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docx
《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大战场中心小学张丹
小学低年级是识字教学的关键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识字如何、养成怎样的识字习惯和能力,对今后的识字及整个语文学习影响很大。
那我们又该如何相对高效的指导低年级学生识字呢?
下面就是笔者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游戏识字
教师把识字与游戏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和运用。
如“摘苹果”游戏,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由老师或学生拼读出生字的正确读音,另一学生摘下对应的苹果(生字)。
还可小组比赛,看哪组摘的苹果多。
还可再把几种游戏结合在一起,如把举字卡和排字卡游戏相结合,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教师适时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气氛中记住汉字。
二、谜语识字
将“猜谜”穿插在识字活动中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如“两人坐在土地上(坐)”、“二木不成林(相)”等,同时也发动学生观察字形,开动脑筋展开想象,自编字谜。
如教“王”字时,有个学生说“‘一’加(+)‘一’等于什么?
”,同学们的兴致马上就来了。
通过猜字,学生感到易学、易记,教学效果明显。
三、儿歌、故事识字
教学时,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化成一首首小儿歌、一段段小故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如教“晚”时,学生经常将“晚”右边的“免”与“兔”相混淆,所以我就编了一首儿歌,“太阳出来了,兔子尾巴不见了”。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住“晚”字,也复习了“兔”字。
同时发动学生开动脑筋自编儿歌、故事。
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自己去发现、想办法识字,从中
如何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班级总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生活的经历,周围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接受能力等各方面因素,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不及格,使他们无法面对父母,面对老师,面对同学。
一次次的不及格,对他们来说实再是太残酷了,使他们失去童真,失去童趣,失去儿时应有的幸福,更谈不上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但不管怎样,他们还要天天上课,还要一次一次地参加各种测试,还要长大成人,将来还是要面对社会,面对生活…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做那?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自信,感受成功。
大多数后进生由于学习差,往往会失去自信,对自己失望,有可能会由学困变成厌学,最终弃学。
作为教师要培养后进生的自信,让他们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在成功中培养自信,自信心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
如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我班一位同学只得了32分,其他的同学都是90多分以上。
他对自己很失望,沮丧地等待老师地责骂和斥责。
在成绩分析会上,我说:
"有个别同学,尽管他只考了32分,但是,他的试卷是自己做的,他的成绩是响当当硬梆梆的成绩。
只要继续努力,我相信他一定会进步的。
我希望这样的同学要充满自信。
"当时他激动和悔恨的大哭了一场。
他激动的是他的成绩这么差,我不仅没有批评他,还充分肯定了他的成绩;悔恨自己辜负了我的期望。
此后他他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逐渐有了进步,进入了中等生的行列.
二、取长补短,深入挖潜。
虽然后进生学习有困难,但不是的什么都有困难,什么都落后。
后进生往往是体育的健将,绘画的行家,唱歌的能手,劳动的标兵……他们的品质往往会比学习好的同学还要好。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要及时总结和表扬他们的长处,要用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要想办法挖掘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造机会,展示自我。
后进生往往会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
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时刻把后进生放在心上,要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我。
多利用他们的长处,展示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步步为营,巩固成果。
要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易事。
当我们千方百计的使后进生的略有了一点学习兴趣时,我们绝不能放弃,要步步为营,及时巩固。
老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乘胜前进,帮助他们乘风破浪。
我们可以让他们与学习好的同学一起,共同研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哪怕是让他们只完成其中的十分之一;或者让他们去帮助比他们更学困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培养了后进生的合作意识,又巩固了他们学习兴趣的成果。
我们只有及时巩固培养的成果,一旦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个后进生也许会终生爱上学习,终生受益。
口语交际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因此,口语交际教学中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才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就会调动出来,学习时的自我表现欲望才会增强。
学生就会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创设的情境,最佳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课本中口语交际的题目多种多样,需要创设的情境也是各不相同的。
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口语交际练习中创设情境,效果不错。
1、小小舞台,锻炼心口合一
在阅读教学中,语言的积累已经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
但如何促使学生将积累的语言内化,在日常运用中做到心口合一,由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运用。
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课本剧”的表演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通过小小的舞台,他们努力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符合角色特点。
这样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发展。
2、示范引导,提高说话能力
创设说话情境,使学生有表达的欲望,这是说话训练的第一个环节。
之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示范,加以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辩论赛场,激发表现欲望
辩论,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见解,揭露对方的缺陷,以使自己的观点有立足之地。
辩论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它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运用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思维的僵化,呆滞;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交际能力。
在辩论赛中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精心筛选,严密组织语句,锻炼了自己的听、说、读的能力。
4、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丰富的日常生活是学生永远的话题,教师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拓展时空,再现多彩生活,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触发他们的灵感,使他们有话可说,“不吐不快”。
5、模拟生活,创设情境
借助音像、图片、表演、CAI课件等手段,或教师极富感染的语言调动,创造特定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接近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能促使口语交际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6.课外延伸,体验生活
课内情境教学有时可能受到客观因素的局限,而课外更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交际空间,适时地将课内向课外延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营造宽松的交际氛围,善意地与人交流
口语交际可以说是综合语文能力的训练,具体地进行交际,不是件易事。
学生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这无疑会压抑他们进行口语交际的欲望。
因此,教师必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存在的发展潜力,发现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的闪光之处,在学生说话后要有鼓励性的评价,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对于不足之处,教师要善意地指正,以使其把握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按照说话训练整体规划,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要善于设计适合不同程度、不同年龄学生感兴趣的说话题目,因势利导,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触动学生说话的兴奋点,使学生有内容可说,逐渐从不愿说到争着说。
训练中还要不断变换形式,以竞争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可指名说、串说、小组选代表说、自由争议等,增强他们的表达欲和争辨意识。
这样使学生把长期的、严格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转化为自觉自愿的、富有情趣的情景对话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获得口语水平的提高。
其次,要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
在评价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发言时,多数学生会把他批评得一无是处。
这样不但不利于其改正缺点,反而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这时候,尤其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使学生懂得如何去评价别人,如何善意地与他们进行交流。
因此,在课堂教学,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自由、民主的语言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学习的情趣,使之有积极的语言表现,理应成为优化学生语言发展、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举措。
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分水岭。
根据基础教育的改革精神,教学过程是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发生转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个学生和老师都有被理解的权力。
所以教师不应该以绝对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地接受。
教师应该以参予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要给学生创设“敢言”“乐言”之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心理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他这种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学生只要拥有这种心理品质,就会敞开心扉,敢说话,敢提问,敢有不同见解,作为教师要带着常识的眼光,带着敬佩欣赏之情,保护学生的这种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
哪怕他们的语言是幼稚的,片面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教师都要给予热情的肯定。
(三)、规范交际语言,使学生“说对”“说好”
1、指导说对
刚入学的儿童,其口头语言普遍存在着缺陷,如有的语态不雅,说话粗俗;有的拖泥带水,夹带方言土语;有的用词重复,说话没条理等等。
教师应注意用书面语言来规范儿童的口头语言。
首先,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并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为激发学生说普通话的内在动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作用,每周民主推选一名坚持说普通话并且发音较准的学生,送给他“小小播音员”的光荣称号。
然后利用每天晨读的时间请“小小播音员”带领大家吟诵古诗,朗读课文,进行普通话训练。
由此,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提高了,不仅坚持讲普通话,而且力求讲好普通话。
其次,学生口语表达时,教师要随时纠正其语病,提高其用词的准确性,并提醒他们表达完整的意思。
逐步使学生树立“动口即是练说”的观念,从而自觉地随时随地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2、指导说好
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的目标中指出: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有礼貌不仅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直接关系到口语交际的实效性。
俗话说:
“问路不施礼,多走二十里”。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说话的仪态和用语,恰当使用称谓,对别人多用敬语,对自己多用谦词,对不便直说的事情多用委婉语,并配合恰当的体态语,做到言之有礼。
教师应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培养学生说话要得体。
如:
在写字教学中,请学生来评价他人作品时,要求学生在说出自己真实感受的同时,应多用“假设……”“如果……”等假设性词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指出朗读同学的不足时,应多用“我想提醒……”之类的礼貌性用语。
告诉学生这是表示对人的尊重,并可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团结。
在指导学生说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指导学生倾听。
口语交际重在交际,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基础,听说并重。
新课改理念中提出“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这一情感态度必须在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形成。
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倾听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为学生互相评价,互相交流奠定了重要基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
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
学生是自己的事。
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
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
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二、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
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
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
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
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
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
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
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
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然后提问:
a、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不可以也运用平移转化、等积变形的方法呢?
b、你打算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
你认为可以吗?
c、动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d、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结论,并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2的道理。
接下来再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
这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该放则放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低年级如何进行句子训练
在低年级句子训练中,造句是重要的方式。
通常我们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个词的句子,然后说说这个词的意思,最后用这个词说一句话,比如:
“许多”,有个学生说:
“我看见旁边有许多鲜花。
”原来学生模仿课文: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石子。
”这不怕,“上文说到了,在什么旁边?
”“瓶子”。
“那,你在什么旁边,看到有许多鲜花?
”“校门旁边。
”“好,从头说,把‘校门’加进去!
”“我看见校门旁边有许多鲜花。
”
“我们大家热爱学校,学校很美。
谁还能以热爱学校,赞美学校为内容,用‘许多’说一句话呀?
”作文要从内容入手,造句也要从内容入手。
不是用上这个词就行了,还得有思想,有意义。
“除了热爱学校,我们还能用热爱父母为内容用‘许多’说一句话吗?
”“我的爸爸有许多荣誉证书。
”“我妈妈工作很忙,有许多天没休息了。
”“请大家用‘许多’说一句爱学习的话!
”“我要学许多生字。
”
这样的训练体现了“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指引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独立思考。
”“‘我要学会许多生字,’‘爸爸有许多荣誉证书,’这些句子‘许多’都在句子的后边,咱们再造一个句子,把‘许多’放在句子前边,大家想一想,谁来造一个?
”“许多同学上课都举手发言。
”“许多江河都流入海洋。
”“许多花都在春天开放。
”……不要把造句当成家庭作业,临下课一布置,就完事。
那样,没有引导,没有训练,尽管作业都写了,但是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就落实不了。
二年级比一年级教材有了很大坡度。
就句子而言,最突出的是长句子的高频出现。
第一课的归类识字里就出现:
“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20个字,两个小句子,用“是…也是……”连起。
看图学文第一课“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中间两个逗号,后边一个比喻句。
“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桑”中间3个逗号,一句话写了落叶、小鱼两个事物。
“他走过去,紧紧握住工人的手,亲切地说:
”同志,辛苦了,人民感谢你。
‘“走过去,紧紧握住,说,三个连续动作,后边接一句话。
还有两个分句合成一大句的,一大句成一个自然段的。
长句子的高频出现是适应发展儿童语言,发展儿童思维的需要。
对提高孩子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怎样进行二年级的句子训练?
一、朗读感知。
三册课文都有注音,老师不必领读全文,可先让学生小声试读。
以自然段为单位,读的声音以自己能听见为准,不宜大声朗读,以免互相干扰。
一个自然段小声读后,请中等生朗读。
二、理解回答。
请同学们思考,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这对于巩固句子概念,建立自然段概念有好处。
接下来再思考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先找这句话写的是“谁”,再看写“谁”在“干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
理解并表达出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实是缩句的训练。
训练学生抓住句子的主干,构建句子的概念。
三、感情朗读。
重点训练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这是对词语连续的发展。
一开始老师教给画长句子中停顿的铅笔竖线:
“动物园|新来了|几只|小企鹅。
”“大家|向小光投来|责备的目光。
”还要强调长句子中的重音:
“它们披着。
黑衣服,挺着。
白胸脯、。
圆滚滚的身子,。
张着一对翅膀,。
傻乎乎地站在那里,。
真有趣!
”逐渐引导同学自己试着确定句子停顿和重音。
一篇课文只示范一两个自然段,其余留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
还有,根据内容确定音量和语调适度的变化。
四、听写与抄写。
听写有训练学生写字、记忆的作用,尤其是按标点符号停顿来念,让学生听写,并写出标点符号,这种训练对学生理解、记忆句子更有好处。
听写和朗读是“逆运算”,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可是这种简便易行的训练手段竟让问问答答给挤没了。
课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都要进行听写练习。
五、造句。
除了一年级那些造句形式,二年级还可以用一个词让学生分别造叙述句,疑问句,感叹句。
如用“互相”组词造句:
“我们同学要互相帮助。
”“我们不是一班的同学就不应该互相帮助吗?
”“这次劳动成绩这么大,真是互相帮助的结果呀!
“还可以把要用的词写在说话的内容里。
如”王老师告诉我们:
“大扫除时,同学们互相照顾点。
‘”还可以先组词,练习词语搭配,如互相追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比赛,互相谈论……然而再用词组造句。
然后,还可以进一步补充词语,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如(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互相追赶(玩得可有劲了。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按不同内容引导学生写句子,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造句水平。
上例是写学校生活,还可以训练学生以家庭生活为内容用词造句。
“星期天,我们家大扫除,妈妈擦玻璃,爸爸擦锅碗,他们干得很起劲,好像在互相竞赛似的。
”训练以社会生活为内容造句。
“这几天,奥运成了热点,人们一见面就互相询问我国运动员的事。
”
六、背诵。
背诵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让学生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儿童正是机械记忆好的时候,要趁这个时候让他们多背诵一些东西。
课文中的重点段、含义较深的句子都应该让他们背诵下来。
背诵也不是当课后作业一布置就完事大吉,应该有指导地抓句子,抓重点词,抓关联词语,边朗读边背诵,边理解边背诵。
句子训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以上浅见供同仁指教。
小学古诗教学新谈
80年代以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丰富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其教学方法显示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心理学化的色彩越来越浓。
小学古诗教学尤为突出,笔者作如下阐述。
一、形态为手段
古诗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
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因此教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其教学手段形态化。
1、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
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
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者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
2悦耳有时比悦容更重要,不能悦耳就不能悦容。
特别是古诗教学,教者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
教者的语感、态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
如教“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时,教者娓娓动听的描写以及遮眼远看,低头细看的动作,似乎使学生看到在丝丝微雨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看见一大片一大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细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纤细的针状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颜色。
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机。
电化教学的直观性、形声化,表现手段的真切性、情感化,对小学古诗教学心理学化具有很大的优势。
如《示儿》中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诗魂,如何使学生进入意境,升华情感,是本诗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者在学生意读全诗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投影,再仿谈遐想推敲,一遍两遍……学生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切体味:
这“悲”字是诗人悲自己终生的意愿没能实现,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祖国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形声组合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二、想象的借助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这心理过程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1、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
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
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
如教“遥看瀑布挂前川”这诗句,教者紧扣“挂”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似乎同诗人一同观赏庞然的瀑布凌空直泻而下,领略其雄伟的气势。
2、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的产品。
探究古诗创作的本原,小学教学古诗要借助诗人的想象,启迪学生思维,感悟其诗情画意。
如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诗句,学生经过看录像和反复吟读诗句,悟出:
这是诗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一种幻觉油然而生,从而吟出这千古佳句。
教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古诗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
小学生学习古诗,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
如《咏柳》,诗人采用自问自答: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者引导学生紧扣这设问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这无穷之意。
三、情感的纽带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