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规概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1805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法规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法规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法规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法规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法规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法规概论.docx

《教育法规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法规概论.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法规概论.docx

教育法规概论

教育法规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法规概述

1.教育法规的内涵(判断)P2

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基本法律和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

2.教育法规的特点(简答)P2

(1)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

(2)教育法规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3)教育法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

3.教育法规的作用(多项选择、简答)P4

(1)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

(2)教育法规具有评价作用(3)教育法规具有教育作用(4)教育法规具有保障作用

4.加强教育法规建设的措施(简答、判断)P6

(1)注意防止法律虚无主义和法律万能主义两种倾向

(2)做好原有教育法规的整理工作

(3)加强教育法学的研究工作(4)群策群力搞好教育立法工作(5)加强教育立法成果的宣传工作

第二节教育法规的渊源

5.教育法规渊源的含义(判断)P8

教育法规的渊源,即由不同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6.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多项选择、简答、判断)P9

(1)宪法;

(2)教育法律(教育基本法律和教育基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

(3)教育行政法规;

(4)教育行政规章(部门教育规章、地方政府教育规章)(5)地方性教育法规。

①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颁布,1995年9月1日生效。

②教育基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③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

条例、规定、和办法。

教育行政法规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法律。

④教育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暂行实施办法》

⑤部门教育规章:

部门教育规章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其效力低于宪法、教育法和教育行政法规。

⑥地方政府教育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教育规章,称地方政府教育规章。

7.教育法规体系的概念(判断、单选)P11

教育法规体系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将不同部类的教育法规有机地组合成为一个具有内在协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系。

8.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结构(选择、判断)P12

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结构是指教育法规按所调整的教育社会关系的特点或教育关系构成要素(主、客体内容)的不同,划分出若干处于同一层次的部门教育法,形成法规调整的横向覆盖面。

横向结构的法律:

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技术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社会教育法⑤成人教育法⑥特殊教育法⑦教师法⑧教育经费法

义务教育法:

我国于1986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于当年7月1日起施行。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并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P12

职业技术教育法:

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并于当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

P13

高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8年8月29日通过,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P14

教师法:

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并于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

P16

义务教育法是近代教育立法以来最早出现的教育部门法。

(选择)P12

9.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结构(选择)P17

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结构是指由不同层次的教育法规构成立法权限和法律效力上等级有序的法规纵向体系。

(1)《宪法》中有关教育的规定

(2)教育法律和其他法律中关于教育的规定(3)其他规定

第三节教育法律规范

10.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判断、单选)P18

教育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它是通过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

11.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多选)P19

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是指构成教育法律规范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

从逻辑结构上看,教育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12.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别(单选、多选、判断)P21

(1)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2)按照法律规范表现的强制性程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3)按照法律规范的法律后果,可分为制裁性规范和奖励性规范

(1)①义务性规范指“行为准则”要素中具有实际作为的命令性质,规定法律关系主体在某种条件和情况出现时,必须做出或者不准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义务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必须”“应当”“义务”“禁止”“不准”“不得”等字样。

②授权性规范指”行为准则“要素中具有许可、免除、保障的性质,规定法律关系主体在某种条件和情况出现时,有权作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授权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可以“”有权“”不受…干涉“”有…的自由“等术语。

(2)①强制性规范②任意性规范

(3)①制裁性规范②奖励性规范

第四节教育法律关系

13.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P23

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有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三个要素组成。

(选择、判断)

14.教育法律关系的种类(选择;判断)P23

(1)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

(2)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

(3)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①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主要是指以教育法律规范调整的教育系统内部各种教育机构、教育工作人员、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

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主要是指适当教育法律规范调整的教育系统与其外部社会各方面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

②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是以教育管理部门为核心向外辐射,与其他主体之间形成的教育法律关系。

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是两个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教育关系主体之间产生的教育法律关系,通常视为教育法律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实际参与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人:

公民;组织: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①依法成立②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④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包括物、行为以及与人身相联系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教育法制

1.教育立法的内涵(一般了解)P31

教育立法是指由特定的立法主体按照一定的立法权限和程序所从事的制定教育法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立法泛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程序制定有关教育方面法规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立法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讨论和通过有关教育方面法律的活动。

2.我国教育立法的现状(简答)P31

第一,教育法规很不健全、很不完备,远未形成一个体系;

第二,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属行政系统制定的单项法规,而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律却很少;

第三,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系对教育事业内部的要求,缺乏同经济、社会联系的内容,难以起到协调教育外部关系的作用。

2.我国教育立法的现状(简答)P31

第一,教育法规很不健全、很不完备,远未形成一个体系;

第二,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属行政系统制定的单项法规,而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律却很少;

第三,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系对教育事业内部的要求,缺乏同经济、社会联系的内容,难以起到协调教育外部关系的作用。

3.教育立法的程序(简答、多选)P32

立法的程序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法律议案的提出;第二阶段,法律草案的审议;第三阶段,法律的表决和通过;第四阶段,法律的公布。

4.教育立法的原则(简答、判断)P34

(1)必须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

(2)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

(3)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4)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5)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

5.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简答、多选)P34

(1)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2)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具有坚定的原则性和适度的灵活性

(3)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具有法律的规范性

第二节教育执法制度

6.教育法规的效力(多选、判断)P37

教育法规的效力问题,是指法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对什么人有效的问题,即法律规范在时间、地域、对象等方面的效力问题。

(一)时间效力P37

教育法规的时间效力主要是指教育法规何时生效、何时失效、有无溯及既往的效力问题。

教育法规的生效是指教育法规何时生效。

确定教育法规生效日期通常用以下方法:

第一,从公布之日生效。

第二,预定未来某一时间生效,即先公布后生效。

第三,先公布试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正式公布实施。

教育法规的失效是指有效力的教育法规失去效力。

确定教育法规失效通常用以下方法:

第一,新法一经施行,旧法即失去效力。

第二,新法宣布废除旧法。

第三,通过专门的决定废止法规。

第四,针对特定工作制定的教育法规,该工作完成,法规失效。

教育法规的溯及力是指对生效日之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有效力的问题。

现在,法律不溯既往已经成为公认的法治原则,教育法规仅适用于公布以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对于法规公布以前发生的事实不能适用。

(二)地域效力P38

教育法规的地域效力是指教育法规适用的地域范围。

教育法规的地域效力有三种情况。

一是中央国家机关发布的教育法规一般均适用于全国各地;

二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发布的教育法规适用于各该管辖的地区;

三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有时发布仅适用于全国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别地区,或本行政区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别地区的教育法规。

(三)人的效力P38

教育法规的人的效力是指教育法规对什么人有约束力。

各国主要采取四种原则:

一是属人主义原则,即以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有本国国籍的公民,不论其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本国法律对其都有约束力。

二是属地主义原则,即以地域为标准,不分国籍,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所有的人。

三是保护主义原则,即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任何人只要损害了本国利益,不论损害者的国籍与地域如何,都要受到该国法律的追究。

四是折衷主义原则,即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保护主义为补充的原则。

我国教育法规适用于全体中国公民及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7.教育执法的原则(简答)P39

(1)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

(2)总的教育法规优先于单项教育法规的原则;

(3)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的原则;(4)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于一般教育法规的原则。

8.教育执法的措施(简答)P40

(1)掌握教育法规的精神实质

(2)广泛宣传教育法规(3)模范遵守教育法规

(4)检查指导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第三节教育守法制度

9.教育守法的概念P41

教育守法亦称教育法规的遵守,是教育法规实施的一个基本形式,它是指公民、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自觉遵守教育法规的规定,按照教育法规的规范要求去行为。

无论是依法作为,还是依法不作为,都属于守法的范畴。

教育违法:

即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公民、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违反教育法规规定的、危害正常教育法律关系的有过错行为。

10.教育守法的主体(选择)P41

守法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所有政党、所有社会团体、所有企业事业组织;

二是所有公民,即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

11.教育守法的内容(判断)P42

教育守法,这里的“法”是泛指宪法、各部门法和组成各部门法的法律、条例、规定、规则、实施细则等,而不是狭义的法律。

12.教育守法的条件(简答)P42

(1)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强全体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识;

(2)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增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效性;

(3)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教育法律意识:

是人们关于教育法和教育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的总称,包括人们对教育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教育法律制度的理解和态度,对教育法律法规的评价和解释,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

(知道什么是教育法律意识,不用背)

第四节教育法实施的监督制度

13.教育法规实施的监督途径(多选)P44

(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2)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3)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4)社会力量的监督

第三章教育政策

1.教育政策的特点(简答)P51

(1)教育政策的目的性与可行性;

(2)教育政策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3)教育政策的权威性与实用性;(4)教育政策的系统性与多功能性。

从横向上看,教育政策的系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既有密切联系,它们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组成了有关社会发展的整体政策;二是教育政策自身又是一个结构严谨的相对独立的体系,教育体制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师政策、教育质量政策共同构成了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

从纵向上看,教育政策的系统性包含了两个方面:

一是中央教育政策与地方教育政策及其两者的关系;二是教育政策在时间历史链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P53

2.教育政策的功能(多选)P54

(1)导向功能;所谓导向功能是指教育政策对教育教学活动和人们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2)协调功能;教育政策的协调功能是指教育政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协调和平衡各种教育关系的作用。

(3)控制功能:

任何教育政策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教育问题或者预防某一教育问题的出现而制定的,具有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3.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一般了解)P57

(1)教育体制政策

(2)教育质量政策(3)教育经费政策(4)教育人事政策

(5)国家学制政策(6)课程与教学政策(7)学历与学位政策(8)教师教育政策

(9)考试与评价政策(10)招生与就业指导政策(11)学校语言文字政策

4.教育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一般了解)P60

(1)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制定的教育政策

(2)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并发布的教育政策

(3)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与政府联合发布的文件,共同做出的决议、决定

(4)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党组发布的教育政策性文件

(5)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单独或联合发布的教育政策性文件

第二节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5.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多选、简答)P61

(1)认定政策问题;

(2)确定政策目标;(3)拟订政策方案;(4)选择政策方案

6.教育政策的制定机关(多选、判断)P62

(1)党的机关;

(2)国家权力机关;(3)国家行政机关

7.教育政策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简答)P65

(1)着力增强执行者的政策意识,把政策偏差和政策失真现象控制在最低限度;

(2)创造性地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政策;

(3)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强化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统筹协调;

(4)加强对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督导检查;

(5)加强教育政策执行中的信息反馈和跟踪研究。

第三节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8.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联系(简答)P67

(1)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目的;

(2)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

(3)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

(4)教育政策是实施教育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实现教育政策的保证。

9.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简答)P68

(1)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制定主体不同;

(2)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不同;

(3)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不同;

(4)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调整和适用的范围不同;

(5)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

第四章学校

1.学校成为法人所应具备的条件(多选、简答)P72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或者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明确学校法律地位的意义(简答)P73

首先,学校作为法人或法人主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各种民事活动,有利于在根本上改变国家举办的学校处于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附属物的地位,充分发挥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

其次,确立学校的法人地位就等于承认学校有法定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可以独立经营学校的资源并获得更多的资源,使学校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

再次,学校成为法人可以使学校以法人的身份承担因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一切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乃至刑事责任等。

3.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简答、多选)P73

(1)办学自主性;

(2)财产独立性;(3)机构公益性

学校财产独立性体现在三方面:

①学校资产和举办者、捐赠者的财产相分离②学校不承担债权和债务方面的连带责任③学校财产的独立性受法律保护

4.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条件(简答、多选)P76

(1)组织机构和章程;

(2)教师;(3)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4)办学资金和经费来源

 

第二节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5.学校的权利(多选、简答)P79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

(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6.学校的义务(多选、简答)P83

(1)遵守法律、法规

(2)教育教学方面的义务(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义务(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第三节学校管理体制

7.学校管理体制的内涵P86

学校管理体制是学校管理层的组织机构、职责、权力、关系等制度的体系,是学校内部设立的主要管理机构及其职能的总称。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学校实行的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有“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几种。

8.学校规章制度的意义(了解)P90

(1)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学校落实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实现依法治校的前提

(2)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一环

(3)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基础工程

(4)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保持发展特色,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

9.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简答、多选)P92

(1)明确与规范作用

(2)约束与激励作用(3)平衡、协调与稳定作用

10.学校规章制度的体系结构(多选、简答、判断、单选择)P93

(1)制度系统;

(2)制度观念系统;(3)制度执行系统;(4)制度教育系统。

11.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要求(多选、简答)P94

(1)整体性原则;

(2)重点突出原则;(3)适量适度原则。

12.教代会的职权(多选、简答)P97

(1)审议建议权;

(2)审议通过权;(3)审议决定权;

4)对校长等学校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

第五章教师

1.教师的内涵(判断、选择)P102

《教师法》第3条明确规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第一节教师概述

2.教师的社会地位(判断)P103

教师的社会地位是由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等多种因素构成的总体性范畴。

政治地位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在政治上应享有的各种待遇;

经济地位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以及教师从事该项职业的积极性;

文化地位体现了教师在社会文化、观念、道德等构成的综合形式中的地位。

第二节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3.教师的基本权利(简答、多项选择)P108

(1)教育教学权

(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

4.管理学生权(简答、多项选择)P109

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这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一项基本权利。

它包括三个内容:

其一,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权。

其二,学生品行评定权。

其三,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权。

5.获取报酬权(简答、多项选择)P110

(1)按时获取工资报酬权。

(2)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权。

(3)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权。

6.教师的基本义务(简答)P112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资格:

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条件。

教师资格制度:

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既具有法定条件和专业能力经认定合格的人,才可以取得教师资格,从事教师职业的一种制度。

(简答,多选)P115

第三节教师基本制度

7.教师资格条件(简答、多选)P116

(1)必须是中国公民

(2)必须热爱教育事业(3)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4)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5)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8.教师资格制度的意义(简答)P120

(1)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地位。

(3)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4)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它的严格性,有利于教师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9.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简答、多选)P125

第一,教师聘任是聘方和受聘方双方之间的法律行为,通过聘任确定教师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二,聘任双方平等自愿,“双向选择”。

第三,聘任双方都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10.教师聘任制度的形式(多选)P126

(1)招聘

(2)续聘(3)辞聘(4)解聘

11.教师考核的内容(简答、多选)P127

(1)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主要是考核教师的政治立场和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

(2)业务水平:

业务水平主要是考核与教师所任职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3)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主要是考核教师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4)工作成绩:

工作成绩主要是考核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做出的具体贡献,包括承担教育教学工作量的大小、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以及研究成绩、论著成果等。

12.教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多选)P128

第一,客观。

即考核要实事求是、全面地反映出教师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