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3546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学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地质学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地质学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地质学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地质学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学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docx

《地质学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学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docx

地质学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实习

一、实习概况:

时间:

20XX.05.24

地点:

青城桥、邱光华机组纪念碑前、百花大桥、漩口镇、紫坪铺水库

指导老师:

二、实习目的与要求:

土地资源学野外实习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

通过我们自己去实地调查,找出实习过程中的困难并妥善解决,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对该学科的专业素养。

通过实地实习,有利于我们真正领会和理解土地资源学的相关基本原理以及了解当地土质、地形及土地利用状况。

进一步认识理解《土地资源学》这门课,将课堂上学习到得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认识都江堰—映秀周边的地形条和土地利用问题,加深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充分掌握和总结相关土地资源学原理,训练野外地质地貌观察研究的基本技能,为自己以后的专业学习甚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习内容:

1、青城桥

(1)区域概况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

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而岷江是都江堰的主水源,由鱼嘴、飞沙、宝瓶口三部分组成。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岷江分隔成为外江和内江,外江系属人工河流,遇洪水季节起排洪作用;内江以人工河流为主,引水灌溉。

(2)示意图

(3)面临问题

a、对河漫滩进行开发、利用和整理

弥补耕地数量、改良耕地质量,以达到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平衡

b、对土壤质地进行改良

c、针对洪水问题的解决措施

d、河流边界的确定

e、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2、映秀镇(邱光华机组纪念碑前)

(1)区域概况

由于汶川县的特殊地形特征,决定了该区的建设用地过分集中于河谷和坡度较缓的地带,加之该区地处中国内陆,气候干旱少雨,土壤质地较轻,通气性好,土壤养分易于分解而不容易积累,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不好,基本上为差地和劣地,尽管在数量上耕地面积得到了补偿,但质量上却在短期内难以弥补。

而新开的耕地主要是对陡坡地的开垦,是耕地向低适宜性土地的扩展,这种现象对该区的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带来不利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汶川县的耕地总体呈现在波动中缓慢变化,其变化除了受政策和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受人口增长和地方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

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加上该区特殊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导致该区的人地关系十分紧张,矛盾尖锐。

伴随着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耕地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耕地短缺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在今后的耕地利用中,强化科技因素,挖掘耕地的潜力,提高耕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

其解决问题的途径是要全面认识耕地经营的三种价值,重新建立农耕地经营价值和用途转移价值核算体系,使其强显化。

同时,对耕地效益的认识应突破仅考虑经济效益,进一步考虑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调整种植业内部产业结构,重视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充分调动农业经营者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发展生态农业,使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行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a、自然条

映秀镇位于汶川县东南部,地处较典型的高山河谷地区,平均海拔900米,幅员面积115平方公里,距离汶川县城55公里,距离都江堰市45公里,都汶高速仅为13公里。

同时映秀镇地处国道213线和省道303线交汇处,是通往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黄龙、九寨沟和卧龙四姑娘山的交通枢纽,也是阿坝州门户重镇。

映秀镇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湾发电总厂、华能太平驿电厂、福堂水电厂等水电站,有“水电之乡”的美称。

(a)、气候:

中亚热带湿润气候

(b)、植被:

因原生植被在地震中被大量破坏,在重建过程中种植了丰富的次生植被

(c)、土壤要素:

该区以稀疏的黄壤为主

b、地震前后差异

2021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随后几天多次发生多次强烈余震,映秀镇是震中和重灾区,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到处山体滑坡,造成停水、停电,通讯、交通中断。

震后阿坝州依靠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优势资源,按照用最新的规划理念、最新的建筑材料、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最好的规划设计、最好的施工管理的要求,邀请上海同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中外规划建筑设计和研究单位、大专院校以及国内著名建筑师,全面参与映秀镇灾后重建。

重建后的映秀形成“一带、两轴、四组团”的城镇空间结构,成为防震减灾的示范区,抗震建筑的博物馆,以旅游为主的风情小镇。

(a)、地震前

映秀有着三山两水夹一城的自然格局,土地类型以有林地和迹地为主,全镇辖8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20xx年末全镇总人口16000余人,其中常住人口8100余人。

镇党委镇政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和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通过多种措施确保农民增收。

(b)、地震受灾情况

(一)人员伤亡严重。

全镇因灾死亡6566人。

(二)民房大量毁损。

全镇受损、倒塌房屋1066户63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54272万元。

(三)耕地大面积被毁。

全镇受灾耕地面积2096亩,灭失耕地953亩,新增地震灾害隐患点440个,直接经济损失20XX5万元。

(四)工业企业遭受重创。

全镇27户工业企业不同程度受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144119万元。

(五)基础设施损失极为严重。

损毁堤防工程1.55千米,各类管道、渠道264千米,电站1座,直接经济损失1379万元;损毁道路69.5公里,直接经济损失6869万元;机耕道受损130公里,损毁农机具680套,直接经济损失2284万元;通讯线路受损32千米;人畜饮水管道受损47千米,输电线路受损46千米。

(六)公共服务设施损毁严重。

漩口中学、映秀镇中心小学全部被毁;映秀镇中心卫生院、村医疗站和村两委会活动室全部毁损。

(c)、地震后

映秀镇城镇性质为:

抗震建筑示范区;“5.12

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纪念地;旅游集镇。

映秀镇城镇职能为:

地震旅游及纪念中心,国际抗震减灾科研和教育系统节点之一;区城旅游综合服务节点,休闲旅游业;县域公共交通换乘中心,县域水电业服务基地。

面对地震带来的巨大破坏,重建规划首先进行了地质安全性评估,科学地选择城镇用地发展方向,确保建设用地避开地震断裂带等自然易灾地区。

其次,规划将消防、人防、防洪、抗震、防次生灾害等灾害防护功能进行系统整合,并通过指挥工程、生命线工程、紧急避难和集散工程以及防灾分区的划分,综合设置防灾减灾体系,增强城镇综合防灾能力。

不仅如此,规划延续了震前的居住空间特色,以自然恢复为主,以人工恢复为辅,重塑了映秀镇山青水秀的生态美景,打造以地震纪念和休闲旅游为核心的川西北旅游门户重镇。

至此,映秀形成了“两区、两轴、四点”的镇域空间结构;中心镇区总用地面积

168

.94

公顷,其中规划建设用地

72

.08

公顷,中心镇区人口

5700

人,形成“一带、两轴、四组团”的城镇空间结构。

(2)示意图

(3)面临问题

a、由于三山两水夹一城的自然格局,使得山体滑坡易造成居民区封堵

b、该区岩石裸露,地形陡峭,缺乏深厚的土壤层,雨季水土流失严重

c、植被恢复的限制因子是土壤,土层浅薄保水保肥能力弱,不宜于涵养水源

d、狭窄的沟道出口居民点的定居极其危险

e、土地资源金贵,不适宜居住

f、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有部分水田。

耕种质量与坡度有关

3、百花大桥(汶川大地震震中位置)

(1)区域概况

百花大桥地处漩口镇和映秀镇交界处,一面临山,一面临近岷江,是国道213线通往阿坝州的必经之路。

“5.12”汶川大地震中,该桥震晃剧烈,桥面断裂,桥墩震毁,最终整体性倒塌,成为“5.12”特大地震灾害的著名实体和宝贵遗迹。

(2)示意图

(3)面临问题

a、雨季造成山洪爆发使山下建造的多处居民点处于忧患境地

山地应保护和加固、大量植被恢复,保护居民点

b、因大力开发旅游资源造成人地矛盾尖锐

4、漩口镇

(1)区域概况

漩口镇位于汶川县东南部,同都江堰市接壤,北距汶川县67公里,地处国道213线,交通便利。

东、北两方与映秀镇连界;西与水磨接壤,西北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的耿达乡毗邻;是进出阿坝州的咽喉要地。

漩口镇具有多雨多雾、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温和的特点,属山地亚热带季风带,年平均温度14.4℃,平均将雨量1300mm,植被茂盛,主要气候灾害为暴雨霜冻。

该区域土壤主要为沙土、黄泥等,位于半山坡及山谷阴侧。

区内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丰富,水域淹没面积10081.05亩,具有独特的风景优势,周边聚集了大量旅游景点。

漩口镇位于汶川县东南角

,全境介于岷江、寿江两江左右岸,东界都江堰市麻溪乡,东邻本县水磨镇,西接白花乡,北与映秀镇毗连,海拔844~2113米,总面积为39.64平方公里,全镇有11个行政村,有耕地8825.35亩,农业人口6175人,非农业人口5955人。

汶川地震对该区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造成明显损害,区域生态脆弱性增大,山地灾害风险升级,影响了人居环境的安全和灾后重建的布局。

选取地震灾害危险性、次生山地灾害危险性、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环境容量承载力、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重要性、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聚集度、交通优势度等评价因子,对地震重灾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目的在于为重灾区恢复重建提出适宜的人口规模和城乡建设与产业发展布局的总体范围,为灾区的科学重建提供依据。

至此漩口镇在党和人民的支持下完成了以集镇中心区、村民集中重建区和工业发展区三个功能区为主的小城镇规划布局

(2)示意图

(3)面临问题

5、紫坪铺水库(漩口镇群益村)

(1)区域概况

紫坪铺镇位于都江堰市城区西北部,地处东经103度34分,北纬31度21分,东邻市区,南接玉堂镇,西界阿坝州漩口镇,北临龙池镇,虹口乡,是都江堰市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距市中心2公里,距成都40.5公里,是通往九寨黄龙景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和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必经之地,又是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紫坪铺水库建设所在地。

全镇幅员面积49.1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62个农业合作社,1个场镇,人口108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00人;耕地面积10822亩。

紫坪铺风景区是依托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形成的水面和两侧可开发利用土地而成立的新型风景区,距都江堰市区9公里,距成都市区48公里,地处国道213线上,是九环线的必经之地。

区内的紫坪铺水库位于具有强烈地震活动背景的四川龙门山断裂带上,坝高156m、库容达11.12亿m3,是四川省西部大开发的首批标志性工程,是成都平原农业灌溉和成都市城市生活、环保用水的主要水源,是一个以灌溉供水为主,结合发电、防洪、运输、旅游和水产养殖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

属诱发地震机率很高的高坝大库。

四川省西部大开发的首批标志性工程,是成都平原农业灌溉和成都市城市生活、环保用水的主要水源,是一个以灌溉供水为主,结合发电、防洪、运输、旅游和水产养殖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

a、自然资源

紫坪铺镇恰处岷江由高山峡谷进入平坝的出口地带,山、丘、坝俱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4、5℃,年均降水量1463、7毫米,年均日照1200小时,年无霜期270天,森林覆盖率60%;最高海拔2430米,最低海拔730米。

冬暖夏凉,四季分明,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川西平原大气环境最好的地区。

b、土地资源

在幅员面积中,山区占70%以上,为宜林山地,现已全部退耕还林,河谷阶地和冲积平原占20%,耕地面积2500亩,主产粮、油、果、蔬、药材,是成都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c、矿产资源

镇内矿藏丰富,山区和河谷地带都有深藏和裸露煤矿;沿白沙河一带产沙金;山丘地区多为石灰岩,石厂湾地段盛产青石,境内岷江河段和白沙河是优质砂石采基地。

d、水资源

岷江下流动穿越镇境,年均来水量150多亿立方米。

从紫坪铺水库尾水引入白沙河,可修建两座梯级水库及水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13万千瓦。

此外,境内已探明紫坪村蕴藏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水温52度,日出水量达5000立方米。

望江村和白果村境内蕴藏有丰富的冷水资源,适宜开发冷水养殖业。

e、旅游资源

紫坪铺镇紧邻世界遗产都江堰、又是秦郡守李冰修筑的松茂古道通往西山娘子巅的唯一通道,还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征丁一千二百人”主护都江堰的所在地;紫坪铺水库大坝及黄金地段水域均在镇内;拥有赵公山风景区的诸多旅游景点,山清水秀,生态完美,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示意图

(3)面临问题

a、植被单一,地震山体垮塌、滑坡,抵御灾害能力差

b、生态价值还未充分体现

四、实习心得

.这次土地资源学的实习丰富了我的眼界,不仅看到了书本所讲内容,坚固了书本知识,还学到了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必须考虑到人文、社会、经济的各方面情况。

首先,实习是理论课堂一个广度的延伸,也是一个最有力的补充。

是实习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其次,实习也是一个放松心灵的契机,来温江的半年多来,一直窝在这一方井天,突然有了伸出头去,放飞自己于大山之间的机会。

深思畅游,自然心欣气爽,其乐无穷。

不仅如此,实习让我们离“自己”更近了。

是实习这一个不同寻常的课堂,让我们真切地接触到了农业,接触到了资源和环境,接触到了我们的使命。

然而多山多水的环境在给阿坝人民带来丰富的经济来源的同时,却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不少痛楚,诸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当地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身危害,当地人民深受其害。

由此看来,能否科学利用地质条,合理布局,防治结合,直接关系到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甚至还影响到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

就这样,实习让我再次珍惜人生,把握人生。

看到映秀新镇三面环山的危险处境,我们的心里都为之揪出一把冷汗;看到岷江外江河漫滩上狭窄的河床,我们仿佛看到股股浊流涌入河道,仿佛看到中华大地洪水患难,天下生灵,苦不堪言——着急,但我们却无能为力。

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塌实实践,以便在以后的日子里学以至用,改造这些“病态”,拯救万物苍生!

地质学野外实习是一项非常有益且非常有趣的教学环节,尽管很累,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晕车的同学来说,那简直是苦不堪言。

但实习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和收获确乎让人感到欣慰。

可以这样说,一次野外实习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都是我们终生受用不尽的东西。

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们知道,洪水的力量是巨大的,1998年的长江记忆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曾忘记。

同样,当洪水汇聚在山上所造成的泥石流灾害也是危害颇大。

2021年8月7日发生在舟曲的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1500多人遇难,整个县城基本被毁坏。

因此,加强山区灾害防治迫在眉睫。

结合实习地的山区灾害防治措施,我觉得完全有必要向全国进行推介,要求地方必须进行山区灾害防治。

可采取修筑山沟和排水沟两样工程措施为主,在山体底部修筑保坎,在洪积扇边缘修筑溢洪道,溢洪道至洪积扇锥上引至洪积扇边缘。

同时要是地质条比较恶劣,就需要在公路旁山体修筑保坎和防护网,种植大型乔木用以减弱风力。

居民点的布设则应在山体下部,避开坡度较大的山体,并修筑排水沟。

2.山地的土地利用问题。

我们都清楚,相较于平原、丘陵地区,山地的土地利用要困难些,所能产生的效益也较少,但我们应该看到山地特色农业经济效益优势明显。

发展山地林业、经济林等绿色农业经济,还可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山地生态环境效益。

对于山地,我们可进行立体化综合开发:

巩固下层,保护上层,重点开发利用中层,按山的高低、土壤肥瘦和植物生长特性分层连片开发种植,形成山顶“戴帽”(种林木)、山腰“着衫”(种果树、油茶、药材等)、山脚“穿裙”(蚕桑等)的山地资源立体化综合开发利用模式。

要立足特色培育优势品牌,建立用材林、生态林、茶果经济林、药材基地、山地饲养“土禽畜”基地、农业观光园等。

当然,这些也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

3.城市化导致的农用地数量减少。

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只用30年时间就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

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们应当看到,我国的城市化是土地的城市化,即城市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而且是高速。

而对应的城市对居民的吸纳力却远远赶不上这步伐。

这导致的就是我国的土地资源急剧减少,而城市的单位面积产出却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因此,我认为,在接下去的国家发展中,土地资源应当作为最最珍贵的资源,尽量不再占用农用地,而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只要我们在源头、指标上控制住,在监管上加大力,守住18亿亩耕地就不仅仅是一个口号。

当然,对于提高已在的建设用地的利用率是一个难题。

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进行土地利用率评估,对于今后将要建设的项目,未达到标准的项目将不予批地,对于已经运营的项目,在达到土地使用权期限时尚未达标将不予续期。

还一个问题就是之前已经提过的山区休闲中心出现的资源浪费现象。

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到可能一些公园等公共场所的修建也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要提起重视。

篇2: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本文关键词: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本文简介: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专业:

地理科学学号:

112030020xx3姓名:

张涛指导教师:

蔡雄飞前言:

2103年6月24号至6月26号,在彭思涛、焦树林、蔡雄飞、罗宜富等老师带领下,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2021级理学系地理科学的学生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天的野外综合实习。

其中土壤学科方面,在蔡雄飞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本文内容: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专业:

地理科学

学号:

112030020xx3

姓名:

张涛

指导教师:

蔡雄飞

前言:

2103年6月24号至6月26号,在彭思涛、焦树林、蔡雄飞、罗宜富等老师带领下,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2021级理学系地理科学的学生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天的野外综合实习。

其中土壤学科方面,在蔡雄飞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关于土壤学的实习。

此次实习是希望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野外调查的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实习内容主要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黄平县一带。

路线为黄平县的飞云崖,施秉县的云台山,杉木河以及观音岩水库。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土壤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三大环节之一,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实地实习以达到:

1.了解全国土了解全国土壤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土壤类型

2.了解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

熟悉贵州省几种土壤类型:

红壤、红壤性土、水稻土、紫色土等。

重点是红壤。

3.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为今后专业调查打下基础。

4.进行地形地貌母质的观察与描述,使学生了解土壤与自然环境条及植物生长的关系。

5.初步学会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

6.使学生初步了解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

7.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8.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实习时间:

20XX年6月24日—2021年6月26日

实习地点:

黄平县,施秉县,

第一天,黄平县飞云崖,了解人文地理现象。

第二天,施秉云台山,了解植物群落。

第三天,观音岩水库。

实习项目与内容提要

1.进行不同类型土壤的野外观察调查,了解它们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

2.进行土壤野外调查:

学会独立操作

a.剖面选设条:

(1)选择有代表性的剖面,不能选在路旁或植被遭明显破坏的地方。

要避开特殊地物如道路(林班道、小班道)、小溪、沟渠、集肥点、人工新搬动的地块等。

(2)、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如地形、植物、地表情况等有变化的地方均应布置剖面。

(3)在混交林中,土壤坑应布置在优势树种的林冠下,必须距离树根有一定的距离。

距乔木树干1.5-2米以外;

(4)在土壤分布面积较大、性质复杂或利用上存在问题较多的地区,应多布置剖面。

(5)、不能选在路旁或植被遭明显破坏的地方选点要向阳,规格为:

100*80*200cm(林业土)、150*100*200cm(农业土),挖掘的剖面要垂直

在剖面的观察时,要注意其发生层次、过渡情况,层次的划分不一定是水平的,有蛇形、波浪形等/

?

3、剖面位置的确定

1.首先要根据地形确定。

地形条(坡向、坡度、坡位等)具有代表性:

小地形较平整,无近期崩塌或严重侵蚀;

2.如地形比较均一,则根据植物群落,植被具有代表性;

3、当植物分布比较均一,地表情况比较重要的是:

表面质地和坚硬程度,

表面的沉积物(如盐霜、盐结皮等),

表面的颜色,尤其是因水分关系而引起的颜色上的改变,并应该综合这些因素,决定剖面位置。

4、剖面位置的确定

土壤是一种不均匀体,不广泛的自然界企图用一个典型的土壤剖面来确定其代表的土壤自然区界往往是很困难的,一般在县、能社、林场进行土壤调查时,要求对每一种土壤都有挖一个代表性主要剖面。

多少面积挖一个主要剖面,要根据调查区总面积及制图比例尺的大小,自然的地形分割情况和土壤的复杂性来确定。

在目前通行的县一级的林业土壤普查工作中,制图比例尺1:

50000,3

000-5000倍667m2挖一个主要剖面,土壤类型(即制图单元)划分到土属或土种,林场或公社一级的制图比例尺为1:

10000,500-1000

667m2挖一个产要剖面,土壤类型划分到变种。

由于林业用地所在山区地形复杂,土壤类型随坡形、坡位、坡度的变化而显著不同,在不同的地形部位必须设置代表剖面。

5、剖面规格

(1)、主要剖面:

为了全面研究各类土壤的发生学特征及各种成土因子的相互关系,应设主要剖面,它具有最大的代表性,其深度要求能看出土壤全部发生学性状或露出母岩,若土层很厚,应达1.5-2.0m,在大面积的调查中,主要剖面的数量要求为50

hm2最少要挖一个,其他则根据需要而定。

(2)、次要剖面:

次要剖面

是为了配合主要误时面研究,其发性学特性是否有改变而设置,同时也是为了确定土壤分布范围,这的深度以能观察到主要剖面的主要特征为度,一般深度0.8-1.0m,如次要剖面发现有异于主要剖面特征,则应将它改为主要剖面进行详细调查,次在剖面要求50hm2最少要一个。

(3)、对照剖面:

对照剖面是确定土壤分布界限而设置的,深度一般为25-30cm。

6剖面挖掘

(1)、剖面观察面的平地时向阳,坡度较大时下坡向一致,剖面观察面应与水平面垂直。

(2)、挖掘时,表土与心土应分别放在剖面两旁,不要放在坑头上,亦不要在坑头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的自然状态,在挖掘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土壤的松紧度,颜色、有无新生体、侵

入体等特征和动物、植物根、动物穴等。

7土壤剖面调查记载:

在各发生层次的形态观测与描述记载时,按剖面记录表所列项目,分层进行描述与记载:

a)

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是土壤物质成分和内在性质的外部反映,是土壤发生层次外表形态特征最显著的标志。

许多土壤类型的名称都以颜色命名,例如黑土、红壤、棕壤、褐土、紫色土等等。

b)

为了使土壤颜色的描述科学化(避免主观随意性),真正能反映土壤颜色的本质,目前普遍采用以门塞尔颜色系统为基础的标准色卡比色法,它包含有428个标准比色卡。

明明系统是用颜色的三属性(色调;亮度;彩度)来表示的。

c)

土壤颜色的完整命名法是:

颜色名称+门塞尔颜色标量,如:

暗棕(7.5YR3/4),其中3/4不是分数关系,不能写成分子式。

d)

土壤质地:

野外鉴定土壤质地,一般用目视手测的简便方法。

此法虽比较粗放,但在野外条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