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地质灾害.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624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地质灾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地质灾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地质灾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地质灾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地质灾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地质灾害.docx

《《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地质灾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地质灾害.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地质灾害.docx

(八)地质灾害

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情况与规律特点

我国山地丘陵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5%,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防范难度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雨、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川东渝南鄂西湘西山地、青藏高原东缘、云贵高原、秦巴山弛、黄土高原、汾渭盆地周缘、东南丘陵山地、新疆伊犁和燕山等地区。

2015—2019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4602起,造成137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34.9亿元。

其中:

特大型地质灾害有106起,造成40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1.0亿元;大型地质灾害有^187起,造成9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2.1亿元;中型地质灾害有1418起,造成38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8.8亿元;小型地质灾害有32891起,造成47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3.0亿元。

地质灾害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是指白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各类地质灾害简述

1)崩塌

基本概念:

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布力等因素作用下突然脱肉母体.倾倒、崩落、跳跃或滚动后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形成条件:

地震、降雨、自然演化、人类工程活动等作用于有构造裂隙的山体。

危害:

可造成崩塌下方居民区被摧毁,铁路、公路、桥梁等严重受损。

防治措施:

①隐患排查;②群测群防,连续强降雨期间及时转移安置群众;③在危岩体下方修建拦石墙、防护网;④采取工程措施清除危岩体;⑤搬迁避让。

2)滑坡

基本概念:

斜坡上的岩土体.受降雨、地震,河流冲刷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滑面),产生以水平运动为主的顺坡运动的过程或现象。

形成条件:

地震、降雨.自然演化及采矿、切坡等人类工程活动长期作用于斜坡上土体或有结构面发育的岩体。

危害:

可造成居民区、城销、厂矿被摧毁,铁路、公路、桥梁等重大工程设施被掩埋,河流堰塞。

防治措施:

①隐患排查;②群测群防,连续强降雨期间及时转移安置群众;③在滑坡体上部及坡面防水排水,在坡脚修建挡土墙;④采用抗滑桩、格构、锚索等措施加固滑坡体,或清除不稳定滑坡体;⑤搬迁避让。

3)泥石流

基本概念:

山区沟谷或坡面上的松散土体,受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形成的携带有大量泥沙石块的流体,在束力作用下沿沟谷或坡面流动的过程或现象。

泥石流大多伴随山洪发生,泥沙石块体积含量大于15%属于泥石流,小于15%属于山洪。

形成条件:

山区沟谷中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暴雨、大星冰雪融水、滑坡、堰塞湖溃决等。

危害:

可造成居民区、城销、厂矿被摧毁,铁路公路桥梁等着大工程设施被掩埋,河流淤塞。

防治措施:

①隐患排查;②群测群防,连续强降雨期间及时转移安置群众:

③定期清除山区沟谷中的淤积坝、松散堆积物、乱石坝,疏通强降雨中的排洪通道;④在泥石流沟或山洪沟中修建拦挡坝,修建导流渠;⑤搬迁避让,远离沟口。

4)地面塌陷

基本概念:

地表岩体或者土体,在自然作用或者人为活动影响下向下陷落.在地面形成凹陷、坑洞或裂缝的过程和现象。

可分为岩溶地面塌陷和采空地面塌陷。

形成条件:

地下工程施工、地下矿产开采、长期地下渗流等。

危害:

可造成道路陷落、建筑物倒塌或倾斜,生态环境被破坏等。

防治或预防措施:

地下坑洞充填、灾后修复路基和建筑物基础。

5)地裂缝

基本概念:

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地表岩土体开裂,在地面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规律的裂缝,如断层活动(蠕滑或地震)或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区域性地面开裂。

形成条件:

地震、断层活动、地下水开采等。

危害:

可造成道路,建筑物开裂或倾斜。

防治或预防措施:

①群测群防;②工程、建筑物避让;③相关部门组织修复受损房屋或工程建筑。

6)地面沉降

基本概念:

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的地表标高(海拔高程)降低的现象。

形成条件:

地壳升降运动,沉积物差异固结压实,地下水及油气开采,工程加载,地下松散土体潜蚀。

危害:

可造成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破坏、建筑物下沉或倾斜。

防治或预防措施:

①加强监测;②地表水回灌地下水;③减少工程加载;④修复受损公路。

地质灾害规模分级

地质灾害依据发生体积的大小,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和小型等四个规模等级。

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规模分级的体积大小界限不一,具体参见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的规模分级(表l-2-7)o

表1-2-7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

万立方米

级别

滑坡

泥石流

巨型

>ιo∞

^100

⅛50

级别

滑坡

崩蜩

泥石流

大型

IOO~vl∞O

]0~

20-<50

中型

ιo~<ι∞

ι~<ιo

2-<2O

小型

<10

<1

<2

地质灾害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灾情依据造成人员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特大型:

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含)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的。

大型:

因灾死亡和失踪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中型:

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含)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小型:

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地质灾害险情分级

地质灾害险情依据威胁人员、财产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特大型: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含)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含)以上的;

大型: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含)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万元(含)以上1亿元以下的;

中型: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含)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小型: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常见地质灾害临灾前兆

1)滑坡发生前兆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一般都会显示出一些前兆。

归纳起来,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①滑坡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堵塞多年的泉水有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泉水位突变或混浊等类似的异常现象;②在滑坡体中部、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③滑坡滑动之前,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隆起(上凸)现象,这是滑坡体明显向前推挤的现象;④滑坡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现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⑤滑坡在临滑之前,滑坡体周围的岩(土)体会出现小崩塌和松弛现象;⑥如果在滑坡体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在滑坡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临滑的明显迹象;⑦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滑坡是否发生,不能靠单一个别的前兆现象来判定,有时可能会造成误判。

因此,发现某一种前兆时,应尽快对滑坡体进行仔细全面查看,迅速做出综合的判定。

2)崩塌发生前兆

崩塌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以下征兆:

①崩塌处的裂缝逐渐扩大,危岩体的前缘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②坡顶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③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④出现热、狙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3)泥石流发生前兆

泥石流发生前将有以下征兆:

①持续性暴雨;②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③深谷内传来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④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地质灾害避险自救

1)地质灾害高发区居民点的避险准备

为紧急避险,地质灾害高发区的居民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县、乡、村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事先选定地质灾害临时避灾场地,提前确定安全的撤离路线、临灾撤肉信号等,有时还要做好必要的防灾物资储备。

2)临时避灾场地的选定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外,事先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场所。

避灾场所的选定,一定要选取绝对安全的地方,绝不能选在滑坡的主滑方向、陡坡有危岩体的坡脚下或泥石流沟沟门。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避灾场地距原居住地越近越好,地势越开阔越好,交通和用电、用水越方便越好。

3)撤离路线的选定

撤离危险区应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应尽可能避开滑坡的滑移方向、崩塌的倾崩方向或泥石流可能经过的地段。

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

4)预警信号的规定

撤离地质灾害危险区,应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笛等)。

制定的信号必须是唯一的,不能乱用,以免误发。

5)发生崩塌时怎么办

崩塌发生时,如果处于崩塌影响范围外,一定要绕行;如果处于崩塌体下方,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越快越好;如果感觉地面震动,也应立即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

6)发生泥石流时怎么办

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高开沟道、沟谷地带.但应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防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暂停观察,选择远离泥石流经过的地段停留避险。

另外,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能剪断树木卷入泥石流,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

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高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体冲毁。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1)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的主要任务

(1)第一时间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灾现场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根据防灾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工作内容。

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转移安置人群到临时避灾点,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组织地救援受伤和被围困的人员。

对灾情和险情进行初步评估并上报,调查地质灾害成因和发展趋势。

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并建立警示标志。

加强地质灾害发展变化监测.并对周边可能出现的隐患进行排查。

排危及实施应急抢险工程。

信息、通信、交通、医疗、救灾物资、治安、技术等应急保障措施到位。

根据权限做好灾害信息发布匚作,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地质灾害应急避让场地的选择

在对辖区内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依托技术单位选定临时应急避让场所。

场址尽量选在地形平坦开阔.水、电、路易通入的区域。

选在历史上未发生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地区。

场址不应选在冲沟沟口及弃渣场、废石场、尾矿库(矿区)的下方。

避开不稳定斜坡和高陡边坡。

不宜紧邻河(海、库)岸边。

避开弛下采空区诱发的地表移动范围。

存在工程地质条件制约因素时,应实施相应的处置措施。

灾后如何抢险救灾

监测人、防灾责任人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组织群众按预定撤离路线转移避让。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灾后自救,包括被困人员自救、家庭自救、村民互救。

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避免灾害体进一步活动导致的人员伤亡。

及时向上级报告灾情。

灾害发生后,迅速组织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和周围是否还存在较大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禁止人员进入。

有组织的救援受伤和被围困的人员。

注意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近期是否还会有发生暴雨的可能。

如果将有暴雨发生,应该尽快对临时居住的地区进行巡查,避开灾害隐患。

转移避让后何时返回居住地

经专家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撤销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转移后的灾民才可撤回居住地。

崩塌应急抢险措施

加强监测,做好预报,提早组织人员疏散。

针对规模较小的危岩,在撤出人员后可采用爆破清除.消除隐患。

在山体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落石平台和落石槽沟、修筑拦坠石的挡石墙.用钢质材料编制栅栏挡截落石等工程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