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从根治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作者余浩郑黎之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7634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病从根治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作者余浩郑黎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万病从根治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作者余浩郑黎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万病从根治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作者余浩郑黎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万病从根治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作者余浩郑黎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万病从根治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作者余浩郑黎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病从根治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作者余浩郑黎之一.docx

《万病从根治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作者余浩郑黎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病从根治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作者余浩郑黎之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万病从根治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作者余浩郑黎之一.docx

万病从根治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作者余浩郑黎之一

万病从根治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作者:

余浩郑黎)之一

生活学习,感悟养生之道

万病从根治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是天地阴阳二气运动的产物,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这个大的环境中,疾病的产生和治疗,在自然界中均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法则。

  从事中医多年,回首自己学医和从医之路,回忆这些年遇到疑难杂症时的处理经过,我时常感叹,自然界所有的问题,在自然界中均可以找到答案,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去发掘,去思索,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可悲的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不再像小孩子那样,遇事问个为什么,凡事刨根问底,追寻事物的本源!

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边缺少了神秘,缺少了好奇,却多了一些平淡和无可奈何。

  我时常告诫自己,要求自己能够做到“心中时时有患者,处处做个有心人”!

  细心观察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总结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医学中来,提高自身的悟性,站在道的角度来认识疾病,研究疾病,寻求解决方案,感受中医的“大道至简”,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

向生活学习,智慧的源泉永远不会干枯!

今天写本书的目的,也是想将自己多年来对生活的感悟,对医学的领悟总结出来,给那些长期被疾病困扰的患者一些帮助。

让我们一同来透过生活中的常见小事,感受中医,感受养生之道!

 晚上腿疼,早上腰疼,大多是寒湿证的表现

  天冷了,早上洗脸用的是热水,洗完后,我将毛巾挂在阳台上。

晚上洗脸时,发现毛巾上半部分已经干了,而下半部分仍然是湿的,而且最下端居然还结了少许冰块!

我拿着毛巾沉思了很久!

  妻子说:

“还不快点洗脸,在想啥?

  是啊!

看着这一半干一半湿的毛巾,我的确想了很多——我想明白了最近一些疑难病症的病机,同时也想通了治疗方案……

  “湿性趋下”,毛巾湿透后挂起来,水自然而然向下流,上半部分先干了,下半部反而更湿,加上天气冷的原因,时间长点,下半部分就会慢慢结冰了。

  作为中医,“湿性趋下”这句话,我们记得熟,却用得少,临证时常常容易忘记!

  常有病人说:

“医生啊!

我每天上楼时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咋回事啊?

  西医大夫立马会想到是不是脑血管的问题呢,建议头颅CT,结果正常;刚执业的中医大夫会有些茫然,认为是疑难杂症。

是啊,为啥两腿好像灌了铅,但看看却没有肿啊?

  其实,就像这毛巾一样,白天人站立时间长,湿性趋下,所以下肢的湿邪就会偏重。

“湿性重浊”,当人体内湿邪稍重,会出现双腿很累的感觉;如果是湿邪较重的病人,表现就是“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

  如果气温较高,则毛巾下端也会及时干燥,不会到夜晚还结冰!

  在人体,如果肾阳足,没有亏虚,或亏虚不重,则下半身湿邪会被肾阳蒸腾,化为气而上升,在人体进行循环;如果肾阳虚衰,就好比这冬天挂湿毛巾一样,湿邪盘踞下焦了,自然“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

  夜晚卧床休息,处于人体最下端的地方就不是双腿了,而是与床面接触的部位。

按照“湿性趋下”,应当是与床接触的部位会不舒服啊!

  事实正如此,不少病人反映,白天还好,只是感觉双腿有些累,到了晚上睡觉,前半夜还可以,但后半夜开始慢慢出现腰痛、背痛,凡是与床接触的部位都感到很累很痛,早上五六点痛醒,起床后活动活动就好了。

  不深入思考其中的病机,有的人认为是气血不和,有的人认为是床板的问题,有的人认为是晚上喝水太多……其实这就是湿邪由白天积于双腿,晚上向接触床面的部位转移,也是“湿性趋下”!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什么疑难杂症,反复询问早上疼痛的时间,按照子午流注进行分析……现在看到湿毛巾,联想到“湿性趋下”,联想到“正气不足”,再联想到“脾肾阳虚”,一切豁然开朗。

温补肾阳是治疗寒湿证的关键

  我曾经诊治过这样一位患者,40来岁的女性,酒店配菜员。

一周以来都觉得自己的两条小腿沉重难受,上午病情还算轻,下午加重,每晚下班回家,上楼梯时双腿如同灌了铅,沉重异常,但是也没见到下肢浮肿,休息一晚后,病情还会减轻。

在当地三甲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她做头颅CT,她因嫌费用太贵,放弃检查,寻求中医治疗。

就诊时病史及症状同上,舌根白厚,脉象右尺部沉迟而弱,左尺部沉滑。

  结合湿毛巾的道理,我给她解释:

您早上洗脸后,将湿毛巾挂起来晾着,毛巾上的水就会慢慢向下流,这样毛巾的上半部分就会慢慢变干,下半部分却越来越湿。

现在您体内寒湿较重,就好比湿毛巾一样,白天站立的时间较长,体内的寒湿就会向下流,腿部的水湿就会加重,到了下午自然感觉双腿很累。

晚上睡觉时,腿与身体相平,水湿自动向身体的其他地方流动,通过一个晚上的回流,早上起床后双腿就不沉重了。

  病人高兴地笑了:

“听你这么一说,我立刻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那如何治疗?

好治疗吗?

”“也好治疗,只需要将您体内向下沉的寒湿向上输送就可以了!

以后注意保暖,少接触凉水。

  “水能向上流动吗?

  “你看看这地上的水,太阳照射后不就化为了水蒸气,向上升成为云彩吗?

人体也是这样的,只要肾的火力足了,双腿就不怕冷,下面的寒湿就会化气上升了。

  谈完这些话,我给病人开了处方。

  乌附片、炒白术、茯苓、干姜、黑豆、甘草。

  肾居人体下部,肾火足了,就能将下肢的寒湿化为水汽,徐徐上升。

这里面的乌附片就是附子炮制而成的,附子辛、甘,大热,能够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神农本草经》记载:

“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它是补肾火的良药,用上它,人体肾阳就会旺盛,下肢的水湿就会被蒸腾,化为气而上升,就好比将毛巾挂在暖和的地方,虽然还是有水向下流,但会被蒸发成水蒸气,毛巾也就跟着变干。

但因为附子有一定的毒性,所以需要先煎一到两个小时,去毒后才能使用。

  白术、茯苓、干姜是温脾健脾的药物,因为脾主湿,主运化。

脾脏位于人体中部,只有通过脾脏的传输,肾脏将水湿化为气之后,水汽才能向上升,才能到达人体的上部。

  用黑豆是因为它能入肾,利湿,直接将体内的湿邪通过小便排泄出来。

  患者服用两天后,双腿的沉重感明显消失了,随后我让她再继续服用三天,巩固疗效,平时间断性服用补肾的桂附地黄丸,半年来,患者继续从事以前的工作,病情没有复发。

  对于疾病,我们只要明白了其产生的机理,治疗就好办了

除寒湿,可用艾叶水泡脚

  也有些患者经济条件比较差,或者嫌中药味道太苦,难以下咽而不愿意服用,遇到这样的患者,可采用艾叶水泡脚的办法。

  有一位40多岁的男性患者,是下岗工人。

一个月来,每天凌晨5点左右就开始腰痛,起床后,活动活动腰部,疼痛很快缓解,患者笑着说,想睡会儿懒觉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近他发现疼痛的发作提前了,早晨4点钟就开始,大冬天的,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他十分苦恼。

  听完他的描述,再看舌象,切完脉。

我发现他的身体也是肾阳虚衰,寒湿偏重。

据他自己说,以前从事过体力劳动,腰部有劳损的旧伤。

这就是典型的肾阳虚衰,体内寒湿停留,由于体位变化的原因,白天积于下肢,夜晚则汇集于腰部,因为湿邪不重,下岗后在家休息,所以双腿感觉不明显,但腰部有过劳损的旧伤,属于薄弱环节,晚上刚入睡时,湿邪尚未汇集,所以疼痛不明显,睡到凌晨,寒湿在腰部的汇集慢慢增加,就必然导致局部气血不畅,腰部僵硬、疼痛。

起床后,湿邪向下沉淀,再加上活动腰部,气血流畅了,疼痛自然也跟着缓解了。

  我讲明上述这些道理,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也就不那么担心了,但他不愿意喝汤药,问我还有没有简单、便宜,效果又不错的办法。

  于是我告诉他,艾叶几块钱一千克,买上两千克,每天晚上用艾叶煮水泡脚20分钟。

艾叶可以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这样体内的寒湿会慢慢减少,病情也就可以慢慢恢复了。

如果想要好快点,还可以将艾叶锤绒,用火纸卷成艾条,点燃后熏烤腰部,以发热发烫为度,将腰部劳损形成的淤血、寒湿散开,这样用不了几天,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果然不出我所料,他采用这样的治疗方法,一周后就好转了。

  巧用黑豆治愈腰痛的病例

  前一段时间,网上有个病号找到我,将腰痛的资料发给我看,希望我能帮助他解决多年的痛苦。

其实病情和上面的那个案例一样,就是早上腰会痛醒,起床后活动活动就好了,每天如此,几年来不得不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最近发现疼痛时间提前了,在当地多家医院辗转治疗无效,不得已进行网络求诊。

看完病人上千字的求助信,我实在不忍心他继续痛苦下去。

不过网上病人提供的资料不全,我只能推荐他最安全的办法。

于是我开出如下处方:

壮腰健肾丸一瓶,黑豆250克。

建议患者每晚用黑豆50克,煎水后送服20粒壮腰健肾丸,每天只吃一次.患者第二天就兴奋地告诉我,昨晚服药后,早上腰不痛了,睡到早上7点,感觉很舒服

为了巩固疗效,我建议他再继续服用五天。

五天后他来信说,清晨腰痛好了,这几天腰痛一直没有再出现过。

患者感慨道:

患了几年的病,花了几千上万元钱没解决的问题,没想到这么几块钱就解决了。

  看似很神奇的效果,其实只要明白了湿性趋下的道理,这些病都是非常容易解决的。

人体疾病的形成,都有原因,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治疗疾病的关键是要分析清楚原因,中医谈理、法、方、药,理讲的就是医理、道理,理明白了,后面的法、方、药都简单了。

  少吃反季节、非本地及寒凉的食物就能远离寒湿对人体的伤害

  《黄帝内经》说:

“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可见,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气日渐衰退,这是自然规律。

保养阳气有很多种办法,除了服药、泡脚,更多的是“保”,日常要少吃寒凉食物,尤其是已经明显的寒湿偏重的患者,更应该注意。

很多患者喜欢吃水果,其实吃东西是很有讲究的。

  《阴符经》里有一句“食其时,百骸理”,就是这六个字,将我们的饮食注意事项全部概括了。

  你生活在这个地方,那么这个地方产的,正当时令的东西,绝对是最适合你的。

一切其他地方产的、不是这个季节的,不论是山珍海味,还是珍馐佳肴,你都尽量少吃,它们对你的身体健康没有好处。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食其时”就是趁着时令,吃这个季节、这个地方产的东西,这样就可以顺势吞服天地给予的自然之气,身体自然健康无比,这是天地自然为我们准备好的。

而如果我们打破这个自然的规律,天天吃着不是本地生长的食物、反季节的食物,那一定要出问题。

  现在很多人冬天吃西瓜,原本身体寒邪就偏重,吃着吃着,体内寒湿越来越重,生病只是迟早的事情。

  有人可能会反问,通过湿性趋下,让我明白了下焦寒湿偏重的治疗,有没有什么东西是趋上的呢?

请看下面这个生活感悟:

放孔明灯的故事。

每年正月十五,都有人放孔明灯,他们将自己的愿望与思念,放飞于幽暗的夜空。

  前年的元宵节,我和家人吃过晚饭后一起出门看灯会,在桥上,有几家人正在放孔明灯,一个大大的灯罩,下方是一小截点燃的蜡烛,待蜡烛将灯罩内的空气烧热,就可以放手起飞了。

  看到邻居一家正在放孔明灯,我停下了脚步。

小女孩问她的父亲:

“爸爸,为什么孔明灯会飞呢?

”“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向上,烧热了灯罩内的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能飞起来啊!

”“蜡烛的火为什么向上?

灯飞上天之后,蜡烛的火焰会不会向下,到时灯里面的空气变冷,会掉下来吗?

”“真笨,火都是向上烧的,哪有火向下烧的!

”小女孩的哥哥说道。

小女孩对哥哥的答复自然很不满意,但爸爸又没有答复,她只好睁着大眼睛望着正在上升的孔明灯,希望灯中的蜡烛不会向下燃烧。

  我本想给她解释一下,火为什么向上烧,不会向下烧,但一时又找不出最恰当的、又能让她理解的词语,这时妻子喊我,我只好暂时离开了这放灯的一家人。

  妻子一边走一边问我:

“过年这几天,吃了太多荤菜,上火了,牙痛,家里有没有去火药?

”“咱家药铺都是中药,没有中成药,等会回家后,我给你弄点中药泡茶喝。

  “太苦了。

  “那就去买盒黄连上清片吧。

  “为什么叫黄连上清片,有没有‘下清片’?

”妻子开玩笑地问。

  下清片?

为什么没有下清片?

妻子是学西医的,她这一句玩笑话还真把我问住了。

  我一边走,一边思考,不由得回想起放孔明灯的小姑娘和她所说的话:

“火为什么向上烧,不会向下烧?

  这不就是中医所说的“火性炎上”吗?

  火往高处走,上火必然先上头

  因为热升冷降的原因,大自然中的火都是向上的,同样的道理,人体内的火也是向上的,所以人体上火,都表现在上焦,表现在头面部,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最基本的法则。

  也正因为有了火性炎上的特性,人体头面部才会火力旺盛,才会不怕冷。

《黄帝内经》说:

“头为诸阳之会。

”也就是说,人体的阳气就应该汇集在头部,一旦头部的阳气不足或过剩,就会出现病理变化。

  当阳气过剩时,“气有余便是火”,人体头面部就会表现出各种上火的症状,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红肿,目赤肿痛,脸上长包……这些都是上火,都是火性炎上的结果啊!

  而当阳气不足时,人体头部就会畏寒、怕风,出现一些慢性虚寒型疾病,就是头部阳气不足的表现。

  由下清片联想到孔明灯,由孔明灯联想到火性炎上,由火性炎上联想到头为诸阳之会,由头为诸阳之会联想到头部阳气的亢盛与不足……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突然觉得很多头面部慢性疾病的病机清晰起来。

  妻子服用黄连上清片后,咽喉不适很快就好转了。

没过几天,一个慢性鼻炎患者的治疗,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位患者鼻塞已经三年了,最近一个月明显加重

借用患者的话说,三年来,每天鼻塞,鼻子时常处于通而不畅的状态,稍稍遇冷,立即喷嚏不断,早上起床时病情也会较重,但活动后就减轻。

一月前吹空调后,病情加重,晚上睡觉只能靠嘴来呼吸,长时间用嘴呼吸又导致口腔干燥,嗓子难受。

使用麻黄素滴鼻液后,当时效果挺好,但使用后不出两小时,病情依然如旧。

医院诊断是慢性过敏性鼻炎,治疗一周,病情不见明显好转,于是寻求中医治疗。

就诊时鼻流清水,鼻塞不通,伴有额头疼,颈部僵硬。

舌苔薄白,六脉浮紧,左寸虚无。

  切完脉后,我告诉她,鼻塞是头部受寒所致,受寒是因为头部阳气不足,阳气不足又是因为体内心火不够。

就好比阴天,我们头顶上没有了太阳的照射,感到很阴冷一样,人体心脏没有火力,头部就会阳气不足,就会怕冷,稍稍遇到冷空气,就容易伤风鼻塞。

  病人似懂非懂地听完了我的分析,然后问道,那以后是不是要少吃生冷的食物,多吃“上火”的东西?

  我点了点头,给患者开了一个处方:

桂枝、白芍、葛根、生麻黄、通草、生姜、大枣。

我让她先服五剂,每天一剂,早、中、晚分三次,饭后内服。

  患者才服用三剂后,病情就大为好转,五剂服完,头疼鼻塞,彻底痊愈。

  这是一个典型的头部阳气不足的案例,组成以葛根汤为基础方,加了一味通草。

  许多人都知道,通草是下奶的药物,它有清热利尿、下乳的作用。

其实通草还有其他功效。

此物色白,入气分,能疏通体内气机。

凡是遇到体内气郁不畅,导致血淤、湿阻的问题,搭配通草皆有奇效。

另外,通草能上行于头,所有头面部孔窍不通的问题,也都可以配伍使用。

上面这个案例中加入一味通草,就是考虑到它有通鼻窍的功效。

  头面部阳气不足,便会生寒;阳气有余,则会化火。

  临床上经常见到头面部长包长疖,这都是上火的标志。

为什么头面部长包的多,而下肢很少长包呢?

这都是“火性炎上”的结果,火属阳,阳气主升,所以火邪伤人,就容易出现在头面部了。

  去火有讲究,药物勿滥用

  上火了如何治疗呢?

  懂得一点保健知识的人都知道,吃去火药!

  吃什么去火药呢?

  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中草药很多,是不是可以随便选用?

其实治疗上焦的火,很有讲究,因为用药不当,还会加重体内的寒,火没有清掉,寒邪反倒是加重了。

  上火的病机可以归结到温病这一块,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在《外感温热论》中提出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就是治疗头面部热性病的重要指导思想。

根据“升降浮沉”的理论,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除了和药物的气、味、药用部分、质地轻重有关外,还与用药量的大小有关。

同一味药,量轻可上达表,量重可下降走内。

比如说,桑菊饮能治疗风热外感,对只是咳嗽、不发烧的人效果最好,它在选药上就非常讲究,不但气味俱薄,而且方中“菊花一钱,桑叶二钱五分,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桔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都是分量非常轻。

  又比如桑杏汤,也是治外感的良药,组方为“杏仁一钱五分,桑叶一钱,沙参二钱,象贝一钱,香豉一钱,栀皮一钱,梨皮一钱”。

方中用量最大的也没超过二钱,足见其量之轻!

  轻者,轻如羽毛,飘荡而上,直达上焦,因势利导,驱邪于外,反之若用量重则沉而下降,引邪内陷或变生他证。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有两层意思:

其一,用量要轻;其二,要选用气味俱薄的药材,如桑叶、菊花、蒲公英、薄荷等。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桑杏汤一方后的自注里也说:

“轻药不得重用,重用必过病所。

”用量多少合适,患者自己是不好掌握的,这时我建议患者服用中成药,如黄连上清片、牛黄上清片、三黄片等,饭后服用,即可起效。

中成药一次吃几片,用量很轻,饭后服用,药走上焦,也符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原则。

对于经常上火的人,除了服药外,还建议大家平时多用菊花、桑叶等泡茶喝,这些轻轻之品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五脏之火上于头,可按表现部位来辨别

  “火性炎上”,这里的火,既包含外邪侵袭头面化火,又包含脏腑之火。

五脏气血郁滞而不畅,气有余便会化火,化火之后,会借其所属经络上行于头,所以我们看到头面部“上火”的时候,除了考虑到清上焦之外,还得思考火的源头,即五脏之火。

  火走头皮(发痒、长疙瘩),与肺火亢盛有关,因为“肺主皮毛”。

火走眼睛(红肿热痛),与肝火亢盛有关,因为“肝开窍于目”。

火走面部(长疙瘩),与心有关,因为“心之华在面”。

火走耳朵(疼痛、长疙瘩),与肾有关,因为“肾开窍于耳”。

火走鼻子(鼻腔发热生疖),与肺有关,因为“肺开窍于鼻”。

火走口舌(长疮),与心有关,因为“舌为心之苗”。

火走牙龈(肿痛),与胃有关,因为“牙龈属胃”。

……通过这些属性,就可以对号入座,在选用清轻之品治疗上火时,就可

  以有目的地选择药物,做到有的放矢。

  或许有人会问,火性炎上,也就是说人体内的火,都会向上移行,达于头面,但为什么有些人出现下肢红肿呢?

为什么许多妇科炎症,中医认为是有热、有火呢?

  我们来看另外一个故事:

湿衣服的故事

夏天的脏衣服,我经常是泡上水之后及时洗干净。

有一次因为临时有事,衣服泡在盆子里没有及时洗,第二天回家,才记起这件事。

令我诧异的是,衣服明明是用冷水泡的,放了一天后竟然开始发热、发酵,盆内衣服温度变高,水都成热水了。

  我一边洗衣服,一边思考为什么会发热?

  脏衣服如果是干燥的,没有泡在水里,纵然放上三五天,也不会发热。

但衣服浸水后,加上夏天天气炎热,一旦不及时洗涤,就会出现发热发酵的情况。

这其中的关键问题是水啊,水湿导致了衣服不透气,郁积而化热!

想到这里,我立刻想到了人体湿热型疾病的病机——湿阻气机!

这才是湿热证的致病关键啊!

  湿热证的治疗重点不在清热,而在除湿

  在人体,如果湿邪偏重,阳气运行容易受到阻滞,进而产生郁积,气有余便是火,火与湿相合,即化为湿热,有的甚至化为湿毒。

因为湿性趋下,所以容易形成湿热下注,在人体的中下部分出现相关的疾病表现。

比如妇科带下病、男性前列腺炎、慢性肠炎、脚气、湿疹等。

正如这衣服,泡湿后遇上天气炎热,衣服内空气不能流通,郁积化热。

  治疗人体湿热为患的疾病,许多医家认为是湿毒,要采用清热解毒的办法,以寒凉之药治疗湿热之病。

这样用药虽然可以暂时缓解湿邪所化之热,但不久病情还会反复发作,因为湿邪依然存在,人体阳气依然被阻滞。

  当病情反复发作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当思考治疗方案不对呢?

  有些鲁莽的中医,反而认为是下药太轻,力道不够!

于是加大用量,用上大剂量苦寒的药物,损伤人体的阳气。

当人体仅有的这一缕阳气被消耗殆尽,湿邪自然就不会化热,也无法化热了,于是湿从寒化,成为寒湿。

一病未除,一病又起,患者就会感到下肢冰冷。

  其实治疗湿热为患的疾病,就如同洗衣服一般,只需要洗干净后,及时将衣服晾起来,衣服中的水分自然会蒸发掉,而不会发热发酵。

  所以说,治疗湿热证的最佳办法,不是针对“热邪”来用药,而是针对“湿邪”来用药,运用利湿的药物,把湿邪化去,人体阳气自然会上升,“湿阻气机”的病机就会扭转。

这个症结解开了,问题就简单化了。

  在上一个故事中,我谈到过,阳气主升,当阻滞阳气上升的湿邪消失之后,体内阳气就会自然而然升腾,整个气机就能正常循环,疾病也就可以治愈

对付湿邪,关键在调理脾脏

  我们再深入思考下去,人体内为什么会产生湿邪呢?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利湿的药物来扭转湿热病的病机,但湿邪产生的源头不解决,湿邪离去之后还会产生,这样疾病还是治不好的。

  五行之中,土能克水,湿邪的产生,当然要从“土”来寻找。

“脾胃属土,胃喜湿恶燥,脾喜燥恶湿。

”水湿之邪的产生,与脾的功能失调有很大的关系。

脾虚失运,最容易导致水湿停留,化为湿邪。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湿热病的治疗,最关键的是除湿。

只有湿邪除去,才能够扭转病机,而健脾最能促进水湿代谢,从根本上治疗湿邪为患。

  因此,利湿升阳,健脾除湿,才是治疗湿热性疾病的根本大法。

  湿热引起的男科疾病

  患者张某,40岁。

尿频、尿无力、尿不尽一年,加重一月。

  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无力、尿不尽,症状持续了半年多,还伴有腰酸、性功能减退、小便黄赤、阴囊及大腿根部潮湿等症状,在医院进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卵磷脂+,临床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

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半个多月,尿频、尿不尽的问题明显好转,但腰酸、性功能减退迟迟不见改善,停药一月后,病情再次复发,于是寻求中医治疗。

  来我这就诊时,他的舌苔薄黄而腻,舌根白,六脉郁缓,左右脉象有下陷之势。

综合其他症状,我断定他得的是中医所说的淋证。

这个疾病治疗起来并不困难,大体就是疏肝健脾,利湿升阳,温阳化湿解毒。

  我开了如下一个药方:

白术、苍术、蜂房、滑石粉、冬瓜子、红藤、黄芪、苦参、大蜈蚣、柴胡、龙胆草、生甘草。

用水煎服,每日一剂。

  患者服用五剂后,尿频、尿无力、尿不尽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阴囊潮湿也明显缓解。

根据他的情况,我把上面的方子略做调整,去掉滑石粉,增加一味杜仲,患者又服用了十余剂,所有的症状全部消失了。

  为了巩固疗效,预防复发,我让他平时用白术10克泡茶喝,每天吃一把生南瓜子(半两左右)。

半年后再遇见他,得知他已康复,未再复发,体质也明显增强

上述案例中我使用的几味药物,各有妙处。

白术、苍术两药,燥湿健脾,促进脾之升清,清阳得升,湿热证之热邪才能去除;滑石粉、冬瓜子、龙胆草利湿,湿邪得除,则气机条畅;蜂房能温肾助阳,杀虫解毒,配伍红藤、蜈蚣,可以治疗湿热郁积日久所化之毒;苦参清热燥湿,针对肠道的湿邪,龙胆草清热燥湿,针对肝经的湿邪,两者相伍,湿邪之患自无留恋之处。

  方中还有一味药值得注意——冬瓜子,此药升阳除湿,疗效尤佳,《中药学》上记载其功效为润肺、化痰、消痈、利水。

《太氏药谱》中写道:

“用冬瓜子治疗肺病、肠痈在《金匮要略》中皆有记载,而冬瓜乃瓜果菜食之物,其子何能有此效?

常见冬瓜子抛入猪粪坑中而不腐烂,次年凡施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