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地展开历史教学评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7561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科学地展开历史教学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如何科学地展开历史教学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如何科学地展开历史教学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如何科学地展开历史教学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如何科学地展开历史教学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科学地展开历史教学评价.docx

《如何科学地展开历史教学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科学地展开历史教学评价.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科学地展开历史教学评价.docx

如何科学地展开历史教学评价

如何科学地展开历史教学评价

开场白:

各位老师,大家好。

受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组朱汉国教授委托,由我们承担“历史教学评价”这一讲的视屏活动任务。

我首先介绍一下承担这项任务的专家团队:

常州市正衡中学高级教师张萍;常州市清潭中学高级倪宏伟;常州市正衡中学高级教师陈兰芳;我是单怀俊,常州教研室历史教研员、教授级高级教师、历史特级教师。

(字幕)

各位老师,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本项活动重要目的是为了推动第二轮新课程实验。

因此,我们对问题的讨论应建立在已有的课改经验基础上,要更深刻地理解落实课改要求,同时还要更加注重教学实践。

(第一部份现状分析)

主持人(单怀俊):

初中阶段课程改革在常州地区从2002年启动实验,现在已经处在第三轮阶段。

三位能否从学校实践的层面谈谈,在历史教学评价领域做些怎样的尝试,还存在什么问题?

或者说:

你们自己是怎么做的,有何经验与困惑?

专家甲:

日常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按照教学常规的要求,强调要及时评价,及时反馈。

同时,我们在听课评课方面,借鉴华师大崔允漷的“观课议课”的方式,做了一些探讨。

另外,日常的作业强调及时批改,及时矫正。

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期末测验,从2006年起,九年级参加全市统一的历史政治合卷的统一考试----中考。

另外,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运用档案袋评价,我们也做过一些尝试。

专家乙:

基本情况和他们差不多,我谈谈主要困惑与问题吧。

主要是:

第一,新课程与旧课程在教学评价领域到底有什么不同?

目前的做法似乎和过去比,差别不大。

第二,到底怎样的一堂课才算好课?

上次我校开公开课后,对同一节课的评价,看法完全不同。

第三,课堂上为体现尊重学生,让学生讲话,但是,常常发生学生讲错或跑题现象,且洋洋洒洒,不可罢休,这类情况如何处理?

第四,现在学校老师根本不会命题,日常测验命题基本上是用现成资料拼题,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想脱离。

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命题水平,真实有效地检查出学生的学习水平。

专家丙:

补充一点,我们在尝试档案袋评价时,感觉特别累,一个历史老师有时上16节课,如何利用档案袋评价,成为很大负担。

主持人(单怀俊):

看来,伴随新课程的推进,我们在教学评价领域是作了一些探索,但值得探讨的问题更多。

在我们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全面讨论,今天我们就着重探讨下列一些问题:

一、新课程在历史教学评价的理念方面发生了那些变化?

二、怎样的历史课才可以算是一堂好课?

也即历史课堂教学评价问题。

三、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如何开展?

日常历史测验考试如何规范?

四、历史学科如何运用与改进成长记录袋评价?

讨论一:

新课程历史教学评价范式的转变

主持人:

■理念变化:

新课程的推进,在评价领域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转变要求:

其一是从考试文化向评价文化的转变;

其二是从过分关注鉴定甄别向关注过程与发展的转变。

专家甲: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评价的指导思想,其主要精神有以下九个方面:

首先明确的是历史教学评价定义:

定义一:

历史教学评价主要是根据《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

(《历史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如此表述)

定义二: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有效教学》的教学评价如此表述)

二者主要差异:

评价的依据究竟是标准还是教学目标。

(注意理解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其次,评价的意义:

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评价的功能:

导向、诊断、激励、促进。

其四,历史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

以学生为中心。

其五,评价的内容:

不仅是考察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还要注意考察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

其六,评价方法:

综合运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其七,教学评价的阶段安排:

课堂教学评价、单元教学评价,学期教学评价、学年教学评价等。

不同阶段的教学评价,应有相应的评价目的、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

如: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根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而学期教学评价则是系统地考察学生一学期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均强调多种方法的运用)

其八,评价主体:

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

其九,评价目的:

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改进学生的学习。

主持人:

■对上述九条作一个梳理,历史教学评价不外乎涉及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评?

实际上是说评价目的、意义与功能:

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导向、诊断、激励、促进。

斯蒂金斯认为:

“任何课堂教学的质量都取决于那里所运用的评估的质量”。

二是评什么?

其主要对象是学生;主要内容是:

不仅是考察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还要注意考察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三是怎样评?

涉及评价的依据、方法、主体以及不同阶段的安排实施。

泰勒认为:

“评价必须建立在清晰地陈述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

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了:

基于标准的教学,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思考题1:

你如何理解新课程评价范式的转变意义的?

讨论二:

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是基本的评价标准)

1、听评课中常见的困惑及解决问题的思考。

主持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

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课堂。

如何看待和评价课堂,是实施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不同的价值观对课堂教学的质量有不同的判断。

新课程推进之初,曾有观点认为,让活动多的教学就是好的教学。

甚至觉得从事历史教学不一定要用历史专业教师,非专业的语文或其他学科的善于搞活动的老师,会比历史教师上课更好。

你们在教学一线,一定也看到过此类情况?

不妨说说看。

专家甲:

(结合具体历史教学案例)

有这样的情况,所以现在很多学校历史兼职教师不少。

我观察到这样几种情况:

一种是直奔主题式,上课后,对课堂教学内容对照标准与教学要求,稍作讲解,然后要求学生们划书、背诵、默写,下节课还要先默再讲再划再背,循环往复。

这种教学在纸笔测验中的分数还不低,被一些老师认为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很实在的教学方法。

第二种是讲故事,课堂上连续讲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兴趣盎然。

但是若加以检测,分数很低,学习所得无几。

专家乙:

(结合具体历史教学案例)

在课堂互动方面,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教师课堂上提出问题后,要么学生不回答,教师叫答又答不对,换人还是答不对,于是教师连续叫。

还有一种是教师刚刚提出问题根本每给学生思考,立即提问;或者立即自己把答案给说啦。

还有提问后遇到学生大段读书,影响时间,教师立即打断,换人回答或自答。

专家丙:

每节课都在组织小组讨论,有的问题非常简单,但也在安排讨论。

讨论完毕后,教师又自己说出答案。

不知道讨论的目的何在,意义何在?

主持人:

对上述教学现象,一些教师在自评中并不认为有何不妥,或觉得有实效,或觉得有兴趣,或觉得此课是以学生为中心。

由此引发出这样一个话题,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如何看待课堂教学中的各类现象?

如何评课?

评课的理念发生着哪些变化?

等等。

2.评课的标准:

怎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

2008年初中历史评优课评分表(参考)

姓名

 

学校

 

授课班级

 

 

学科

 

时间

 

等级

课题

 

评价指标

分值

教学目标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

8

8

6

4

2

 

教学内容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8

8

6

4

2

 

教学策略与

方法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8

8

6

5

4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

8

8

6

5

4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

12

12

10

8

5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

10

10

8

6

4

 

教学效果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

10

10

8

6

4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12

12

10

8

6

 

教师

素养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8

8

6

4

2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

6

6

5

4

3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

6

6

5

4

3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

4

4

3

2

1

 

备注

 

各项累计得分90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合计

 

评议人

 

主持人:

观察该评价表,看看此表关注些什么,对我们评课有何启示?

专家甲:

(自由发言)

专家乙:

(自由发言)

专家丙:

(自由发言)

主持人:

(根据发言情况作出小结)并对上述教学现象作出点评。

主持人:

当然,如何评价课堂教学,可以有许多视角。

譬如:

华师大教授叶澜先生就提出了“五个有”的标准:

(1)有意义-扎实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

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

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

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

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2)有效率-充实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

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3)生成性 -丰实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4)常态性 -平实

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

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

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因此,她告诫老师们:

“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

”这样的课称为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她强调:

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5)有待完善-真实 

课不会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

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又譬如:

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不仅提出基于标准的教学、基于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还强调要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他对观课议课还提出新的思路:

有四个维度:

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有十六个视角:

维度

学生

学习

教师

教学

课程

性质

课堂

文化

 

视角

准备

倾听

互动

自主

达成

环节

显示

对话

指导

机智

目标

内容

实施

评价

资源

思考

民主

创新

关爱

特质

此外,还有68个观测点(略)

主持人:

有关观课议课的探索,常州地区的一些学校在付诸实践,正衡中学也在实验中,请张萍老师谈谈情况,特别是在历史教学中的情况。

专家甲:

(简述)

专家乙:

(提问----操作上有何困难?

专家丙:

(自由发言)

主持人:

再度小结(归纳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2:

你认为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

请说说你的理由。

讨论三:

历史学业成就评价

主持人:

我们的教学效果如何,最终表现为学生的学业成就。

好的教学理应产生好的效果。

然而,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业成就,却是看法不一。

你们能否说说这种现象在学校历史教学评价中有哪些表现?

专家甲:

目前教师把分数看成是衡量学生学业成就的唯一标准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毕竟,通过测验这种手段获得学生的学习信息是最简便也是最客观的一种方式。

通常,我们学期期末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

一是期末考试成绩,二是平时测验成绩,三是学习态度与听课表现。

成绩比例为60%:

30%:

10%,经核算后计入总分。

专家乙:

新课程倡导多元评价,理念很好,但是,操作起来比较费时费事,所以,实际运用中,对纸笔测验以外的其它方式的应用目前还是处在初级阶段,主要的评价方式其实还是以纸笔测验为主。

专家丙: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日常的历史测验本身就存在着大问题。

表现为:

教师现在不会命题,随便找几份试卷一拼,就是一张考卷,或者到网上去下载份试卷,然后作为考卷。

考完之后,按分数对学生排个高低上下次序,有的学校还用各种变相的方式公布名次。

到了讲评课上,主要是对对答案。

总之,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方法对照,现在差距依然遥远。

主持人:

看来,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评价改革确实是最难推进的领域。

有许多好的想法,我们认可它是好的,但一下子可能还做不好。

有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基本做法,如:

如何出好一张试卷,如何做好一次试卷讲评,却是需要加以认真对待的。

如果连这一块都不规范,那么其它改革更是纸上谈兵。

我们先来讨论一下:

1、日常历史考试(测验)命题的规范

主持人:

你们认为,出一张试卷,要考虑哪些要素?

专家甲:

首先是覆盖面,面太窄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面状况。

其次是难度,太难太易都不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其三是试题要新颖,陈题旧题也不好,有可能有些学生做过的,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最好是原创题。

专家乙:

在这方面,教育评价理论有些什么规范性的要求,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了解的。

我们知道主持人你在这方面有较多的研究,能否给大家讲一讲。

专家丙:

讲述自己对命题的理解

主持人:

教育评价领域有许多概念、术语,有些一下子说不清,或者说了也难以理解。

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些对我们实际工作帮助较多的若干概念。

首先,必须知道测验或测量,和评价不是一回事。

所谓测量:

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任何测量都包括三个要素:

测量对象、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

如一次考试中的测量要素:

学生的学业水平(测量对象)、历史试卷(测量工具)、测验分数)(测量结果)。

所谓测验:

“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这里所说的“行为样本”,是指具有代表性的题目。

因为一个测验不可能包含所要测的行为所有可能的题目。

“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指标包括:

一是题目的质量:

包括难度和区分度;二是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程度;三是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程度。

在日常生活中,测验和测量往往不加区分。

所谓评价:

是依据测验目的和测验结果,对学生行为变化和倾向变化给与价值判断的系统过程。

例如,某学生一次历史考试得到80分,这是测量的结果。

但这80分说明了什么?

这才是评价。

测量和测验主要着眼于提供客观的资料本身,而评价则把重点放在资料的解释及其涵义上。

二者关系:

测量是手段,评价是目的。

注意:

评价不仅借助量化的测验和测量手段,也借助非量化的如档案袋记录、观察、访谈、录音、录像等手段。

换言之,评价有两种范式:

即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其次,注意评价的几种类型:

按测评的标准分:

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评价;

按测评的过程分:

可分为诊断性评价(重区分性)

形成性评价(重发展性)

总结性评价(重水平性)

按测评的功能分:

常模参照测验:

重甄别性、选拔性(属相对评价)

标准参照测验:

重激励性、达标性(属绝对评价)

按参与评价的主体分:

可分为自我评价(学生自己)

外部评价(教师、同学、家长等)

其三:

设计一份试卷需考虑的第一因素,是考试的性质与目的,不同性质的考试,其指导思想及其试卷设计都是有区别的。

专家甲:

如果以期末历史考试为例,我们在设计试卷时该怎么做才是符合规范的呢?

主持人:

期末考试属于总结性评价范畴,考试性质是水平考试。

需要考虑:

★考试依据:

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标准的评价)

★考试范围及能及要求:

双向细目表的设计

考试内容

能级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难度:

计算难度的方式:

选择题P=R(答对人数)/N(总人数)

简答题R=X(平均分)/X(总分值)

试题难度分布较难题(0.2-0.35)10%

中档题(0.35-0.65)20%

较易题(0.65-0.8)60%

易题(0.8以上)10%

原则上,尽量不出0.2以下难度的试题,尤其是在水平考试的试卷中。

水平考试的一般难度尺度就是通常所说的:

7:

2:

1(容易-中档-较难)

★区分度:

区别好坏的程度

★信度:

准确性程度(科学性、合理性)

★效度:

正确性程度(内容与目的相符)

★覆盖面:

40%以上(按课计算,若按单元计算尽量每个单元都能涉及)

★试题命制的方法:

三要素

情境:

注意材料的选取,要有真实性,要联系实际,联系社会、联系学生生活,切忌胡编乱造。

立意:

注意试题的价值取向,要从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

角度:

注意问题的指向性、科学性,不出偏题、怪题。

★题型:

历史试卷多年来主要是三种题型:

选择、材料、问答(或简答)。

★编制试题的总体原则

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必须与考试目的相一致;

应以双向细目表为准,尽可能不随意增减;

同类试题的编写格式要统一;

试题表述,必须用词恰当,表意明了;

试题不能照抄教材和练习上的陈题;

试题应各自独立,各题之间不能有关联,不能给其他试题提供暗示;

涉及内容要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试题要便于施测、作答、评分。

★各类试题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选择题要有考查价值;

选项数要一致;

题干语言要精炼(现阶段发展为情境题为主,但发问仍需精炼);

选项要有干扰性;

选项不能重叠包容;

不能刻意编造,故弄玄虚。

例: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

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其中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是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②中国“大跃进”运动

③中国改革开放④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①④

答案:

A

材料解析题

选材要典型,新颖;

要有一定的考查信息;

材料之间应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初中生使用的材料量不宜过大;

设问要与材料相关联;

答案组织宜简洁。

例:

材料一我确信,全国同胞们正期待着我在就任总统之时,能坦诚而果断地向他们说明我们民族在目前处境下的前进方向。

……目前的状况是,工业企业枯萎的落叶随处可见;农民找不到他们的产品市场,……一大批失业的人们正面临着严酷的生存问题。

——罗斯福总统首任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二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被一种宿命论的恐怖封冻时,我们证明了这不是正确的,我们身处打击之中——但是我们行动起来了。

……近些年来国家一直生机勃勃……。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三在今天,我们的任务是拯救这个国家和它的各种制度,以免受到外部摧毁。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罗斯福就任总统时,美国面临什么样的“处境”?

(2)材料二所说的“我们行动起来了”,这个“行动”及其核心措施分别是什么?

有何特点?

“行动”的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个国家和它的各种制度面临着什么势力的威胁?

这一年来自“外部摧毁”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美国是如何应对的?

参考答案:

(1)处境: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或大萧条)。

(2)行动:

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

核心措施:

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特点:

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

结果:

“新政”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3)威胁:

法西斯势力;

外部摧毁:

日本偷袭珍珠港;

应对:

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

“当今世界存在着两个伟大的民族,……他们就是俄国人和英裔美国人。

这两个民族是在不知不觉中发展起来的,正当世界注意着其他地方的时候,他们却突然加入第一流民族行列。

……两者出发点不同,道路各异,尽管如此,看来他们都在上帝的意志的驱使下,为今后有朝一日能够掌握半个世界的命运而奔波”

•材料二俄国——苏联——俄罗斯联邦,无论是昨天和今天,甚至明天,都是中国最大的近邻。

……十月革命爆发的消息传到中国后,革命家李大钊立即满怀信心地断言:

“试看未来之域中,定是赤旗之天下”,另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也大声宣布: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克思主义”。

走苏联的路,建立苏维埃政权,人民当家作主,这一个个理想激励着几代中国人为之不惜抛洒热血。

——张建华:

《俄国史•自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民族在19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作用?

(5分)

(2)材料一中“为今后有朝一日能够掌握半个世界的命运”的预言是否有道理?

为什么?

(2分)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2分)

•(4)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克思主义”至1921年,在中国发生了哪些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重大事件?

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3分)

•参考答案:

(1)俄国:

通过废除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分)美国:

通过内战,使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得到维护,资本主义更加快速地发展。

(3分)

(2)有道理。

(1分)二战后,形成了以苏美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

(1分)

(3)影响:

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或俄国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了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2分)

(4)事件: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分)

 

问答题:

(目前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