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早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2290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早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早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早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早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早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早恋.docx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早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早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早恋.docx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早恋

早恋

早恋问题已经沸沸扬扬地讨论多年了,至今还是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教师和家长的重点难题。

事情已经弄到了这种程度:

所谓的“青春期教育”几乎进而“防早恋教育”变成同义词了。

防早恋的教育被简化成性教育;性教育又被简化成“性知识”教育,“青春期教育”一路“缩水”,越来越狭窄,钻进了牛角尖。

我们抨击早恋的时候,往往从社会影响,社会不良风气开刀,可是解决早恋问题的时候,却又从学生的生理因素入手,大讲性知识。

学生的性知识固然缺乏,但是他们的长辈当年性知识不是更缺乏吗?

为什么那时早恋现象不像现在这样风起云涌?

想主要用普及性知识的办法解决早恋问题,实在是头疼医脚,脚疼医头。

其实,防止早恋的重点应该是健康情感的教育,自尊教育,幸福观教育,这才能与社会影响相衔接。

现在对于早恋,最流行的说法是反对生堵硬截,应该进行疏导。

这种说法当然是对的,然而已被陈词滥调。

怎么疏导?

很少有人细致研究,无非是说教而已。

例如用早恋的恶性案例吓唬学生呀,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来开导学生呀,甚至还有人用过分肯定早恋的合理性来讨好学生。

这些东西,学生已经很熟悉了,虽然不能说全错,但是往往不能解决问题。

为什么?

因为它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对症下药。

早恋其实是有很多类型的,并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教育方式。

早恋有共同的原因:

青春期的性萌动、性躁动,性紧张。

从这一点来说,早恋有其合理性,但是我们不应过分强调这种合理性。

青春期的孩子,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性萌动,性躁动,性紧张,这是正常的。

并非流氓,也不是犯罪。

但是这不等于说屁帘还没摘就给小伙伴写“情书”就是正常的,也不等于说中学生在校园明目张胆谈情说爱是合理的,就好像人人都希望有钱是正常的,但是我从别人的口袋里摸钱就不行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同样道理,君子爱异性,恋之也有道,乱来不行。

学校不是婚姻介绍所。

中小学生谈恋爱是违反纪律的,虽然学校在执行纪律的时候绝对需要谨慎从事,一切要从保护和教育学生出发,但是这个底线不能突破。

现在有些专家学者,不知为什么,竟然把青春期的学生都“性化”了,在他们看来,男孩个个好色,女孩子人人怀春,早恋不可避免,早恋不可抗拒。

要是这样,教师都能兼任媒婆岂不更具“人文关怀”?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孩子度过青春期的状态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平平静静,有的稍有曲折。

青春期孩子的注意力重点和精力发泄重点也各不相同,对异性的兴趣是不一样的,不是都表现为严重的性紧张。

也就是说,在青春期没有早恋现象的学生,不能认为不正常。

“性化”青春期的孩子,是一种误导。

由于社会风气越来越“花”,由于家庭教育失误,由于学校举措失当,由于同学间“交叉感染”,如今中小学校园里的早恋现象已经很普遍了。

在有些学校和有些班级,不早恋反而成了另类。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

教师还想用祖传的围追堵截、纪律处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解决问题,常常会碰钉子。

采用新式的“我理解你”的办法,则会推波助澜。

怎么办呢?

只有引导。

然而什么是引导?

很多人都没有细想过。

引导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

“你那条路走不通,你要沿着我给你指出的路走才行。

”这样做,引导者也太自我中心了,学生一般都会抵触。

高明的引导应该是先查清孩子正往那个方向走,搞清他的具体路线(情感路线和思维路线),然后陪他一起走,暗中推他一下,拉他一下,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转变方向,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第一种办法,围追堵截、纪律处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属于“面对面的教育”。

教师、家长一开口就摆出一副“我要教育你”的架势,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

第二种办法,高明的引导,是“肩并肩的教育”。

表面上和学生走向同一方向,这就不致引起他的逆反心理,然后暗中“做手脚”,悄悄转变学生,第三种办法,“我理解你”。

这种教育倒也是肩并肩的,可惜教育者跟着被教育者跑了,教育变成了纵容。

第一种是教师,家长自我中心,第三种是教师,家长失去自我,只有第二种,既不主观,又不放弃教育者的身份,才是最合适的。

引导的前提是搞清早恋学生的情感路线和思维路线,搞清的过程就是诊断过程。

所以,要解决早恋问题,家长,教师非学会诊断不可。

发现早恋问题,在没有“确诊”之前,家长,教师千万不可轻举妄动,否则是比较危险的。

下面,我从原因角度给早恋一个分类诊断,然后谈谈对每一个类别的学生应该怎样教育。

一、前青春期的“过家家”式早恋

一般这是发生在小学生中的事情。

其主要特点是模仿性,易变性、非持续性、非弥漫性、易受到周围影响。

所谓模仿性,是说他们说的话,做的事情,都是跟大人,跟电视上学来的,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

有时候他们的言行会把老师、家长吓一大跳,你会以为这么点孩子思想复杂透顶,简直太可怕了。

其实你细问他,常常会发现,他朦朦胧胧,是在跟着别人胡说。

所谓易变性,是说他们早恋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

今天跟这个好,明天就又宣称“爱”另一个人了。

也许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就“翻车”了,“分手”了。

所谓非持续性,是从时间角度说的。

小学生的早恋,很少有一天到晚想着某个人的,它是一阵一阵的。

早上早恋,到中午就忘了,晚上说不定又想起来了。

所谓非持续性,是从时间角度说的。

小学生的早恋,很少有一天到晚想着某个人的,它是一阵一阵的。

早上早恋,到中午就忘了,晚上说不定又想起来了。

所谓非弥漫性,是从空间角度说的。

小学生的早恋,一般不会弥漫到他的全部生活。

他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刚才还大谈什么“爱”,一转脸就全是足球明星了,等到看见了妈妈,又马上变成了小娇孩了。

给人的感觉,早恋不过是他们生活上贴的一块补丁。

所谓受周围影响,指的主要是容易受同学影响,受班风影响。

如果他的好朋友都有“心上人”了,他也会急急忙忙找一个。

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也不知道。

旁人写小条,他也来一张,甚至写信给谁都不知道。

他的小伙伴说:

“你给小丽吧。

我看你们两儿挺合适。

“他就傻呵呵地给人家送去了。

总而言之,站在成人的角度,我们很难认真地把他们的这些举动看成”恋爱“有不少其实就是披着”恋爱“外衣的友谊或者一般的异性交往,说这是”过家家“的游戏,可能更适合一些。

“过家家”不是有“结婚”的游戏吗?

孩子们是纯洁的,即使说出下流话来,也不表明他们思想肮脏,甚至还有的小孩发生了性关系,那也不是流氓,而很可能是处于模仿和好奇。

所以,我主张,对于小学生的所谓“早恋”不要大惊小怪,不要扣帽子,不要公开谈论,在公共场合甚至应该一口否认。

比如某个眼尖嘴快的学生跑到我这里来告状:

“王老师,不好了!

张文说他爱上莉莉了!

“我就回答说:

“那怎么了?

我还爱上你了呢!

这有什么稀奇?

”他会说:

“老师,不是您说的那种爱。

是......是......他们两个搞对象呢!

”我就会说:

“你别瞎说!

”我先把这件事压下去,找个机会再悄悄跟张文谈,告诉他,你喜欢谁是你的自由,但是你不能骚扰别人,不能违反学校纪律。

而在公开场合,我仍然坚持没有这回事情。

经验证明,用这种办法,比较有利于平息事态,也比较有利于保护和教育学生。

有的教师遇到此种事情,满腔道德义愤,大惊小怪,在班里点名不点名地进行斥责,在办公室随便议论,把家长请来告状,甚至发动全班同学“不要理他”。

这种做法是很不妥当的。

一方面会对当事学生造成很大的伤害,也受了刺激,偷偷干起这件事来了。

老师的教育适得其反。

但这里说的是一般情况。

有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大,又比较早熟,或者是女孩(女孩比男孩懂事早),或者受家庭影响,可能想得比较多,比较深,那就更要认真地诊断了。

请参见下面的分析。

二、家长关注孩子不够造成的情感饥渴式早恋

这种早恋中小学生都有,中学生为多。

你会发现这种孩子只是特别渴望和异性朋友在一起,他们的性冲动并不严重,多数也没有多少过分的举动。

他们的需要主要是情感需要,而不是性需要。

有些女孩子和男友拥抱接吻甚至发生性关系,问她们为什么这样,她们会说,为了不让男友失望。

其实她们自己并没有性要求,或者性要求只是第二位的。

出现这种早恋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孩子关注不够或者关注不对。

有些家长只顾自己挣钱,有些家长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置孩子于不顾。

另外一些家长极其关注孩子,可惜关注的只是考试分数,还有生活起居,从来不关注孩子的感受、情绪、喜怒哀乐,亲子之间没有情感交流。

人是需要有人关怀和尊重的,人是需要有倾诉对象的,家长和教师不能充当这样的角色,孩子就会自己去找。

一旦有了一个异性同学特别注意我,我和他特别合得来,我就可能愿意多和他来往,越走越近,就可能“恋”上了。

我的经验是,这种情感饥渴的学生如果有同性的知心朋友,则早恋的可能性就会减小,其实我们可以大致认定,这种学生的早恋,开始只是想找一个异性的知心朋友,满足自己的情感饥渴,旁人误以为早恋,或者对方确实想“恋”,于是就从友谊滑向早恋了。

教育这种早恋生,关键是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不要批评他们早恋,而要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情感需要。

家长如果尚未发现孩子在早恋,教师就不要告诉家长,但是要指导家长和孩子沟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

如果家长已经发现孩子早恋,那就告诉家长,孩子早恋固然不对,但是根子在家庭,一定要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失误。

如果家长根本管不住孩子,或者家长拒绝自我批评,只想教训孩子,那么教师可以让家长尽量少说话,由教师来代替家长走进孩子的心。

教师可以帮助他找知心朋友。

如果这个学生和异性的交往已经到了难解难分的地步,教师千万不要硬拆,可以找个机会向对方说:

“据我了解,他其实只是想找一个知心朋友,并没有更多的意见。

你们就做知心朋友把。

”如果这个学生是女生,如果教师已经取得了她的信任,应该推心置腹地告诉她,交朋友和谈恋爱不是一回事,你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能轻易答应对方的非分要求。

3、单亲家庭造成的寻找情感寄托式早恋

单亲家庭的孩子早恋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这也与情感饥渴有关。

单亲母亲带一个女孩,孩子缺乏父亲的关爱,她就可能从心底羡慕人家有爸爸,羡慕男子汉气概。

她缺乏父亲,就要找父亲。

如果在班里遇到一个能保护她的男生,或者显得很“男人”的男生,或者脾气秉性有点像她父亲的男生,她就可能凑上去。

军训时遇到男教官,在学校遇到男老师,这种女孩都可能动心,她们在补偿自己的缺憾,虽然她们自己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单亲母亲带一个男孩,这男孩也可能早恋。

为什么?

因为孩子长期缺乏父亲的影响,身上就难免少点阳刚之气,言谈举止不够“男人”。

这种性格在学生中是要受嘲笑的。

青春期的孩子都好较劲,为了显示自己是个大男人,他就可能采用早恋的办法。

“我都有女朋友了,还不是个大男人,吗?

”他就用这种办法证明自己。

单亲父亲带孩子,容易缺乏细腻的情感沟通,孩子也容易在学校寻找安慰。

单亲家庭子女的情感饥渴与双亲家庭孩子的情感饥渴区别是什么呢?

你会发现,单亲子女的早恋对象往往是以不再身边的家长为蓝本的,而双亲齐全的学生,早恋对象则不是这样。

女孩父亲不再身边,她就可能喜欢一个性格像他母亲或者外貌像他母亲的女孩。

如果这个单亲子女对不再身边的家长很怨恨,比如他非常仇恨跟母亲离婚的父亲,那她就可能找一个性格与父亲反差很大的男朋友。

这也是情感饥渴,渴望“换一个父亲”。

如果教师经过调查研究,锁定了早恋的学生确实属于单亲家庭造成的寻找情感寄托式早恋,那么教师的首要工作就不是教育学生,而是指导家长。

要告诉他们,离婚照样可以使孩子得到父母双方的关爱,很多单亲家庭子女照样优秀,并不早恋。

重要的是夫妻李欢不要成为仇人,夫妻成仇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孩子。

离婚的夫妻应该像朋友一样经常走动,应该不时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交换意见。

要让孩子感觉到,她既不缺爸爸,也不缺妈妈,至于爸爸妈妈的关系,那是他们大人的事情。

如果离婚后一方远走高飞了,那可以想别的办法补偿。

比如孩子的爸爸远走了,妈妈可以请孩子的舅舅或叔叔常到家里来,或者妈妈的男同学,男同事,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孩子没有爸爸的情感饥渴。

如果这种学生年龄比较大(初三以上),而且和老师的关系比较好,能听进老师的话,老师可以试探性地告诉他(她):

‘你的行为,与其说是在找异性朋友谈恋爱,不如说是在找一个妈妈(或爸爸)的替代者。

这是你性格不成熟,独立性不强的表现“。

说这样的话,或可促使学生清醒,控制自己的行为。

4、父母不合适造成的心理补偿式早恋

夫妻不合,经常打架,这种家庭状况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有时比父母离婚还要严重,也可能造成孩子早恋。

为什么呢?

因为父母若长期不合,经常吵架,这个家庭总是充满火药味,孩子就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肯定要寻找安全感。

如果她在同学中发现某个异性能给她安全感,就可能主动接近人家,形成早恋。

这种学生,如果你问她:

”你喜欢对方什么?

”她会告诉你:

“我和他在一起心里踏实。

但是一般说来,这种早恋,双方关系是很不稳定的。

原因很简单:

父母长期不合的孩子,缺乏对异性的信任。

这种孩子往往疑心很重,处处疑心,势必会把对方看的很紧,这就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抗,于是两人很快就打起来了---像自己的父母一样。

一旦出现这种状况,父母不合的孩子往往会迅速走向另一个极端---害怕异性,躲避异性,甚至仇恨异性。

在没有经验的教师看来,他不早恋了,恢复平静了,专心学习了。

其实从心理变化角度看,更危险了。

也有些父母不合的孩子从一开始就躲避异性,长大会有恋爱恐惧症和婚姻恐惧症。

他们也不会给班级管理带来多少麻烦,但是最终会给社会增加一个“问题公民”。

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发现这种问题,进行干预,或者建议孩子去找心理医生。

遇到这种学生,教师的首要工作当然也是指导家长,务必减少学生家庭中的硝烟。

麻烦的是,家庭生活是人家的私事,教师不变插嘴,所以我们只能从教育孩子的角度给家长一些忠告:

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请两位和好,或者停火,至少可以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同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尽量给这种学生创造安全的环境,保护他不受伤害。

教师还可以介绍他去同学家玩,而那些同学的父母不打架,夫妻关系和谐,家庭气氛和睦。

这样做是为了让这种学生知道:

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像你们家那样,你完全可以不走你父母的路,争取将来建立幸福的家庭。

急急忙忙通过早恋寻求安全也好,对异性拒之千里之外也好,都属于短期行为,只图眼前痛快。

当一个孩子真的建立未来幸福家庭的长远目标的时候,他的早恋反而会停止。

他更理智了。

五、父母行为不检点,或者行为不端,刺激孩子性紧张引起的模仿式早恋

有的学生家里住房条件不好,孩子和家长挤在一间屋子里,父母又不大注意,有些事情让孩子看见了,刺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性紧张。

还有的学生家长行为有问题,或举止轻浮,或沾花惹草,或满嘴黄色语言,这些也可能使孩子早早知道了他不该知道的事情,刺激了他的性紧张。

他要模仿父母的行为。

这种学生往往是早恋的“先行者”,而且他们的早恋有明显的特点。

一个是张扬。

女生搔首弄姿,男生动手动脚,身上带一股“邪气”。

第二个是他们的早恋感情色彩不浓。

他们是讲“实效”者,求速效者,对外部动作更感兴趣。

第三个是他们往往饥不择食,对早恋对象的选择缺乏个性色彩,很表面,不挑剔。

这种学生给老师的感觉是比较粗俗的,有的老师甚至会觉得他们“不要脸”。

这种学生对班集体的破坏作用较大,而且经验告诉我们,教育这种孩子,家长往往指望不上。

教师当然可以和家长的谈话中暗示他们言行检点一点,但是恐怕作用不会有多大。

教育这种学生,主要得靠学校。

读这种学生,绝对不适合在集体场合批评他们的早恋,跟他们个别谈恐怕也作用不大。

怎么办呢?

一个办法是发挥他们的长处,转移他们的视线,让他们少想点这方面的事情。

同时,一定要注意搞好班风,要把班里最正派的同学团结起来,暗中抵制他们的邪气。

比如说他在班里说下流话,做不堪的动作,告诉同学,尤其是异性同学,不要看他,不要理睬他,这就是对它最好的帮助。

这种学生,只有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才能进步。

要暗中教育异性同学,对他保持警惕,不要单独和他在一起。

如果他失去理智,对同学进行性骚扰,那一定要查清事实,给予处理。

必要时,要给予纪律处分,不可不了了之。

但是宣布处分的时候,措辞要委婉,给他点面子,毕竟他还是未成年人。

六、学生父母想抱孙子支持孩子搞对象造成的奉命式早恋

这种事情多发生在农村中学。

学生年龄较大,父母并不希望孩子上大学远走高飞,只求他长大留在身边,成家立业,自己抱孙子,享天伦之乐。

家长有这样的愿景,行动上就会支持孩子早恋,甚至可能允许对方孩子住在自己家,当儿媳或女婿待。

这种学生的早恋,特点是现实而稳定,浪漫色彩不浓。

他们恋爱是要结婚的,目的明确,行动有板有眼,背后有家长的强力支持。

教师要硬行拆开这种早恋,未必明智。

你拆了半天,结果很可能人家最终还是结婚了,过些年干脆抱个小娃娃来管你叫“爷爷”或“奶奶”,这不是挺好的吗?

很幸福的呀!

弄得你感觉自己当年真是多事。

所以我主张,如果查清确实属于这种早恋,就干脆把他们二位都找来,说:

‘你们两个好不好,我不管,但是我要尽教师的职责。

你们必须检点自己的言行,在学校不准张扬。

倘若闹得满城风雨,我就要请学校执行纪律。

另外,你们要认真考虑一下,将来靠什么维持生计,想好各自的前途,确定各自的目标,互相支持。

这种事找家长恐怕没有什么用处,家长是不会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念的。

麻烦的是下述情况:

双方家长目标不同。

其中一个孩子的家长一心想抱孙子,目标实惠,另一个孩子的家长一心想让孩子上大学,目标远大,不允许孩子谈恋爱分心,可是两个孩子又难分难解。

这就不好办了。

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情况也不能硬拆,首先要稳住双方家长,叫他们不要互相攻击,不要逼孩子,然后再稳住两位同学,告诉他们,你们是学生,先上学,至于二人的关系和两家的关系,暂且搁置,毕业后再说。

以上说的早恋,主要责任都在家庭,在家长。

下面我们要谈的早恋,社会,学校,教师,学生本人,就要负相当的责任了。

七,同学起哄造成的弄假成真式早恋

不要小瞧这种事情。

学生中有不少早恋都是起哄哄成的,学生称这种事情为“栓对儿”用起哄的“线”一栓,就栓成“一对”,很厉害的。

为什么用这种办法会造成早恋呢?

因为人人都有一种心理,渴望别人注意自己,喜欢自己。

而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异性的注意和喜欢,不管真假,都有难以抗拒的力量。

比如我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孩子,心无杂念,目不斜视,正经是个好男生。

我本来可以平平静静过日子的,无奈有一位“栓对儿”者总在我耳边说:

“某某女生喜欢你,不信你看她的眼神,瞧你的时候,不一样就是一样。

”我当然会斥责他“胡说”。

可是心里不知怎地就动了一下,我还发觉我其实爱听他这么说,而且渐渐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了。

更奇怪的是,上课的时候,我会不知不觉往她那边看,每当她出现的时候,我总想出点什么风头。

诸君看得明白,我已经五迷三道,明显不对劲了.....

很多早恋,就是这样促成的。

班里要是有这么几位“栓对儿专业户”,那就可热闹了,弄不好很快就会“百花齐放”的。

所以,教师如果发现这类早恋,必须及时查出谁是“栓对儿专业户”,及时进行批评制止。

此事如同灭火,速度越快越好,事不宜迟。

教师在这种时候特别容易犯的错误是公开在班里批评此种现象,那等于漫天泼水,火是灭不了的,弄不好还会起反面宣传作用,搞得那些没被人栓上对儿的学生也巴不得红绣球砸到自己脑袋上来。

如此,局面就可能失控。

正确的办法是找准火源再泼水。

要暗中找到那几位“栓对儿专业户”谈话,予以警告,命令他们闭嘴,但是在班上却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经验告诉我们,最容易成为“栓对儿专业户”的,常常是以下几种学生:

第一种:

早恋的“风头人物”。

他们是早恋的“明星”。

同学议论的焦点,老师正在批评甚至准备处理的人。

这种人一方面对自己能出风头有些自豪,另一方面又很害怕。

他知道自己做了错事,知道“出头的苑子先烂”,知道自己随时都可能“倒霉”。

为了保护自己,他就可能用“栓对儿”的办法,鼓动其他同学都早恋,这样可以增强自己行为的“合理”色彩,也可以减轻身上的压力---法不责众嘛。

第二种,早恋的“后备军”。

这些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但是缺乏胆量,或者家里管得严,或者是好学生(被身份限制),或者尚缺乏经验。

他们要走向早恋的实践,先要“演习”一番。

给别人“栓对而”帮别人传小纸条送信,替早恋者当“灯泡”(在早恋者二人外加一个第三人,非“第三者”也,对早恋其掩饰作用),都是重要的“演习”方式。

这是早恋的“准备活动”。

第三种,傻呵呵的人,也有些给同学“栓对儿”的学生其实是傻呵呵的,他就图个热闹,跟着起哄,好多内情他根本就不知道,人家也不告诉他。

这三种学生都需要批评。

但是批评之前,一定要先调查,掌握他们给别人“栓对儿”的确切事实。

没有确切事实宁可先不批评。

对这三种人,都不要轻易请家长,但是都可以用情家长吓唬他们。

对第一种人,要严肃警告。

告诉他,本来学校就准备处理你,你若态度好,还可以从轻,若在班里兴风作浪,唯恐天下不乱,那学校可就不客气了。

对第二种人,要比较温和地批评。

告诉他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要热爱班集体,不可以无中生有闹是非。

对第三种人,也要严肃批评。

告诉他们,不许扰乱集体,做事要有头脑,否则可能被人当笑料。

八、班集体早恋风气触动的跟风式早恋

在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学校,如果早恋已经成风,那就可能像浪潮一样,把一些原来并没有早恋意向的学生卷进来。

被卷进来的学生早恋,就是跟风式早恋。

跟风式早恋常常来势凶猛,老师猝不及防,有时会把老师很信任的学生或学生干部也拉下水。

一个班集体出现跟风式早恋,是班主任工作不扎实,情况不明,见事迟的表现,如果再不及时采取措施,下文就是失败。

为什么好端端的学生会跟在人家后面早恋呢?

因为中学生人人都有早恋的心理因子---青春期的性意识。

班风正,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早恋因子就会受到抑制,如果班风变坏,人心摇荡,早恋因子就会发育起来。

还有,学生都有从众心理,看人家干什么,就可能模仿。

周围同学都有了“女朋友”,我的心能不动吗?

再说,人家都出双入对的,手里情书一大把,只有我形单影只,无人问津,那岂不是证明我缺乏魅力?

说不定人家会议论我有病吧!

受不了。

好歹我也找一个吧。

这是一个规律,当一群人都得了病的时候,其中健康者反而会认为是有病的。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在查清事实之后,要采取断然措施。

一般是两种办法。

一种是“抓尖”,即把班里早恋最肆无忌惮的,影响最坏的一两个人(不要多)抓出来,给予纪律处分,压住早恋之风,至少也先逼其转入地下。

然后做跟风早恋那部分人的工作。

这部分人因为本来就不属于早恋积极分子,是比较容易稳住的。

早恋一般不适合公开谈论。

但是如果它在一个班级已经成了公然的风气,那必要时可以索性开班会讨论早恋问题,敞开让同学讨论和争论。

教师事先做好正派骨干的工作,务必让正气压倒邪气。

这时候教师要理直气壮地指出早恋的害处,指出早恋违纪。

教师态度越坚定(是一种很沉稳的坚定,不是大发脾气),效果越好。

注意,大局初步稳定,只是工作的开始,后面还要做一系列细致的工作,对早恋的学生进行分类教育,分轻重缓急地,一个一个地帮助他们。

同时,要组织班集体搞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早恋引开。

有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采用拼命抓学习,连续考试的办法,想让学生没有时间早恋。

这么做效果往往不佳,还是组织课外活动效果好一点。

9、教师处置不当造成的逆反式早恋

异性学生正常交往,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比较保守的老师,或者心理有点问题(过敏)的老师,或者思维方式非常死板的老师,就可能被认定是早恋。

有的老师心里不满,没说出来,这还好一点;有的老师很莽撞,竟然当着学生的面给人家“定性”,这问题就大了。

学生会很委屈,很生气,会激烈地申辩。

这时候教师如果发现情况不对,有所收敛,还可以稳住学生,不把事闹大。

可惜有些教师刚愎自用,凡是他认定的事情,只要学生不承认,他就认为学生是狡辩,就施加更大的压力,非让学生认账不可。

学生百口莫辩,有冤无处申,气愤之极,处于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就可能这样想:

“反正我怎么说你也不信。

不就早恋吗?

我索性就真恋了,也不枉背一个早恋的罪名。

”还有一种可能是,学生很善良,看到对方受了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