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5286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2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

《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

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

盘县大山杨家河沟煤矿

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

二○○六年九月二十四日

盘县大山杨家河沟煤矿

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

 

核定资质单位负责人:

核定资质单位项目负责人: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

二○○六年九月二十四日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及报告编制人员

姓名

专业

职称

签字

 

附:

一、附表

1、核井01表井工矿生产能力核定人员登记表

2、核井02表煤矿基本情况表

3、核井03表上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4、核井04表煤矿前3年实际产量和后3年预安排产量表

5、核井05-1表上年底煤炭资源储量表

6、核井05-3表上年底可采储量表

7、核井06-2表主井提升带式输送机能力核定表

8、核井06-3表副井提升能力核定表

9、核井06-4表混合井提升能力核定表

10、核井07表排水能力核定表

11、核井08表供电能力核定表

12、核井09-1表井下运输能力核定表

13、核井10表采掘工作面能力核定表

14、核井11-1表通风能力核定表

15、核井11-2表采煤工作面通风参数表

16、核井11-3表掘进工作面通风参数表

17、核井12-1表地面生产系统能力核定表

18、核井12-2表汽车运输能力核定表

二、附件

1、核定生产能力协议书

2、矿井提供资料承诺书

3、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批复文件

4、2005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批复文件

5、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三、附图

1、井上下对照图

2、采掘工程平面图

3、矿井通风系统图

4、矿井运输系统图

5、矿井排水系统图

6、矿井供电系统图

7、矿井井上下供电图

8、地面生产系统图

9、避灾路线图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

我院与杨家河沟煤矿签订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协议书后,于2006年8月至9月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到该矿进行实地核查,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下井核查。

对矿井的提升系统、井下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井下运输系统、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和地面生产系统等各系统(环节)生产能力分别进行核定,所用参数,均为已公布或上报的生产技术指标、现场实测和合法检测机构的测试数据,经统计、分析、整理、修正,并进行现场验证确定,最终取各生产系统(环节)最低能力并按就近下靠的原则,初步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

但由于矿井煤炭生产许可证能力6万t/a,贵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规字(2005)244号”文件,关于对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技改方案设计的批复,同意该矿由6万t/a技改为15万t/a能力。

目前该矿已完成技术改造,但尚未组织验收。

根据本次生产能力核定的有关精神,本次矿井核定的生产能力不能越级,最终确定杨家河沟煤矿的核定生产能力为8万t/a。

根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第2条的要求,对本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必备条件进行核查,核查结果见表:

杨家河沟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必备条件核查表。

杨家河沟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必备条件核查表

序号

核查内容

核查结果

备注

1

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采矿许可证

合法

有效

安全生产许可证

合法

有效

煤炭生产许可证

合法

有效

营业执照

合法

有效

2

有无健全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机构及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

生产管理机构

较健全

技术管理机构

较健全

安全管理机构

较健全

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

较健全

3

有无完善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管理制度

较完善

技术管理制度

较完善

安全管理制度

较完善

4

各生产系统及安全监控系统运转情况。

生产系统

主井提升系统

基本运转正常

副井提升系统

基本运转正常

混合井提升系统

井下排水系统

基本运转正常

供电系统

基本运转正常

井下运输系统

基本运转正常

采掘工作面

基本运转正常

通风系统

基本运转正常

地面生产系统

基本运转正常

安全监控系统

基本运转正常

第二节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本次矿井生产能力核定严格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819号)和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认真开展全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紧急通知》(黔煤办字[2006]123号)文件要求进行,该矿核定能力的主要依据为:

一、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

1、《煤炭法》、《矿产资源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有关法律;

2、《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法规、政策;

3、《煤矿安全规程》(2004版);

4、关于开展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1019号);

5、关于规范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和严格控制超核定能力生产的紧急通知(发改运行[2005]819号);

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819号文);

7、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矿字[2005]42号文);

8、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发改运行[2004]2544号文);

9、《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10、原煤炭工业部制定的《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炭工业计划与统计常用指标计算方法》;

11、采用或参考了在煤炭生产建设的实践中经实测、统计、分析、和总结,并已取得合法依据的有关技术参数;

12、其它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二、矿方提供的主要资料

1、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协议书;

2、矿方提供资料承诺书;

3、杨家河沟煤矿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

4、杨家河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批准文件;

5、杨家河沟煤矿安全程度评估报告;

6、杨家河沟煤矿2005年度矿井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7、杨家河沟煤矿技改方案设计说明书;

8、杨家河沟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报告及批准文件、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9、杨家河沟煤矿日常生产用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运输和排水系统图、供电系统图、矿井井上下对照图等)

10、相关证照:

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11、杨家河沟煤矿其它有关的经济技术参数及各种实测记录。

第三节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

我院工程技术人员通过现场收集有关技术经济资料、下井查看各个生产系统,并进行各系统(环节)有关参数测定或验证,认真分析矿井实际情况,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819号文)文件精神,对矿井的主井提升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井下运输系统、采掘系统、通风系统、地面生产系统以及灭尘、监测、监控等系统的能力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核定。

核定程序严格,理由充分,所提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议矿方对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予以高度重视并结合矿井实际实施。

经过技术专家会审,认定该煤矿各系统(环节)核定结果见下表:

表1-3-1各系统(环节)核定结果表

生产系统(环节)

实际计算能力

(万t/a)

核定能力

(万t/a)

备注

主井运输提升能力

135.5

135

副井提升系统

33.26

33

排水系统能力

自然排水

供电系统能力

30.7

30

井下运输系统能力

44

44

采掘工作面能力

30.15

30

通风系统能力

41.7

41

地面生产系统能力

31.68

31

第四节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

通过分析、计算,矿井生产系统最大能力为主井运输提升能力135万t/a,最小能力为采掘工作面能力30万t/a,确定杨家河沟煤矿的核定生产能力为30万t/a,但由于矿井煤炭生产许可证能力6万t/a,贵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规字(2005)244号”文件,关于对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技改方案设计的批复,同意该矿由6万t/a技改为15万t/a能力。

目前该矿已完成技术改造,但尚未组织验收。

根据本次生产能力核定的有关精神,本矿井核定的生产能力不能越级,最终确定杨家河沟煤矿的核定生产能力为8万t/a,相应矿井剩余服务年限为27a。

 

第二章煤矿基本概况

第一节自然属性

一、地理位置、企业属性、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杨家河沟煤矿位于盘县南部大山镇小雨谷村境内,直距盘县城关镇52km,红果镇78km,大山镇9km,盘县至兴义公路从井田外围大山镇经过,盘县经水塘至响水公路从井田东北边缘经过,南昆铁路从煤矿外围南部经过(煤矿直距小雨谷站2km),交通十分方便。

(二)企业属性

贵州省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属私营企业。

(三)隶属关系

贵州省水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隶属盘县煤炭管理局管理。

(四)地形地貌、气候及地震

矿区内为侵蚀切割地形,区内沟谷纵横,地形起伏较大,属山区丘陵地带。

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据水城县气象局统计资料,年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5.5℃,年平均气温15.7℃。

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无河流经过,区内岩溶作用强烈,构成地下水系,水文条件简单。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井田范围内地震烈度为VI度。

二、井田位置、边界范围、拐点坐标、井田面积、相邻矿井边界关系

(一)井田位置

杨家河沟煤矿位于贵州省大山镇河沟村内。

(二)边界范围

矿界是一个不规则的五边形,走向长1.2~1.5km,倾斜宽0.85km。

(三)拐点坐标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1年12月颁发的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矿区范围由以下5个拐点圈定:

其拐点坐标为:

拐点

X

Y

1

2820643

35461309

2

2820574

35462080

3

2820138

35462434

4

2819404

35461012

5282387735465755

2819774

35460735

 

(四)井田面积

矿区面积约1.1483平方公里。

(五)相邻矿井边界关系

该矿井的东翼为大田边煤矿,井田边界相距约4000m,东面3000m是大地河坝煤矿。

三、井田地层情况、含煤地层、构造情况

(一)井田地层

杨家河沟煤矿矿区出露地层有:

矿区内及其周边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1m)至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1、二叠系(P)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1m)

出露于井田西北部外围。

主要为浅灰色、灰色厚层灰岩,含白云质团块,具缝合线构造,产腕足类、蜓等动物化石。

顶部厚约3m左右的红褐色硅质灰岩(硅质蚀变岩),角砾构造,坚硬。

厚度为400~500m。

与上覆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假整合接触。

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

出露于井田西北部外围。

厚度211~334m,平均230m。

岩性上部主要为灰绿色拉斑玄武岩及玄武岩,致密块状,坚硬,具大量紫红色铁质浑圈,具小气孔构造,厚度42~62m,平均45m;中部为浅灰色、绿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凝灰岩,产植物化石。

含煤13层,均不可采,厚度28~38m,平均35m;下部为深灰色、紫色、暗绿色火山角砾角岩,偶夹玄武岩。

顶部20m左右为含砾凝灰岩,厚度106~185m,平均150m。

与上覆龙潭组呈假整合接触。

上统龙潭组(P2L)

为本区含煤地层,出露全。

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煤层为主,夹泥质灰岩菱铁矿薄层。

其中砂岩成分以岩屑为主。

含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头足类等动物化石及大羽羊齿、栉羊齿、瓣轮叶等植物化石。

2、三叠系

下统飞仙关组(T1f)

出露于本井田东南部,以砂岩为主,夹泥岩。

上部为红紫色、暗紫及紫色泥岩、粉砂岩,含白色蠕虫状方解石。

夹多层细砂岩,常夹粉砂质泥岩。

具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含腕足类及瓣鳃类动物化石,厚度430~640m,平均525m。

3、第四系(Q)

主要为残坡积物、冲积物、岩石风化形成的粘土等,厚0~15m不等。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二)井田含煤地层情况

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龙潭组,含煤层20~40层,一般28层,煤层总厚度22~45m,平均34m。

含可采煤层5~8层,可采煤层总厚度13~36m平均22m。

设计开采为C3、C5、C17和C19号C4层煤。

C3号煤层:

顶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较坚固、稳定不易垮落。

见煤后局部支护。

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粉砂岩,无膨胀、底鼓现象。

C5号煤层:

顶板岩性以泥质粉砂岩为主,较坚固,较稳定,不易垮落。

见煤后大部支护。

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粉砂岩,无膨胀或底鼓现象。

C17号煤层:

顶板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坚固、稳定性差,易垮落。

见煤后基本全部支护。

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粉砂岩,无膨胀、底鼓现象。

C19号煤层:

顶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较坚固、较稳定,不易垮落。

见煤后大部支护。

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粉砂岩,无膨胀、底鼓现象。

区内岩石可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岩组:

松散岩组:

由第四系残坡积物及表层土,含碎石粘土、亚粘土、粘土,一般具可塑状,厚度较薄,主要分布在矿区低洼地段,对坑道工程施工影响不大。

软弱岩组:

由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炭质粘土岩、粘土岩及煤层构成,该岩组厚度、岩性变化大,抗压强度低,工程适宜性差,坑道掘进卸荷后,易产生底鼓现象,需用坑木及条石支护。

硬质岩组:

由泥灰岩、灰岩组成、该岩组呈层状,结构完整,岩石致密坚硬,抗压强度高,稳固性较好,节理裂隙不发育,适宜坑道施工。

(三)井田构造情况

杨家河沟煤矿矿区位于盘南背斜西段,地层总体走向呈NE,倾向SE,倾角10~25°,一般15°。

井田内滑坡断杨家层发育,井田西部见—大滑坡—杨家河沟滑坡。

区内有断层3条,构造复杂趁度中等。

井田北东部见F11-1、F11-4、F12断层分述如下:

F11-1正断层:

位于井田北部。

走向近东西,倾角南,倾角61°左右,向北延伸出井田外,落差30~100m。

F11-4正断层:

位于井田北部。

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61°左右,向北延伸出井田外,落差30~100m。

F12正断层:

位于井田北部。

走向近东西,倾向近北,倾角一般为65°左右,落差30~140m,两端小、中间大。

四、主要可采煤层赋存条件、层数、厚度、资源储量、煤质、煤种

(一)主要可采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层数、厚度

该矿区共22层煤,总厚度22m。

其中C3、C5、C17、C19号煤层发育良好。

C3、C5、C17、C19号煤层情况如下:

C3号煤层:

属中厚煤层,平均厚度1.83m,煤层稳定。

属中灰、中低硫、中高发热量、高灰熔点,煤类为瘦煤。

C5号煤层:

属中厚煤层,平均厚度1.21m,煤层稳定。

属中灰、低硫、中高发热量、高灰熔点、煤类为瘦煤。

C17号煤层:

属中厚煤层,平均厚度3.89m,煤层层位稳定,厚度不稳定。

属中灰、中低硫、中高发热量,高质熔点,煤类为贫煤。

C19号煤层:

属中厚煤层,平均厚度2.81m,煤层层位稳定,厚度较稳定。

高中灰、中低硫、中高发热量、高质熔点、煤类为贫煤。

详见煤层特征表2-1-1。

表2-1-1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编号

煤层厚度(m)

夹矸

层数

煤层

倾角

(°)

顶底板岩性

最大

最小

平均

顶板

底板

C3

3.15

1.23

2.19

1~2

18~25

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较坚固、稳定、不易垮落。

泥岩或粉砂岩

C5

1.59

0.94

1.26

0~2

18~25

泥质粉砂岩为主,较坚固。

泥岩或粉砂岩

C17

6.72

0.87

3.8

1~3

18~25

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泥岩,坚固、稳定性差,易垮落

泥岩或粉砂岩

C19

4.3

1.32

2.81

1~3

28~25

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较坚固、较稳定,不易垮落。

泥岩或粉砂岩

(二)资源储量

根据贵州省地矿局105地质大队提交的《贵州省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储量核实报告》、六盘水市国土资源局(市国土资函[2005]18号文),《关于印发盘县石桥镇长田煤矿等74对矿井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的函》及“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审查意见书”,核实截止于2005年12月止,杨家河沟煤矿矿区范围内保有(112b)+(333)+(334?

)资源量445万t,可采资源量324万t。

(三)煤质、煤种

煤质特征见表2-1-2。

表2-1-2原煤煤质主要指标分析表

煤层

编号

煤种

类别

工业分析

Q

(MJ/kg)

Mad(%)

Aad(%)

Vdaf(%)

St.d(%)

C3

瘦煤

0.76

16.74

20.65

0.47

30.4

C5

瘦煤

1.19

23.5

18.44

0.28

31.2

C17

贫煤

1.24

24.3

17.24

0.80

30.2

C19

贫煤

0.93

14.49

16.92

1.54

29.9

 

五、水文地质情况、开采技术条件

(一)水文地质情况

1、含水层、隔水层

井田内龙潭组和飞仙关组下段主要由砂泥岩组成,该地层含浅部风化裂隙水,有泉点出露,俞往深部含水性俞弱。

井田西部的杨家河沟滑坡面积较大,含丰富的滑坡水。

井下煤层巷道中,顶板见有淋水及滴水现象。

第四系主要为坡积物、残积物,厚度0~15m,透水性强,有泉点出露,泉水流量动态变化大,主要受大气降水的控制。

大气降水、地表水、老窑积水、滑坡水是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

一般沿基岩裂隙渗入井下,裂隙发育地段矿井充水会有所增大

2、老窑积水

区内小窑开采历史悠久,煤层浅部老窑密布且开采年代久远,因此老窑积水对矿井生产具有很大的威胁。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

老窑积水通过裂隙渗入井下,增加了矿井的涌水量;再就是矿井开采一旦误透积水老硐,或老窑水压力突破隔水煤主,将造成矿井透水事故。

3、断层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井田范围内无大断层,估计有小断层存在,但其富水性、导水性均微弱,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矿井充水的主要条件是大气降水,通过老窖和采动塌陷裂隙渗入井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4、矿井涌水量

根据对历年涌水资料分析统计,矿井正常涌水量20m3/h;最大涌水量40m3/h。

(二)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和煤的自燃倾向性

(1)瓦斯

本矿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根据贵州省盘县煤炭管理局2005年9月2日提供的《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瓦斯、二氧化碳等级鉴定报告》,现矿井主采19号煤层,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0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5.63m3/min,属高瓦斯矿井。

(2)煤层自燃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供的杨家河沟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井田内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

(3)煤尘爆炸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供的杨家河沟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井田内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2、煤层顶底板条件

煤层顶底板条件见可采煤层特征表,表2-1-1

3、地温

该矿无地温异常现象。

 

第二节矿井建设情况

一、设计时间及单位

2001年10月,由六盘水市地方煤矿设计所进行开采方案设计。

二、立项、批准时间及单位,建设期及投产期,设计生产能力,原批准的核定生产能力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于2001年12月颁发了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采矿许可证》,已办理延期,同意延期至2006年12月31日。

贵州省煤炭工业管理局2002年4月颁发了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煤炭生产许可证》,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t/a,2005年6月通过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验收,并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现为合法生产矿井。

各有关证照的情况见表2-2—1。

表2-2-1相关证照一览表

序号

证照名称

证照编号

发证时间

有效期

发证机关

备注

1

采矿许可证

5200000140472

2001年

12月15日

三年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

矿区面积:

1.1483k㎡

2

煤炭生产

许可证

X240202084

2002年

4月15日

六年

贵州省煤炭管理局

设计能力:

6万吨/年

3

安全生产

许可证

(黔)MK安许证[2006]0645

2005年

6月11日

三年

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

4

营业执照

5200002930379

2003年

8月15日

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经营范围:

煤炭开采、销售。

5

矿长资格证

200411181

2004年

11月8日

二年

贵州省煤炭管理局

三、技术改造、整合改造或改扩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有关立项、开竣工、投产验收情况

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于1995年建成投产,经不断进行技术改造,矿井面貌不断改变。

2001年10月,六盘水市地方设计所对该矿进行了方案设计,生产规模6万t/a。

因原开拓系统只布置了主斜井,在井筒安装皮带运输机后,无法提矸、放料,通风行人也受一定影响,且采区布置在19号煤层,19号煤层是4层可采煤层中最底部的一层煤,在接近露头的浅部开采后,不能向深部开采,否则,会威胁上部三层可采煤层的安全开采。

为规范矿井生产系统,合理开发矿井范围内的煤炭资源,实现安全生产。

同时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提高矿井技术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能力,矿方委托六盘水市地方设计所完成了15万t/a矿井开采方案设计,贵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规字(2005)244号”文件,关于对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技改方案设计的批复,同意该矿由6万t/a技改为15万t/a能力。

现已达到15万t/a生产能力。

主要系统变更情况:

风机由30kw更换为90kw,运输由原有矿车运输更换为皮带运输,采面由原有单一工作面生产布置为双翼工作面同时生产。

第三节煤矿生产现状

一、主要生产系统、采掘工艺、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水平、采区划分

(一)主要生产系统

该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主采3、5、17、19号煤层。

主斜井井口坐标:

X=2820220,Y=35461066,H=+1623.2m,α=153°,β=20°,碹支护,巷道净断面4.5㎡。

1、提升运输系统

矿井主要提升采用郑州矿务局机械厂生产的DSJ80/35/3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