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4011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6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

历史试题

2016.11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填涂于机读卡相应位置。

1.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引起巨大轰动。

下列文物可能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是

A.司母辛鼎B.半两钱C.“右丞相印”封泥D.双镰铁范

2.舜的后裔虞阏父被周武王任命为掌管制造陶器的官员。

因为功绩突出,武王封虞阏父之子妫满为陈地的诸侯,并将自己的长女嫁给妫满。

这说明西周时期

A.周王用联姻笼络各诸侯国B.各国的诸侯必须在王廷服役

C.官营手工业管理者地位尊崇D.先代贵族之后多从事工商业

3.据《国语·晋语》记载,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的子孙因国内政治斗争失败避难到齐国后,从事农耕,牛也从“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牺牲品)”变为“畎亩(田地)之勤”。

这表明了

A.春秋时出现了牛耕技术B.农耕经济取代游牧经济

C.宗法和宗庙已不受重视D.铁器和牛耕已得到普及

4.《论语•为政》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

”下列各项与材料相符合的是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D.“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5.清人赵翼论及战国时期的人物:

“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

”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有

①诸子百家的形成②争霸战争的开始③“士”阶层崛起④专业官僚的出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史论结合是历史思维的基本要求。

根据提示,下表应填入的正确陈述是

①天象观测世界领先②汉字成熟体系完整③诗歌创作成就突出④印刷技术传播海外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7.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

C.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

8.唐人王维所画《伏生授经图》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学者伏生(公元前260年——公元前161年)受聘官府讲经的场景。

画面中的伏生年过九十,著头巾,头微侧,坐于蒲团上,右手持卷,左手指点,双目圆睁,似乎讲经正到紧要之处。

伏生所授之“经”应为

A.法家学说B.儒家著作

C.佛教典籍D.道教经书

9.某位同学在复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整理了以下表格。

表格内容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10.下列叙述准确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成就的是

①农业科技领域出现系统理论著作②书法从自发阶段进入到自觉阶段

③士大夫画家总结出精辟的绘画理论④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1.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到国子监行释奠礼(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命博士徐旷讲《孝经》,沙门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唐朝初年

A.思想一统B.佛道主导C.三教并存D.儒学式微

12.据史料记载:

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始定江南夏税折征木绵(棉)等物;大德年间(1297年),松江乌泥泾的妇女以棉纺织为副业的有一千余家,所织棉布成为名扬远近的商品。

这反映了元朝棉纺织业

①在江南地区普遍推广②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

③已占据经济主导地位④成为政府的税收来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明代中后期,官营手工业作坊人数急剧减少。

如北京的工部织染所,永乐年间定额设匠役758人,嘉靖十年(1531年)只剩下195人。

明代维持时间最长的官营遵化铁冶厂也被迫关闭,政府用铁从市场购买。

由此可以推断

A.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发展B.官营手工业逐渐走向衰落

C.盐铁官营政策被官府放弃D.政府强化官营手工业管理

14.据研究,16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丝绸为主要商品,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贸易,由此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总量的1/4到1/3。

这说明当时中国

A.政府重视对外贸易B.为工商业发展积累大量资金

C.改变重农抑商政策D.在国际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

15.地图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右下图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绘制于公元前2世纪的《长沙国南部驻军图》,该图可以用于研究

A.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B.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C.西汉时期的郡国并行

D.魏晋时期的群雄割据

16.右图为中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的目录的部分内容。

该著作

A.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

B.奠定了古代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C.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

D.系统地总结了古代药物学成就

17.在11世纪至13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列现象中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

A.文官主政成为政治常态B.官府强化对市场的管理

C.白银已经成为主要货币D.君主专制政治登峰造极

18.汉朝的中朝与明朝的内阁的相同点是

①都具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作用②都是侍从皇帝的内廷机构

③都是处理全国政务的法定行政机构④都能够参与决策军国大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9.中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广泛涉及药物学、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

下列与这部著作同时期的作品是

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授时历》D.《农政全书》

20.古代某学者主张“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为知”,“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此种主张

A.奠定了理学形成的思想基础B.提倡“存天理”和“格物致知”

C.推动了佛教思想理论的中国化D.提倡“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21.有西方学者这样概括鸦片战争“英国决心迫使中国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进入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并且向中国出售鸦片,以此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

这一做法遭到了中国的强烈反对。

最后,英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据此,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违背自己的意愿”反映了中国人对鸦片走私的不满

B.“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表明英国对华严重经济依赖

D.“向中国出售鸦片”是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重要目的

22.下图为1843年前后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对比,造成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更多通商口岸的开放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外国商品的大量倾销D.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23.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治国方案,在此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B.《天津条约》签署

C.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D.清朝军队攻陷天京

24.中国近代某企业在开办初期,以运输漕粮为主,不揽客货,不与洋商争利。

后来企业改组,吸纳大量民间资本,使得业务兴隆,盈利上升,发挥了与洋人争利的作用。

该企业应该是

A.轮船招商局B.天津机器制造局

C.福州船政局D.江南制造总局

25.下列近代经济现象与原因的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

原因

A

湖南浏阳本是家家种麻,后来拔麻种茶

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B

厦门“争附洋人,开设行店,专同外商买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

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

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影响

D

洋务派兴办的唐胥铁路建成之初用骡马拖拉车厢

侵略战争对中国经济破坏严重

26.下图反映了1895年前后我国民族企业资本额的变化情况,导致商办企业资本额比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百日维新推动了民间投资热情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抵制日货”爱国运动的影响

27.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当代学者茅海建称在清朝历史档案中未发现上书的文件,由此认为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

这说明

A.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历史价值B.历史档案完全反映了历史的真相

C.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从多方考证D.回忆录的史料价值高于历史档案

28.创刊于1863年的法国报纸《小日报》是一份以社会新闻和连载小说为主要内容的大众报纸,其中的部分插图反映了晚清时期的历史。

下列插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导致了

A.中国航海自主权彻底丧失

B.中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

C.义和团运动在北方迅速发展

D.外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29.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兴中会在①举行成立大会B.革命党人在②发动反清武装起义

C.中国同盟会在③宣告成立D.孙中山在④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30.1914年出版的《单级国文教科书》第八册记载辛亥革命如下:

“我国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临时政府成立。

清廷遣使议和,历时未决,内阁总理袁世凯调停期间,隆裕太后及宣统帝遂逊位让国。

临时政府迁于北京。

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更举为临时大总统。

翌年十月国会选举正式总统,袁世凯当选。

政府改组,列邦承认,我国基础由是始定。

”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描述

A.全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B.突出了革命党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C.有利于时人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D.为巩固袁世凯专制统治提供支持

31.一个历史事件由若干历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狂人日记》发表

B.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临时约法》颁布

C.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D.维新变法—预备立宪—剪辫易服

32.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社会不断发生变化。

下列陈述准确反映了这种变化趋势的是

A.从反抗西方殖民侵略到维护传统文化B.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到工业化的实现

C.从维护君主专制到实现近代民主政治D.从对传统体制的改良到民族民主革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题18分,第34题17分,第35题17分,共52分)

33.(18分)疆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时,秦朝已经拥有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部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朝鲜半岛北部的辽阔疆域。

而且秦朝在全国普遍实行郡县制,中央政府通过郡的行政长官郡守管辖所属各县的县令(或县长)。

公元前221年在全国设立了36个郡,以后随着疆域的扩大和局部的调整,到秦朝末年全国约有50个郡,下辖近千个县。

能在这样大的范围里建立起一个统一国家,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

秦朝开拓的疆域构成了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成为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

——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和如何管辖维系的?

秦朝疆域的确定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6分)

材料二清朝皇帝十分注重《大清一统志》的编撰,康熙帝对编撰总裁官说:

“惟是疆域错纷,幅员辽阔……其间风气群分,民情类别,不有缀录,何以周知?

”但康熙朝中国尚未完全统一,故康熙《大清一统志》难称完备。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新疆完全归属中央政府管辖,乾隆《大清一统志》开始纂修,但纰漏、错讹较多。

1811年(嘉庆年间)三修《大清一统志》,至1842年完成。

三修版《大清一统志》与前两版的最大区别是增加边疆地区内容和划界内容,如规定新疆管辖“东至喀尔喀瀚海,及甘肃界……”等等。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2)阅读材料二,分析清朝君主重视编撰《大清一统志》的背景和编纂《大清一统志》的重要作用。

依据所学知识举出清朝前期维护边疆稳定、促进国家统一的两个事例。

(6分)

材料三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中国“连地广矣,在南则与法之越南、英之缅甸交界,在西则与印度比邻,在东北、西北由东三省、内外蒙古迤逦而至新疆,以在与俄接壤,皆强邻也。

”故强调加强边防之重要。

另一位洋务家王韬提出对新疆地区移民实边,“以固我边陲。

”他还在《言战》中提出“中国海疆,南北逶迤万有余里”,宜加强驻军,对海疆的防护。

又在《宜索归澳门议》中提出,“首宜索还澳门一隅,归我管辖,画疆置守,设官治民,建炮台,戍兵卒,以固我边圉,用资屏蔽。

——摘编自邹逸麟《论清一代关于疆土版图观念的嬗变》

(3)依据材料概括王韬、郑观应关于边疆问题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产生背景及影响。

(6分)

34.(17分)城市是文明的象征,随着社会发展城市也发生着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周原来是西部的小邦,灭商以后,都城丰镐地处偏僻,不能有效控制广阔的中原和东部地区。

周公指出洛邑(今河南洛阳)是“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周公在这里建立军事和政治重镇,将统治中心东移,监管殷顽(不愿接受周统治的殷商旧贵族)、东夷,对天下实行有效地统治。

诸侯咸服,天下大治。

——摘编自卢连成《论商代、西周都城形态》

(1)洛邑是古代重要的城市。

依据材料,分析西周营建东都洛邑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和东周时期洛邑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5分)

材料二唐以前和唐朝的都城为了确保安全,加强防卫警戒,采用封闭式结构。

四周由“城”和“郭”等多重墙垣组成骨架,封闭整个城市。

城郭以内,宫殿、官署、食库、贵族官僚的府第也都筑有墙垣,甚至作为居民聚居区的“坊”和作为商业区的“市”,也建有围墙,设置警卫。

唐宋之际,都城的封闭结构发生了变化。

北宋东京出现沿街的各种商店酒楼;有不少商业繁荣的街道分布在交通要道。

这是都城制度的重大变革,居民生活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

这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市民阶层的活跃有关系,也与手工业和商人地位的提高和行会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有关系。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宋城市呈现的不同特点,分析变化的原因。

(6分)

材料三长江流域的经济,通过“上海—汉口—重庆”这一链条紧密的联系起来了。

在这个链条中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通过商业流通对长江流域各城市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制约和影响其经济发展的方向。

而汉口和重庆作为该链条的中端和末端无不受上海的影响,但是它们又作为各自地域的中心城市,对周边的腹地产生辐射作用,引导和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可见整个长江流域已经形成了由点(上海、汉口、重庆)及线(长江黄金水道)到面(长江流域)的全方位的结合,在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津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的兴起与古代城市兴起的不同。

根据材料分析三上海在近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6分)

35.(17分)中国文化具有多元包容、适应融合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唐代,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

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

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

妇女常常身披仿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史实。

分析这种文化包容状态形成的背景。

(6分)

材料二晚清时期西学东渐大事记

1

1842年

魏源在林则徐等所译《四洲志》基础上编成五十卷《海国图志》。

2

1849年

徐继畬编撰《瀛环志略》,介绍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的风土人情。

3

1859年

李善兰、伟烈亚力合译《代微积拾级》,传入中国的第一部高等数学著作。

4

1863年

徐寿编译《汽机发初》,介绍蒸汽机的专著。

5

1871年

贾步纬编译《航海通书》,为清朝南洋、北洋海军进行测量的重要工具书。

6

1895年

英国人李提摩太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介绍19世纪欧美各国发展史。

7

1899—1904年

严复先后翻译出版《群己权界论》(即穆勒《论自由》)和《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等著作。

8

1903年

赵天骥译《法国革命战史》,罗伯雅译《共和政体论》

9

1909年

李佳白选译《欧美强国宪法汇编》

(3)以“西学传播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视角,对上述表格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11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填涂于机读卡相应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C

A

C

B

A

A

B

C

D

C

B

B

D

C

C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A

D

D

D

B

D

B

A

C

A

C

B

B

D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题18分,第34题17分,第35题17分,共52分)

33.(18分)

(1)形成:

秦灭六国;收复河套;征服百越地区。

(3分)

管辖维系:

通过郡县制维系管理大一统的帝国。

(1分)

意义:

奠定了历代王朝疆域的基本格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基础。

(2分)

(2)背景:

清朝初年面临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艰巨任务。

(1分)

作用:

确定国家的疆域版图;了解各地的风土民情;厘清边疆地区的行政隶属关系。

(3分)

事例:

任举两例,不限教材,表述正确即可得分。

(2分)

(3)观点:

中国面临强邻环伺的局面,主张加强边防(1分);迁移人口,巩固边防;(1分)加强海防建设;(1分)收回澳门,维护国家主权。

(1分)

背景:

鸦片战争后(近代以来),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面临民族危机。

(1分)

影响:

有利于国防的加强及国家主权的维护(1分)

34.(17分)

(1)作用:

丰镐位置偏远,不利于统治广阔的疆域。

洛邑处于中部地区,便于加强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弥补丰镐作为都城的不足;防止商朝残余势力的反抗;便于接受各诸侯国的贡赋,保证分封制的实施。

(3分)

变化:

洛邑成为都城(1分);变化原因: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平王迁都。

(1分)

(2)特点:

唐朝城市内部呈封闭式结构,宋朝城市内部结构为开放式。

(2分,学生回答“坊市”“时空”变化,可得1分。

原因:

宋朝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开始兴起;工商业政策的变化;手工业行会组织的影响。

(4分。

学生如回答“宋朝世家大族势力衰落,城市呈现平民化特征”,可加2分,原因部分总分不得超过4分)

(3)不同:

古代城市兴起主要是适应政治和军事的需要。

(1分)近代上海的兴起是因为通商口岸的开放和近代工业(经济)的发展。

(2分)

作用:

上海成为近代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带动了长江流域城市近代经济的发展,并对全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分)

35.(17分)

(1)概括:

外来人口众多(客商及文化使者等);外来服饰成为时尚;手工业生产吸收外来技术和风格。

(3分)

背景:

形成疆域辽阔的统一帝国;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开放的社会风气。

(3分)

(2)评分说明:

8—11分,有合理的概括性结论(升华和总结),划分阶段明确,各阶段史论结合,论据充分。

6—8分,划分阶段明确,各阶段史论结合,论据较充分。

4—6分,划分阶段,有明确的结论和相关的论据

4—0分,列举了相关的史实和论点,但结构不清晰。

(划分段落不合理、没有划分段落、逻辑思维混乱但部分论述准确可按论述要点给分,总分不得超过4分。

总结结论2分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