,将棉棒在培养皿上涂抹,盖好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约10分钟,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

将1、2、3号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设计3号的目的是,它最适合与号实验组合成对照试验,其实验变量是。

(3)科学地讲,3号是否可以作为1号实验的对照组,理由是(2分)。

答案:

(1)手和教室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一样多吗

(2)形成对照2是否接种细菌(3)不能打开1号培养皿用无菌棉棒接种时空气中的细菌也进入,因此有两个变量

7.(2010杭州)30.(5分)2010年5月,杭州某中学九

(1)班的学生开展了一项调查,他们随机调查了本校九年级10个班共100名学生在去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

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调查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时间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男生

52

16

8

1

2

5

女生

48

14

5

2

1

6

总人数

100

30

13

3

3

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l)该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2)上述调查是通过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的。

(3)去年春季,该校九年级男生中流感的发病率为

(4)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去年该校九年级学生流感发病有何规律?

(5)流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答案:

(l)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季节(和性别)的关系

(2)随机抽样

(3)15.4%(4)春、冬季发病率较高;(男女生发病率没有明显差异)(5)必须具备流感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8.(2010巢湖)小刚是个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做一些小实验。

在他学习完“生物的无性生殖”以后,便把两个大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进行种植。

结果发现种植的马铃薯块有的长了芽,有的没长。

他将马铃薯块取出比较,惊讶地发现了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

(1)根据你学的知识,你认为他发现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是:

A.死了B.没有带芽眼C.块太小D.没有根

(2)为了验证该原因是否成立,小刚又重新进行了实验。

①取两个盛有潮湿的、肥沃土壤的花盆,编号为甲、乙。

②将挑选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若干,分成两组,将种在甲花盆内,将种在乙花盆内。

将两花盆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

③你认为他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的原因是。

④预计花盆中的马铃薯块茎会发育成幼苗,小刚设置甲、乙两花盆的目的是。

⑤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

(1)B

(2)②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小块(或不带芽眼的马铃薯小块)不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小块(或带芽眼的马铃薯小块)③排除因大小不等造成的对实验结果的干扰④甲(或乙)形成对照

⑤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是没有带芽眼注意:

②④处答案要一致

9.(2010衢州)32.鼠妇(如图甲)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有同学发现用不同的瓶装收集到的鼠妇时,瓶内的明暗程度可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因此,又做了如下实验:

八个研究小组在野外阴暗的地方各自收集了10只鼠妇,第一组至第四组将鼠妇装在无色透明的塑料瓶中,第五组至第八组将鼠妇装在褐色的瓶中,带回实验室。

实验时,各小组都把10只鼠妇随机均分为两份,放在如图乙所示的纸盒中,阴暗处中央放5只,明亮处中央放5只,然后观察鼠妇的分布。

下表是各小组在几分钟后观察到的鼠妇分布数及平均值:

无色瓶

褐色瓶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平均值

五组

六组

七组

八组

平均值

明亮处/只

8

7

9

8

8.0

1

2

1

3

1.8

阴暗处/只

2

3

1

2

2.0

9

8

9

7

8.2

(1)观察上表中第一组到第四组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鼠妇喜欢明亮处”的结论,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在回实验室的路上,用无色瓶带回的鼠妇已经与明亮环境相▲;

(2)为了减少对“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的干扰,在将收集到的鼠妇带回实验室时应选用▲瓶。

答案:

(1)适应

(2)褐色(或深色)

10.(2010绍兴)29.小敏观察到长在向阳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大,叶缘(即叶片的边缘)缺刻(即叶片边缘上的陷陷)小;长在荫蔽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

小敏猜想:

蒲公英的叶型可能与阳光照射有关。

他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①选取一根长在向阳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切取相似的6段,埋入装有湿沙土的花盆中催芽;

②发芽后。

分别移栽到装有沃土的6个花盆中,分为A、B两组,每组3盆;

③A组花盆放在向阳处,B组花盆放在荫蔽处,在相同条件下,正常管理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

【预测实验结果】

如果蒲公英的叶型只与阳光照射有关,那么小敏的实验结果应是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讨论】

小红认为小敏的实验设计不够严密,还应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进行实验。

【拓展】,

(1)实验用蒲公英根培育幼苗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由于性状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因此蒲公英的叶型还与遗传因素有关。

答案:

A组长出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的叶;B组长出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的叶

长在荫蔽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

(1)无性

(2)基因

11.(2010绍兴)30.去年以来,许多地方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

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

小敏猜想:

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

你的猜想,可能是饮酒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猜想①,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如图):

A.小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

B.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C.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填入表中。

参与人

A

B

C

D

E

F

G

H

I

J

K

饮啤酒数/杯

2

2

4

4

6

6

8

8

10

10

10杯以上

饮酒后反应/厘米

18

15

19

15

22

22

24

25

26

28

无法完成测试

饮酒前反应/厘米

14

13

14

12

13

14

13

12

12

13

13

(1)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控制能力下降、情绪激动等(合理即可)

(1)设置对照组(对照作用)等

(2)下降

12.(2010济宁)4.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呢?

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

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吗?

(2)作出假设:

(3)实验设计: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清水;

②如上图,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⑤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4)实验结果:

甲烧杯中的孑孓,乙烧杯中的孑孓。

(5)得出结论:

答案:

(2)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3)20空气(4)死亡正常生活(5)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

13.(2010义乌)35.果汁生产厂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的细胞壁(内含果胶)来提高出汁率。

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C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A;

②将果胶酶与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B;

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果汁量;

④再取等量的果胶酶与苹果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并记录果汁量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果汁量/mL

8

13

15

25

15

12

11

10

请回下列问题:

(1)苹果的果实是由▲发育而来的;

(2)果胶酶只能对果胶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体现了酶的▲;

(3)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为▲℃左右时,果胶酶的活性较高;

(4)进行实验①的目的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答案:

(1)子房

(2)专一性(3)4.0(数据带有正确单位的也可得分)(4)使果胶酶和苹果泥达到相同的温度(回答“保证测得的是该温度下的果汁量”或“保证体现的是该温度下的酶的活性”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14.(2010福州)35.(5分)今年3月21日,史上罕见、范围最广的沙尘暴突袭榕城,整个市区弥漫在黄色的尘埃中。

福州市民第一次领略到沙尘暴的“威力”,人们甚至发现家里的地板上多了很多细细的尘土。

某中学气象观测小组长期利用午休时间监测校园的空气质量。

当获知沙尘暴即将来临时,他们组织开展了专题探究活动,以调查沙尘暴对校园空气的污染程度。

他们的做法是:

准备了一些用于收集空气尘埃粒子的特制载玻片(背面刻有如图8所示的100个2mm×2mm的小方格,以便计数)。

收集前,在载玻片正面涂上凡士林,以粘住尘埃。

(1)要探究沙尘暴发生前后校园空气的污染程度,应选取收集尘埃时的(选填“沙尘天气的有无”或“载玻片放置的数量”)作为变量。

(2)要对100个小方格进行计数比较困难,人们常用“五点取样法”进行抽样计数。

为使抽

样最具代表性,应选取下列图()所示的五点共20个小方格进行计数。

(3)图9是他们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监测空气尘埃数量的统计结果。

从中可以看出,在的天气状况下,空气中尘埃粒子最多。

(4)该探究中,如果只在某处放置一片特制载玻片来收集尘埃,这种做法是否准确?

原因是。

答案:

(1)沙尘天气的有无

(2)C(3)沙尘(沙尘暴)

(4)不是(否、不、不准确)偶然性太大,实验结果不准确(类似答案均可)

15.(2010龙岩)40.(5分)阅读以下实验探究过程,回答问题:

十七世纪,雷迪对腐肉生蛆的古老看法产生了疑问,他提出了三个假设。

假设A:

腐肉是滋生苍蝇的地方。

假设B:

蛆是由亲代苍蝇产生的,蛆不可能从腐肉中自生。

假设C:

即使通气良好,腐肉也不可能自然生蛆。

(1)从雷迪提出的三个假设来看,雷迪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迪在一个容器内放入死小鸡,不久发现死小鸡上爬满了蛆,后来又飞出了苍蝇。

在以后的重复实验中,雷迪在蛆出现后,立即将容器盖起来,结果还是出现了苍蝇。

这个实验能证明假设(填A、B或C)。

(3)雷迪把一块煮熟的肉分割成相同的小块,分别放入几个广口瓶中。

一部分瓶口用不透气的石蜡密封(苍蝇不能飞入),另一部分瓶口敞开(苍蝇能飞入),结果是瓶口密封的瓶

中没有产生蛆和苍蝇,瓶口敞开的瓶中有蛆和苍蝇产生。

该实验能证明假设(填A、B或C)。

但该实验设计的缺点是变量不是唯一的,不能形成。

(4)雷迪把用石蜡密封的广口瓶改用纱布包盖瓶口后,瓶中仍然没有蛆和苍蝇产生。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____。

16.(2010长沙)29.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

请问答:

(1)A和B是一组对照试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______。

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试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______。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______,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

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

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

__________

答案:

(1)A

(2)生态系统相同(3)高(4)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

17.(2010长沙)30.2009年8月以来,整治酒后驾车行为在全国进行。

林子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

实验操作如下图,实验结果如下表:

饮酒量

测定次数

A

不饮酒

B

饮一杯啤酒

C

饮二瓶啤酒

第一次

24.4

27.2

48.7

第二次

25.5

29.2

53.0

第三次

25.1

30.0

51.3

测量平均值

25

28.8

51

注:

表中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的位置的刻度值,单位为厘米(cm)。

请分析回答:

(1)请帮林子将表中数据转换成条形图(2分)

(2)实验结果表明:

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_____,人的反应速度越_____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