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用地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4338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用地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农业用地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农业用地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农业用地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农业用地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用地规划.docx

《农业用地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用地规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用地规划.docx

农业用地规划

第十章农业用地规划

【内容提要】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用地是粮、棉、油、果品、林副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如何集约利用农业用地,提高其利用率和产出率是农业用地规划的重要任务。

本章主要介绍农业用地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重点内容】掌握耕地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

【教学要求】认识和掌握农业用地规划的意义和作用,农业用地规划的主要内容,掌握农业用地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本章主要内容

●耕地规划

●园地规划

●林地规划

●牧草地规划

●水产用地规划

第一节耕地规划

我国耕地概况

耕地是指人类经常实施耕翻、耕耘、平整等耕作措施的土地。

耕地是可受人类控制的生态系统。

1、耕地构成

●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996年,全国农用地面积为65545万公顷(98.32亿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526万公顷(5.29亿亩),其他为未利用地。

耕地面积为13004万公顷(19.51亩),其中,旱地占74.4%,水田占25.5%

2、耕地质量

●质量较好,一般和较差的耕地大约各占1/3。

●全国现有低洼地约6000万亩,盐碱地1亿亩,风沙干旱地1.4亿亩,水土流失地1亿亩,红壤低产地约为1.8亿,坡耕地4亿亩。

3、耕地利用

●采用多熟制和集约利用,复种耕地约占1/2,复种播面占总播面的2/3,复种土地上生产的粮食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4。

4、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耕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耕地肥力下降

●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农田生态系统特点

耕地生态系统又称农田生态系统。

指在耕地(农田)范围内,以作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

特点:

1、生物群落简单

2、缺乏自动调节能力

3、开放物质循环

4、需要投入辅助能源

耕地利用应遵循的原则:

1、保护和珍惜耕地

2、集约利用耕地,不断提高耕地生产力

3、建设结构合理、“三效益”统一的农田生态系统,建成以农田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综合利用农业资源并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包括农田、水域,人工林、家畜家禽等系统在内的复合农田生态系统)

耕地内部规划是在既定耕地面积前提下,如何组织耕地合理利用。

是对耕作生产要素的系统配置和整体优化,包括耕作方式、地块、水系、田间道路和农田林网等的系统配置。

任务:

1、严格控制耕地面积,保证粮食生产

2、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

内容:

●耕地利用组织形式

●耕作田块规划

●田间灌排渠系规划

●田间道路规划

●农田防护林规划

●田间设施综合规划

一、耕地的组织形式

指实施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轮作制度的耕地利用方式。

1.轮作田区组织形式(固定轮作或分区轮作)

2.耕作田块组织形式(单田轮作)

(一)轮作田区组织形式(固定轮作或分区轮作)

在轮作田区之间按照一定顺序,在时间和空间上轮换种植作物。

轮作田区是指作物轮换种植的基本单元。

实行条件:

1、具备本地区科学的轮作制度;

2、种植计划比较稳定,年际间作物种植面积变幅不超过5-10%;;

3、土地使用范围稳定和产权明晰,土地集中连片,农田基本建设标准较高,以保证年际作物产量较为均衡。

不足之处:

灵活性差,不适宜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耕作田块组织形式(单田轮作)

是在同一块耕地上按时间先后安排作物的轮作顺序,

特点:

各田块之间不存在作物的轮换关系,而且这种耕地组织形式对田块大小没有特定要求,很适合当前农户经营的特点。

比较灵活,较为普遍。

不足之处是作物配置分散,年际间作物种植比例和作物产量不稳定。

二、耕作田块配置

耕作田块是最基本的耕作和管理单位,对耕作的其他要素的配置及其利用效率有直接影响。

(一)耕作田块的长度

适宜的田块长度,应有利于:

●提高机械作业效率

●合理组织田间生产过程

●提高灌溉效率

●平整土地。

田块长度的确定:

考虑机械作业效率;考虑灌溉要求,要根据末级固定渠道要求的适宜长度和控制面积来确定田块的长度。

农渠长度一般为400—600米是适宜的;考虑到地形条件;

1、机械作业要求田块长度决定着拖拉机组的工作单程:

工作单程长(或称拖拉机开行长度),机组转变次数就减少,则机械作业效率就高。

反之,则机械作业效率就会降低。

不同机组情况不同;

2、灌水组织工作和土地平整的要求

●田块长,提高机械效率,但对灌水和土地平整造成一定困难。

1)田块过长,平整工程量增长,

2)田块过长,沿长边配置渠道,流量流速增大,可能引起冲刷,增大输水距离和输水损失,易造成上段多,作物受浸,下段作物受旱,

3)从排水来看,为控制地下水位低于临界深度以下,使水尽快送到斗沟、支沟,因此农沟不宜过长。

所以,田块长度可在500-800米,平原长些,丘陵地区短些,旱作地区可长些,灌区短些。

(二)耕作田块的宽度

1.平原地区宽度的确定:

以便于

●机械作业

●灌溉:

末级固定渠道的间距,200-300m

●防护:

田间林带的间距。

一般为树高25-30倍。

平原地区田块宽度可在200-400m左右。

水稻地区可窄些,旱地可宽些。

2.需要排水地区的宽度的确定:

以排水沟间距来确定。

一般在200米左右。

(三)耕作田块的规模

1.一般规模在150-200亩(10—13.33hm2):

根据上述的长宽。

2.不同地区有所差异。

不同地区,经营方针不同,种植作物不同,地块规模差别大。

一般在平原机械旱作地区,为发挥机械效率,地块规模较大,在丘陵水田地区,规模不可能太大。

(四)耕作田块的外形

1.设计原则:

为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创造良好条件,田块力求规整。

●田块最好是长方形、方形,其次是直角梯形,平等四边形;

●田块的两个长边要呈平行和直线;

●不能把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田块的短边设计得过斜;

●不能把田块设计成形状不干规整的三角形和多边形。

2.不规则地形下的设计

不同形状地段的田块设计

各种形状的耕地外形

(五)耕作田块的方向

是指田块的长边方向。

主要考虑以下要求:

1.光照条件:

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

2.有利于机械作业和水土保持:

为减少地表径流与土壤冲刷量,提高机具的使用效率,在坡地上田块方向应沿等高线方向配置,在土壤粘重和过湿情况下,地块长边沿等高线呈一定角度布置。

3.有利于降低地下水要求:

田块长边垂直于地下水流向,以利于截排地下水。

4.有利于防风要求:

为达到最好的防风效果,应使主林带与主害风向垂直。

耕作田块的长边应与主害风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

5.方便交通:

(六)耕作田块的质量组成

要求耕作田块内土壤、坡向和坡位一致。

三、田间灌排渠系配置

田间灌排渠系:

指末级固定渠道(农渠、农沟)以下及其所围成的耕作田块内的临时渠道(毛渠、毛沟、灌水沟、畦等),即田间调节网。

下面介绍田间明渠的配置要求:

一般要求

1)要与其他有关规划项目紧密配合,要结合田块、林带、道路的配置综合考虑:

一般应将田间沟、渠沿田块界线配置,做到田块规整,便于耕作和灌溉。

2)要考虑地形条件和机耕要求:

因地制宜,因各地自然条件,各种作物的要求不同合理布置。

3)尽量利用田间原有工程设施,以减少工程量和财力消耗

4)布置田间渠时应注意与上一级渠道的水位衔接,以利灌溉和排水。

(一)平原地区

田间灌排渠系的布置有两种情况

末级固定渠道(农渠、农沟)的布置形式和田间临时渠系的布置形式。

1、末级固定渠道(农渠、农沟)布置

1)灌排相邻布置:

即灌水农灌与排水农沟相邻布置

适用于一面坡地地形区。

2)灌排相间布置:

农渠向两侧灌水、农沟承接两侧的排水。

适用于小地形起伏地区。

有利于两面排水,减少渠道渗漏损失,但修渠工程量大,减少了田面宽度,对机耕效率有影响。

3)上灌下排与灌排合渠:

上灌下排也叫竖向结合形式,即排水沟为暗沟,暗沟上面为灌水渠。

节约耕地,但投资大,不便于控制地下水位,影响作物产量和增加灌溉用水量。

2、田间临时渠系的布置

1)纵向布置:

毛渠布设方向与灌水沟,畦的方向一致,间距50-80米;双向控制,间距加倍。

2)横向布置:

毛渠布设方向与灌水沟,畦的方向垂直,间距50-100米。

双向控制,

(二)山丘地区

南方山丘地区的耕地根据地形特点和所处部位,分为冲田、塝田、岗田三种类型。

岗田为位于岗顶上的耕地,地势高,两边坡水,主要怕旱。

冲田是两个山岗之间的低平地,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易涝易渍。

塝田是冲岗之间坡地上耕地,地面倾斜,坡度较大,多等高修成梯田,塝田怕旱。

龙胜龙脊梯田

渠系配置:

◆岗田的排灌渠系布置:

一般沿岗脊布置斗渠,在斗渠两侧开农渠,排灌结合。

在岗头部分按宽岗头和窄岗头布置。

⏹宽岗头:

农渠垂直等高线布置,毛渠沿等高线呈水平方向布置

⏹窄岗头:

斗渠垂直等高线布置,农渠也垂直等高线布置,毛渠沿等高线随弯就势布置。

◆冲田的排灌渠系布置:

应以排为主,结合灌溉。

⏹小冲田不开冲心沟,呈“月”字形布置。

⏹在大冲田内,一般增开冲心沟,呈“用”字形布置。

⏹上小下大的冲田,排水布局在上部呈“月”字形,下部呈“用”字形布置。

◆旁田的排灌渠系布置:

应以灌为主结合排水。

一般采用斗、农两级渠道。

斗渠平行等高线布置,农渠垂直等高线布置。

(三)低洼排水地区

主要是确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考虑不同作物对地下水深度的要求和土壤质地。

(四)井灌区

应解决好三个问题:

井数、井距和井位

1、井数的确定

如果地下水丰富,单井出水量大,利用地下水可以浇完全部土地时,井数的确定可以按单井灌溉面积去除井灌区总面积计算。

井数=井灌区面积/单井灌溉面积

2、井距的确定:

一般按单井灌溉面积确定井距,也可以按单井影响半径(影响单井出水量的距离)确定井距。

井距为单井影响半径的两倍。

3、井位确定

1)考虑地形因素:

把井位确定在地形较高部位,以便控制较大的灌溉面积。

2)考虑地下水流向:

在地形平坦地区,井网多按网络布置。

在近河地区,可沿岸成直线状排列。

3)在地下水天然水力坡降较大的地区,井网应垂直地下水方向排列。

(五)喷灌区(自学)

思考题:

如何布置管道?

如何布置喷头?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缺乏,应大力发展喷灌,主要涉及管道和喷头的布置。

四、田间道路布置

农业生产中运输特点:

1、货运量大(产量+秸杆+施肥量)

2、运输距离短

3、运输工具落后

4、运输任务季节性强(作物收获时运输量大)

5、费工多(主要由人、畜力承担)

目前农村道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分布密,占地多,

2、路线弯曲、布局不合理

3、技术状态不良,不利于采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运输工具的要求。

是田间生产和运输的动脉,联系县与乡、乡与村、村与田间的通道,其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

(一)田间道路的种类

1.机耕道或拖拉机路:

连接乡(镇)和村或主要居民点的道路,供拖拉机和车辆行使,服务几个村,旱作区路宽在6米左右,水田区要窄些。

2.主要田间路:

由居民点通往田间作业的主要道路,路面宽一般在4~6米,一般多设在耕作田块的短边,服务于一组田块。

3.辅助转眼间路(田间小道):

联系主要田间的道路,主要起田间运输的作用,服务于1~2个田块,路宽2米左右,一般沿田块长边布置。

(二)田间道路配置要求

1.要保证居民点与田间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线路直,往返距离短,可以顺利达到每一个耕作田块。

2.田间道路应沿田块边界布设,并与渠道、护田林带协调。

并与干路衔接形成统一农村道路网。

3.应尽量少占耕地面积,路、沟、渠、林结合布置。

4.要注意田间道路的技术要求。

纵坡度、选线的土质,避开低洼沼泽地段。

五、农田防护林配置

配置的目的和作用:

能够降低风速,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农田气候,减轻风沙和干旱的危害,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起到护田增产的作用。

农田防护林规划要合理的确定林带方向、间距、宽度、结构、树种的选择与搭配,交通口的设置等问题。

配置的几个关键问题:

1.林带结构:

指林型、宽度、密度、层次和断面形状的综合体。

采用林带透风系数作为鉴别林带结构的指标。

林带透风系数:

林带背风面林缘1米处的带高范围内平均风速与旷野的相应高度范围内平均风速之比。

分紧密结构、疏透结构和透风结构。

◆紧密结构林带:

由乔木、亚乔木和灌木组成,三层树冠,树叶茂密,几乎不透风,防风距离较短,相对有效防风距离为10H,而且,风积物容易沉积于林前和林带内。

农田防护林不宜采用这种结构。

◆疏透结构林带:

由数行乔木,各配一行灌木组成,上下透风均匀,相对有效防风距离为25H,不会在带内和林缘造成积雪或淤沙,所以在风沙害严重地区可采用此种结构。

◆透风结构林带:

透风结构,只由乔木组成,不搭配灌木,大量透风,防风距离最林,所以风害地区多采用这种结构,但在带内和林缘处风速大,易引起近林带处风蚀。

2.林带方向:

取决于主害风向和地形条件,根据因害设防的原则,主林带应垂直于主害风方向,防风效果最佳。

若地形条件或地界变化,不能完全垂直,可允许30度左右偏角,但不宜超过45度。

3.林带间距

取决于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其与树高成正比,同时与林带的结构有关。

◆美国的研究为树高13-15倍;

◆前苏联为树高20-25倍;

◆我国有关观测资料表明,为树高的20-25倍,最多不超过30倍。

4.林带宽度

以节地和保持适当透风程度所需最小宽度或者树的行数确定。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营造4-5行树的林带比较有效而且经济。

林带的适宜宽度确定,必须建立在防风效率与占地比率统一的基点上。

◆据调查,一般林带占地比率为4-5%,农田防护林采用5-9行树木组成的窄林带为宜。

如表10-6

5.林带交通口

为便于拖拉机和各种农机具的运行,在林带的长边和短边交接处应设交通口。

6.树种选择与搭配

树种选择适宜与否影响到树木正常生长发育,树种的搭配则影响林带的结构。

◆树种选择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

◆在树种搭配上一条林带只宜采用单一的乔木树种,不宜采用多种乔木树种进行行间、株间混交的搭配方式。

各种农田防护林:

六、田间设施综合配置

田、沟、渠、路、林等项目的配置必须综合考虑和有机结合。

◆不同条件下配置的基本原则:

◆便于田间耕作;

◆充分发挥渠、路、林的作用

◆尽可能用地;

◆尽量减少田间交叉工程的设置,降低基本建设投资。

(一)在旱作区

拖拉机路一般两侧植树,开排水沟,形成一路两林四沟,沟起排水、护林的作用。

(二)在灌溉区

一般机耕道与林带设在灌水渠与排水沟之间,渠沟位于所服务田块的一侧,有一路两林两渠两沟的形式,也有一路两林一渠一沟的形式。

第二节园地规划

●我国园地包括果园、桑园、茶园、橡胶园以及其他经济园地。

●我国丘陵山地利用最大限制因素是水土流失。

园地利用从根本上讲是要处理好“最大生产量”和“最大保护”两者之间关系。

●园地的经营一般可与防护林带、防护林网以及其他生物或工程措施相结合,形成新的人工生态系统。

⏹例如:

分布于海南丘陵地上的水平梯田橡胶林与防护林及林间覆盖植物形成了“橡胶——防护林——覆盖植物”人工生态系统,其土地利用合理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评价:

◆园地人工生态系统生产力

◆园地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园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及社会经济效益

农、林、牧、渔是一完整的农业生态系统,园地利用是整体中重要组成部分,即园地人工生态系统。

园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果园业,对于增加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美化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园地规划的任务:

从组织土地利用方面,为不断提高园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建立所必要的适宜环境条件。

⏹园地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果园、桑园、茶园、柑桔园、橡胶园规划。

其中主要重点介绍果园果园和茶园配置。

一、果园的配置

我国果树资源丰富,分布广阔。

一般按照果树生长习性分为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两大类。

大致以长江中下游河段和秦岭为界,即北纬30度。

落叶果树带:

界北,主产苹果、梨、葡萄、杏、核桃、板栗、枣、杮等;

常绿果树带:

界南,生产柑桔、香蕉、菠萝、龙眼、荔枝、杨梅、枇杷等。

我国的八个果树带

●耐寒落叶果树带:

东北,沈阳以北直至黑龙江的黑河。

适宜栽培小苹果、秋子梨、李、杏、醋栗和草莓等。

●干旱落叶果树带:

长城以北和新疆全区。

最适发展杏、葡萄、梨、苹果等。

●温带落叶果树带:

上述两带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适宜发展各种落叶果树,如苹果、梨、葡萄、桃、李、杏、樱桃、枣、杮、核桃、板栗、石榴、草莓等。

●落叶、常绿果树混交带:

秦岭、淮河——30北纬度左右,即适宜发展桃、梨、李、杨梅等。

局部可发展柑桔、枇杷。

●亚热带常绿果树带:

常绿、落叶混交带以南,至东由福建龙溪,潮汕、广州、玉林、南宁一线,大体为北纬23度。

适于各种亚热带果树,如柑桔、龙眼、枇杷、杨梅等。

●热带常绿果树带:

亚热带常绿果树带以南。

适于各种热带果树,如香蕉、菠萝、芒果、番木瓜、油梨等。

●云贵高原落叶、常绿果树混交带:

气候寒冷区适于种植苹果、梨、桃等落叶果树;其他地区适于发展热带和亚热带果树。

●青藏高原落叶果树带:

适于发展苹果、梨、桃、杏、核桃等。

(一)果树树种与品种的选择与配置

1、果树树种和品种的选择:

按其栽培特性分为:

●仁果类:

苹果、梨、山楂等

●核果类:

桃、李、杏等

●坚果类:

核桃、粟。

椰子等

●桨果类:

葡萄类、枇杷等

按对温度要求可分为:

●需要较低温(7-12度)的苹果、梨、山楂、李

●需要中温(13-18度)的桃、葡萄、枇杷、栗等

●需要较高温(18-24度)的柑桔、香蕉、菠萝、荔枝等。

按对水分要求可分为:

●抗旱力强的桃、杏、枣、核桃等

●抗旱力中等的苹果、梨、李、柑桔等

●抗旱力弱的香蕉、枇杷、杨梅等。

果树品种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应考虑市场需求并与企事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应适应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具有抗逆性强,保证优质高产的树种和品种

●应满足市场周期性供应的需要(早、中、晚熟品种搭配)

●选择果树品种要能为异花授粉,提高座果率创造条件

●应尽量以短养长、减少投资,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应考虑交通条件及距城市的远近。

2、果树树种的和品种配置

●大部分果树适宜于轻质的砂质壤土和壤土上生长,但各种果树适应范围不同。

Ø仁果类、柑桔类宜配置在条件较好地段上。

Ø核果类及枣类能适应砾质和较干旱的土壤。

Ø葡萄则在山地、沙土地、盐碱地上均能正常生长。

●坡向对果树配置的影响:

⏹南坡和西南坡日照良好,温度高,适宜配置喜温、喜光树种,如柑桔、枣、桃、杏、杮等。

⏹在南方要考虑日灼,有时也配置在东坡和西坡。

3、授粉树的配置

果树大多为异花授粉,配置时应注意选择一定比例的授粉品种。

授粉树配置方式有以下四种:

⏹等量式:

主栽品种互为授粉树或主栽与授粉树数量相等,可采用2:

2或4:

4,见P220,如图10-13;

⏹差量式:

授粉树少于主栽品种,如1:

5,1:

3,1:

4,2:

6等排列,授粉树约占20-30%。

⏹中心式:

授粉树很少,可每9株中心配置株授粉树,授粉树占11.1%。

⏹等高配置:

在山地果园,沿等高线在主栽树上的上部配置授粉树。

(二)果园小区规划

果园小区是被道路、灌排渠、防护林等所分隔的地段,是果园管理(中耕、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等)的基本单位。

1、小区的面积及长宽

面积:

●平原机械化程度高的果园50-200亩;

●山地、丘陵地果园30-50亩;

●切割程度较大山地果园10-30亩左右。

长度:

●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小区长度在400米左右;

●以畜力耕作为主的果园,小区长度200米左右。

宽度:

150-200米。

2、小区方向和形状

●平地果园:

土地条件好,宜将果园小区规划成形状整齐、长宽比为2:

1——5:

1的长方形。

●山地丘陵果园:

小区多以较大自然沟、分水岭为界,小区形状可采取近似带状的长方形,其长边可因地形起伏而沿等高线方向随弯就弯。

若是缓坡,可划成平行四边形或梯形。

(三)防护林配置

1、配置:

沿小区边布置。

主林带垂直主害风方向。

主林带间距150-200m。

副林带间距200-400m,与沟渠、道路规划结合。

2、树种选择

选用当地乡土树种中的适应台、生长快、寿命长、树冠密,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

3、小区方向

●一般与果树栽植方向相同。

●平地果园,果树行与小区以呈南北方向为好,以利增加光照和提高温度。

●在有风害地区,小区长边方向与害风方向垂直,以提高果园防护林的防护效果。

●在山地丘陵地区规划果园,应注意水土保持,小区长边应沿等高线配置。

(四)灌排渠系配置

1、灌溉系统

水源:

●平原地区从河流引水、打井等;

●山地果园通过引河流水灌溉、修水库、建。

渠系

●干渠:

比降1/1000,水源→果园中心;

●支渠:

比降1/500,果园中心→各小区;

●灌水沟:

引水至行间。

2、排水系统

1)设置排水系统的条件:

●地势低洼,易积水;土壤透水不良;地下水位较高;

●山地或丘陵地,雨季冲刷严重。

2)排水系统的组成:

毛沟、支沟、干沟、暗管排水

●排水干沟坡降一般为1/3000——1/10000;

●支沟为1/1000——1/5000;

山地或丘陵地果园排水,应在坡地上部设0.6-1.0米宽、1米深的拦水沟(直通自然沟),拦排山上下泄的洪水。

(五)道路配置

一般中型和大型的果树的道路网由干路、支路和作业小路三级组成。

小型果园只设干路和支路,不设小路。

●干路:

设在果园中部呈十字交叉或井字形布置,宽度为6-8米,或8-10米。

●支路;垂直于主路,设在小区短边,宽4-5米,或6米。

●小路:

以人行为主,间距50-100米,宽1-300米,与支路垂直相交。

为尽量减少占地,果园道路网的占地面积以不超过果园总面积的4-5%为宜。

(六)果树栽植方式

主要指果树株行距、每公顷株数、排列形式。

见P221图10-14和表10-7

株行距决定于果园小区的形状、方向、坡度、土壤肥沃程度以及各种果树树冠的大小和所需营养面积。

果树的排列方式通常有正方形、长方形、棋盘形和双行式等几种。

正方形种植方式的优点是果树分布均匀,能得到充分的光照,营养面积也均匀,又便于纵横向的机械作业。

适用于风小、地平的大型果园。

长方形种植方式的特点是株距小,行距大,行内实行密植,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树行宜沿等高线布置,以利于进行田间耕作。

这是一种采用较广的一种种植方式。

缺点是果树的营养面积分布不够均匀。

棋盘形种植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土地,缺点是不利于耕作和通风透光。

一般适于小面积陡坡地区。

双行式种植的优点是能起防风作用,也便于机械耕作,缺点是营养面积不均匀。

它适用于风大的地区。

在果园规划中,应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宜的种植方式。

二、茶园配置

茶树生长习性:

“三喜一耐,三怕”:

●喜温、喜湿和酸性土壤,耐阴;

●怕旱、怕涝、怕盐碱。

(一)茶园小区规划

小区划分与茶行布置密切相关,茶行布置应为茶员管理、机械作业和水土保持创造有利条件。

茶树的栽植方式有条植及从植两,以条植较好。

●在浅丘地区(5度以下):

一般不修梯层。

小区的长度一般为100-150米,宽为30-50米。

●在丘陵地区(5-25度)为避免水土流失,一般采用等高梯层栽植,梯层宽约4-20米,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