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8067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

万以上数的认读

(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对计数单位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计数单位意义的理解。

教具:

计数器,活动数字卡片。

一、自学质疑

课前小研究

学习目标: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时,会认读万以上的数。

掌握数位顺序表,明白数位、数级和计数单位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前探究:

1、自学课本2—4页

2、写出学过的计数单位

3、试着完成第3页的数位顺序表

4、十万是多少?

5、回顾万以内数的读书规则。

 

二、小组互助

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交流,互相完善,把你的发现的疑惑分享给小组里的同学,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不能达成共识的,组长要做好记录,留待课堂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提升

1、交流展示:

(小组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及时进行点评、补充完善、修改错误并说明理由。

教师随机点拨)

(1)十万是多少?

(2)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2、点拨提升:

万、十万、百万、千万这4个叫做计数单位,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根据这四个计数单位,你能猜想比千万大的计数单位有那些?

亿、十亿、百亿、千亿有什么共同点?

3、小结归纳:

引导学生归纳以上所学内容,知道数位顺序表,分三个数级。

每级有4个数位。

每相邻数位的进率,都是十。

教师强调:

数位表是我们读写数的依据,必须牢记,特别记住从右数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

4、多位数怎样读呢?

(1)回顾万以内数的读数规则。

学生举例,指生读。

(2)讨论大数的读法。

教师点拨:

引出四位分级法。

(3)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要重点指导。

完成绿点的读数。

教师点拨:

分成一个或者多个连续0,分级线左侧或者右侧等情况。

四、达标测评

自主练习1、数一数。

同桌对数,教师指导困难学生。

2、读一读横线上的数。

指名读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总结拓展: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万以上的数的读法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万以上数的组成各个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掌握万以上数的读法。

2.提高学生的读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地读出万以上的数。

教学难点:

熟练地读出万以上的数。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了万以上数的认识与读法,掌握了数位顺序表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万以上数的认读。

并能正确、熟练地读数。

二、小组整理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整理本练习中,哪些知识掌握的好,哪些知识还需要再进一步明确?

请整理在下面的表格中:

小组长做好记录。

我的收获举例我的困惑举例

三、交流提升:

 1、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2、教师点拨提升。

归纳总结大数的读法:

4位一级,先分级,从高位读起,和读个级的数读法一样,就是在后面加个“亿”字或“万”字,数级末尾的0不读,数级中间的0要读,几个连续的0只读一个。

3、针对性练习。

根据本节课学生存在的共同性问题设计练习题,并强化训练。

四、达标测试:

含有多级数的读法。

(1)读出给出的数4086000 ;5094600 ;21600900;119000000;1206799006 ;20067009000                 

 

(2) 2、2345678中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五、课堂总结:

说说本课的收获,自己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信息窗二——万以上数的写法(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写万以上数的数,熟练的读万以上的数。

2.体会万以上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会以下内容:

1、能正确地写出万以上的数。

2、能自觉检查写出的数

3、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二、自学质疑

1、用读一读,想一想、分一分等方法,自学课本第7--8页的内容,看看你能学会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我学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明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着写写下面这些万以上的大数吧!

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三写作:

六百四十万零三百写作:

一千六百四十七万写作:

九千零七十九万三千一百写作:

十三亿写作:

想一想:

你是怎样写的?

三、小组互助.

1、小组合作,大胆猜测,并找出小组的发现。

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的发现的及疑惑分享给小组里的同学,组内交流之后由小组长负责汇总,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看那个小组的发现最多,表现最好!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找出发现的情况

3、小组汇报,共享成果。

修改为:

互相说一说写数的方法。

【修改理由:

合作中学习巩固知识,并从中得到学习的乐趣。

四、交流提升。

1、交流展示:

(小组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及时进行点评、补充完善、修改错误并说明理由。

教师随机点拨)

2、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

提问:

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写哪一级?

怎样写?

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这一位怎样写?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亿以内数的写法:

A.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B.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让学生写出其他的数学信息中的数。

写完后让学生把写出的数再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五、达标测评。

(智慧大闯关)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一关:

看谁顺利过关!

在写数时,了解数的组成非常重要,下面我们来做一道有关数的组成的练习。

15357=()+()+()+()+()

950300=()+()+()

7000000063=()+()+()

8080080=()+()+()

第二关:

写出横线上的数,看谁最细心!

(1)截至2002年底,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达 一百七十六万千米 ,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 二万五千二百千米 ,世界排名第二。

一百七十六万写作:

二万五千二百写作:

(2)三峡工程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是每秒 十万二千五百立方米 ,是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

十万二千五百写作:

(3)2004年1月,到北京旅游的香港同胞有二万一千三百八十六人次,澳门同胞有一万零五百二十四人次。

二万一千三百八十六写作:

一万零五百二十四写作:

(4)2002年1-10月,全国共生产了九百零八万八千零九十三辆摩托车。

九百零八万八千零九十三写作:

六、拓展延伸:

第三关:

拓展题,看谁会动脑!

用0、0、0、1、9、5、8这些数字组成符合下面要求的七位数。

(1)最大的七位数:

(2)最小的七位数:

(3)所有的“0”都不读:

(4)只读出一个“零”:

(5)只读出两个“零”:

(6)三个“零”都读:

 

万以上数的写法(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写万以上数的数,熟练的读万以上的数。

2.进一步体会万以上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写出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

教学难点:

正确写出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巩固练习,我们要学会以下内容:

1.通过复习使理解数位、计数单位、数级等数学概念,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培养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二、目标导学

判断题:

(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

 

(2)2496读作:

二千四百九十六();

   24960000读作:

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6407000 读作:

六百四十万零七千();

   85000030 读作:

八千五百万零零三十()。

 (3)六千八百五十万 写作:

68500000 ()

    一百万七千写作:

1007000 ()

    四万零九十写作:

4090   ()

三、自学自研。

【初探文本】

1.独立完成课本P8第2题和第3题(完成在书本上)。

【深入探究】

2.完成课本P9第4题。

先独立思考,有问题可与对子交流。

3.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读两个0:

读一个0:

所有的0都不读:

读三个0:

【同类演练】

4.课本P10第7题。

四、交流提升。

1.两人小对子:

解决自学时遇到的问题。

2.A、B组群学:

小组长主持,深入探讨小组内遇到的难题。

修改为:

互相说一说写解决的方法。

【修改理由:

合作中学习巩固知识,并从中得到学习的乐趣。

3.组内预展:

五.达标测试。

1.有一个数,它的千万位和千位上的数字都是9,其余各位上的数字

都是0。

(1)这个数写作

(2)这个数读作

(3)这个数是位数,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

2.选择。

(1)下面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A700030B703000C700300

(2)()个一百万是一亿。

A10B100C1000

(3)用2个1和3个0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五位数。

A3B4C5D无数个

(4)7040600读作()

A七百零四零六百B七百零四万零六百C七百零四万六百

六,总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或进步?

自己还需在哪些方面努力?

 

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第11-12页中的信息窗(三)和自主练习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

 

3、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课前小研究

1、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世界地理知识中的大数信息,上课汇报?

2、任选其中两个数比较,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二、小组互助

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交流,互相完善,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不能达成共识的,组长要做好记录,留待课堂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三、探索尝试、交流提升

1、比较第一组数:

960000和17070000

比较第二组数:

356000和360000。

让学生分小组根据以前学习的方法,借助计数器等学习工具,小组讨论比较大数的方法。

2、展示交流:

(1)教师总结比较大数的方法。

先让学生交流比较大数的方法,最后老师再总结。

修改理由【这样多给学生思考和交流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先看位数,位数多,这个数就大;如位数相同,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2)课题延伸:

结合情境图,对于中国的陆地面积与人口,你有什么建议?

 

四、达标测评。

1.做自主练习的第1题。

让学生根据总结的比较方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2. 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根据总结的比较方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自己写出数并比较大小。

        

五、课堂总结: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改写成以“万”或“亿”做单位的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用"万"或"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体会用"万"或"亿"做单位表示较大数的简洁性。

    

2. 培养学生寻找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及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及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研究

结合课本12页的内容,预习知识。

1、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有哪些不明白的?

                 

2、为什么要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二、小组互助

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交流,互相完善,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不能达成共识的,组长要做好记录,留待课堂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1)出示一组文章:

中国的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人口为13亿。

这个960万平方千米与9600000平方千米,13亿与1300000000哪个更好写?

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

 

(2)怎样改写呢?

让学生们自己讨论研究。

 

三、交流提升

1.把整万的数改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960000和1300000000。

指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两个数都是整万数,为了读写简便,我们常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师强调改写方法,并板书  9600000=960万

2.练练:

把1300000000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

1300000000=13亿 

3、说说改写前和改写后有什么不同?

        

学生读出960000和1300000000学生观察数的特,发现都是整万的数。

学生讨论改写方法,并试着改写。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讨论,找出不同。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

)     

4、提升:

 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你发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你有什么小窍门?

修改理由【这样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方法】

 四、达标测试。

1.做自主练习的第3题。

让学生独立改写,然后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2. 做自主练习的第4题。

要求:

先读题,再按要求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3. 自主练习第7题       

 学生独立改写,并说出改写的方法。

在改写的过程中感受数据的意义和改写的简捷性。

五、课堂总结:

谁来说说大数怎样改写?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信息窗(四)和自主练习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 自学质疑

课前小研究

学习目标:

1、 明白什么是近似数,什么时候用近似数。

2、 知道四舍五入是什么意思,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小研究:

1、先读一读课本出示的信息窗4,再同前面学习的数据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在这四幅图每个数据的前面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是哪个字?

是什么意思?

 找出每个数据的前面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想想是什么意思。

2、 说一说这几组数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数据的不同。

3、 11030大约是几万?

178680000大约是几亿?

4、 求近似数时,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呢?

二、 小组互助

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交流,互相完善,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不能达成共识的,组长要做好记录,留待课堂交流。

教师巡视交流。

【交流的重点应改为:

怎样借助“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修改理由: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三、 交流提升

1、 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及时进行点评、补充完善、修改错误并说明理由。

教师随机点拨。

2、学习近似数的方法 

(1)出示问题:

11030精确到万位是多少?

178680000精确到亿位是多少?

 

(2)讨论:

11030精确到万位应是1万,还是2万,为什么?

 

           178680000精确到亿位应是1亿还是2亿?

为什么?

 

(3)得出结论:

11030≈10000=1万  178680000≈200000000=2亿 

(4)讨论:

当什么情况下该舍去?

什么情况下该入上呢?

 

(5)教师总结: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呢?

 

(6)练习:

把34108和95820精确到万位。

 

4、理解近似数的意义“约”字, 它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对比下面这两句话,理解“约”的意思我校有学生1300名。

而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300名。

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

小结:

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准确的表示出来,或无法准确的表示出来,我们就用一个“差不多”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是谁的“近似数”。

5、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师:

近似数就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数,怎样才算“差不多”?

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①11030大约是多少万?

在数学中,我们用“=”表示准确数,近似数则是用≈来表示。

 11030≈10000=1万

为什么前面是≈,而后面则是=呢?

②11030≈1万,12030呢?

说说你的看法?

12031?

14800?

再换个试试!

17234?

为什么18234的近似数不是1万而是2万呢?

你怎么知道它更接近于2万?

主要看哪一位?

师:

5,小于5的,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四舍”。

而等于或大于5的,向它的前一位进1后,再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这种方法我们叫做“五入”。

这两种方法合起来,就是求一个数近似数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学生举例说明。

44万、230万块、30万千米等这些数都不是准确数,而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近似数。

学生比较发现:

我校有学生1300名。

表示我校就有学生1300名,不多一个,也不少一个!

而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300名。

这里的1300名就是我校实际学生人数的近似数,可以比1300多一点,也可以比1300少一点。

学生举例:

1.我写作业用了20分钟;我写作业大约用了20分钟;

2.一辆小汽车的价钱是13万元;一辆小汽车的价钱约是13万元;

3.一支铅笔长14厘米;一支铅笔长约14厘米。

四、达标测评

1.16页的电脑题:

你能像黑板上这样,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34108和95820的近似数吗?

2. 17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再像黑板上这样,做在练习本上。

自主练习的第2题。

3. 自主练习第3题:

 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6名同学到前面来做。

五、总结拓展: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数字编码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身份证、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的编码特点,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比较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数字编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小游戏:

我写你说,要求同学们畅所欲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比一比谁想得多,说得好!

出示一组数据:

31   48   110  2009  7565325

是啊,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字,可以说我们每个同学都和数字结下不解之缘。

那么,数字有什么用呢?

一个数字可以用来表示数量,也可以用来表示顺序。

(板书:

数量、顺序)

如果把数字按一定方法编排起来,它们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事物—编码。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一起走进数字王国,来探索数字与编码的奥秘,好不好?

出示课题:

编码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举例生活中的数字编码

师: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生活中数字编码现象,谁能来说说你所了解到的?

生交流:

邮政编码、车辆牌号、电话号码(板书)、身份证号码(板书)、学号、楼号、房间号、商品编码、报刊杂志的刊号等等。

(二)学生搜集资料,交流汇报

 师:

在我们的身边,哪些编码是最常见到的?

 生:

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车牌号码、电话号码。

我们先重点了解有关身份证的编排规律。

1、身份证号码

(1)生交流:

说一说自己搜集到的身份证号码。

(教师有针对性地写出男女学生或家长的身份证号码)

(2)重点抓住身份证号码进行研究,简析每个数字的含义。

说一说每一个数字表示什么?

如:

371082************(男生)371082************(女生)

教师讲解:

1——6位数表示地址码(省市)7——14位表示出生的年月日,15——17位数字表示顺序码(最后一位表示性别)第18位数字表示校验码。

出示一组学生的身份证号码:

让学生根据编排规律寻找数学信息。

重点讲清出生年份、性别。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

性别码的编排规律。

(男性用单数表示,女性用双数表示)

(2)(出示教师的身份证号码)这是我们学校两位老师的身份证号码,你能从中找到一些信息吗?

学生交流。

(3)判断一组身份证号码。

(出示课件:

火眼金睛——李红记录了一家三口的身份证号码,你能快速的找出爸爸、妈妈、小红的身份证号码各是哪一个吗?

①   110108************

②   110101************

③   130529196604151630       

(4)作为学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学号。

你们有吗?

下周,我们学校将举行“弟子规”达标竞赛活动,学校要求每个同学尽可能参加,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得有个参赛号码,你会编吗?

想一想:

编码之前请大家先思考几个问题:

①参赛号码中应包括什么?

(学校、年级、序号)②按怎样的顺序排列?

小组合作,尝试编码。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写出比较简单的编码。

(如:

3108、31230……)

(5)如果明年9月份我们上了五年级,这个号要不要改?

(如果改,需要改哪些?

如果用这个编码参加运动会,这个号要不要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运动会怎样编码?

(6)练习:

运动会编码

一女生:

4215 我是4年级2班15号运动员

一男生:

3508 我是3年级5班的8号运动员

(1)说一说,这个学校的运动员号码编排有什么规律?

(2)戴号码2308的学生是几年级的几号运动员?

(3)如果你是这个学校4年级1班的7号运动员,那么你的号码

应是多少?

 学生思考后,做答,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帮助。

2、邮政编码

(1)小组长从邮政编码的组成、含义、各地的邮政编码以及生活中常见的邮政编码这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2)各小组的同学对邮政编码的知识做补充汇报。

(3)同学们提出自己对邮政编码的理解和疑惑。

教师小结:

邮政编码的编排规律

邮证编码是代表投送邮件的邮局(所)的一种专用代号。

也是这个局投送范围的居民与单位的通信代号。

 邮政编码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前两位数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数字表示邮区代号;第四位表示市(县)的编号;最后两位代表邮件投递局所。

如:

我们王瓜店镇的邮政编码是271608。

3、车牌号、电话号码

结合课本提供的信息图,教师进行简单的说明。

4、教师小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号码。

我们这里所提到的只是一些相对比较常见或常用的号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