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第三章内容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7251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3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第三章内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二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第三章内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二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第三章内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二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第三章内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二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第三章内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第三章内容汇总.docx

《二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第三章内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第三章内容汇总.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第三章内容汇总.docx

二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第三章内容汇总

1.制定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原则

(1)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原则

(2)根据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的要求应遵循一些具体原则

(3)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4)对策措施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及设计规范的规定

(1)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应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任何事故和危害.

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不得留给用户去承担),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

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或实施时,须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

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2)根据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的要求应遵循的具体原则(P186)

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遥控作业等.

2)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

3)减弱.在无法消除和难以预防危险、有害因素的情况下,可采取降低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加设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采取降温措施,设置避雷、消除静电、减振、消声等装置.

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与人员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护服、各类防毒面具)等.

5)联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联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

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3)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P185)

1)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辨识与评价得到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来提出对策措施.

2)提出的对策措施是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设计、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因而对策措施应在经济、技术、时间上是可行的,是能够落实和实施的.此外,应尽可能具体指明对策措施所依据的法规、标准,说明应采取的具体的对策措施,以便于应用和操作,不宜笼统地以“按某某标准有关规定执行”作为对策措施提出的依据.

3)经济合理性是指提出的对策措施不应超越国家及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技术水平,按过高的安全要求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即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考虑到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以安全法规、标准和规范为依据,结合评价对象的经济、技术状况,使安全技术装备水平与工艺装备水平相适应,求得经济、技术、安全的合理统一.

2.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P186)

(1)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

(2)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

(4)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3.安全对策措施的主要内容

▲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

▲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机械伤害对策措施;

▲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包括尘、毒、窒息、噪声和振动等有害因素的控制对策措施);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其他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志、特种设备等方面);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

(1)项目选址

选址时,除考虑建设项目的经济性和技术合理性并满足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要求外,在安全方面应重点考虑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和企业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影响.

1)自然条件.

不得在风景、自然、历史文物古迹、水源等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各种滑坡、泥石流、溶洞、流沙等直接危害地段、高放射本底区、采矿陷落(错动)区、淹没区、发震断层区、地震烈度高于九度地震区、Ⅳ级湿陷性黄土区、Ⅲ级膨胀土区、地方病高发区和化学废弃物层上面进行项目建设.

2)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影响.除环保、消防行政部门管理的范畴外,还应考虑风向建设项目与周边区域(特别是生活区、旅游风景区、文物保护区、航空港和重要通信、输变电设施、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核电厂、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等)在危险、危害性方面相互影响的程度,按国家规定应有的安全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等.

(2)厂区平面布置

在满足生产工艺、操作要求、使用功能需要和消防、环保要求的同时,主要从风向、安全(防火)距离、交通运输和各类作业、物料的危险、危害性出发,在平面布置方面采取对策措施.

1)功能分区2)厂内运输和装卸3)危险设施/处理有害物质设施的布置4)强噪声源、振动源的布置5)建筑物自然通风及采光

▲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1)防火、防爆对策措施的原则

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防止“三同时”

2)消除、控制引火源.

①明火和高温表面

②摩擦与撞击.

③防止电气火花(含雷击).

3)有效监控,及时处理.

①取代或控制用量.

②加强密闭.为保证设备的密闭性,对处理危险物料的设备及管路系统应尽量少用法兰连接,但要保证安装检修方便;输送危险气体、液体的管道应采用无缝管;盛装具有腐蚀性介质的容器,底部尽可能不装阀门,腐蚀性液体应从顶部抽吸排出.应慎重使用脆性材料.如用玻璃管液位计,应有防止玻璃管被打碎的保护设施.

③通风排气.为保证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在生产环境中不超过危险浓度,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排气措施.

▲优先考虑采取自然通风;

▲对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厂房,通风气体不得循环使用;

▲排风/送风设备应有独立分开的风机室,送风系统应送入较纯净的空气;

▲排除、输送温度超过80℃的空气或其他气体以及有燃烧爆炸危险的气体、粉尘的通风设备,应用非燃烧材料制成;

▲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危险物质(含燃烧性粉尘、碎屑)的场所,应使用防爆型通风机和调节设备.

▲有爆炸危险粉尘的空气流体宜在进入排风机前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除尘净化.

▲如果粉尘遇水会发生爆炸时,则不应采用湿法除尘;排风管应直接通往室外安全处.

▲对局部通风,应注意气体或蒸气的密度对通风效果的影响.

▲所有排气管(放气管)都应伸出屋外,高出附近屋顶;排气不应造成负压,也不应堵塞,如排出蒸气遇冷凝结,则放空管还应考虑有加热蒸汽保护措施.

④惰性化.

▲易燃固体的粉碎、研磨、混合、筛分以及粉状物料的气流输送.

▲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生产和处理过程.

▲易燃液体的输送和装卸作业.

▲开工、检修前的处理作业等.

(2)工艺防火、防爆

1)工艺过程的防火、防爆.工艺过程中使用和产生易燃易爆介质时,必须考虑防火、防爆等安全对策措施,在工艺设计时加以实施.

2)工艺过程中有危险的反应过程,应设置必要的报警、自动控制及自动联锁停车的控制设施.

3)工艺设计要确定工艺过程泄压措施及泄放量,明确排放系统的设计原则(排入全厂性火炬、排入装置内火炬、排入全厂性排气管网、排入装置的排气管道或直接放空).

4)工艺过程设计应提出保证供电、供水、供风及供汽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5)生产设备出现紧急情况或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需要紧急停车时,应设置必要的自动紧急停车措施.

6)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工艺过程设计时,必须审查其防火、防爆设计技术文件资料,核实其技术在防火、防爆方面的可靠性,确定所需的防火、防爆设施.

7)引进国外技术或国内自行设计时,生产工艺过程的防火、防爆设计必须满足我国防火、防爆法规及标准的要求,应审查生产工艺的防火、防爆设计说明书.

8)成套引进建设工程、国外提供初步设计时,其生产过程的防火、防爆设计,除必须符合引进合同所规定的条款及确认的标准规范外,还应审查国外厂商提供的各种防火、防爆设计内容,不得低于我国现行防火、防爆规范、法规及标准的要求.

(3)物料的防火、防爆

1)对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易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的原材料、中间物料及成品,应列出其主要的化学性能及物理性能(如爆炸极限、密度、闪点、自燃点、引燃能量、燃烧速度、电导率、介电常数、腐蚀速度、毒性、热稳定性、反应热、反应速度、热容量等).

2)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燃烧爆炸危险物料(包括各种杂质)的危险性(爆炸性、燃烧性、混合危险性等),应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在设计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4)工艺流程防火、防爆

1)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的工艺流程设计,应针对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部位和一定时机(如开车、停车及操作切换等),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并在设计中组织各专业设计人员加以实施.

2)工艺流程设计,应考虑正常开停车、正常操作、异常操作处理及紧急事故处理时的安全对策措施和设施.

3)工艺安全泄压系统设计,应考虑设备及管线的设计压力、允许最高工作压力与安全阀、防爆膜的设定压力的关系,并对火灾时的排放量,停水、停电及停气等事故状态下的排放量进行计算及比较,选用可靠的安全泄压设备,以免发生爆炸.

4)化工企业火炬系统的设计,应考虑进入火炬的物料处理量、物料压力、温度、堵塞、爆炸等因素的影响.

5)工艺流程设计,应全面考虑操作参数的监测仪表、自动控制回路,设计应正确可靠,吹扫应考虑周全.应尽量减少工艺流程中火灾爆炸危险物料的存量.

6)控制室的设计,应考虑事故状态下的控制室结构及设施不致受到破坏或倒塌,并能实施紧急停车,减少事故的蔓延和扩大.

7)工艺操作的计算机控制设计,应考虑分散控制系统、计算机备用系统及计算机安全系统,确保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能正常操作.

8)对工艺生产装置的供电、供水、供风、供气(汽)等公用设施的设计,必须满足正常生产和事故状态下的要求,并符合有关防火、防爆法规、标准的规定.

9)应尽量消除产生静电和静电积聚的各种因素,采取静电接地等各种防静电措施.静电接地设计应遵守有关静电接地设计规程的要求.

10)工艺过程设计中,应设置各种自控检测仪表、报警信号系统及自动和手动紧急泄压排放安全联锁设施.高危险部位,应设置常规检测系统和异常检测系统的双重检测体系.

(5)工艺布置的防火、防爆

1)生产装置的平面布置,除应按工艺流程进行设计外,还应考虑符合有关防火、防爆规范的要求.

2)生产装置中处理同类火灾爆炸危险物料的设备或厂房,应尽量集中布置,便于统筹安排防火、防爆设施.

3)生产装置内的设备,应尽量布置在露天、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建筑物、构筑物内,以减小火灾爆炸时造成的损失.

4)室内有爆炸危险的生产部位应布置在单层厂房内,并应靠近厂房的外墙.在多层厂房内易燃易爆的生产部位应布置在最上一层靠外墙处.在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管理设施.

5)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厂房,靠近易爆部位应设置必要的泄压面积.泄压部位不应布置在邻近人员集中或交通要道处,以减少对邻近生产装置和建筑物的影响.必要时可设防护挡板或防护空地.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设备、建筑物、构筑物应布置在一端,也可设在防爆构筑物内,如爆炸危险性大的反应器与其他设备之间应设防爆墙隔离,若有多个反应器,其间也应设防爆墙相互隔离.明火设备的布置应远离可能泄漏易燃液化气、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工艺设备及储罐.

6)工艺生产装置内露天布置的设备、储罐、建筑物及构筑物,宜按生产流程分区集中布置.

7)生产装置的集中控制室、变配电室、分析化验室等辅助建筑物应布置在非防火、防爆危险区.

8)工艺装置内各类机械设备、建筑物、构筑物的分布间距,应考虑防火、防爆距离及安全疏散通道,且有足够的道路及空间便于作业人员操作检修.

(6)自动控制

尽可能提高系统自动化程度,采用自动控制技术、遥控技术,自动(或遥控)控制工艺操作程序和物料配比、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在设备发生故障、人员误操作形成危险状态时,通过自动报警、自动切换备用设备、启动联锁保护装置和安全装置,实现事故性安全排放直至顺序停机等一系列的自动操作,保证系统的安全.

▲设计所选用的控制仪表及控制回路必须可靠,不得因设计重复控制系统而选用不能保证质量的控制仪表.

▲仪表的供电应有事故电源,供气应有储气罐,容量应能保证停电、停气后维持30min的用量.

▲当仪表的供电、供气中断时,调节阀的状态应能保证不导致事故或扩大事故.

▲引进技术所选用的监测控制仪表不应低于我国现行标准的要求.

▲控制室不得兼值班人员休息室.

(7)设备防火、防爆

设备、机器种类繁多,其中化工设备就可分为塔槽类、换热设备、反应器、分离器、加热炉和废热锅炉等设备;压力容器按工作压力不同,分为低压、中压、高压和超高压4个等级.

材料的正确选择是设备与机器优化设计的关键,也是确保装置安全运行、防止火灾爆炸的重要手段.选择材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全面考虑设备与机器的使用场合、结构形式、介质性质、工作特点、材料性能、工艺性能和经济合理性.

2)材料选用应符合各种相应标准、法规和技术文件的要求.

3)选用材料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机械性能、物理性能、热处理焊接方法应符合有关的材料标准,与之相应的材料试验和鉴定应由用户和制造厂参与.

4)由制造厂提供的其他材料,经试验、技术鉴定后,确能保证设计要求的,用户方可使用.

5)处理、输送和分离易燃易爆、有毒和强化学腐蚀性介质时,材料的选用尤其慎重,应遵循有关材料标准.

6)与设备所用材料相匹配的焊接材料要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7)进行技术革新、设备改造,使用代材时,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

8)严格执行进厂设备、备件、材料的质量检查验收制度,防止不合格设备、备件、材料进入生产过程使用,消除设备本身的不安全因素.

9)在设计、材料分类和加工等各阶段都可能发生材料误用问题,因此,要严把设备采购关,防止低劣产品进厂.

10)在设备与机器的火灾爆炸破坏事故中,有的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引起的.因此,在结构设计上要符合要求,便于制造、便于无损检测,并考虑尽量降低局部附加应力和应力集中.

11)设备的强度设计直接涉及其安全可靠性,因此,在设计中,一定要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

总之,设备与机器在设计时必须安全可靠,其选型、结构、技术参数等方面必须准确无误,并符合设计标准的要求.工艺提出的专业设计条件应正确无误(包括型式、结构、材料、压力、温度、介质、腐蚀性、安全附件、抗震、防静电、泄压、密封、接管、支座、保温、保冷、喷淋等设计参数),对于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储运机械设备,应符合有关安全标准要求.

(8)工艺管线的防火、防爆

1)工艺管线必须安全可靠,且便于操作.设计中所选用的管线、管件及阀门的材料,应保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及使用期限.管线的设计、制造、安装及试压等技术条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

2)工艺管线的设计应考虑抗震和管线振动、脆性破裂、温度、应力、失稳、高温蠕变、腐蚀破裂及密封泄漏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加以控制.

3)工艺管线上安装的安全阀、防爆膜、泄压设施、自动控制检测仪表、报警系统、安全联锁装置及检测设施,应设计合理且安全可靠.

4)工艺管线的防雷电、暴雨、洪水、冰雹等自然灾害以及防静电等安全措施,应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

5)工艺管线的工艺取样、废液排放、废气排放等设计必须安全可靠,且应设置有效的安全设施.

6)工艺管线的绝热保温、保冷设计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

(9)其他安全防护

1)通风.

厂房通风有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正压通风三种.

机械通风的进风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应设置在室外空气比较清洁的地点.

②应尽量在排风口上风侧(指全年主导风向),且应低于排风口.

③进风口的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2m.

④降温用的进风口宜设置在北墙外.

机械通风的排风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放散的可燃气体较空气轻时,宜从上部排放.

②放散的可燃气体较空气重时,宜从上、下部同时排出,但气体温度较高或受到散热影响产生气流上升时,宜从上部排出.

③当挥发性物质蒸发后,被周围空气冷却下沉或经常有挥发性物质洒落到地面时,应从上、下部同时排出.

有可燃气体的生产车间应设事故排风装置.

2)非活泼性气体保护.

其作用是缩小或消除易燃可燃物质的爆炸范围,从而防止燃烧爆炸.

工业上常用的稳定气体保护有氮、二氧化碳、水蒸汽等.稳定气体保护可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具有爆炸性的生产设备和储罐;

②易燃固体的压碎、研磨、筛分、混合以及呈粉末状态输送时;

③易燃固体的粉状、粒状的料仓;

④可燃气体混合物在处理过程中;

⑤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工艺装置、储罐、管道等连接稳定气体管,以备在发生火灾时使用稳定气体充灌保护;

⑥用非活泼性气体(如氮气)输送爆炸危险性液体;

⑦在有爆炸危险性的生产中,对能引起火花危险的电器、仪表等;

⑧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装置停车检修时,在动火之前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对有爆炸危险的设备、管线、容器等进行置换;

⑨发生事故有大量危险物质泄漏时,用大量非活泼气体(如水蒸汽)稀释;

⑩备用的反应器、干燥器等进行气体保护.

3)保险装置.

装设失电再启动装置或不间断供电装置(UPS).

关键设备,设计时应考虑气动备用装置,以便在停电的情况下确保安全生产.例如,蒸馏塔的回流调节阀和高压罐的压力控制调节阀要选用气关式,确保调节阀开,避免塔、罐超温超压.

储罐上的呼吸阀是防止储罐被抽瘪或超压破裂的安全保险设备.

4)安全监测.

可燃气体监测报警仪的报警系统应设在生产装置的控制室内,设计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①可燃气体或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报警仪的质量、防爆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②必须正确确定监测报警仪的检测点.

③检测器和报警器等的选用和安装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在容易泄漏油气和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地点(如甲类压缩机附近),集中布置的甲类设备和泵附近,加热炉的防火墙外侧及其仪表送配电室,变电所附近的门外等处,在条件可能时,应设置可燃气体报警仪.

(10)建(构)筑物防火、防爆措施

根据火灾危险性的不同,可从防火间距、建筑耐火等级、容许层数、安全疏散、消防灭火设施等方面提出防止和限制火灾爆炸的要求和措施.

厂房建筑的防爆设计:

①合理布置有爆炸危险的厂房

a.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除有特殊需要外,在一般情况下,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

b.有爆炸危险的生产不应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c.敞开式或半敞开式建筑的厂房,自然通风良好,因而能使设备系统中泄漏出来的可燃气、可燃液体蒸气及粉尘很快地扩散,使之不易达到爆炸极限,有效地排除形成爆炸的条件.但对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建筑的生产设备和装置,应注意气象条件对生产设备和操作人员健康的影响等,并妥善合理地处理夜间照明、雨天防滑、夏日防晒、冬季防寒和有关休息等方面的问题.

d.单层厂房应将有爆炸危险的设备配置在靠近一侧外墙门窗的地方.工人操作位置在室内一侧,且在主导风向的上风位置.配电室、车间办公室、更衣室等有火源及人员集中的用房,采用集中布置在厂房一端的方式,设防爆墙与生产车间分隔,以保安全.

有爆炸危险的多层厂房的平面设备布置,其原则基本上与单层厂房相同,但对多层厂房不应将有爆炸危险的设备集中布置在底层或夹在中间层.应将有爆炸危险的生产设备集中布置在顶层或厂房一端的各楼层.

②采用耐火、耐爆结构(P206)

钢结构厂房,其耐爆强度是很高的,但由于受热后钢材的强度大大下降,如温度升到500℃时,其强度只有原来的1/2,耐火极限低,在高温时将失去承受荷载的能力,所以对钢结构的厂房,其容许极限温度应控制在400℃以下.对于发生事故可造成400℃以上高温的厂房,如用钢结构,则应在主要钢构件外包上非燃烧材料的被覆,被覆的厚度应满足耐火极限的要求,以保证钢构件不致因高温而降低强度.

③设置必要的泄压面积.(P206)

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应设置泄压轻质屋盖、泄压门窗、轻质外墙.布置泄压面,应尽可能靠近爆炸部位,泄压方向一般向上,侧面泄压应尽量避开人员集中场所、主要通道及能引起二次爆炸的车间、仓库.

④设置防爆墙、防爆门、防爆窗(P206)

a.防爆墙应具有耐爆炸压力的强度和耐火性能.防爆墙上不应开通气孔道,不宜开普通门、窗、洞口,必要时应采用防爆门窗.

b.防爆门应具有很高的抗爆强度,门的铰链装配时,应衬有青铜套轴和垫圈,门扇的周边衬贴橡皮带软垫,以排除因开关时由于摩擦碰撞可能产生的火花.

c.防爆窗的窗框及玻璃均应采用抗爆强度高的材料.窗框可用角钢、钢板制作,而玻璃则应采用夹层的防爆玻璃.

⑤不发火地面.(P207)

不发火地面按构造材料性质可分为两大类,即不发火金属地面和不发火非金属地面.不发火金属地面,其材料一般常用铜板、铝板等有色金属制作.不发火非金属材料地面,又可分为不发火有机材料制造的地面(需考虑防静电的接地装置)和不发火无机材料地面(石料在破碎时多采用球磨机加工,应防止可能带进的铁屑).

在使用不发火混凝土制作地面时,分格材料不应使用玻璃,而应采用铝或铜条分格.

⑥露天生产场所内建筑物的防爆.(P208)

敞开布置生产设备、装置,使生产实现露天化,可以不需要建造厂房.但按工艺过程的要求,尚需建造中心控制室、配电室、分析室、办公室、生活室等用房.

a.保持室内正压.b.开设双门斗.

c.设耐爆固定窗.d.采用耐爆结构.

e.室内地面应高出露天生产界区地面.

f.当由于工艺布置要求建筑留有管道孔隙及管沟时,管道孔隙要采取密封措施,材料应为非燃烧体填料,管沟则应设置阻火分隔密封措施.

⑦排水管网的防爆.(P209)

应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连接下水主管道处应设封水井.对工艺物料管道、热力管道、电缆等设施的地面管沟,为防止可燃气体或蒸气扩散到其他车间的管沟空间,应设置阻火分隔设施.如在地面管沟中段或地下管沟穿过防爆墙外设阻火分隔沟坑,坑内填满干砂或碎石,以阻止火焰蔓延及可燃气体或蒸气、粉尘扩散窜流.

⑧防火间距.(P208)

在设计总平面布置时,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在此间距内不得有任何建(构)筑物,不得堆放危险品.防火间距计算方法是以建筑物外墙或凸出部分(为可燃或难燃构件时)算起,铁路的防火间距从铁路中心线算起,公路的防火间距从邻近一边的路边算起.

⑨安全疏散设施及安全疏散距离.(P208)

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能采用吊门和侧拉门,严禁采用转门,要求在内部可随时推动门把手开门,门上禁止上锁.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

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地下建筑等疏散过道和楼梯上均应设置事故照明和安全疏散标志,事故照明应是专用的电源.

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厂房,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11)消防设施(P208)

①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可作为消防供水源.当利用此类水源时,应有可靠的吸水设施,并保证枯水时的最低消防用水量,消防水池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