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汇报材料汇编.docx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汇报材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汇报材料汇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汇报材料汇编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汇报材料汇编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
初中以后,我就发现每本语文书上总归会有鲁迅先生的文章,而且几乎每篇文章都会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朝花夕拾》。
一旦谈及鲁迅先生的文章,老师都会细细讲来每篇的故事还有鲁迅先生的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
本应是快乐童真的童年,因为当时那个黑暗的封建社会,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痛骂,痛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封建社会。
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
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
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
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
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
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
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
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
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
她有可爱的一面。
“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
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
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朝花夕拾》中还有几个人物,他们的留给我的印象也是极深的。
一位是范爱农先生,鲁迅一开始对他的印象是不好的。
原因是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杀害后,范爱农竟满不在乎。
鲁迅对他的看法几乎是渐渐改变的,直至范爱农就义,鲁迅开始变得景仰他了。
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亲的病》中出场。
在“父亲”临终前,她让鲁迅叫父亲,结果让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痛苦。
”后来“父亲”死了,这让“我”觉得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
衍太太对别的孩子们“很好”:
怂恿他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
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
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
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朝花夕拾》就是这样一部用平实的话语,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又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重重地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汇报材料
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是我校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我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为了积极贯彻精神,切实将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在认真细致地分析本地情况的基础上,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少先队、共青团工作为主要途径,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构建当代青少年的精神支柱,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蓬勃开展。
一.切实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校针对学校具体情况,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建立“校长为组长、分管行政副校长、德育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为组员”、任课教师的三级纵向管理网络,设立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文化环境、舆论环境、法制环境等工作的切入点,以点带面,协调配合,确保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这样相对完善的网络体制下,上级文件或会议精神能够得到快速、准确的传达,广大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队伍管理,夯实德育基础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因此,我们坚持以师德规范为根本,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出发点和归宿,实现铸师魂、炼师能、扬师德的发展目标,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
我校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系列活动,促使广大教师努力践行师德规范。
活动中,大家认识到我们教师要做智慧的启发者、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的示范性,主动用自己的言行实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做到以崇高的理想引导学生,以健全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宽广的胸怀善待学生,以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
许多教师早来晚归,不计个人得失,用自己精湛的教学技艺和高尚的师德修养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扬。
三.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德育渠道
在实施德育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针对本校实际,与时具进、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德育旧观念”,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德育新理念”的活动原则,力求通过学科课程德育、社会实践活动、行为规范德育、社会环境育人四个德育平台,积极实施德育新课程,让学校德育“活”起来。
1.课堂教学渗透德育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积极探索新的德育模式,实现德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和渗透,切实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各学科教学中,广大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制定并体现学科德育目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做到细、实、活。
2.思想品德引领德育
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广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直接渠道。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回归生活,学生只有通过课堂引导,通过课外实践,才能将道德知识、道德体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在生活的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
3.活动育人强化德育
我校每年举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尤其注重抓有利契机,如传统节假日、特殊庆祝或纪念日等,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通过展板、征文、专题班团队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校园文化建设,凸显德育功能
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良品德。
几年以来学校的育人环境得到了优化,受益更多、更直接的是孩子们。
利用学校改建、扩建的优势,立足于学校实际,遵循社会发展趋势,创建“文明、平安、和谐”学校,让每一面墙壁说话,努力营造一个花园、学园、乐园式的校园,规划设计了人文的知识栏、文化墙,个性化的班级宣传牌,精选了一批名言警句等标语牌置于校园适当位置,教室内“学习园地”“板报”记载下孩子们学习、成长、收获的点滴。
校园里每一个角落无不营造着浓浓的艺术氛围;校园里每一个班级,无不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
一点一滴都体现出孩子们在校园中的中心角色和主体位置,展示着孩子们的快乐与灿烂。
五.治理周边环境,加强综合整治
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进一步净化育人环境。
由于一些商家、摊贩等利欲熏心,置后代成长于不顾,利用孩子们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等弱点,采取种种手段诱导孩子形成乱花零用钱,迷恋游戏厅、网吧等不良行为习惯。
对此,学校首先加强对学生的相关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潜在危害(如进行“拒绝网吧,健康上网”的专题报告),然后开展系列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如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体育活动等),同时联合街道、工商、文化等相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摊贩进行整治。
通过多方面力量齐抓共管,这些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场所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六.关注弱势群体,体现健康成长
我校对于残疾儿童和部分困难家庭子女,除了摸底调查,建立档案以外,还发动多方面力量,从生活费等方面予以尽可能的补助,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更多的关爱,形成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七.创新德育工作,增强育人实效
1.加强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的心理变化的主要诱因之一,它对人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传统德育处工作中,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缺乏感情沟通。
其实,情感是贯穿团队工作始终的命脉线,团队工作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必须多关心、了解、爱护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并积极与学生沟通感情,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从教师团队入手,加强科任教师的课堂渗透能力
从教师团队入手,积极培训青年教师,加强科任教师的课堂渗透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水平。
如文字学科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思想品德渗透;理科教师应教育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劳技学科的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勤俭朴素、爱惜劳动成果和优良品质;艺术学科的教师应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心灵;体育学科的教师应培养学生守纪、团结、互助、机智、果断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在学校德育处工作中,教育实践活动要与德育工作中实施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相结合,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相结合;通过开展有组织的班、团、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求真、求美和求健的品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培训和心理治疗的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3.在全校开展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活动,并专门邀请了全国著名演讲家彭成到校进行了“彭成感恩教育专题报告会”,把“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八字现代公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感、法制观念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把法制教育、禁毒禁赌教育、国防教育、文明礼貌教育、人口与环境教育和安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校园。
4.在全校学生中全面开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争当现代文明学生”系列活动。
学校德育处专门组组了一次“泸县九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以及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单亲家庭子女、网吧、游戏机对青少年的吸引和影响等突出问题进行了交流和积极的探讨。
5.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我校成立了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
每一位任课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堂教学,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每个班级每月开展一节心理健康课(或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开设心理咨询室,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
心理咨询室有教师负责,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场所。
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考虑儿童的审美特点,让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个别学生羞于启齿的话语,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进行咨询。
八.把握德育渠道,形成教育合力
充分发挥德育处在学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整合“三结合”教育,努力形成合力。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
为此,我们要整合各方面资源,以学校为主导,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在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德育处是学校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切实把德育处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
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处教育,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规律,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改进方式方法。
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特殊阶段,所以要坚持分层次有步骤地正面引导。
我校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际,全面构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在以学校为主阵地抓好德育工作,以家庭为主课堂抓好家教工作,以社会为大环境抓好保障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社会发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将不断呈现出一些新问题,这项工作对于我们来说也就必然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确立德育首位的观念,敏锐地发现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探索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才能真正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从而不断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持续发展,实现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