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4732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二.docx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二.docx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二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

(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做法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的是( C )

A.用工业盐(NaNO2)作咸味调味品

B.用福尔马林(35%~40%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防腐保鲜

C.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制取加碘食盐

D.将含有甲醇(CH3OH)的工业酒精兑制成饮用白酒

解析:

工业盐中含有亚硝酸钠,亚硝酸钠有毒,而且是一种致癌物质,不能食用,故A错误;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B错误;碘酸钾无毒,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制食用含碘盐,能够补充碘元素,故C正确;甲醇有毒不能饮用,故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

B.1molCO2的体积是22.4L

C.标准状况下,18gH2O含有10mole-

D.0.1mol/L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解析:

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故A错误;涉及气体体积要注明条件,1molC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是22.4L,故B错误;18g水的物质的量为

=1mol,1mol水分子含有10mole-,故C正确;离子浓度等于溶质浓度乘以溶质电离出的离子个数,故0.1mol/L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故D错误。

3.氢化钠(NaH)是一种生氢剂,可发生如下反应:

NaH+H2O

NaOH+H2↑,对这一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NaH是氧化剂B.NaOH是氧化产物

C.NaOH是还原产物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1∶1

解析:

由NaH+H2O

NaOH+H2↑可知,NaH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

因此,NaH中H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故A错误;NaOH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故B、C错误;氢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由反应及电子守恒可知,生成等量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1∶1,故D正确。

4.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

、N

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D )

A.Al3+、CH3COO-、Cl-B.Mg2+、Ba2+、Br-C.Mg2+、Cl-、I-D.Na+、N

、Cl-

解析:

A.CH3COO-可与H+反应生成弱电解质醋酸,故错误;B.Ba2+可与S

反应,即Ba2++S

BaSO4↓,故错误;C.硝酸是氧化性酸,能与具有强还原性的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D.H+、S

、N

中的任何离子与Na+、N

、Cl-中的任何离子都不发生反应,因此可以大量共存,故正确。

5.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B )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2H++C

CO2↑+H2O

B.铁和稀盐酸反应:

Fe+2H+

H2↑+Fe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

Ba2++S

BaSO4↓

D.钠投入水中:

Na+H2O

Na++OH-+H2↑

解析:

A.碳酸钙不溶于水,离子方程式中应写成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

Ca2++CO2↑+H2O,故错误;B.氢离子是弱氧化剂,只能将铁氧化为亚铁离子,离子方程式为Fe+2H+

H2↑+Fe2+,故正确;C.漏掉一组离子反应,而相关离子必须符合组成之比,离子方程式为2H++S

+Ba2++2OH-

2H2O+BaSO4↓,故错误;D.得失电子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

2Na++2OH-+H2↑,故错误。

6.将Cl2制成漂白粉的主要目的是( B )

A.增强漂白和消毒作用

B.使它转化为较稳定物质,便于保存和运输

C.使它转化为较易溶于水的物质

D.增加氯的百分含量,有利于漂白、消毒

解析:

将Cl2制成漂白粉,漂白和消毒作用效果不会改变,故A、D错误;氯气有毒,气体不方便运输、销售,制成的漂白粉是一种较稳定物质,便于保存和运输,故B正确,C错误。

7.下列反应中,观察不到颜色变化的是( B )

A.往氨水中滴加酚酞B.往稀硫酸中通入氨气

C.往品红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硫气体D.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

解析:

氨水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故A不选;氨气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故B选;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故C不选;氯气可置换出碘,淀粉遇碘变蓝色,故D不选。

8.下列气体中,可用固体NaOH干燥的是( D )

A.CO2B.Cl2C.HClD.NH3

解析:

CO2可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A错误;Cl2可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NaClO,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B错误;HCl可与NaOH反应生成NaCl,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C错误;NH3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可用氢氧化钠干燥,故D正确。

9.除去混在碳酸钠粉末中的少量碳酸氢钠,最合理的方法是( A )

A.加热B.加NaOH溶液C.加盐酸D.通入足量的HCl气体

解析:

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杂质除去,未引入新杂质,故A正确;NaOH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旦NaOH过量会引入新的杂质,故B错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故C错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HCl气体反应,不能把杂质除去,故D错误。

10.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B )

A

C和

CB.O2和O3C.冰和干冰D.水和重水

解析:

A.互为同位素原子;B.O2和O3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C.冰是固态水,分子式为H2O,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分子式为CO2;D.水和重水分子式分别是H2O和D2O,都是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

11.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B )

A.KClB.Na2SO4C.H2OD.CH4

解析:

KCl中钾离子和氯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故A不选;Na2SO4中S

与Na+之间存在离子键,S

中硫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B选;H2O中氢、氧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故C不选;CH4中碳、氢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故D不选。

12.下列有关二氧化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对应的水化物是硅酸(H2SiO3)

B.硅酸可由SiO2直接制得

C.SiO2可与碱性氧化物或强碱反应

D.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就是SiO2

解析:

二氧化硅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对应的酸是硅酸,故A正确;二氧化硅是不溶于水的氧化物,硅酸不能由SiO2直接制得,故B错误;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和强碱、碱性氧化物反应,故C正确;SiO2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故D正确。

13.在糕点类食品的制作过程中,常需加入一定条件下能放出气体从而使糕点疏松的“膨化剂”。

下列物质中,最适宜用作糕点“膨化剂”的是( C )

A.CaCO3B.(NH4)2CO3C.NaHCO3D.NH4Cl

解析:

CaCO3难以分解生成气体,故A错误;碳酸铵受热可分解产生氨气和二氧化碳,但是氨气对人体健康不利,故B错误;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从而使糕点变得膨松,故C正确;氯化铵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氨气,易溶于水,温度降低又生成氯化铵,不能使糕点膨松,故D错误。

14.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

( A )

A.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B.苹果汁中含有Cu2+

C.苹果汁中含有OH-D.苹果汁中含有Na+

解析:

苹果汁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淡绿色为亚铁离子的颜色,棕黄色为三价铁离子的颜色,因此苹果汁在空气中颜色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是因为Fe2+变成Fe3+。

15.如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球棍模型。

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能与醋酸发生中和反应B.能氧化成乙酸

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解析:

该球棍模型表示的有机物分子为乙醛:

CH3CHO。

乙醛不能与醋酸发生中和反应;乙醛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乙醛不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16.食醋的主要成分是( B )

A.C2H5OHB.CH3COOHC.CH3CHOD.CH3COOC2H5

解析:

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俗称醋酸,属于羧酸类。

17.以下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C )

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褪去

D.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生成聚乙烯

解析:

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褪去,发生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C符合题意;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聚乙烯的反应属于加聚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18.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

A.只有②B.②③C.③④D.全部错误

解析:

过滤操作中应用玻璃棒引流,①错误;分离固体NaCl和碘单质可以采用升华的方法,②正确;稀释浓硫酸时应“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不能在量筒中进行,③错误;胶头滴管在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量瓶内,④错误。

综上所述,A正确。

19.如图为番茄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电流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B.负极反应为Zn-2e-

Zn2+

C.一段时间后,铜片质量会减少D.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增加

解析:

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

电流由铜通过导线流向锌,A错误;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减少,铜片质量不变,C、D错误。

20.下列四个试管中,CaCO3与稀盐酸反应产生CO2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C )

试管

温度

盐酸浓度

碳酸钙状态

A

20℃

0.5mol·L-1

块状

B

40℃

0.5mol·L-1

粉末状

C

40℃

3mol·L-1

粉末状

D

20℃

3mol·L-1

块状

解析:

温度、浓度、接触面积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优先考虑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相同时,浓度大的反应速率快。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B、C中温度高,则B、C中反应速率大于A、D中反应速率,又B、C相比,C中盐酸浓度较大,则反应速率:

C>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60分)

21.(12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所给的10种元素,完成下列各小题。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C

N

O

3

Na

Mg

Si

S

Cl

Ar

4

Ca

(1)第3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2)S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3)第3周期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4)C、N和O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5)第3周期中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          。

 

(6)Si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其氧化物化学式是   ,常用于制造      (填一种高性能的现代通信材料的名称)。

 

(7)铝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物。

它其中的一个用途是作为铝热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N元素形成的一种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俗话说“雷雨发庄稼”,请写出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解析:

(1)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同一主族中,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左下角,则在第3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钠元素。

(2)S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其K、L、M电子层上电子数分别是2、8、6,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Ar除外),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所以第3周期中,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Cl元素,所以HClO4的酸性

最强。

(4)同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的是O

(5)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Ar除外),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所以第3周期中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HCl。

(6)Si的氧化物为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SiO2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所以二氧化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7)铝热反应是铝粉与氧化铁在高温下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

Al2O3+2Fe。

(8)N元素形成的一种氢化物的化学式是NH3,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

2HNO3+NO。

答案:

(方程式每个2分,其他每空1分)

(1)钠

(2)

(3)HClO4(4)O

(7)2Al+Fe2O3

Al2O3+2Fe(8)NH3 3NO2+H2O

2HNO3+NO

22.(6分)从A.甲醛、B.甲烷、C.葡萄糖、D.乙醇、E.乙酸、F.蛋白质六种有机物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标号填在空格内。

(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

 

(2)跟碳酸钠反应有CO2生成的是        。

 

(3)从新装饰的家居中散发出的有毒气体是        。

 

(4)通过氧化反应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5)实验室常用液体燃料是       。

 

(6)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解析:

(1)最简单的有机物为甲烷,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2)跟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有机物应具有酸性,具有酸性的只有乙酸。

(3)甲醛可用于防腐,常用于装饰材料中。

(4)葡萄糖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实验室常用液体燃料是乙醇。

(6)蛋白质为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为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每小题1分)

(1)B 

(2)E (3)A (4)C (5)D (6)F

23.(6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硝酸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原因是 。

 

(2)墨鱼骨粉(主要成分CaCO3)作为治疗胃酸(含盐酸)过多的药剂,原因是 。

 

(3)倡导低碳生活,共筑生态环境。

请你提出一种“低碳生活”的措施:

 。

 

解析:

(1)硝酸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分解,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

4NO2↑+2H2O+O2↑,应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

(3)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符合低碳生活观念的,如:

使用双面纸张;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煤炉烧水;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节省使用物品,废品回收利用;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等。

答案:

(每小题2分)

(1)硝酸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分解,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节约用电,骑自行车、乘公交车等出行方式

24.(6分)用Mg、Al和Cu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填写下列空白:

(1)气体X为     ,固体Z为      。

 

(2)滤液Y中除H+外,还含有的阳离子为Mg2+和    。

 

(3)固体M为       ,由滤液Y生成固体M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解析:

Mg、Al和Cu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盐酸,Mg和Al反应生成氯化物和氢气,所以气体X是H2,Cu和稀盐酸不反应,所以固体Z是Cu,滤液为MgCl2、AlCl3,然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MgCl2+2NaOH

Mg(OH)2↓+2NaCl、AlCl3+4NaOH

NaAlO2+3NaCl+2H2O,所以固体M是Mg(OH)2,溶液N中的溶质是NaAlO2、NaCl。

(1)通过以上分析知,X是H2,Z是Cu。

(2)因为水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因为Y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镁、氯化铝,所以该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还有:

Mg2+、Al3+。

(3)通过以上分析知,固体M是Mg(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

Mg(OH)2↓+2NaCl。

答案:

(每空1分,方程式2分)

(1)H2 Cu

(2)Al3+(3)Mg(OH)2 MgCl2+2NaOH

Mg(OH)2↓+2NaCl

25.(1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用于制取SO2并探究SO2的某些性质。

制取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

Na2SO4+SO2↑+H2O,产生的气体通入如图所示装置:

【实验探究】

(1)将12.6g的Na2SO3与足量的浓硫酸反应可制得SO2的体积为

      L(标准状况,Na2SO3的摩尔质量为126g·mol-1),制取SO2的该反应 (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A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SO2具有      (填“漂白性”或“还原性”)。

 

(3)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填“干燥剂”或“氧化剂”)。

 

(4)D装置的作用是                 。

 

【实验讨论】

对上图中的C处,甲、乙两同学都选用如图装置,但对连接方式持有不同意见。

甲同学认为:

SO2气体应从a处通入集气瓶中。

乙同学认为:

SO2气体应从b处通入集气瓶中。

你认为      (填“甲”或“乙”)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

 

(已知:

同等条件下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气)

【联系实际】

SO2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为了减少SO2对空气的污染,请你提出一种有效的措施:

 

 。

 

解析:

(1)n(Na2SO3)=

=0.1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与Na2SO3物质的量相等,生成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硫的体积V=0.1mol×22.4L/mol=2.24L;在Na2SO3+H2SO4

Na2SO4+SO2↑+H2O中S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3)浓硫酸不能氧化二氧化硫气体,浓硫酸的作用是除掉二氧化硫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4)二氧化硫气体污染大气,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因此装置D作为尾气吸收之用,防止污染空气。

【实验讨论】二氧化硫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该从a进入集气瓶,故甲同学正确。

【联系实际】减少SO2对空气的污染可从产生源头、产生后吸收等方面采取措施。

例如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②对SO2的排放加以控制;③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④工业上对煤进行脱硫处理;⑤对SO2气体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以上任选其一或其他合理答案

均可)。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

(1)2.24 不

(2)品红溶液褪色 漂白性(3)干燥剂

(4)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实验讨论】甲(1分)

【联系实际】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②对SO2的排放加以控制;③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④工业上对煤进行脱硫处理;⑤对SO2气体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以上任选其一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6.(15分)化学反应原理揭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对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1)已知:

C(石墨,s)+O2(g)

CO2(g) ΔH=-393.5kJ/mol 

CO(g)+

O2(g)

CO2(g) ΔH=-283.0kJ/mol

写出石墨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2)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2SO2+O2

2SO3 ΔH<0。

请回答:

①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SO3的生成速率与SO3的分解速率相等b.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d.SO2与SO3的浓度相等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③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平衡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硫转化率     。

 

(3)将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则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是 。

 

(4)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aCO3溶于盐酸的原因:

 

 。

 

解析:

(1)两方程式相减可得:

C(石墨,s)+

O2(g)

CO(g)

ΔH=-110.5kJ/mol。

(2)①a选项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达到平衡;该反应压强是变化的,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时说明已达平衡状态;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而气体质量又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不能说明已达平衡状态;达平衡状态时,各组分浓度不变,不一定相等;②K=

;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硫转化率增大(降温还可能使SO3转化为液态甚至固态,其浓度减小,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CH3COOH的电离强于CH3COONa的水解,故溶液显酸性:

c(H+)>c(OH-),c(CH3COO-)>c(Na+)。

(4)加入盐酸后,发生C

+2H+

CO2↑+H2O,使c(C

)减小,CaCO3(s)

Ca2+(aq)+C

(aq)平衡右移,从而促进CaCO3溶解。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

(1)C(石墨,s)+

O2(g)

CO(g) ΔH=-110.5kJ/mol

(2)①ab ②K=

 ③正反应 增大

(3)c(CH3COO-)>c(Na+)>c(H+)>c(OH-)

(4)在水溶液中存在CaCO3(s)

Ca2+(aq)+C

(aq),加入盐酸后,发生C

+2H+

CO2↑+H2O,使c(C

)减小,平衡不断向右移动,所以CaCO3溶于盐酸(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