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三十四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1342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三十四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三十四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三十四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三十四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三十四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三十四课.docx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三十四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三十四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三十四课.docx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三十四课

四好学校《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

课题:

泛爱众

课节:

第三十四课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好,请同学们看黑板。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己有能”,预备,齐。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哪位同学说说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好,老师来告诉大家。

当我们自己有才华的时候,有智慧的时候,都不要只为自己着想,要有一颗利益众人的心,能够想到时时地来利益社会,来帮助更多的人,“己有能,勿自私”;当看到别人才华很好很有能力,我们不要去嫉妒、诋毁、障碍,要懂得成人之美,一起来把好事做,“人所能,勿轻訾”,这个“訾”,就当说别人坏话、批评讲;“勿谄富,勿骄贫”,好,请你来说。

(不要老是喜欢富贵的人,然后讨厌贫穷的人。

好,请坐。

不要看到富有的人,就去谄媚巴结,去讨好;当我们富有的时候看到贫穷的人也不要显得很骄傲,瞧不起人家,这都不好。

“勿厌故,勿喜新”,不要厌弃过去的朋友,也不要只喜欢结交新的朋友,为人要很厚道,“勿厌故,勿喜新”。

再来“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好,请你来说。

(“人不闲,勿事搅”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是在闲适的时候,不要用事情去扰乱他,当一个人坐立不安的时候,不要用话语去扰乱他。

很好,请坐。

当人家正忙着,没有空儿的时候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事情去打扰人家;当人家心神不安的时候,我们也一定要记得,不要对人家说很多的话,去影响人家。

所以要有一颗时时替他人着想的存心,这是什么?

这是天下第一等学问。

好,我们看“己有能,勿自私”。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希望和同学、和他人和睦相处得很和乐、和谐,都不希望人与人之间有纷争,那要怎么样才能获得和谐、和睦呢?

怎样才能获得人和呢?

就应该来力行《弟子规》这一句“己有能,勿自私”,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要懂得去帮助人。

孟夫子有说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我们看这个“道”,这个道就是时时地为他人着想,时时有一颗利于他人的心,这就是得道者。

失道者,与之相反,总是自私自利地为自己想。

这两者也因为存心不同,时间久了就会有截然相反的结果:

一定是“得道者必多助”,你都懂得帮助人,利益他人的心,做这么多的事,那一定也会赢得他人对你的帮助。

那失道者呢?

都是那么自私地想着自己,等到他有困难的时候,别人愿不愿意帮助他啊?

不愿意,所以“失道者必寡助”。

“寡助之至”怎么样呢?

“亲戚叛之”,就是他自私都自私到了极点,连他的亲朋好友都要离开他。

那“多助之至”呢?

“天下顺之”,那一颗心总是想着所有人,这样的人时时在行仁道,那也一定会赢得天下人对他的敬仰,愿意跟随他一起来把美好的生活建造,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拓宽心量。

所以“泛爱众”这一章,其实它就是紧紧围绕着哪个字呢?

“仁”,仁慈的“仁”,仁爱的“仁”,仁厚、仁义的“仁”。

我们之前也有和大家分享过范仲淹的故事,宋朝著名的宰相范仲淹,他小时候的志向是要做良相良医。

为什么要做良相良医?

因为什么?

你看一个好的宰相,他把国家治理好可以帮助普天下的老百姓。

那么一个好的医生呢?

他是为了治病救人,救人的生命。

所以范仲淹从小的志向他是不是为自己啊?

他是为了谁呀?

好,请你来说。

(他是为了天下的百姓。

对,为了天下所有的人。

好,掌声鼓励一下。

因为他从小就立定了这样大的志向。

所以他读书的时候,读圣贤书的时候,读的那个味道和其他人一不一样?

见地一不一样啊?

动力大不大啊?

所以从小就要立志,早立志早受益。

而且我们看,范仲淹他立定了志向之后,没有改变志向,而是持之以恒,总是在想,如何能够达到自己的志向,圆满自己当年的这个心愿,所以他勇猛精进,学习从来不懈怠。

后来范仲淹当没当上宰相啊?

这都是必然的,为什么?

因为他有一颗真正的宰相之心,能够念念为普天下的老百姓着想。

也的确他做官以后,他有做到“己有能,勿自私”。

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兴建水利,兴建水利有什么好处啊?

可以帮助老百姓排忧解难,减少灾情。

所以他为官都是每到一处,利益一方;而且他还帮国家举荐优秀的人才,当他看到这些优秀的读书人都没有钱读书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慷慨解囊,帮助他们读圣贤书;那后来他也有兴办义田,也是帮助自己家族中的三百多口人,帮助他们生活,看到有的人没有田耕种,就把田让给他来耕作,让他衣食无忧。

而且范仲淹资助这么多人,他都帮助别人帮到什么程度呢?

他自己和家人生活都非常的节俭,只求温饱,而且帮助别人真的是倾其所有,帮助别人帮助到给自己的孩子都买不起衣服,他有四个儿子,四个儿子只有一套完整的衣服。

你看,要出门了总要穿的得体一些,所以,哪一个孩子要出门了,就把那一套完整的衣服穿上。

但是范仲淹和他的家人都非常愿意帮助别人,他们觉得只要大家高兴、幸福,他们就高兴,“己有能,勿自私”。

后来范仲淹又在苏州,买了一块地方想用作住宅,那当时会看风水的人就说,这可是一块好地方,这是风水宝地啊,谁要住到这里,这一户人家肯定会接连出王宫大臣。

看一个人的德行,看一个人的心量,要从哪里看啊?

就从大富现前的时候,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德行。

范仲淹是怎么想的呢?

他首先想到的是谁啊?

他就说:

怎么可以让我一家人富贵呢?

这么好的地方,如果让这一个地带的人都来这里学习成长,就可以让大家能够统统地显贵,这不是更好吗?

所以后来范仲淹就把这个住宅也捐献出来,办义学,让更多的孩子们能够读圣贤书,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据统计这个学校真的是出了几百位进士,几十位状元,直到现在,这个学校也是当地著名的高中,而且升学率都特别的好。

那你看范仲淹先生他一心想的都是别人,都是在助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他的四个儿子也都是非常优秀,而且做官都做到宰相这样的高官。

而且曾孙也都是贤达、显贵之人。

直到现在范家的后人依然兴旺。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他们也是受到范仲淹德行的影响和教化,而且历代的仁人志士也都效法范仲淹那种心量,心怀天下。

直到现在范仲淹的德行,也依然在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其实当一个人有真正为别人着想的时候,你“己有能,勿自私”,想的都不是为自己谋利,但是其结果恰恰就是利益了自己,利益了自己的家人。

你看范仲淹他的成就,是仅次于孔老夫子,而且孔老夫子和范仲淹的德行,真的是都超过历代的帝王。

范仲淹的家族绵延800年不衰,孔老夫子的家族是绵延2000年不衰,这都是因为他们有一颗仁慈的心,有一颗大心量,能够为天下所有的人想,“己有能,勿自私”。

那我就想到我们四好学校,在我们的学校开办之初,我的老师她也是有一个心愿:

她也是希望更多的孩子们,能够从小就读到圣贤书,让更多人找到人生真正的幸福。

老师因为有这样的心愿,所以老师把自己治病的钱拿出来,来办了我们这所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到这里学习,来力行《弟子规》,来追求人生真正的幸福。

因为老师有这样仁爱之心,所以也感召到很多的人来帮忙、来支持,感召到很多人跟老师一起学习,一起来做弘扬圣贤文化的事业。

所以“己有能,勿自私”。

当我们有真正去做到的时候,你一定会感染身边的人。

好,同学们,老师问问大家,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我们要不要帮助大家呢?

(要。

要不要奉献我们的社会国家啊?

(要。

那要怎么帮别人呢?

别看我们年纪小,可是我们有能力帮助别人,怎么帮助呢?

好,请你来说。

(给贫困山区的学生捐书,还有捐本、捐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伸出援助之手;然后每天上学、放学坐公交车的时侯,当我们看到老爷爷、老奶奶,有老弱病残孕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站起来给他们让座。

让座的时候还要说礼貌的言语。

对不对?

(对。

然后在学校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同学们,可能在操场上玩的时候不小心摔伤了,然后我们要扶着他到校医室,避免他受伤的地方感染。

然后在学校的时候,假如说自己的同桌或同学没有带什么东西,我们一定要借给他。

有一种兄友弟恭的情义在里面,对不对?

(对。

不但要借给他还要叮嘱他,下次一定要带好,“善相劝,德皆见”。

好,还有吗?

掌声鼓励。

还有吗?

你怎么帮别人?

好,请前面的同学。

(同学有不会的题的时候,如果你会,你可以帮他把题讲明白,既可以让他懂得这道题,然后自己还可以复习一遍。

非常好。

那老师问你,同学有不会的题,我们下课的时候可以帮他解题,那你看,他是想把这道题做会,你呢?

你是想把他教会。

哪个能力更强啊?

教的能力更强对不对?

所以你有把自己的经验智慧去帮助人家,其实就是在利益你自己,你的智慧会提升,你的解题能力也在提升,对不对?

好,掌声鼓励。

还有吗?

还可以怎么帮别人?

(要是出去玩的时候,在操场上捡到东西,马上交到学校失物招领处,不要贪小便宜。

对,还有吗?

请你来补充。

(还有在学校的时候,可以帮助低年级的小朋友,比如说,他们要打水,水桶很重,我们可以帮他们拎到教室去。

好,掌声鼓励。

还有呢?

我们学《弟子规》的同学,学《弟子规》的人,我们也可以把《弟子规》里的孝行故事,讲给我们的同学。

看到他们德行有缺失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做好,影响他人,也可以“善相劝,德皆建”。

这样也是在做“己有能,勿自私”。

有一位老师,他从小就特别愿意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事,而且还帮助照顾弟弟妹妹。

看起来他好像很辛苦,可是后来他上小学、中学、大学,他都没想过要当什么班干部,当什么领导,结果这些事往往就找到他。

为什么?

(我觉得是因为他的德行比较高。

德行高。

(因为他照顾弟弟妹妹就是做到“兄道友,弟道恭”。

然后,孝顺父母的同时也做到了《弟子规》的前四条。

哪四条?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我觉得这四句肯定是这位老师做到了,所以说就会影响到他人。

并且他人都觉得他很孝顺。

因为交朋友一定要交在家孝顺父母、与弟弟妹妹不争不抢的人。

所以说,我觉得这位老师的德行一定是很高的。

德行很高,所以感得机会就很多,历练的机会就很多。

一些重要的任务就会交给他,是不是?

好,掌声鼓励。

因为你看,他从小就知道帮父母做事,因为做事很多历练就很多,能力就是在做事当中得到提升。

还有刚才我们同学也有讲,他照顾弟弟妹妹,那他一定是很有孝心,对不对?

能做到“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时时能看到父母的需要,看到父母的辛劳,然后去帮父母承担这些家务事;兄友弟恭,那他因为行孝照顾弟妹,也是在培植自己的福田。

所以这些名,他不想要,没有想过,也来到他跟前。

一个人当这样去付出的时候,怎么样?

你的付出绝对都不会白费,因为从小就会把这个德行的根基扎好,把这个做事的能力培养好。

后来大家在一起包饺子,别人才包一个饺子,他已经包五、六个了,你看他能力多强,就是因为他从小有做事的历练。

所以“己有能,勿自私”,最后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

老师问一下大家,为什么受益的是我们自己啊?

我们都一直在想着去付出,没想着名和利,为什么你自己还受益了呢?

哪些地方受益了?

好,请你来说。

(我们的德行受益了。

德行提升了。

好,大家给他掌声鼓励一下。

还有什么方面提升了?

(自己的能力也提升了。

对,经常去做事,你就会想这件事应该怎样把它做好、做圆满,你的智慧和能力都会提升。

好,掌声鼓励。

你看许哲奶奶,许哲奶奶有真正去为大家付出。

得到了什么?

“仁者寿”,真正有仁爱心的人,他会获得健康长寿。

因为你都在做善事、好事,那么你身体里的结晶是怎么样的?

美好的,身体里充满了正能量,那么就会越来越健康,“仁者寿”。

还会怎么样?

量大福大。

都没想自己,念念去帮助别人,那么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别人也愿意帮助你,“得道者多助”,所以也会赢得很好的人缘,赢得人和,人和就是从“己有能,勿自私”开始。

那“人所能,勿轻訾”,当看到别人有能力,甚至人家的智慧能力都超过我们的时候,我们要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面对呢?

什么样的心?

不嫉妒、不诋毁、不障碍。

应该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面对呢?

看到人家都在行孝,人家在友爱同学,在帮助同学,我们要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看呢?

(我们也要一起去帮助别人。

我们要“见人善,即思齐”。

也应该向他学习对不对?

好,掌声鼓励。

那当听到老师表扬同学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呢?

(我应该感谢他,因为他做了好事我们应该学习他,他也同时在给别的同学做榜样,可以感染到身边的人,让同学们去学习他这种好习惯。

好。

请坐,同桌补充。

(我觉得我们应该因为他感到高兴,因为他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要向他学习,也应该为他鼓励。

好。

(让他继续坚持下去。

好,掌声给两位同学鼓励。

是一颗祝福的心、赞叹的心、向他学习的心。

而且一定要想到,人家做得很好,人家学习好、德行好,那他背后一定有付出、有辛苦,所有的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日久天长每天都这样去做的。

所以更加要激励自己要向人家看齐。

那要是听到老师有批评同学,你会怎么想?

(要“见人恶,即内省”。

好,看到别人有做得不足的地方,我们马上反省自己,假如有和他同样的过失要怎么样?

马上改正,而不是在那里笑话人家。

好,掌声鼓励。

好,接下来我们看“勿谄富,勿骄贫”。

对于有钱的人绝对不谄媚、巴结、讨好,对贫穷的人也绝对不要瞧不起,或者摆出一副骄傲的样子,这些都是没有德行的。

在《朱子治家格言》里有讲到“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好,请看黑板,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预备,齐。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看到有钱的人就摆出一副讨好的样子,很羡慕的样子,最可耻,最没有德行了,最让人家看着不舒服。

遇到生活中困难的、贫穷的人,我们如果很骄傲自满的话,很轻视的话,即使你有钱也不高尚,也很卑下,“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所以说当我们看到人家有好吃的、有好用的、好的穿戴、好的住宅,我们就羡慕、就喜欢,这就是谄富;假如看到人家都很节俭,我们就瞧不起、笑话人家,这就是骄贫。

有两位同学,他们俩是同桌。

小亮使用的文教用品都很高档,穿戴都是名牌,每天都是爸爸或者妈妈开车送他上学;他的同桌小刚很节俭,使用的文具都很简陋,而且有一只钢笔都用了好几年了,每天坐着公交车去上学。

结果小亮,他瞧不起同桌,然后小亮在学习上都不用心,上课都不注意听讲,往往还和同学打闹,结果老师找家长。

那同桌小刚呢?

非常刻苦地学习,他也很孝顺,生活都特别的节俭,在家听父母的教诲,在学校听老师的教诲,学习成绩特别好。

你们说哪一位同学有德行啊?

(小刚。

他有什么德行啊?

(他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听话。

“亲所好,力为具”。

好,请坐,还有吗?

(他学习十分好。

学习好,不用父母操心。

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对不对?

好,请坐。

那你看小亮,他瞧不起同桌小刚,这就是骄贫。

今天假如我们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假如我们穷困,我们都不要自暴自弃,人要有一个志向,“人穷志不短”。

要有志向,要把本分事做好,学有所成,以后造福国家、孝顺父母,然后节俭生活,踏踏实实地来学习,就相信这样的人会怎么样?

一定会改变命运。

那相反,假如每天好吃、好用、好穿戴,在那里享受着父母给创造的优越条件,然后不知道珍惜,不知道感恩,还时时地惹麻烦,没有力行本分,这就是不孝,这样的事情我们绝对不做,所以说“见人善,即思齐。

见人恶,即内省”。

子贡有一次问孔老夫子: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就是说贫穷的人他不去谄媚巴结有钱的人;“富而无骄”,富有的人不去傲慢,不骄傲,不轻视贫穷的人,这样怎么样呢?

孔老夫子说,还可以,但是应该再提高一个层次,就是“贫而乐,富而好礼。

”就是今天即使贫穷也不自甘堕落,然后明白为什么贫穷,要懂得去改变命运,那就应该多去付出自己的经验、智慧、体力,来帮助很多人,帮助众人的心,那么你的命运就会改变。

那“富而好礼”呢?

一个人你纵使很有财富,但是很谦恭有礼,对待贫穷的人从来都不傲慢,而且懂得去救济贫苦,懂得去“己有能,勿自私”,“贫而乐,富而好礼”。

所以,我们人生你要明白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富有啊?

(富有德。

富有德行,好。

什么样的是富有德行啊?

(就是如果你很富贵的话,不去说贫穷的人他们很贫苦,而且还很有礼貌,对待任何人都很有礼貌,很谦恭的。

很谦恭的。

假如你富有的话,你要想到今天在这个地球上,还有的地方,还有的孩子读不起书,吃不饱饭,所以要学范仲淹,节俭自己的生活来帮助众人。

好,掌声鼓励。

那你看我们现在的社会,最缺少的是什么?

(缺少的是有德行的人。

好,缺少真正有德行的人,缺少圣贤的教诲,所以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弟子规》。

我们真是特别的幸运,特别的有福气。

那么我们学了的人,我们要不要瞧不起人家没学的人?

都不要,对不对?

而应该是要反省,今天的社会没有榜样出来原因在哪里?

(原因是他们没有很早地学《弟子规》。

好,请坐。

你看有智慧的人,真正有德行的人,他看到了这样的情况,他总是在想自己,有没有做得很好。

好,你说。

(因为自己没有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

创造什么条件呢?

(让他们学习《弟子规》。

那我们现在年纪很小,我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去创造条件,我们可以怎么办?

好,请坐。

我们可以怎么办?

哪位同学知道?

好,你来说。

(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教会他们。

我们可以把圣贤教诲怎么样?

(传扬整个世界。

传扬整个世界,心量特别大!

好,掌声鼓励一下。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我们想把圣贤教诲传扬到全世界去,那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哪里做起?

从哪个人做起啊?

(从我们自己做起。

好,给他掌声鼓励。

当看到社会缺少榜样,我们就反省自己,因为是我们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假如我做得很好,我就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

看孔老夫子、范仲淹、许哲奶奶,我们要效法他们、效法古人。

所以人生要有一个真正的追求,追求德行上的提升。

向那些有孝心、有德行的人去学习,当然德行归根结底还是要有一颗孝敬、孝顺父母的存心。

好,老师问问大家,因为之前我们也有讲过“改过”,那么这些天父母有批评你的,请举手。

有真正认错、改过的请举手。

好,请你来分享一下好不好?

怎么面对父母的批评啊?

怎么去改过的?

(因为我妈妈让我写奥数作业,然后由于学校的作业太忙,我就不耐烦地说了不该说的话,妈妈就把我训了一顿。

然后我就和妈妈说,妈妈我错了,谢谢您指出我的缺点,我一定改正,您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那有没有改?

(有。

你看妈妈为什么教导你啊?

父母辛辛苦苦地赚钱,供我们读书,就是希望我们能够长大成人来为社会、国家做贡献。

所以面对父母的批评的时候都是一种感恩的心,而不是不耐烦的心。

好,请坐。

有没有听到父母的表扬之后还不骄傲?

还觉得自己做得很不够?

好,请你来分享一下,怎么面对父母表扬的?

(比如说,我写完作业,已经快到八点了。

我就自己在屋看数学、语文书之类的,然后妈妈表扬我。

我说:

妈妈,谢谢你的表扬,但是我做得还不够,因为我的英语还没看呢。

好,掌声鼓励一下。

你看面对妈妈的表扬的时候,马上提起了一份反省的心,做得还不够好。

因为有这样的心会怎么样?

她才会督促自己更加进步,好。

“勿厌故,勿喜新”。

好,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是汉朝的时候一位读书人叫荀巨伯。

荀巨伯有一次去看望朋友,古时候交通工具都不是很方便,所以需要跋山涉水,走很远很远的路,那荀巨伯就是这样的。

他来到了朋友的家里,结果看到朋友病得非常重,于是就留下来照顾朋友。

可是就在那个时候,朋友家的这个地方有盗贼来烧杀抢掠。

这个地方的其他人都赶快去逃命了。

荀巨伯的朋友就对他说,你赶快走吧!

我已经病得这么重了,没有能力走了,不要让盗贼伤害到你,你快走。

结果荀巨伯是怎么说的呢?

他说,我不可以走,我怎么能够把你留在这里呢?

你的病势已经这么重了,我一定要留下来,我是宁死不可以走。

你看古人他都是在道义面前可以舍弃生命,“舍生取义”。

那后来盗贼就来到了他的朋友家,荀巨伯首先来到了门口就对盗贼们说:

请你们不要伤害我的朋友,假如你们一定要伤害他的话,就伤害我好了。

结果盗贼一看其他的人都去逃命了,可是这里,却居然有一个不怕死的人留在这里,而这个不怕死的人他是为了谁?

他不是为了自己,他是为了他的朋友,保护他的朋友。

所以盗贼当下也很感动,那个盗贼的头目就说:

我们这一些人都是没有道义之人,怎么可以来抢这个有道义的地方呢?

所以盗贼们就全都撤走了。

同学们,你们看荀巨伯他为了朋友可以舍弃生命,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的?

(比生命还要宝贵的就是道义。

好,掌声鼓励。

请坐。

而且荀巨伯的这种道义之心,他唤醒了谁的道义之心?

(盗贼。

当你做的真的是有道义的事情、有仁义的事情,你一定可以唤醒他人的道义之心。

而且我们看盗贼撤走了,对这一个地方有什么影响啊?

(村子百姓以后不会遭到伤害。

掌声鼓励。

化解了这个地区的劫难,挽救了这个地区人民的生命。

所以当我们真有道义的时候,可以安定一方。

你看古人这种舍生取义,这种精神,这种念念存心为他人着想,这样的存心特别令我们敬佩,值得我们来学习。

也相信我们同学,当我们拓开心量的时候,念念存心为利益所有的人,把道义放在首位,把孝心、恩义、情义放在首要的位置,那么我们的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敞。

对曾经教过我们的人,我们也要心存感恩,永远都不要忘记。

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也要有一份恩义。

我的妈妈曾经给我织过很多毛衣,但是这些毛衣都小了,样式也旧了,可是我都把它们珍藏起来。

因为每当看到这些衣物的时候,眼前就好像看到了母亲,在台灯底下一针一线地在为我织毛衣,好像看到母亲在为我们辛劳地付出着,所以见物思情。

当我们对父母有这份感恩的心,时时看到了父母的辛劳,那么看到父母给我们买的衣物、准备的物品,都会升起爱惜物品这样的心——惜物。

所以同学们,当我们把衣服穿得很整齐、很干净,你也是在行孝,把我们的物品都爱惜地使用,用完物品懂得物归原位,我们也是在行孝。

那我们对于学问的态度,也是要持之以恒,绝对不可以朝三暮四,你看对衣物有这种爱惜的心,对人感恩的心,对学问持之以恒的心,这样你才会有所收获。

好,请同学们眼睛看老师,看谁的眼睛最明亮,看看谁当下就升起了感恩父母的心,利益他人的心。

接下来,我们看“人不闲,勿事搅。

人不安,勿话扰”。

当我们看到爸爸妈妈正在忙的时候,我们这时候,有个好东西要送给妈妈,你要不要去打扰?

不要,一定要看看这个时候父母、他人方不方便?

有没有空?

所以这一句话,也是告诉我们要力行什么?

时刻为他人着想,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好,比如说,当我们有事情要和父母商量的时候,可是父母已经很疲惫了,这时候我们要不要跟他说啊?

先不要,等到什么时候说呢?

(不疲惫的时候,还要看看父母有没有事情。

有没有其他的事情,比如说父母正在打电话,你有事情要跟父母说,你要等一下,对不对?

好,请坐。

但是这个不打扰,它也是有前提的,假如我们遇到了很急迫的事情,比方说涉及到人身安全,这样的事情你就不要等着“人不闲”、“人不安”了。

你要马上去禀告,马上去求助,这样就比较稳妥。

那同学们再想一下,还有什么时候不适合打扰呢?

不适合打扰别人?

老师举个例子,比方说我们打电话给人家,要考虑到吃饭的时候不适合打,人家睡觉的时候不适合打,还有什么情况我们应该注意为别人着想?

(当别人烦躁的时候我们不要去打扰,不要去和他说话。

“人不安,勿话扰”。

当人家心情很不好,情绪很低落的时候,这个时候最好怎么办呢?

(最好是安慰他一下。

这个时候,可能我们说很多话人家也听不进去,最好就是默默地端上一杯温水,静静地放在他的旁边,然后悄悄地退出去。

为什么要这样做啊?

你看,他已经情绪那么不好了,这个时候其实他是希望有人关心他,我们这样静静地去做,代表我们很关注他。

即使他情绪很低落,也让他感觉到我们的同学在惦记着他,让他感觉不至于太难受。

好,请坐。

还有吗?

请你来说。

(我觉得在别人睡觉的时候,然后我在旁边假如跟其他人说一些事情的话,应该低声地去说,避免打扰他人的睡眠。

当我们在家里比方说看到爸爸已经睡着了,你跟妈妈的交谈就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