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2251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精品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推荐精品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推荐精品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推荐精品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推荐精品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精品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docx

《推荐精品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品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精品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docx

推荐精品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3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4

1、旅游与旅游产业4

2、国内旅游产业发展情况5

(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产业定位日趋清晰5

(2)2014年旅游经济稳中有进7

①旅游日益成为老百姓常态化生活方式,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平稳增长7

②入境旅游降幅收窄,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8

③旅游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在线旅游、旅游地产等成为热点领域8

④区域旅游更趋协调,地方旅游发展热情高涨8

二、行业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9

1、行业市场规模9

2、行业竞争格局10

3、行业主要企业11

(1)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12

(2)张家界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2

(3)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13

(4)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13

(5)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3

(6)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14

(7)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4

三、行业相关政策法规15

1、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体制15

2、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16

四、行业壁垒18

1、景区类旅游业存在自然资源壁垒18

2、经营模式及管理经验壁垒19

3、投资资金壁垒19

五、风险特征20

1、市场竞争加剧风险20

2、不可抗力风险20

3、宏观经济变化的风险20

4、政策风险20

 

一、行业概况

1、旅游与旅游产业

“旅游”从字意上来说,“旅”是外出,旅行,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位移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

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

二者合起来即旅游。

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旅游是在一段特定时间内,人离开生产、生活的区域,并在异地从事新的生活方式的行为。

旅游包括了行、住、吃、游、购、娱六个要素,旅游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这六个要素实现的过程。

旅游六要素本质上是指组成旅游产业的基本构架和产业链。

在旅游产业结构中,六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

其中“游”是核心,是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所在,“行、食、住”,是实现“游”要素的前向关联的三个要素,“娱”和“购”是“游”的后向关联的两个要素。

前向关联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否则就发生不了现代旅游的过程;而后向关联是提升旅游过程质量的充分条件,没有“购”和“娱”似乎也能发生旅游,但后向关联是旅游效益的关键,并在效益构成中举足轻重。

旅游产业就是为了充分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由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地及其两地之间的连接体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结合,组成了旅游生产和服务的有机整体。

旅游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一个集合性经济体系,它利用旅游资源及其相关配套设施,通过与旅游有关的组织,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

它是对许多服务性行业和生产制造性行业结合形成的有机统一体。

因此,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链接相关的各个行业,提供旅游者需要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经济综合体。

2、国内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产业定位日趋清晰

1978年至1985年间,我国旅游行业处于起步阶段,逐渐由政治接待型向经济事业型转变。

进入90年代后,国内游和出境游逐渐兴起;旅游以观光游为主,休闲度假游逐步旺盛;旅游行业的管理体制,由集权式管理向完善产业体系、管理手段多样化发展;旅游业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产业定位日趋明显,并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项数据增长明显:

旅游业总收入从2001年的4,99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95万亿元,旅游总人数从2001年的885亿人次增长到2013年的3262亿人次,人均旅游花费从2001年的4495元增长到2013年的80550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463%、1055%和459%。

2013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健康较快发展:

国内旅游市场继续较快增长,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小幅下降。

据最新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旅游业实现旅游总收入29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国内旅游方面,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

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055元。

入境旅游方面,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

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方面,我国入境外国客源市场小幅下降。

全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262903万人次,同比下降33%。

亚洲市场依旧是主要客源市场,入境人数比上年下降34%,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12%。

外国入境过夜游客在我国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79天,比上年延长04天;人均天花费为22596美元,比上年增加1321美元,增长62%。

(2)2014年旅游经济稳中有进

①旅游日益成为老百姓常态化生活方式,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平稳增长

在宏观经济企稳和旅游日益成为老百姓常态化生活方式的背景下,国内旅游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预计2014全年国内旅游364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31万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16%和167%。

大众旅游从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演化的特征更加明显:

长假对旅游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减弱,小长假、暑期旅游需求快速增长,社会对于节假日安排、带薪休假落实更加关注;中低消费仍然是主体;半数以上的国内游客全年旅游花费处于500-2000元的水平,景区门票等刚性消费仍受关注;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风景名胜观光以外,主题性的观光旅游,以及温泉、滑雪、自行车、邮轮等和康体、休闲度假相结合的旅游得到较快发展,探险、极限运动、极地等特种旅游也悄然兴起;信息技术进一步改变旅游者的行为方式,互联网和手机成为多数游客获取信息和预订购买的主要渠道;游客对目的地的整体环境、公共服务和商业接待设施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雾霾天气、安全性等因素对人们出游决策正在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②入境旅游降幅收窄,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

由于全球经济尚未完全从金融危机中复苏,我国旅游价格竞争力减弱,各国和地区加大对旅游客源的争夺力度,加上我国入境旅游市场进入成熟阶段,以及大范围雾霾天气、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复苏乏力。

预计2014全年入境旅游降幅较上年有所收窄,全年预计接待入境游客约128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约为5112亿美元。

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基本面的支撑下,加上人民币升值、各国和地区纷纷推出便利化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境旅游继续快速增长,为全球旅游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预计全年出境旅游约为116亿人次,比上一年增长178%。

③旅游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在线旅游、旅游地产等成为热点领域

由于制造业普遍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压力加大等,社会资本旅游投资热情高涨。

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创新商业模式受到资本的追捧,旅游地产热度不减,主题公园投资开始新一轮投资热潮。

④区域旅游更趋协调,地方旅游发展热情高涨

2014年东中西部旅游景气水平大致持平,东中西梯度递减的基本格局保持稳定,但差距在缩小。

在交通网络完善、区域经济更加紧密联系的推动下,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正在形成“三横两纵”(长江沿线旅游带、中国古老长城旅游带、陇海兰新旅游协作区和京杭大运河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的空间格局。

高铁网络的拓展、“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等,催生了一批区域旅游新热点。

各地对旅游业发展更加重视,目的地接待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行业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1、行业市场规模

2015年旅游发展预期相对乐观,存在六大利好:

一是经济发展基本面总体向好;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振内需政策持续发酵;三是旅游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旅游综合执法和市场秩序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四是旅游消费意愿进一步增强;五是地方和企业旅游发展热情高涨。

四大挑战:

人民群众对旅游发展的满意度还有待提高;旅游投资仍然存非理性繁荣的隐忧;雾霾等环境污染公共安全事件可能会影响境内外居民的旅游意愿和满意度评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依然面临重大挑战。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40亿人次,同比增长99%;国内旅游收入达36万亿元,同比增长161%。

入境旅游人数13亿人次,大致与上年持平;入境旅游外汇收入5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

出境旅游人数135亿人次,同比增长168%。

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居民旅游总消费额将达到55万亿元。

2、行业竞争格局

国内旅游业的竞争主要来自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相比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成本优势,我国旅游业的竞争大部分来自于国内市场。

目前,我国31个省区市都对旅游业作出明确的战略定位,28个省区市定位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其中13个省区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正在加快产业扩张、创新经营模式、完善要素配置,在产品开发、产品特色、服务创新和营销策划等方面竞争日益激烈。

由于我国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旅游景区(点)都具有独特性且分布比较分散,各旅游景区(点)占市场份额都比较小。

影响客源的因素包含旅游景区(点)的性质与知名度、地理位置与交通便利情况、接待能力与水平及宣传与推广等。

在众多景区中,景区级别越高往往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大,特别是国家最高级别的5A级景区,在各类景区中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截至2014年12月,国家旅游局评定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共有186个,分布如下:

3、行业主要企业

自然景区类上市公司主要经营景区门票、景区交通(道路、索道)及其他旅游服务,主要包括峨眉山A、ST张家界、桂林旅游、丽江旅游、黄山旅游、西藏旅游、九华旅游等。

上述公司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资产规模和2014年度的经营状况如下:

该公司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主要从事峨眉山游山门票服务、上山索道和酒店经营以及相应的旅游商务营业活动。

2014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如下:

(2)张家界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主营业务范围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配套服务,与旅游有关的高科技开发。

该公司下设武陵源分公司和四家子公司,主要从事景区开发、酒店管理等旅游业务。

2014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如下:

该公司位于广西省桂林市,主营业务包括:

游船客运、景区旅游业务、酒店、公路旅行客运、出租车业务。

该公司拥有景区如下:

两江四湖、银子岩、丰鱼岩、龙胜温泉、贺州温泉、资江丹霞景区、丹霞温泉景区;全资拥有桂林漓江大瀑布饭店和桂林市环城水系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14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如下:

(4)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经营范围为经营旅游索道及其他相关配套服务;对旅游、房地产、酒店、交通、餐饮等行业投资、建设。

该公司是滇西北地区实力最强的综合性旅游集团,拥有较好的旅游资源优势。

2014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如下:

(5)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主营业务为园林门票、酒店食宿、客运索道、旅游服务及旅游地产等。

门票和索道业务是该公司的两大利润支柱,此外,公司还拥有黄山山上的全部酒店。

2014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如下:

(6)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经营范围包括:

旅游观光、徒步、特种旅游、探险活动的组织接待、旅游运输和旅游资源及旅游景点的开发利用,矿泉水的出口;机械设备、建材、体育用品的进口以及允许经营的其它边境贸易、生产和销售矿泉水、饮料、酒店服务、娱乐、酒吧、饮食、水上旅游运输等。

该公司目前形成了以景区资源开发经营业务为主导,旅游服务业务为辅助,广告传媒文化业务为补充的全新业务格局。

2014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如下:

(7)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经营范围包括:

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酒店、索道缆车、旅游客运、旅行社等全方位的商旅服务。

酒店业务:

提供住宿、餐饮、会议、培训、度假、休闲、娱乐等综合性服务;索道缆车业务:

经营九华山风景区内的两条索道和一条地面缆车;旅游客运业务:

经营九华山风景区内部游客运输业务和对外包车客运业务;旅行社业务:

提供九华山及其周边地区旅游产品的设计及推广、组织接待旅游团队、酒店及票务预订、导游等旅游服务。

三、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1、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体制

我国对旅游业的管理采取政府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

国家旅游局是国务院主管旅游业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旅游局(委)是地方旅游行业的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地(州、市)、县旅游局三级地方旅游行政管理体系,地方各级旅游局是当地旅游工作的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受同级地方政府和上一级旅游局的双重领导,以地方政府领导为主,负责辖区内的旅游行业管理工作。

中国旅游协会是旅游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是由中国旅游行业的有关社团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组成的全国综合性旅游行业协会。

对于资源类旅游项目,涉及到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许多不同类型的资源范畴。

按照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旅游资源按不同属性,分别由建设、文物、林业、国土资源、旅游等有关主管部门归口管理。

其中:

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评定和管理风景名胜区;旅游部门负责评定和管理A级旅游区(点);文物部门负责评定和管理文物保护单位;林业部门负责评定和管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则分别由环保、林业、农业、海洋和国土资源等部门主管。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国务院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利、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设置和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

2、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

国家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开始把发展旅游业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旅游业将成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主要有:

四、行业壁垒

1、景区类旅游业存在自然资源壁垒

自然垄断性是景区资源的基本属性,尤其是优质的自然景区资源更是具有独特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竞争者数量相对稳定,只有依托景区资源才能进入景区类旅游业。

2、经营模式及管理经验壁垒

目前,旅游业的竞争已开始逐步走出单纯价格竞争的低层次竞争格局,旅游企业的竞争将逐步过渡到以新兴经营模式、管理经验和旅游产品服务质量为竞争内容的非价格竞争。

具有创新经营模式和丰富管理经验的旅游企业,凭借其强大的旅游资源整合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其核心旅游要素和旅游资源的获取能力,进而巩固、提升其市场竞争地位。

但新兴经营模式的培植、管理经验的取得,需要企业进行较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已成为行业新进入者的重大壁垒之一。

3、投资资金壁垒

旅游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在旅游区开发阶段,旅游区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旅游区的宣传推广均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开发后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则前期的开发和建设质量难以保证,而开发的深入程度及配套设施难以到位,将会严重影响旅游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般景区从开始运营到实现收入通常要熬过季节性影响,并通过不断地广告投入,大力地推广宣传,在起始阶段通常会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做后盾,往往会造成景区开发就差临门一脚的尴尬局面。

所以,资金的实力是进入行业的壁垒之一。

五、风险特征

1、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由于旅游业资源消耗低、行业进入壁垒低、投入资金少、综合效益好,因此经营旅游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且不断增加。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该意见的出台,大大推动了我国旅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在为旅游行业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将会促使更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旅游行业,加剧旅游行业的竞争。

如公司无法有效增加实体营销网络和实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以巩固本公司在行业中的优势竞争地位,可能造成本公司市场份额减少,从而对本公司的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不可抗力风险

旅游行业受政治、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本公司主要经营出境游业务,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或持续,包括:

地震、海啸、水灾、暴雪、飓风等自然灾害,如欧洲火山灰事件、日本大地震等;“非典”、“甲流”、“禽流感”等流行性疾病,都将会影响游客的外出旅游选择,从而对公司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如目的地政治经济局势不稳定,社会治安恶化,或是与我国外交关系恶化,如埃及骚乱、菲律宾黄岩岛事件、钓鱼岛事件等,影响到游客在该目的地游玩,甚至可能影响到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时,将直接影响公司对该目的地出境游产品的销售,从而影响行业公司业绩。

3、宏观经济变化的风险

旅游业受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如果国内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或停滞,居民可支配收入将受到不利影响,旅游消费需求将受到抑制,进而影响公司的客源市场,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不足,甚至出现利润下滑的情形。

4、政策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于2013年10月实施,其目的是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要求导游和领队应当严格执行旅游行程安排,不得擅自变更旅游行程或者中止服务活动,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费,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旅游经营者取得相关质量标准等级的,其设施和服务不得低于相应标准等。

随着旅游行业的竞争加剧,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非正常竞争现象,并可能导致国家调整产业政策、加强市场监管,以及控制、限制一些业务的开展。

因此行业公司面临着国家相关政策变动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