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高中政治 第五课 文化的创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1711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射阳县高中政治 第五课 文化的创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射阳县高中政治 第五课 文化的创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射阳县高中政治 第五课 文化的创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射阳县高中政治 第五课 文化的创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射阳县高中政治 第五课 文化的创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射阳县高中政治 第五课 文化的创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江苏省射阳县高中政治 第五课 文化的创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射阳县高中政治 第五课 文化的创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射阳县高中政治 第五课 文化的创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江苏省射阳县高中政治第五课文化的创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课文化的创新

【学习目标】

1、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2、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3.理解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理解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预习案

一、知识梳理(利用课前15分钟,通读教材,在教材上做好勾画,初步掌握课本重点)

1.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②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③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①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注:

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

2、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与标准: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不断繁荣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

4、综合说明为什么要鼓励文化创新?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③文化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也可更好的推动世界的发展

3.理解文化创

新与继承的关系

(1)继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①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②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过程。

(2)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着眼于文化的继承,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①一方面,我国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

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

之中。

注:

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②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

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

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

一个

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自觉地成为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⑤固守传统是“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否定传统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4.理解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1)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文化多样性是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3)文化创新必须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炼百家的气魄”。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

(4)文化创新、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注:

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对待外来文化需要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

2、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虽有差异、矛盾和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创新?

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基础、基本要求、根本途径。

②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吸取传统文化中营养)、推陈出新(辩证对待传统、适应时代要求融入时代精神)。

③进行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护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进行文化创新必须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坚持正确的方向。

⑤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立足时代要求,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⑥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营养,自觉走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5、文艺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否定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

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二、体系构建(先建森林,后见树木)

 

探究案

体验探究(自主思考,组内交流、组间合作竞争)

【探究一】

国际反腐败理论认为,一些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腐败现象比较严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在腐败问题上存在模糊的认识,从社会心理和文化上把腐败看作是一种可以容忍的甚至令人羡慕的行为,客观上为腐败现象大行其道提供了土壤。

目前,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仍呈多发之势

,反腐败形势还比较严峻。

这就需要我们按照党的十七大强调的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

重预防的战略方针,深入研究标本兼治之策,切实加大预防力度,着力减少和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显得格外重要。

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探究二】

《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

(1)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哪些优秀文化?

(2)在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时,应做到什么?

为什么?

(3)进行文化创新,为什么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预习案

单项选择题

1. 著名音乐家聂耳同他的朋友在黄浦江边散步闲谈时,突然听到码头工人劳动的号子声,他不禁赞叹道:

“这有节奏的劳动呼声,是多么壮美啊,旋律是多么有力啊!

”聂耳由此受到启发,谱写出著名的《码头工人之歌》,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艺术形象。

这个故事说明(  )

A.劳动群众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精神

生产提供了前提

B.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精神财

富是劳动群众直接创造的

D.工人阶级的艺术形象是伟大的

2.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

”这表明A.艺术创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艺术创作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艺术创作来源于实践

D.艺术创作要有一定的灵感

3.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  )

A.文化创作者的大脑B.文化创作者的判断思维

C.客观事物本身D.社会实践

4.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

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继承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反腐倡廉书画展受到群众欢迎,人民群众也从大量优秀作品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由此可见

①文艺作品展览是进行文化传播的一种具体方式

②源于社会实践的文化就是优秀的文化

③优秀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④只有理解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才能创造出无

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

在文化创新中一定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

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和感召力”。

据此回答6~8题。

6.之所以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注重文化创新,这是因

为()

①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②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都是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实现的①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7.文化创新必须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这主要是因为()

A.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文化创新的过程是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C.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D.只有博采众长,才能实现文化创新

8.文化创新一定要着眼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这表明()

A.文化创新的过程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

B.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C.文化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

D.世界先进文化和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

9.文化创新一定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实践。

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B.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现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D.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文化创新的活动

参考答案

探究1.

(1)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有不同的影响,一些发展中国家从社会心理和文化上把腐败看作是一种可以容忍甚至令人羡慕的行为,致使这些国家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必然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

我国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可以减少和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必然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可以塑造人,先进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人的健全人格,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和利益观,从思想上筑牢防腐的防线。

(3)文化创新可以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一种创新,有利于我国反腐倡廉工作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和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2.

(1)主要是本民族优秀的习俗、建筑、文艺、思想等。

(2)在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时,应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优秀文化的民族特色。

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根植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只有充分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

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产品。

因此,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