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3774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9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

《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

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

江苏省兴化市乐吾实验学校、芙蓉外国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描述的四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是(  )

A.

音叉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越远

B.

正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C.

钢尺伸出长度变短,音调变高

D.

抽取罩内的空气,铃声减小

2.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这是因为(  )

A.琴弦发出的声音全被手吸收了

B.琴弦发出的声音被手掌挡住无法听到

C.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在操场上,小明用播放器播放同一首歌。

他在播放器正前方5m处分别佩戴A、B两款隔音耳罩,当音量旋钮分别在图甲和乙的位置时,小明刚好听不到歌声。

不戴隔音耳罩,小明在距播放器5m的不同位置,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B款隔音耳罩隔音性能较好

B.保持音量旋钮位置相同,戴隔音耳罩刚好听不到声音的位置,B比A远

C.保持音量旋钮位置和小明距播放器距离相同,戴隔音耳罩听到声音的响度,A比B小

D.在播放器正后方同一位置,戴隔音耳罩刚好听不到声音时,播放器音量旋钮指示的音量,B比A小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是李白《夜宿山寺》中的诗句,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区分的

B.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音色

C.植树造林,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在鼓面上撒上纸屑,敲击鼓面发声,纸屑不断的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6.生活中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A.摩托车上装消声器

B.室外太吵关上窗户

C.工厂员工佩戴耳罩

D.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7.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的响度很高所以人听不到

8.在防范新冠肺炎的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的示数是

B.它的分度值是

C.它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9.治疗新冠肺炎时,医护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和护目镜,护目镜常常会蒙上一层“雾气”,关于“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气”是水蒸气

B.“雾气”是汽化现象

C.“雾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D.“雾气”出现在护目镜的外侧

10.如图所示,是用3D打印技术将固态树脂打印成的工艺品。

3D打印机的喷头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可使固态树脂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在喷头按照3D图纸轨迹运动的过程中,同时将液态材料挤出,液态材料放热后迅速变成固态,并与周围的材料粘结,就这样层层叠加组成了立体实物的工艺品。

在上述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和凝华B.汽化和液化C.液化和凝固D.熔化和凝固

11.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

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两者都采用了“水浴法”加热,目的都是为了均匀受热

B.冰和碘都要经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C.冰和碘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D.冰和碘在发生物态变化的温度都要升高

12.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A.凝华B.凝固C.汽化D.液化

1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谚语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霜降见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大雪河冰封,冬至不行船”,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伏天三场雨,薄地好长麻”,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14.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A.在

时,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出现小水珠

C.铁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汽水瓶上会出现小水滴

二、多选题

15.从冰箱取出一瓶可乐,过了一会,可乐瓶上有很多小水滴,再过一段时间,小水滴慢慢消失。

这一现象与下列对应描述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的过程和出现小水滴的过程吸放热情况相同

B.夏天,绿叶上露珠的形成和小水滴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不同

C.秋天,雾的形成与散去和小水滴出现与消失,吸放热情况都相同

D.冬天,可乐瓶上更容易观察到上述现象

三、填空题

16.如图所示为2021年10月1日建国70周年华诞阅兵的情最。

整齐的受阅将士喊出亮的口号是由声带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传播,让主席听到口号声嘹亮是因为声音的______(填“音调高”或“响度大”),彰显出了三军将士的威武站姿。

17.“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

则“抖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______,声波传播速度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抖音”,人耳听到的声音相比正常播放时要少,这是因为_______。

(已知人的声音频率范围60—2500Hz)。

18.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duo”的声音来。

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音调从左到右_________,若用嘴巴吹,也能发出“1、2、3、4、5、6、7、duo”,此时音调从左到右________(选填“越来越高”或“越来越低”)。

19.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

例如“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判断出来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_____小。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0.如图所示,扬声器发出声音的______增大时,会观察到小纸屑跳起的高度______;观察到小纸屑跳动的频率变小,说明扬声器播放的歌曲的音调______。

2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酒精灯将烧杯中90°C的热水加热到98°C时,烧杯内水中的气泡变化如图所示,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保持98°C不变,可以推断:

此时烧杯中的水____(选填“即将”或“正在”)沸腾。

移去酒精灯后,烧杯中的气泡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以上现象说明:

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

22.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的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熔化过程中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23.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或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

24.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______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25.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为60℃,当温度达到___℃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

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__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当___后,继续加热,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

四、实验题

26.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现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A

60

B

60

C

60

D

80

E

80

F

100

G

80

H

尼龙

I

尼龙

100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______、______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27.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同学们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示:

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它,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______与振动______有关.

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______

“不同”或“相同”

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______有关.

把b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______不同.

以上探究方法叫______.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是______

A.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积大小的关系

B.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C.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

28.小华是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文艺演出时小华发现坐在前排听的声音比后排响.体育运动会时远处的同学为他加油,把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听得声音比平时响.小华针对以上两个情景进行了思考,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和A:

距离声源远近;B:

声音集中传播有关.

(1)医院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清晰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这是以上两个因素中_____(填“A”或“B”)的应用.

(2)为了具体验证这两个因素,小华准备通过实验来完成,在音叉、闹钟两者中应选_______作为声源

(3)小华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组合完成实验.

A.使闹钟铃声响起,手不做喇叭状,在3米处听铃声大小

B.使闹钟铃声响起,手做喇叭状,在6米处听铃声大小

C.使闹钟铃声响起,手不做喇叭状,在6米处听铃声大小

若小华验证声音响度大小和距离声源远近有关,选择操作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若小华验证声音响度大小和声音集中传播有关,选择操作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9.为了探究物质熔化的规律,小明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选取了冰与海波两种物质,并利用图像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中,宜选用_____(选填“碎冰块”或“体积较大的冰块”);

(2)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小明他们作出了熔化图像,如图乙、丙,他们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由此他们判断冰和海波都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现象可知,海波的熔化图像是____(选填“乙”或“丙”),它的熔点是_____℃。

30.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亮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然后将两个试管放在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

图乙中的A和B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和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大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其中的“适量”指的是______;

(3)该装置选择水浴加热的好处是______;

(4)由图乙可知,物质______(选填“A”或“B”)是晶体。

31.如图甲所示,是小蕊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

(2)图甲装置中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_____。

(3)小蕊用质量为m1的水做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乙中的a图线,由a图像可知: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

(4)若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线是图乙中的_____。

(选填“b”“c”或“d”)

32.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漏填的数据为_____℃。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

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_____。

A.

B.

C.

D.

(4)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

(5)实验时,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为减少加热时间,下列的做法不可行的是_____

A.加大酒精灯火焰

B.用初温较高的水

C.增加烧杯中水量

D.给烧杯加盖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故A不合题意;

B.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不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故C不合题意;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这是因为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故选C。

3.A

【详解】

A.由图知,播放器正前方5m,A款耳罩可以隔绝更大响度的声音,A款耳罩隔音性能较好,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如果在同一位置,由于A款耳罩隔音性能较好,所以保持音量旋钮位置相同,戴隔音耳罩刚好听不到声音的位置,A距离更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保持音量旋钮位置和小明距离播放器距离相同,如果在同一位置,由于A款耳罩隔音性能较好,戴隔音耳罩听到声音的响度更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播放器正后方同一位置,戴隔音耳罩刚好听不到声音时,由于A款耳罩隔音性能较好,A可以隔绝响度更大的音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

诗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即响度的大小。

故选B。

5.D

【详解】

A.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特点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故A错误。

B.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琴弦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植树造林,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能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故C错误;

D.在鼓面上撒上纸屑,敲击鼓面发声,纸屑不断的跳动,可以得到发声体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A.摩托车上装消声器,这是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室外太吵关上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工厂员工佩戴耳罩,这是接收处控制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考场周围禁鸣喇叭,这是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解析】

试题分析:

(1)超声波也是声波,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4)人耳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不在人耳听觉范围之内.A、超声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电子牙刷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该选项说法正确;C、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即音调太高,其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考点:

声与能量;超声波与次声波.

8.B

【详解】

AB.此体温计上

分成10份,1份代表

,所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

,故其读数为

,故A正确、B错误,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它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

A.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雾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雾气”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故C正确;

D.“雾气”出现在温度较高的护目镜的内侧,故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

固态树脂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液态材料放热后迅速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故选D。

11.C

【详解】

A.甲图中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并没有酒精灯加热,故非水浴法,故A错误;

B.图乙酒精灯给“碘锤”中固态碘加热,固态碘吸热升华;升华是指物体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没有液态这一中间状态,故碘没有经历固态到液态的过程,故B错误;

C.熔化跟升华都需要吸收热量,故C正确;

D.冰和碘都是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时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

诗中所说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体,是凝华现象,故A正确.

13.B

【详解】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故A错误;

B.冰是水放热,达到凝固点凝固而形成的,故B正确;

C.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故C错误;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4.B

【详解】

A.0℃是冰的熔点,故在这个温度上,固液可能共存,而气态的水蒸气可以存在于任何温度,不管温度多少,水都会蒸发成水蒸气,冰也会升华成水蒸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出室外,眼镜片的温度比较高,室外的水蒸气不能放热液化,故B错误,符合题意;C.铁是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汽水瓶温度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汽水瓶上,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1)晶体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是固态也可能为液态或固液共存;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2)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放热;(3)晶体的凝固需要二个条件:

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温度达到凝固点后继续放热.

15.C

【详解】

A.冰箱取出的可乐瓶出现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放热。

而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吸热,故A错误;

B.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小水滴的形成也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雾的散去是汽化现象,而小水滴的形成是液化、小水滴慢慢消失是小水滴汽化成了水蒸气,故C正确;

D.冬天,空气的温度与可乐瓶的温度相差不大,冷的空气遇到冷的可乐瓶不容易发生液化,所以上述现象不容易观察到。

而在夏天,空气与可乐瓶的温差大,上述现象更容易观察到,故D错误。

故选C。

16.振动空气响度大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整齐的受阅将士喊出亮的口号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空气中口号声通过空气传播。

[3]响度与振幅有关,听到口号声嘹亮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大。

17.高不变有部分声音变为超声波

【详解】

[1]当音频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因为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频率大音调就高,所以“抖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高。

[2]由声波传播速度与频率的大小无关,当频率改变只会影响声音的音调,不会影响声波的传播速度,因此声波传播速度不变。

[3]若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抖音”,人耳听到的声音相比正常播放时要少,是因为人的声音频率范围60—2500Hz,当频率变为原来的10倍时,会有一部分声音变为超声波,人耳就接受不到了。

18.水和瓶子发生了振动越来越高越来越低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它们时,振动的物体是水和瓶子,声音产生的原因是水和瓶子发生了振动。

[2]如图,敲击时,瓶子中盛的水越来越少,瓶子和水的质量越来越少,水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如图,若用嘴巴吹,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空气柱振动发声,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是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越长,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19.音色音调响度

【详解】

[1]音色是辨别发声体的依据。

[2]改变弦的松紧程度,拨动时改变了琴弦的频率,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

[3]“小弦切切如私语”形容声音小,指声音的响度。

20.响度增加变低

【详解】

[1]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所以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响度增大时,观察到的小纸屑跳起的高度增高。

[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所以当观察到纸屑跳动频率变小时,说明音调变低。

21.正在吸收不变

【详解】

[1]沸腾时,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且气泡体积由下向上逐渐变大,故可知此时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

[2][3]当水的温度达到98℃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但仍需要继续吸热,故移去酒精灯后烧杯中的气泡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22.晶体80吸收

【详解】

[1][2][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在第10到25分钟温度是保持不变的,说明此时此物质在熔化,此时物质的温度80℃即此物质的熔点,此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23.汽化放出凝华

【详解】

[1][2][3]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吸热后变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