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22号线四标泵站沉井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5976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20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水北调22号线四标泵站沉井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南水北调22号线四标泵站沉井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南水北调22号线四标泵站沉井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南水北调22号线四标泵站沉井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南水北调22号线四标泵站沉井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22号线四标泵站沉井施工方案.docx

《南水北调22号线四标泵站沉井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水北调22号线四标泵站沉井施工方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水北调22号线四标泵站沉井施工方案.docx

南水北调22号线四标泵站沉井施工方案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郑州供水配套工程施工4标段

22号分水口门密垌泵站

 

 

郑州水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3年12月13日

 

1.工程概况…………………………………………2

2.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状况………………………2

3.施工部署…………………………………………4

4.沉井制作方法与技术措施……………………7

5.沉井下沉观测措施………………………………17

6.沉井下沉预防及治理措施………………………19

7.安全文明施工措施………………………………24

8.冬、雨季施工方案………………………………34

9.应急救援预案……………………………………36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郑州供水配套工程施工4标段

22号分水口门密垌泵站沉井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22号分水口门密垌泵站为沉井式泵站,位于密垌村西总干渠左岸,主要向尖岗水库提水充库,口门处总干渠桩号SH(3)197+655.712,供水目标为尖岗水库。

基地占地面积11790m2,总建筑面积约706.5m2。

沉井规模与构造:

本工程泵站沉井为钢筋混凝土圆形构筑物,内壁半径13m,外壁半径15.2m,壁厚2.2m,井筒内面积约530.66m2,基坑开挖为挖方19527m³,井内挖方约9054m3。

沉井总高度为24.176m,其顶面标高为133.00m(绝对标高,下同),刃脚底标高为108.824m。

对照泵站室外地坪设计标高136.00m,沉井埋置深度为27.176m。

沉井构造要求为:

3.00m厚C10素混凝土封底、2.70m厚钢筋混凝土底板。

沉井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抗冻等级为F100,抗渗等级为W4。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

(1)构筑物钢筋混凝土墙、板保护层最小厚度为35mm,梁、柱保护层为40mm。

(2)底板下层保护层最小厚度为40mm,底板其余部位保护层厚度为35mm。

2.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状况

2.1气象、水文

气象:

本区域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32mm,年内降雨分配不均匀。

年内大部分降雨集中在夏季,7、8、9三个月雨量占全年雨量55%;年际变化幅度也较大。

无霜期200余天。

历年最大冻结深度270mm。

多年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可达24m/s。

区域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4.3℃,7月平均气温27.8℃,极端最高温度达43.3℃;1月平均气温为-0.3℃,极端最低温度达-17.9℃。

水文:

供水工程输水管线沿途穿越交叉断面以上流域面积20km2以上及20km2以下河流,随着交叉河流河道特征、集流面积、地形、地貌变化各有不同,河道洪水受降雨影响较大,且洪水历时较短,在枯水期径流较小。

2.2地质概况

(1)地质概况

密垌泵站工程区地质结构为粘性土均一结构,按岩性可分为3个土体单元,现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人工填土(QS):

该层分布于地表,为填筑冲沟形成。

大部分已挖除,现状主要存在于场地西部。

厚度3~8m不等。

第①层黄土状重粉质砂壤土(alplQ3):

层厚9.0~10.6m。

第②层中粉质壤土(alplQ3):

层厚5.5~10.0m,层顶高程112.24~114.14m。

层重粉质壤土(dlplQ2)该层揭露最大厚度14.3m(未揭穿),层顶高程103.28~107.00m。

(2)工程水文地质评价

设计泵站底板高程108.82m左右,基础主要位于第

层黄土状重粉质砂壤土底部或第

层中粉质壤土上部,边坡开挖深度12m左右。

边坡岩性主要为黄土状重粉质砂壤土。

场区预测平均水位、高水位均高于建筑物建基面,施工前应复测地下水位,如施工时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开挖坡角,应先进行排水,待地下水位降至坡角以下方可施工。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般,有放坡条件,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结合影响场区边坡稳定各种不利因素,进行工程地质类比,确定施工临时边坡上部8米高宽比为1:

1,下部4.65米高宽比为1:

0.5。

施工时禁止在周围施加堆载,并加强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场区黄土状土具轻微~中等湿陷性,设计时应根据其对工程影响采取适当处理措施。

场区预测平均水位、高水位均高于建筑物建基面,施工前复测地下水位,根据地下水埋深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排水措施;第

层黄土状重粉质砂壤土和第

层中粉质壤土,承载力标准值分别为130kPa和160kPa,可作为基础持力层,由于基础埋置较深,为补偿式基础,经深宽修正后承载力估算满足基底压力要求。

建议设计部门再根据上部荷载情况进行地基稳定性和变形验算。

(3)地质构造与地震

工程区位于华北准地台(Ⅰ)黄淮海拗陷(Ⅰ2)西南部,新构造分区属豫皖隆起~拗陷区。

本区域主体构造线方向为北西向或近东西向。

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近场区地震构造图”,近场区断裂构造主要有:

尖岗断裂(F66)、老鸦陈断裂(F64)、须水断裂带(F62)及古荥断裂(F65)等。

工程区处于豫皖地震构造区。

据中国历史地震目录记载,本区附近地区近500年来发生有感地震7次,震中震级多为5级左右。

根据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设计地震动参数区划报告》及地震安全评价成果,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

度。

(4)土壤腐蚀性及其评价

标段内场区土壤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

2.3沉井井壁摩阻力参数

勘察单位根据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土性指标及特征,并参照有关规范要求,推荐了各层土沉井井壁摩阻力参数如下表所示:

层序

土层名称

静探Ps平均值(MPa)

井壁摩阻力(KPa)

①1

素填土

不计

粘质粉土

1.59

12

③1

淤泥质

粉质粘土

0.42

12

③2

砂质粉土

1.83

20(5m以上为12)

③3

淤泥质

粉质粘土

0.51

15

2.4地质条件对沉井所产生影响因素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分析,本工程有关地质条件对沉井工程将产生不利影响。

主要因素有:

(1)在埋深15m范围内分布土层为饱和③2砂质粉土。

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运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定,液化强度比为0.98,液化指数为0.71,属轻微液化。

(2)由于③2砂质粉土层较厚,结构性差,透水性较强,沉井开挖时有可能造成流砂。

为此,在沉井设计和施工中充分考虑这一影响因素,尤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降水措施。

(3)沉井沉入深度处于③3土体中。

该层土体为淤泥质粉质粘土,饱和,流塑状态,压缩性高,承载强度较低,因此需要采取地基加固措施,以保证沉井稳定和控制沉降量。

3.施工部署

本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基坑开挖→第一次沉井制作→第一次沉井下沉→第二次沉井制作→第二次沉井下沉→沉井封底→沉井底板制作→沉井接高。

本工程从业主指定电源接出,作为施工用电。

发电机备用以便停电时供电,施工用水使用地下水或就近接出使用自来水。

施工前期,尽快完成施工用水、电铺设及现场清理、施工临时通道铺设。

3.1主要施工机械与机具配备计划

根据各施工阶段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布置及使用施工机械,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效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必要条件。

本工程沉井各阶段所配备主要施工机械与机具详见下表:

序号

机械名称、型号

数量

使用部位

功率KW

1

压密注浆设备与设施

3套

沉井底部地基加固

30

2

液压式挖掘机住友LS280

1

基坑开挖、回填

柴油机

3

电动蛙夯H-201型

2

土基及回填土夯实

4×2

4

砼汽车泵(R=36m)

1

沉井浇砼

柴油机

5

自落式砼搅拌机(JG250)

1

砂浆和零星砼拌制

5

6

W-1001履带式挖机

1

井内挖土及垂直运输

柴油机

7

电焊机BXI-330

3

施工全过程

3x20KVA

8

插入式振动器HZ6X-50

8

振捣砼

8×1.5

9

平板式振动器PZ-501

2

振捣砼

2×1.5

10

钢筋切断机GJ5-40-1(QJ40-1)

1

钢筋制作成型

3

11

钢筋弯曲机GJ7-45(WJ40-1)

1

钢筋制作成型

2.8

12

钢筋调直机GJ4-14/4(TQ4-14)

1

钢筋制作成型

4

13

钢筋对焊机UN1-75型

1

钢筋对接

100KVA

14

潜水泵QS32×25-4型25m3/h

4

井内排水

4×2.5

15

高压水泵8BA-18型,1.25MPa

2

沉井冲泥备用

2×4

16

小型空压机(0.6MPa)

2

砼面凿除与清理

2×5

3.2主要劳动力使用计划

3.2.1劳动力组织特点

与一般工程不同,本工程为大型沉井构筑物,工艺技术独特,专业性强,一般需要连续地快速施工,因此劳动力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1)井内土方开挖等作业均为专业性较强施工项目,需要选择具有沉井施工经验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

(2)根据沉井应连续施工需要,与沉井有关降水、挖土等劳动力应组成两班制,实行昼夜交接班作业。

劳动力投入量需要作相应增加。

(3)本工程沉井为直径30.40m圆形构筑物,制作技术难度较大,尤其是钢筋与模板分项,操作技术要求高,因此劳动力组织应选择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熟练技工。

3.2.2主要工种劳动力配备数量

(1)钢筋工:

60人(包括钢筋制作成型)

(2)支模木工:

45人

(3)混凝土工:

20人

(4)泥工:

10人

(5)挖土工:

28人(分两班作业)

(6)普工:

12人(分两班作业)

(7)测量工:

2人

3.3沉井各阶段主要工序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沉井工程特点与分阶段组织施工需要,各阶段主要工序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如下:

(1)施工准备阶段:

完成各项施工准备工作时间需要10日历天。

(2)沉井制作与下沉阶段:

该阶段作业进度控制计划为60日历天。

其中主要工序进度安排分别为:

第一次沉井制作20天;沉井混凝土养护10天左右,满足沉井下沉设计强度要求,第一次沉井下沉5天,第二次沉井制作10天;沉井混凝土养护10天左右,满足沉井下沉设计强度要求;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需要5天。

井壁上部接高在封底完成后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

(3)沉井封底与收尾阶段:

该阶段作业进度控制计划为20日历天。

主要工序进度安排分别为:

封底前沉井稳定性观测10天;沉井封底5天;沉井内结构收尾5天。

(4)余下井壁接高:

该阶段作业进度控制计划为40日历天。

根据上述作业进度控制要求,沉井工程施工周期约需要130日历天。

如能采取相关赶工措施,沉井施工周期尚存在一定压缩余地。

3.4压密注浆地基加固方法

3.4.1设计要求

考虑到沉井持力层处在地质条件较差③3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内,设计要求对该层土体采取压密注浆加固措施。

压密注浆加固深度和宽度分别为:

自沉井底标高123.50m处起,至③3底部120.50处为止,深3m;注浆区域宽度为直径36.4m,比沉井外壁直径(30.4m)扩大6m。

为了保证③3层土体加固能满足沉井工程安全使用需要,设计对压密注浆加固措施明确了以下要求:

(1)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

(2)压密注浆水泥用量为每m3控制为200~250kg,水灰比应小于0.4~0.45,压密注浆压力控制在0.2~0.5MPa。

为了保证注浆效果,在试压密注浆时可掺加减水剂及水玻璃,具体掺量由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

(3)压密注浆在沉井制作前进行施工。

压浆顺序要求先在外围沿边进行,然后由外围向中间压浆。

压密注浆孔应呈梅花形布置,孔距控制在800~1000mm之间。

(4)严格控制压密注浆标高,以确保基础以下压密注浆厚度。

(5)注浆加固体28天静力触探比贯入度阻力应≥1.4MPa。

4.沉井制作方法与技术措施

4.1、沉井施工总体安排: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征地范围及后来变更情况,无法按设计边坡开挖,故计划第一次土方开挖8m深,边坡放坡1:

1;第二次土方开挖4.65米,边坡放坡1:

0.5。

由于边坡较陡,且上部8米是由建筑垃圾堆积而成,时常有砖渣掉落,为了施工安全考虑,经建管局、地质、设计、监理多方商议,决定采取喷浆支护对基坑边坡进行防护(施工具体情况见基坑喷浆支护施工方案)。

然后进行第一次井壁制作,井壁制作到9.5m时,进行沉井第一次下沉。

在井壁下沉到露出地面0.5m时进行第二次井壁制作,第二次井壁制作到13.5米后,进行沉井第二次下沉,沉井下沉到设计高程后,进行封底、底板浇筑工作。

最后对剩余13.88m上部井壁进行制作;制作时,边制作边回填井壁外基坑。

4.2、沉井施工工艺流程图(图1)

 

图1沉井施工工艺流程图

4.3作业条件

沉井制作与下沉前,充分落实相应作业条件,全面完成以下几方面施工准备工作:

(1)布置测量控制网。

在现场要事先设置沉井中心线和标高测量控制点,作为沉井定位放线和下沉观测依据。

(2)根据上述4.1要求完成了沉井基坑开挖,并完成喷浆支护。

基坑开挖深度为沉井起沉标高121.200。

4.4刃脚支设形式

沉井下部为刃脚,其支设方法取决于沉井重量、施工荷载和地基承载力。

为保证沉井制作时刃脚座在同一平面上和便于浇筑第一节沉井。

施工时在刃脚下铺设一层20cm×20cm×330cm垫木。

垫木拼装后要进行荷载试验。

 

4.5沉井制作钢筋施工工艺

(1)钢筋有出厂质量证明和检验报告单,并按有关规定分批抽取试样作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钢筋工长预先编制钢筋放样单。

所有钢筋均须按放样单进行下料加工成型。

(3)钢筋绑扎必须严格按图施工,钢筋规格、尺寸、数量及间距必须核对准确。

(4)井壁内竖向钢筋应上下垂直,绑扎牢固,其位置按轴线尺寸校核。

底部钢筋应采用与砼保护层同厚度水泥砂浆垫块垫塞,以保证其位置准确。

(5)井壁钢筋绑扎顺序为:

先立2~4根竖筋与插筋绑扎牢固,并在竖筋上划出水平筋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和齐胸处绑扎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划出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扎其它竖筋,最后再绑扎其它横筋。

(6)井壁钢筋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绑扎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

钢筋纵横向每隔1000设带铁丝垫块或塑料垫块。

(7)井壁水平筋在联梁等部位锚固长度,以及预留洞口加固筋长度等,均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8)合模后对伸出竖向钢筋进行修整,在搭接处绑扎一道横筋定位。

浇灌混凝土后,对竖向伸出钢筋进行校正,以保证其位置准确。

4.6沉井制作模板施工工艺

模板分项是沉井制作过程中关键工序,其设计选型、用料、制作及现场安装等方法直接关系到沉井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

根据本工程沉井施工特点与要求,模板工艺技术与施工方法作以下考虑:

(1)模板设计选型:

井壁外模板全部采用组合式木模板,制作方便,便于施工。

平面模板选取122×244规格,以满足圆形井壁施工要求,竖向龙骨采用40×90方木。

井壁内模板全部采用组合式钢模板,安装方便,便于施工,平面模板选取450×292规格,以满足圆形井壁施工要求,竖向龙骨采用100槽钢,刃脚部位采用非定型模板单独拼装、支设。

围檩采用Ø25钢筋按弧度分段定制。

模板之间连接件采用配套U形卡、L形插销、钩头螺栓及对拉螺栓等。

(2)模板安装工艺流程:

位置、尺寸、标高复核与弹线→刃脚支模→井壁内模支设(配合钢筋安装)→井壁外模支设(配合完成钢筋隐检验收)→模板支撑加固→模板检查与验收。

(3)模板制作尺寸要准确,表面平整无凹凸,边口整齐,连接件紧固,拼缝严密。

安装模板按自下而上顺序进行。

模板安装做到位置准确,表面平整,支模要横平竖直不歪斜,几何尺寸要符合图纸要求。

(4)井壁侧模安装前,先根据弹线位置,用Ø14短钢筋离底面50mm处焊牢在两侧主筋上(注意电焊时不伤主筋),作为控制截面尺寸限位基准。

一片侧模安装后应先采用临时支撑固定,然后再安装另一侧模板。

两侧模板用限位钢筋控制截面尺寸,并用上下连杆及剪刀撑等控制模板垂直度,确保稳定性。

(5)沉井制作高度较高,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所产生侧向压力也相应较大。

为了防止浇砼时发生胀模或爆模情况,井壁内外模板必须采用Ø16对拉螺栓紧固。

对拉螺栓纵横向间距均为400mm。

对拉螺栓中间满焊100×100×3钢板止水片。

底部第一道对拉螺栓中心离地250mm。

(6)第一节沉井制作时,井壁内外模板均采用上、中、下三道抛撑进行加固,以保证模板刚度与整体稳定性。

第二节沉井制作时,井壁外模仍按上述方法采用抛撑,井壁内模可采用井内设中心排架与水平钢管支撑方法进行加固。

并搭设脚手架。

(7)封模前,各种预埋件或插筋应按要求位置用电焊固定在主筋或箍筋上。

预留套管或预留洞孔钢框应与钢筋焊接牢固,并保证位置准确。

(8)模板安装前必须涂刷脱模剂,使沉井混凝土表面光滑,减小阻力便于下沉。

4.7沉井制作混凝土施工工艺

(1)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直接布料入模方法。

(2)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完成工作主要有:

钢筋已经隐检符合质量验收规范与设计要求;模板已安装并经过检查验收合格,模板内垃圾及杂物已清理干净,模板已涂刷脱模隔离剂;沉井位置、尺寸、标高和井壁预埋件、预留洞等已经过复核无误;由专业试验室或混凝土制品厂提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已经审核批准实施;首次使用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进场混凝土进行配合比泵送工作性能鉴定,其工作性能满足设计配合比要求。

(3)混凝土浇筑分层进行,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0~500mm左右(振动棒作用部分长度1.25倍)控制每层浇筑间隔时间,不能出现冷缝。

(4)混凝土捣固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

混凝土必须分层振捣密实,在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振动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接缝。

上层混凝土振捣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5)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防止漏振。

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15~30s,如需采取特殊措施,可在20~30min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振。

插点移动位置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1.5倍(一般为30~40cm),振动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0.5倍,但不宜紧靠模板振动,且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预埋管件等。

(6)为了防止模板变形或地基不均匀下沉,沉井混凝土浇筑应对称、均衡下料。

(7)上、下节水平施工缝应留成凸形或加设止水带。

支设第二节、第三节沉井模板前,应安排人员凿除或清理施工缝处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并冲洗干净,但不得积水。

继续浇筑下节沉井混凝土前,应在施工缝处铺设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水泥砂浆。

(8)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采取保温养护措施(具体措施见冬季施工方案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4.8沉井下沉方法与技术措施

4.8.1沉井下沉作业顺序安排

下沉准备工作→设置垂直运输机械设备→挖土下沉→井内外排水、降水→边下沉边观测→纠偏措施→沉至设计标高→核对标高、观测沉降稳定情况→井底设盲沟、集水井→铺设井内封底垫层→底板防水处理→底板钢筋施工与隐蔽工程验收→底板混凝土浇筑→井内结构施工→上部建筑及辅助设施→回填土

4.8.2地基承载力验算

第一节沉井高度9.5m。

沉井自重为:

3.14×(15.2×15.2-13×13)×9.5×25-1/2×2.2×2.5×3.14×14.1×25=43222.49kN

接触面面积

垫木长度3.3米,根数357根,垫木断面20×20cm,混凝土接触地面水平投影宽度0.577m。

垫木面积:

3.3×357×0.2=235.62㎡

混凝土接触面积:

3.14×15.2×15.2-3.14×(15.2-0.577)×(15.2-0.577)=54.03㎡

总接触面积:

235.62+54.03=289.65㎡

承载力计算:

43222.49/289.65=149.22kPa<160kPa(地基承载力建议值)

故地基承载力满足施工需要。

4.8.2沉井下沉验算

沉井下沉前,对其在自重条件下能否下沉进行必要验算。

沉井下沉时,必须克服井壁与土间摩阻力和地层对刃脚反力,其比值称为下沉系数K,一般应不小于1.15~1.25。

井壁与土层间摩阻力计算,通常方法是:

假定摩阻力随土深而加大,并且在5m深时达到最大值,5m以下时保持常值。

计算方法见下图所示:

5m

H-5m

H

f

沉井下降摩阻力计算简图

 

沉井下沉系数验算公式为:

K=(Q-B)/(T+R)

式中:

K——下沉安全系数,一般应大于1.15~1.25

Q——沉井自重及附加荷载(kN)

B——被井壁排出水量(kN),如采取排水下沉法时,B=0

T——沉井与土间摩阻力(kN),T=πD(H-2.5)•f

D——沉井外径(m)

H——沉井全高(m)

f——井壁与土间摩阻系数(KPa),由2.3地质资料提供,取值20。

R——刃脚反力(kN),如将刃脚底部及斜面土方挖空,则R=0

本工程沉井验算条件为:

沉井外径:

30.40m

沉井全高27.176m,分三节制作、二次下沉,第一节沉井高度9.5m。

沉井自重为:

3.14×(15.2×15.2-13×13)×9.5×25-1/2×2.2×2.5×3.14×14.1×25=43222.49kN

井壁摩阻系数为:

②、③1层土均为12KPa;③2层土为20KPa,但5m以上为12KPa;③3层土为15KPa。

沉井下沉系数验算:

K1=43222.69/3.14×30.4×(9.5-2.5)×20=43222.69/13363.84=3.23

第二节沉井高度4m。

沉井自重为:

3.14×(15.2×15.2-13×13)×9.5×25-1/2×2.2×2.5×3.14×14.1×25+3.14×(15×15-13×13)×4×25=60806.49kN

井壁摩阻系数为:

②、③1层土均为12KPa;③2层土为20KPa,但5m以上为12KPa;③3层土为15KPa。

沉井下沉系数验算:

K1=60806.49/3.14×30.4×(13.5-2.5)×20=60806.49/21000.32=2.9

沉井下沉系数满足安全验算要求。

注:

以上计算方法参照江正荣编著《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4.8.3沉井下沉主要方法和措施

(1)第一节沉井制作完成后,其混凝土强度满足沉井下沉后方可进行刃脚垫架拆除和下沉准备工作。

垫架抽取应对称抽取,先抽取一般垫架,预留8组定位垫架,在沉井下沉时让其自行脱落。

 

 

(2)井内挖土根据沉井中心划分工作面,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地进行。

挖土要点是:

先从沉井中间开始逐渐挖向四周,每层挖土厚度为0.2~0.3m,沿刃脚周围保留0.5~1.5m土堤,然后再沿沉井井壁每2~3m一段向刃脚方向逐层全面、对称、均匀地削薄土层,每次削5~10cm,当土层经不住刃脚挤压而破裂时,沉井便在自重作用下挤土下沉。

(3)井内挖出土方及时外运,不得堆放在沉井旁,以免造成沉井偏斜或位移。

如确实需要在场内堆土,堆土地点设在沉井下沉深度2倍以外地方。

(4)沉井下沉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测量观察。

沉降观测每8小时至少2次,刃脚标高和位移观测每台班至少1次。

当沉井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测量。

每次观测数据须如实记录,并按一定表式填写,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资料管理。

(5)沉井时,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分析研究,采取有效对策措施:

如摩阻力过大,采取减阻措施,使沉井连续下沉,避免停歇时间过长;如遇到突沉或下沉过快情况,采取停挖或井壁周边多留土等止沉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