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上手飘球技术分析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4973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球上手飘球技术分析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排球上手飘球技术分析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排球上手飘球技术分析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排球上手飘球技术分析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排球上手飘球技术分析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排球上手飘球技术分析研究.docx

《排球上手飘球技术分析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球上手飘球技术分析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排球上手飘球技术分析研究.docx

排球上手飘球技术分析研究

排球上手飘球技术分析研究

1前言

1.1选题依据

排球运动是三大球运动项目之一,作为传统体育项目,它深受国人的关注和喜爱。

“女排精神”更是鼓舞着国人!

发球是排球基础技术之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技术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进攻性技术。

随着排球比赛规则的不断修改和完善,发球技术也得到了提升和改进。

比赛中若能发出准确性高、攻击性强的发球时,那么可直接得分,破坏对手一传,打乱对手进攻节奏,破坏对手的战术组成,打压对方士气,为更好的掌握比赛节奏做好铺垫。

如今,更多的队伍采用大力跳发球、跳飘发球技术,体现出:

球的速度更快,球在空中的轨迹更加不规律,球的力量更大,攻击性更强。

当今女子高水平排球比赛中大都以上手跳飘发球为主要发球方式,上手跳飘发球技术成为了决定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

通过中国女排与对手在比赛中上手跳飘发球技术运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中国女排队员掌握与运用上手飘球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为专项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对运动员上手飘球发球效果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1.2研究的目的

通过研究中国女子排球队与荷兰队、巴西队、塞尔维亚队比赛中各项发球技术的使用率、运用人数、效果、落点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更好的把握排球上手飘球发球的特征及重要性。

总结上手飘球发球技术的发展规律,提炼出上手飘球技术发挥与整体进攻的关系,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和效果对比,找出中国女排今后上手飘球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从而促进发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加针对性的训练手段。

1.3研究的意义

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各队伍之间的直接攻防能力也越来越均衡,这使得发球效果和质量成为世界强队比赛中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现代女子排球比赛中上手跳飘发球是主要的发球方式之一。

因此本研究从排球比赛中上手飘球技术运用角度出发,通过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对我国排球与世界高水平球队比赛中运动员的上手飘球技术运用效果进分析,探索当今世界高水平女子排球队上手飘球技术发展趋势,从而研究出上手飘球技术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训练,进而提高我国排球运动员上手飘球技术水平。

1.4文献综述

通过在文献网站中以“发球技术”、“上手飘球技术”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发现有关发球技术的研究文献共253篇,有关发球技战术的研究共53篇,有关上手飘球技术的研究有共4篇,以下是总结相关文献资料情况

1.4.1关于排球发球技术的研究

杨功瑛[]在对排球比赛中发球技术运用以及重要性的研究中指出,现代排球比赛中发球的攻击性越来越强,如果对手接发球准备不足,很容易出现失误,形成发球直接得分。

发球攻击性的增强,同时伴随着失误率的提高,因此在训练中发球技术需要不断的完善,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发球技术的进攻效果。

靳小雨[]在对排球比赛中的发球和接发球技术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发球和接发球是排球攻防体系中重要的技术之一,是攻防战术开展的基础,发球技术的运用会对对手的进攻战术配合造成影响,一支球队想要赢得比赛的胜利,发球和接发球技术的发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比赛中占据主动拉开比分和紧咬比分的重要方式。

关亚军[]对运动员的性格进行了研究,研究总结出性格外向,比较活泼的运动员在反应上会更加迅速,更适合选择跳发球技术。

使用想象训练法和模拟训练法加上暗示训练法加以训练,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会更高。

白静雪,孙浩[]的研究认为,排球运动中的跳发球技术和动作结构更加复杂,有较高的难度,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的时候先从近网的扣球开始,然后在进行远网的扣球,最后才是跳发球的练习。

学者李贵鹏[]在研究中认为,在跳发球技术动作中,提高跳发球攻击性可以采用冲跳追扣的方式,这时跳发球的攻击性会更强,运动员除了要提高自身的技术稳定性,具备灵活的发球技术也很关键,结合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发球的速度、球的旋转和力量球和飘球的形式。

马兴明[]在研究中指出,我国女排在比赛中以上手飘发球为主,尤其是在世界大赛中,飘发球的线路变化丰富,落点精准,成为影响对手一攻主要的战术之一。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排球运动的快速发展,发球技术在比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拥有良好的发球技术能力是成为一名优秀排球运动员的重要前提。

因此对上手飘球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今后上手飘球技术的运用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排球上手飘球技术分析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需要,以“排球比赛”、“发球技术”“上手飘球”“上手跳飘发球”、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搜索到共计500余篇文献,其中“排球比赛”方面的文献资料共计500余篇、“排球发球技术”方面的全部文章8篇,为本研究提供更丰富的理论依据。

2.2.2录像观察法

通过对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国队与荷兰队,2016年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巴西队、中国女排与塞尔维亚队三场比赛录像,统计比赛中上手飘球技术运用的情况,为本次论文的撰写提供真实的数据基础。

表1比赛简介

第1局

第2局

第3局

第4局

第5局

总比分

胜负

中VS荷

19-25

25-17

25-20

15-25

15-10

3-2

中国胜

中VS巴

15-25

25-23

25-22

22-25

15-13

3-2

中国胜

中VS塞

19-25

25-17

25-22

25-23

3-1

中国胜

2.2.3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中国队与荷兰队、巴西队、塞尔维亚队比赛中上手飘球技术运用进行对比分析性,找出中国队与荷兰队、巴西队、塞尔维亚队上手飘球技术运用的特征与差异,探寻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上手飘球技术的运用效果。

2.2.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统计软件分别对中国队与三名对手上手飘球技术运用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并对得出的数据进行研究。

2.2.5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得出有关的结论与建议

3研究的主要内容

3.1概念界定

3.1.1排球发球技术

发球可分为跳发球和站立发球,跳发球可以分为大力跳发球和跳飘发球,而站立发球为站立飘球。

大力跳发球的球速快、力量大,攻击性最强;跳飘发球线路更加飘忽不定,攻击性一般;长飘球攻击性较差,但是稳定性最高。

3.1.2上手飘球技术

发球技术动作的一种,发球时身体面对球网站立,上手击球,发力短促强劲,并充分利用上半身的转体、收腹,以及挥臂的力量,使球在不旋转的情况下在空中飞行,从而产生不规则的飘晃,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上手飘球技术可以分为站立飘球技术和跳飘球技术动作两种,其中,跳飘发球技术动作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使用次数最多的一种上手飘球技术。

3.2排球跳飘球技术运用分析

3.2.1不同发球方式分析

表2中国女排与三场比赛对手不同发球方式数据统计表

大力跳发球

站立飘球

跳飘发球

总计

%

%

%

中VS荷

中国

9

9.28

2

2.06

86

88.66

97

荷兰

15

15.46

0

0.00

82

84.54

97

中VS巴

中国

13

12.75

0

0.00

89

87.25

102

巴西

21

19.44

0

0.00

87

80.56

108

中VS塞

中国

10

10.64

0

0.00

84

89.36

94

塞尔维亚

15

17.24

0

0.00

72

82.76

87

通过对中国女排与三场比赛对手不同发球方式数据统计分析,中国女排三场比赛中的上手跳飘发球使用率分别为88.66%、87.25%、89.36%,只在对阵荷兰比赛中有2次上手站飘球发球,大力跳发球三场比赛的使用率分别为9.28%、12.75%、10.64%;荷兰队没有站飘球,大力跳发球使用率为15.46%,跳飘球使用率为84.54%;巴西队比赛中没有上手站飘球,大力发球使用率为19.44%,上手跳飘球使用率为80.56%;塞尔维亚队同样没有上手站飘球,大力跳发球使用率为17.24%,跳飘球使用率为82.76%。

数据显示出中国女排队员与三名对手发球技术的使用基本相同,都是以跳飘发球技术为主,可见上手跳飘发球是排球比赛中最主要的发球方式。

具体来看,中国女排在对战三个对手时上手飘球的使用率均要高于对手,可见中国女排相比国外球队更重视上手飘球技术的运用。

从比赛结果来看中国女排虽然三场比赛都获得了比赛的胜利,但是每一场比赛都非常激烈,艰难获得胜利。

比对手更多的上手飘球保证了中国队在发球环节更加稳定,从而减少自身的失误,从而使胜利的天平向中国队倾斜。

3.2.2不同发球方式运用人数分析

表3中国女排与三场比赛对手不同发球方式运用人数统计表

大力跳发球

站立飘球

跳飘发球

总计

%

%

%

中VS荷

中国

1

8.3

1

8.3

10

83.3

12

荷兰

2

16.7

0

0.0

10

83.3

12

中VS巴

中国

1

8.3

0

0.0

11

91.7

12

巴西

3

25.0

0

0.0

9

75.0

12

中VS塞

中国

1

8.3

0

0.0

11

91.7

12

塞尔维亚

2

16.7

0

0.0

10

83.3

12

在对中国女排与三场比赛对手不同发球方式运用人数的数据统计分析,中VS荷比赛中中国女排队员有10人运用跳飘发球,1人运用站立飘球,1人运用大力跳发球;荷兰队2人运用大力跳发球,10人运用跳飘发球;中VS巴比赛中中国女排队员1人运用大力发跳球,11人运用跳飘发球;巴西队3人运用大力跳发球,9人运用跳飘发球;中VS塞比赛中中国女排队员1人运用大力跳发球,11人运用跳飘发球,塞尔维亚队2人运用大力跳发球,10人运用跳飘发球。

由此可见在当今的女子排球比赛中大部分运动员还是以上手跳飘发球为主要的发球手段,各支球队较为看中上手飘球的攻击性和稳定性的特征,从而在比赛中保证每名球员在发球时都能够保持一定的进攻威胁稳定性。

从具体比赛来看运用大力跳发球的球员多是具有较强个人能力的球员,不是所有的球员都能够具备稳定的大力跳发球能力,大部分的球员都还是以上手跳飘发球技术为主要的发球手段。

3.2.3上手飘球技术运用效果分析

跳飘发球是现代女子排球比赛中最主要的发球技术,跳飘发球兼具一定的攻击性和较高的稳定性,同时跳飘发球的线路变化更多,球在运行的过程中飘忽不定,增加了对手发球落点判断的难度,从而有效降低了对手的接发球质量,起到发球战术的目的。

表4中国女排与三场比赛对手上手飘球技术运用效果统计表

失误

破攻

一般

破战术

得分

总计

%

%

%

%

%

中VS荷

中国

3

3.4

5

5.7

55

62.5

24

27.3

3

3.4

88

荷兰

5

6.1

3

3.7

49

59.8

23

28.0

5

6.1

82

中VS巴

中国

4

4.0

7

7.1

64

64.6

21

21.2

4

4.0

99

巴西

7

8.0

8

9.2

54

62.1

17

19.5

7

8.0

87

中VS塞

中国

1

1.2

5

6.0

52

61.9

23

27.4

1

1.2

84

塞尔维亚

3

3.7

3

3.7

55

67.1

19

23.2

3

3.7

82

通过对中国女排与三场比赛对上手飘球技术运用效果统计分析,中VS荷,比赛中中国失误率为3.4%,破功率为5.7%,一般率为62.5%,破战术率为27.3%,得分率为3.4%;荷兰队失误率为6.1%,破功率为3.7%,一般率为59.8%,破战术率为28%,得分率为6.1%。

数据显示出荷兰队上手飘球的攻击性效果更好,破功、破战术、得分效果都要优于中国队,但是中国队上手飘球的失误率更低,发球稳定性更高。

中VS巴,比赛中中国队失误率为4%,破功率为7.1%,一般率64.6%,破战术率为21.2%,得分率为4%;巴西队失误率为8%,破功率为9.2%,一般率为62.1%,破战术率为19.5%,得分率为8%;数据显示出巴西队破功和得分效果优于中国队,中国队失误率更低,破战术效果更好,整体上巴西队上手飘球的进攻效率略优于中国队,中国队上手飘球的稳定性更高。

中VS塞,比赛中中国队失误率为1.2%,破功率为6%,一般率61.9%,破战术率为27.4%,得分率为1.2%;塞尔维亚队失误率为3.7%,破功率为3.7%,一般率为67.1%,破战术率为23.2%,得分率为3.7%;数据显示出塞尔维亚队只在得分率上略高于中国队,在破功和破战术效果以及稳定性上都要差于中国队。

整体来看,中国队与三个对手上手飘球运用的效果上中国队的进攻效果略差于对手,但是发球的稳定性上更高,在每场比赛都能够保持较低的失误率。

通过比赛录像来看中国队上手跳飘发球稳定性较高的原因在于发球的力量较小,多会将球发到中路区域和前后半场的衔接区域,很少会出现连续发球失误的情况。

而欧美球队发球稳定性差在于发球的力量相对较大,更多的落点在后场区域,尤其在发球找人的情况下,通过较快的速度,发向较后的落点,使中国队后场接发球球员在不后撤的情况下需要通过上臂接发球,不利于一传的稳定,从而达到更好的发球进攻效果。

但是这种发球目的容易造成发球出界,当中国队球员有准确的判断时,多会选择放弃接发球,造成对手上飘发球出界,直接失分。

3.2.4上手飘球技术落点分析

上手飘球技术由于球速相对较慢,更有利于运动员对球的控制,因此更适合用于发球找区域落点,能够提高运动员发球找落点的准确率,达到明确的战术目的。

一般来说发球找人有三种战术意图:

第一对手防守站位中,有接发球相对较差的队员,这时她就会成为发球找人的重点对象。

第二发球找对手进攻能力最强的对手,通过发球找人,破坏她的跑位,降低她进攻的几率,从而造成对手进攻威胁的下降,提高防守的成功率。

第三有意将球发到对手两个一传队员的结合位置,造成对手因队友之间相互让球导致的一传失误或一传质量的下降。

这就是发球落点战术的意义。

本次研究为了更有效的明确落点变化,将排球场地划分为6个区域,如图1所示,进而对比赛中各支球队上手飘球落点位置进行具体研究。

图1排球场地划分示意图

表5中国女排与三场比赛对手上手飘球技术落点位置统计表

1

2

3

3

5

6

中VS荷

中国

10.4%

4.5%

9.3%

12.3%

29.1%

34.4%

荷兰

19.8%

4.7%

8.9%

6.6%

26.8%

33.2%

中VS巴

中国

11.1%

8.7%

13.3%

10.5%

24.7%

31.7%

巴西

15.4%

5.4%

7.4%

11.8%

21.3%

38.7%

中VS塞

中国

25.5%

6.3%

8.2%

7.7%

19.7%

32.6%

塞尔维亚

20.6%

2.1%

8.9%

11.5%

30.3%

26.6%

通过对中国女排与三场比赛对手上手飘球技术落点位置变化数据统计分析,在中VS荷比赛中中国队落点最频繁的两个区域是5区和6区,分别为29.1%和34.4%;荷兰队最频繁的两个区域是5区和6区,分别为26.8%和33.2%;相对来说中国队网前落点更为频繁,整体较为平均。

在中VS巴比赛中中国队落点较为频繁的两个区域是5区和6区,分别为24.7%、31.7%;巴西较为频繁的两个区域同样为5区和6区,分别为21.3%和38.7%;同样中国队前场落点的频率要高于巴西队。

在中VS塞比赛中中国队落点最为频繁的两个区域是1区和6区,分别为25.5%和32.6%;塞尔维亚队最为频繁的两个区域是5区和6区,分别为30.3%和26.6%;塞尔维亚发球落点2区较少。

总体来看中国队发球最多的区域为5区和6区,比赛中后排是接发球的主要区域,在比赛中5区和6区是对手主攻队员站位较多的两个区域,尤其是5区,多是前排主攻队员后撤接发球,可见中国女排上手飘球落点的目的是冲击对手主攻接发球的效果,提高主攻队员的防守、接发球压力,打乱对手进攻战术开展,同时如果发球质量较高,也会造成接发球质量降低。

这种上手发球落点主要针对的就是欧美球队男性化打法的特点,欧美球队多具有较强的强攻能力,强攻技术的质量多需要高质量的一传作为基础,如果一传的质量不高,就需要主攻消耗更多的精力。

这种情况下多数的欧美强队都选择减少主攻队员的防守任务,也就是减少接发球的频率,从而达到保护主攻队员的目的。

因此中国队通过发球落点找主攻球员能够起到更有效的战术目的。

反观中国队的三个对手基本和中国队的发球落点规律相差不大,但是相对来说更为击中在后场区域,通过比赛来看这优于中国队保护主攻队员的策略,通过其他位置球员扩大防守面积,保护进攻球员,因此中国队接发球落点的区域相对更为平均。

总体来看中国队与对手的发球落点区域规律基本相同,都以5区和6区落点找对手主攻队员为发球目的。

在经过反复观察录像视频发现,当主攻球员在接发球轮转到前场时,各支球队也会针对性的发前场落点,从而降低对手进攻效率。

发球队员和前排队员都会观察对手的站位,多数时候由前排队员通过手势明确发球战术,指挥发球队员将球发到相应的位置,尤其是当一些接发球能力较差的球员在场时,基本都会成为对手发球针对的对象。

3.3上手飘球技术训练策略

3.3.1从技术上改进与提高跳飘发球技术

当前发展跳飘发球技术的主要障碍在于这种发球的失误率较高,倘若能较好地克服技术上的障碍,跳飘发球的技术将更加完善。

应当抓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运动员要借助助跑时的水平速度,在踏地起跳时合成向上冲力,整体动作的节奏要快且连贯。

(2)在发球区内起跳,要注意身体在空中的平衡稳定性同时要注意利用冲跳增加击球时的力量和缩短与网之间的距离。

(3)能否在空中准确掌握击球点,是提高发球成功率的关键。

(4)影响击球点的重要前提是把球抛准,抛稳。

因此,教练员要抓住这一要领不放,如果抛球过高或抛球过后,那么要等球下降后再做动作,这样很容易破坏动作的连贯性,使动作变形。

同时球抛得越高,准确性越差,由于球下落速度快,会提高击球时的难度。

另外,选择正确的击球部位则十分有助于提高跳飘发球的稳定性,减少失误。

3.3.2从身体素质上改进与提高跳飘发球技术

跳飘发球技术是一项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技术动作,尤其是力量素质和弹跳素质,对腿部、腰腹、上肢力量的爆发力有较高要求,同时对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出色的身体素质才能发出高质量的跳飘发球。

如果某项素质能力达不到要求,跳飘发球过程中球的高度、击球力量就难以保障,消弱了跳飘发球的威胁,而且还降低了发球的稳定性,反而得不偿失。

力量素质训练:

主要方法有快速俯卧撑每组20个,每次3-5组;俯卧撑击掌每组10个,每次3-5组;立卧撑每组20个,每次3-5组;抓举杠铃每组10次,每次3-5组。

弹跳素质训练:

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负重训练和不负重训练,通过垂直、水平、变向、单脚、双脚等各种形式下的跳跃训练和空中收腹练习,提高运动员的弹跳及腿部和腰腹力量。

同时加强腰背肌群、大腿肌群、小腿肌群的力量练习,因为这些肌群都是影响运动员弹跳能力的主要因素。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上手飘球可以分为上手站立飘球和上手跳飘发球两种形式,比赛中中国队与对手都是以上手跳飘发球为主,并且中国女排的上手跳飘发球的使用率要高于三个对手。

2.比赛中中国队与三个对手大部分球员都是运用上手跳飘发球技术,各支球队较为看中上手跳飘发球的攻击性和稳定性特征,从而在比赛中保证每名球员在发球时都能够保持一定的进攻威胁稳定性。

3.比赛中中国女排上手跳飘球技术的进攻效果略差于三个比赛对手,在稳定性上明显要高于三个比赛对手。

可见中国女排上手飘球具有发球稳定性高的特征,三个比赛对手具有上手飘球攻击性强的特征。

4.总体来看中国队与对手的发球落点的区域规律基本相同。

都以5区和6区落点找对手主攻为发球目的。

当主攻球员在接发球时轮转到前场时,各支球队也会针对性的发前场落点,从而降低对手进攻效率。

4.2建议

1.女子排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加强核心力量训练,针对上手飘球技术制定针对性的核心力量训练内容,提高核心力量的基础,增加各肌肉群协调用力的能力,加强上手飘球动作的稳定性和协调用力水平,促进击球效果的提高,有效的发展运动员的上手飘球能力水平。

2.在训练中注重稳定性的提高,科学的安排训练计划和内容,对不同时期的体能训练作针对性的调整,尤其是比赛时期对运动员的上手飘球的落点和成功率的专项技术加强训练。

3.训练中不仅要重视力量训练,同时要加强运动员上手跳发球技术的训练,通过反复的打磨技术动作,提高运动员肌肉协调用力水平,把核心力量素质转化为上手飘球专项素质,增强结合运用能力,从而更好的提升运动员的上手飘球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功瑛.《试谈发球在排球比赛中的地位》[J].洛阳大学学报,1994,9

(2):

83-85.

[2]靳小雨.《“攻防链”理论解读发球在竞技排球比赛中的作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

(1):

101-103.

[4]翟鑫鑫.《排球比赛中接发球技术的运用》[J].运动,2017,4(14):

26+14.

[3]关亚军.《现代排球比赛中发球技术作用的主要研究》[J].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4(7):

288.

[5]白静雪、孙浩.《排球拼发球理念及其在比赛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05):

179-180.

[6]李贵鹏.《排球比赛中接发球成功率的因素研究》[J].商,2015,5(28):

297.

[7]郭晓天.《2018年女排世锦赛中国队同主要对手发球及接发球效果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9,8(8):

25-36.

[8]金春植,权泽民.《中国女排发球效果的比较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9,25(4):

291-293.

[9]戎淼锋,黄钊林,林珑.《从2010女排世锦赛单项技术统计看中国女排的优势与不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

(2):

84-88.

[10]左娜,翟月.《第12届全运会女排决赛北京队发球技术运用效果分析》[J].运动,2016(03):

18-21.

[11]李静,孙学斌.《我国排球发球技战术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36):

293+295.

[12]杨更生.《二十二届奥运会排球比赛技术统计的分析》[J].体育科研,1981(09):

9-13.

[13]孙树滨.《第29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巴西女排比赛失利原因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06):

53-55.

[14]王璞.《2017年世界女排大冠军杯中国女排发球技术运用及效果比较分析》[J].运动,2018(07):

16-17.

[15]马兴明.《对中国女排发飘球技术运用效果的研究-以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为例》[D].山东:

山东体育学院,2014(01):

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